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吴立民居士:密乘讲要


   日期:2022/1/6 19: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密乘讲要

密乘我先讲几句做个提纲:

密教〖JB({〗

第一句:六大无碍常瑜伽

第二句:四种曼荼各不离

第三句:三密加持速疾显

第四句:重重帝网名即身〖JB)〗

第一句话:六大无碍常瑜伽。我们懂得华严的道理,这句话就好懂了,说他常常瑜伽,就是说他是相应的。

第二句话:四种曼荼各不离。四种曼荼各不分离。

第三句话:三密加持速疾显。

第四句话:重重帝网名即身。帝网就是因陀罗网,我讲过了。

佛教的密乘我开始就讲了,佛教在印度有1800年历史,前600年是小乘,中600年是大乘佛教。密乘佛教的历史大致是这样的情况。後600年密乘佛教又分三期,就是早期的密教,中期的密教,後期的密教。

中国唐朝以前流行的密教是早期的密教。我们唐朝以前翻译的那些经典,都是早期的密教经典,早期的密教经典过去人们把它称为“杂密”,比较杂的,显教和密教分不开的混在一起的叫“杂密”。

中期的密教呢,就是唐玄宗那个时候,由印度密宗的三个大师,在唐朝开元年间,到中国来传授密法。就是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这三个人到中国来传密法,这个叫“开元三大士”。这三位大菩萨到中国来传密教、传密法,那时候的密法相对“杂密”来讲叫“纯密”。三大士是在唐朝传的,是在汉族地方,在唐朝传的所以叫“唐密”。

善无畏大师他传的密教是胎藏界的法。什么叫胎藏界法以後讲。金刚智传的法是金刚界的法,这是密教的两部大法,胎藏界大法、金刚界大法。我浅显地说,胎藏界大法是讲物质的,就我们人体来说是讲色法的;金刚界大法是讲精神的,就我们人体来说是讲心法的。胎藏界讲色法的,金刚界讲心法的,这么两部大法,善无畏、金刚智最後都传给不空了。不空跟他们学了以後,不空又回到印度,在印度又会到龙智菩萨,龙智菩萨又传给他。善无畏,金刚智,一个人传一部(法),都到了不空手里了,他两部全传了。不空曾经在中国有好几个弟子,不空传教的弟子有一行,一行是中国有名的天文学家,他是不空的弟子。一行又传惠果,惠果跟一行学胎藏界的法,惠果又跟金刚智的另一个弟子学金刚界的法,这样到了惠果手里,他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大法都得到了。惠果也有好多学生,这里面有一个日本留学生叫空海跟惠果学,惠果把两部大法都传给空海了,空海又回到日本去,在日本传开了,日本天皇很信任他。在日本的高野山、东寺建立了根本道场,传密法,所以叫“东密”。惠果以前的在汉地传的密叫“唐密”。空海传到日本去以後的密叫做“东密”。

比空海後一点的,还有一位大师叫最澄,他也从日本到中国来留学了,他在中国,先学天台宗,後学密教,他把天台宗的一些教义跟密宗的修法融会起来,他也学成了,最澄是跟惠果和尚另一个弟子学。他回去也受到天皇的重视,他传的密叫台密,因为他把天台宗和密教融合在一起了。日本的密教一个是东密,是空海传下来的;一个是台密,最澄传下来的。

这个空海日本人非常尊敬他,历代都尊敬他,等於日本的孔夫子,所以尊称他“弘法大师”。最澄在日本,一千多年来也受到尊敬的,叫“传教大师”。日本两个大师,一个弘法,一个传教;一个传东密,一个传台密。台密到会昌年间,唐五宗,中国就基本上失传了。而空海、最澄传到日本去,一千多年到现在没断,哪个传哪个,哪个传哪个,记得清清楚楚,这是东密。东密包括日本的密教,狭义地讲东密,是弘法大师的密。现在讲东密相对於西藏来讲,把西藏的密叫“藏密”,日本的密叫“东密”。日本在东方,名字用的不同。藏传密教我在後头讲。

这是日本的东密,弘法大师传了东密以後,弘法大师——空海,他对密教有十分重要的着作,讲密教的教相意义。他对密教有个偈子:“六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各不离,三密加持速疾显,重重帝网名即身。”这就是弘法大师他写的,是弘法大师的偈子,不是我做的,也不是後人做的,是弘法大师授密法跟他的弟子讲的,概括密教,他讲了这几句话。其实八句话,那後四句以後讲。弘法大师的全集里有的。

这个密教讲“六大缘起”,华严宗讲“法界缘起”,法性宗讲“真如缘起”,讲唯识法相宗是赖耶缘起,讲小乘呢是业感缘起。那么六大缘起,就是地、水、火、风、空、识,讲这六大。六大是无碍,我们讲了法界观,晓得了常常相应,这是讲法界的体——“六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各不离”讲的是法界的相。“三密加持速疾显”讲的是法界的用。

什么叫“四种曼荼各不离”呢,密教把世界上万事万物都看成曼荼罗。曼荼罗翻译成中国话的意思是“坛场”,它真实的意义是轮圆具足,轮圆具足是曼荼罗。怎么叫轮圆具足?华严宗讲的法界,那个法界就像个轮子一样,是圆满的,相互摄入,相互全体,相互无碍。圆融无碍,十玄六相的圆融无碍,那么一个大*轮,那个*轮转起来的时候,万事万物具足相应。我讲十玄门第一个门:同时具足相应门。这个*轮一转,所有万事万物都在动,都在相应。这个轮圆足具曼荼罗讲法界的相,法界的相有四种曼荼罗,所以叫四种曼荼各不离。哪四种呢?大曼荼罗、法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羯摩曼荼罗。四种曼荼罗各不离,互相依靠,互相关连分不开的这四种曼荼罗,我打个比方讲一下,什么叫大曼荼罗,比如,我们在讲课,我们这一个教室叫“大曼荼罗”。

我讲的内容,佛教的教义,叫“法曼荼罗”。

来象征我们教义的相,有讲的人,有听的人,象征我们在讲课,这都是“法曼荼罗”。我拿粉笔做标志,粉笔是“三昧耶曼荼罗”,这是我的标志。你看,佛菩萨他拿的法器,有的拿剑,有的拿金刚杆,有的拿铃,他所拿的法器就是三昧耶,他法门的标志是“三昧耶曼荼罗”,有的以法器做标志,有的以种子做标志。我们讲了唯识,讲了什么是种子嘛,万事万物都是由各种种子产生的,佛菩萨他所以成为佛菩萨,他是什么种子,以什么种子为标准,一般用梵文字表示,比如大日如来用瓜来表示他种子,这个种子表示他“三昧耶曼荼罗”。

我们讲的内容,佛教教义是“法曼荼罗”,我讲的标志粉笔,是“三味耶曼荼罗”,我正在讲,你们也正在听,叫“羯摩曼荼罗”,我在行动,我在讲这就是造作造作了,羯摩就是造作,就是业,业力。我们这个业呢,如果是作推动法界的,对众生有益的,我们的业就是密;如果不是推动法界,对众生无益的,就是业。

宇宙万事万物可以概括用这四种曼荼罗来表示。所以你看一尊像也好,一个殿也好,每一个地方就是一个曼荼罗,随便你什么事情都是曼荼罗。你看庙里的佛殿,大佛殿里头,那是个“大曼荼罗”;佛殿里供的那一尊主像,那是“法曼荼罗”;那个主像的主要标志是“三昧耶曼荼罗”;如果庙里有人在做法事,就是“羯摩曼荼罗”。

不光是佛教方面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比如过去抽鸦片烟,鸦片烟这种不好的事也是个坛场。抽鸦片烟,在电影上都看过,吸鸦片烟的人躺在烟的旁边,组成一个个“大曼荼罗”;抽鸦片,怎么烧,怎么摄,怎么点,那是抽鸦片的“法曼荼罗”;一定有鸦片烟,烟枪,是“三昧耶曼荼罗”;他正呼噜呼噜地抽,是他“羯摩曼荼罗”。你看他不是在修法呀,他抽鸦片,天天在修法,他也是六大无碍常瑜伽,在修法,但修的最後的结果是什么呢?是鸦片鬼(众笑)。

密教并不神密,讲的密在汝中,密有四层:外、内、密、秘密。密也好,事物也好,每件事都有四层。比如喝茶,为了解渴的,这是外层的茶;朋友来了讲知心话,那时我们品茗啊,促膝谈心的那个茶是内层的茶;再深一层,我们来参禅、茶道,赵州和尚,新来的吃茶去,老来的也是吃茶去,这正如我们刚才讲的公案一样,那个沙弥问,老来的是吃茶去,新来的也是吃茶去,你怎么搞的呀啊!赵州和尚说:“你也吃茶去!”这就是密;再进一步,心里的茶是秘密。

我来讲个普通的,比如一个桃子,它有皮、有肉、有核、有仁,一样的。密教讲的解释有浅略的解释,密秘的解释,深密的解释,秘中秘的解释,密呀,外层内层,这个意思。所以密为什么这样的呢,因陀罗网法界重重无尽,一层深一层,一层深一层。我们空性都讲吧,第一层,第二层,第一层的真谛在第二层是俗谛,第二层真谛到第三层是俗谛,第三层真谛到第四层就成为俗谛,是重重无尽的,但是圆满,又是圆融的,是无穷的。这是四大曼荼各不离,这是相,印就是三密加持速话显,就是我们人心、口、意三业、三业安变成三密,怎么变成三密呢?你学佛,通过秘教的修法,身体结手印、口念咒语,意识做观想,把三业修成三密,佛加持你,你是佛,你也加持佛,三密加持就来的快。速疾显,不离开你的肉体,就在肉体成佛,——即身成佛。而且密教讲的成佛是两个“即”:一个即生,一个即身,就在这一生,这一世,这个身体,所以讲比显教来得快,密教他速疾显啊!显教他讲三大阿僧低劫,你看有好长的时间,密教,讲就是你现成的,肉身成佛,当然这也并不是简单的,能够修成有几个呀。但是,他时间确实比显教大大缩短了。为什么?他有加持力,他通过法界圆融的来修,他不是像小乘、大乘的修法,逐步的修,他是圆融地来修,他是通过佛的加持来修,他是在果位上来修,不是在菩萨的因位来修,所以他来的快。

我简单介绍密乘的大体,从华严的法界观来入密,有个基础了,就比较好理解了。

讲密乘的佛教,因时间有限,有关历史这些方面的资料,大家可以找到有关材料看,我只简略地提一提,把重点摆在教义,比较精要的方面多讲一讲。

传承示意图:

密乘佛教,我们可以说,因为在印度来说,密教是後期的佛教,前600年是小乘,中600年是大乘,後600年是密乘。以後传到汉地的,唐朝时传过来的叫唐密。唐朝的密教。因为唐五宗毁法,失传了,中断了。但唐密一些单独的法门一直流传到现在,没有断,不过传承的系统不清楚了。这是唐密。

唐密以後传到日本的。传到日本有两个,一个叫东密,一个叫台密。传承的系统大致这样子。

〖CRMCSYT1,BP#〗

简单的说,在印度传的是印密,传到中国汉地的时候是唐密,由中国传到日本的是两支密,一个是东密,一个是台密。由印度又传到中国藏地的是藏密。密教总的来说这几支。

密教传到西藏以後的藏密,大概分五支,五大派,不祥细说了,每派的历史都很复杂。

藏密〖JB({〗宁玛巴(红教)

伽举巴(白教)

萨伽巴(花教)

格鲁巴(黄教)

苯  巴(黑教)〖JB)〗

藏密在历史的衍变过程中又分五大派;宁玛巴,就是我们所说的“红教”;伽举巴白教;萨伽巴,花教,格鲁巴,黄教,苯巴,黑教。苯巴是西藏民族原有的宗教,後来佛教传到西藏以後,苯教慢慢融合了佛教特别是藏密的一些东西,很多的东西密教把他改造了,他又形成了藏密的一个支派。大概密教的历史是这样子的,这方面的材料都不少,我就不多说了。

判教,密的判教,就是分为显教和密教。密教就自己本身来说,把密教以前释迦牟尼说的一切法门,开创的一切宗派,都叫做显教,把自己称为密教。这是佛教的一个分类,显教,密教。

那么显教和密教有很多地方不同,比如说,显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密教的教主是大日如来。这个就不同,教主不同。经典也不同,显教的经典,我们讲《华严》呀,《法华》呀,《般若》呀,密教的经典它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显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密教的教主是大日如来,所以它的经典不是历史上肉身释迦牟尼佛说的,而是法身佛大日如来说的,所以密教经典的结集跟显教的不同。显教是释迦牟尼佛涅NB231以後,他的弟子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对证,把释迦牟尼佛说的戒呀经呀,诵出来了,这样结集的。而密教呢,法身大日如来说了以後,这个法大日如来交给了金刚萨NC830,藏在南天铁塔,是龙树菩萨以七粒白芥子打开了铁塔,把密教的经典取出来。由于教主不同,说的法不同,结集的方式不同,所以密教跟显教有很大的区别。

我先讲东密,东密依的经典,是两部大经典:《大日经》,《金刚顶经》,这是简称。两部经是两部法的系统,《大日经》的系统是善无畏传的,《金刚顶经》系统是金刚智传的,後来这两部经都传授归到不空,不空就把两部系统全部接受了,不空又传给惠果,惠果又传给弘法大师。这两部经,依据《大日经》的这个系统建立的法门叫做胎藏部,依据《金刚顶经》建立的法门叫金刚部,所以东密就是这两部大法,金刚部和胎藏部的两部大法。常常讲金胎不二呀,这是金刚界跟胎藏界两部法门不二,它们的本体是一个东西。

台密,传教大师传到日本去的,台密有些不同,台密的“传教大师”,他先学天台宗,後学密教的,他把天台宗跟密教结合起来了,所以他在依经方面加了一个《法华经》,台密很重视《法华经》。我们天台宗的基本经典是《法华经》。所以这个台密他很重视《法华经》,他认为《法华经》是始经,《大日经》是终经。台密认为以《法华经》开始,以《大日经》了结,所以是终经。这和东密不同,东密《法华经》他也重视,但不是他的依据,在东密看来《法华经》是不了义,而在台密比较重视《法华经》,认为《法华经》是《大日经》的开始,《大日经》是《法华经》的终了。所以台密跟东密就有这个不同了。

这样,台密除了《大日经》、《金刚顶经》以外,还有一个《法华经》,另外台密还加了一部经叫《苏悉地经》,《苏悉地经》就叫“苏悉地部”,所以台密三部:胎藏部,金刚部,苏悉地部。台密是三部,东密是两部。所以“苏悉地部”就说金刚界、胎藏界合起来的成为了一部叫“苏悉地部”,“金胎合部”,他成为第三部叫“金胎合”,这是台密跟东密不同的地方。

另外,东密始终认为密教的教主是大日如来,台密他不同意这个讲法。台密认为释迦牟尼跟大日如来是一个。大日如来的报身是释迦,大日如来的法身是大日如来,因此台密认为大日如来跟释迦牟尼是一个。东密强调大日是大日,释迦是释迦,不是一个,这就是台密跟东密最根本的分歧。

东密认为大日跟释迦是两个,台密认为是一个;东密认两部,台密讲三部;东密主张终经《金刚顶经》、《大日经》,台密加了一个《法华经》、《苏悉地经》。这就是东密跟台密最根本不同的几点,这几点不同在许多方面来解释,在修证上就不大同,产生的差别就很大了。这是我简单讲东密、台密的差别、依经。

东密判教以“十住心”来判教,上次我举了弘法大师的一个偈子来讲,讲六大无碍常瑜伽,重点都是讲东密的。我们讲了东密跟台密的不同的地方。

显教,声闻缘觉讲四谛、十二因缘,菩萨讲中观、讲唯识、讲空性、讲六度。这一层比一层高,但在藏密来看,显教这是下三乘。

到了密教,有作部、行部、瑜伽部,这叫中三乘。我们刚才讲的东密的胎藏部、金刚部和苏悉地部,在藏密来看这些都是属於瑜伽部里头的。

藏密,他所传的呢,认为是无上瑜伽部。无上瑜伽里头也分三部:大瑜伽、随瑜伽、极瑜伽,这三部都是上三乘。

这个要说清楚,一般的人,唉呀,藏密高,无上瑜伽,不但比声闻缘觉。菩萨所修的三乘要高,就是比东密、台密修的作部、行部、瑜伽部还要高,因此学藏密的或教藏密的,就把无上瑜伽吹得很大,这么一宣传,一吹呢,就造成一个很坏的结果,什么结果呢?他就不知道,你这个无上瑜伽哪里来的,这个无上瑜伽部,是由作部、行部、瑜伽部演进来的。作部、行部,瑜伽部哪里来的?又是从声闻缘觉、菩萨乘演进来的。比如你学会了微积分,把加、减、乘、除丢掉不要,那行不行呢?如果真的把加、减、乘、除丢了,不要了,那个微积分也算不出来了。一样的,你把无上瑜伽部下面的瑜伽部、作部、行部,以及菩萨这些丢了,结果你的无上瑜伽呢,架不住,是空的。所以为什么有些学藏密的人,好像很高,却很少有成就,搞不出名堂来,因为什么呢?他没基础,加、减、乘、除都没有学,就搞微积分,你说怎么搞得通呢,是这么个问题。禅宗也是这个毛病,一讲禅,唉呀,就是六祖惠能偈子:“本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境界高得很——一切皆空,但是结果呢,虚无飘渺,他为什么呢?他把南禅神秀的那一部分丢掉了。一个宝塔,这个塔尖子建立在塔基的基础上,你把这个塔基不要了,塔尖放到哪里去?无上瑜伽部是塔尖,作部、行部是塔基,你把塔基毁了,塔尖称放到哪里?六祖慧能的禅高是高的,作一定有神秀的塔基,没有神秀的基础,没有渐悟的基础,哪儿来顿悟啊!我常常讲的东西,你要有作部、行部的基础,要有声闻缘觉、菩萨乘的基础,学密教一定要学好显教,不学好显教你密教没基础,你连四谛、十二因缘,连空性、中观、唯识都不懂,你还入密呀?你一般事相都不懂,你怎么个无上瑜伽呀?现在有些教藏密的,或教无上瑜伽部的,把基础的东西都丢了,一家伙好像能登堂入室一样,其实呢,都没把塔基的基础工作做好,基础工作不做好,成就就不会大。所以西藏他们学藏密的规定,要入密的话,一定要先学显教,先通教义、打好基础才能够入密,不能随随便便就这么入密了。因为确实,真正学密了,我不说要你显教全通,但至少你在显教方面,四谛、十二因缘、中观、唯识,这些方面得有个基本的认识、基本的行持了,你再学无上瑜伽部,才会有成就,因为说到底,无上瑜伽部,离不开前面的基础,你看无上瑜伽部,拿藏密的几个大教来讲,比如宁玛巴红教,最高法门大圆满,噶举巴白教,最高法门大手印,萨伽巴花教,最高法门大圆胜慧,格鲁巴黄教,最高法门大威德。宁玛巴最高的法门大圆满一定要大圆满见,噶举巴的大手印一定要俱生智见,萨伽巴的大圆胜慧是唯识见,格鲁巴的大威德是中观见,想想看,没有中观的基础,中观见怎么成呢,同有唯识的基础,你唯识见怎么成啊!没有法性的基础,俱生智见怎么成呢,没有华严法界观的基础,你大圆满见怎么成呢,为什么反复强调这一点,千万不要因为我学藏密,我修无上瑜伽部了,就轻视那些东密、台密,或轻视那些菩萨乘,我再三讲,不要轻视大乘,不要轻视小乘,佛教是圆满的,佛法是圆满的,应该互相尊重。

我们讲一个法的时候,讲他法门的特点,突出他的好的方面,是为了说的方便,但千万不要以为绝对了。否则,就是执着,本来是好的也变成坏的了。我们说什么法门都是药,都是当机,都是对症,我们千万不能执着。你问我是东密好,还是台密好,还是藏密好啊,我说都好哇!你说哪个高啊,我就很难答复你,我说藏密高,无上瑜伽高,但不是绝对的,一个,无上瑜伽还是以瑜伽为基础了,再一个,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当机,假设你的机不对头,无上瑜伽一点没用,还不如四谛十二因缘,对你有用。你问镰刀跟菜刀哪个好些?你切菜的时候,当然菜刀好,你割麦的时候,当然镰刀好。所以这个东西,为什么在研究佛学的时候,或者是在修持的当中,往往因为这些问题起分别心,结果把一些好法门搞糟了,在分别心上用这些法门,好多地方,本来能够有成就的,结果搞得没成就了。我再三讲这点,就是这个道理,不要以为一讲到密教,你讲得越高越好,忽视、轻视下乘的。我们世法上都是这样子,总统是最高的官吧,但是一定要接近老百姓,官也是从老百姓来的,离开了老百姓,你这总统也没用了。

上次,我讲了一个例子,“六大无碍常瑜伽”,我们讲了华严无碍的意思,大家都懂了,互摄、互入,无碍嘛,这个密教是以六大为体的。密教讲教相,是他的理论部分;讲事相,是他的实践部分,修行部分。

密教讲教相的时候,我们讲了,他是六大,地、水、火、风、空、识,藏传密教呢,後来他加了一大,七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识大,加了一个“见大”。这个六大呀,就是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六大,就是六种功能把他组成的。在密教他讲识大的时候,这个识大没有单独的识大,那么识大在哪里呢?在这个五大里头,就是识大。这个意思呢,识就在地、水、火、风、空中,离开了前五大没有这个识大,而这个前五大,同样的具有识大本身的功能作用,所以他第一句话,注意,“常瑜伽”,“瑜伽”是相应的意思,六大,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相应,常相应,不是说这个时候相应,下个时候不相应了,今天相应,明天不相应了,是常相应。整个宇宙六大是常相应的,既然是常相应的,我们人是六大组成的,任何事物也都是六大组成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互相无碍来通融的。所以密教把这五大,把整个宇宙形成用曼荼罗来表示的时候,他把五方、五色、五音、五声、五佛、五字,统统把它组成、联系、结合来配制了。他之所以六大无碍常瑜伽,就是说密教他很注意事相,注意修持,注意加持。在修持上,为什么佛能够加持你,你同样的能够加持佛,加持是对等的,是双方的,跟感应是双方的一样,单方面没有感应的。感应是双方面,瑜伽也是双方相应的嘛。

密教讲佛的时候,讲大日如来,讲太阳,大日,太阳不是讲我们现在宇宙太阳系的太阳,是比照那个意思,而不是指的太阳系的太阳,为什么呢?我们的太阳啊,地球的太阳啊,我们只看到一面的光,那一面的光我们看不到。而密教大日如来呢,是遍照,普遍的能看到。大日如来的意思,梵文“毗卢庶那”,“毗卢”就是普遍的,“伽那”普遍地照到了,除暗遍明啊!

这是讲六大,那么四曼呢,四种曼荼罗,“四曼相即各不离”。六大讲体,四曼讲相。曼荼罗的意思,一个是坛;再一个,曼荼罗或为轮圆具足。在一定的范围内,在成内成坛,成坛的时候,坛本身是一个法,*轮常转的,轮圆具足的轮。

我上次打个比方,教室讲课,教室本身是个大曼荼罗;讲的内容是佛教,法曼荼罗;表示讲课标志,以粉笔为记号,粉笔就是三昧耶曼荼罗;我在讲,是造作,行动,是羯摩曼荼罗。密教是把任何事物都看成一个曼荼罗。你去看的时候,比如吃饭,有吃饭的一个曼荼罗,睡眠,有睡眠的一个曼荼罗。你看以什么为界,在一个什么范围内来讲,在这个范围之内都可以形成一个曼荼罗。所以密教用六大来讲体,用四曼种曼荼罗来讲相,讲万事万物的相,这四种曼荼罗相依各不离,互为依赖分不开的。大曼荼罗离不开法曼荼罗,法曼荼罗离不开三昧耶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离不开羯摩曼荼罗。互相依赖,互相渗透,是互摄互入的,相即嘛,各不离,分不开的。密教他用四种曼荼罗表相,所以他修法的时候,每个法门都是一个坛场,都是一个曼荼罗。

我们常常到庙里去看,比如庙里有一个药师殿,药师殿就是一个药师的曼荼罗,那么整个药师殿是个大曼荼罗;药师殿里头的主尊,佛以药师为主,药师佛两边,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两个胁士,表示药师法门,这是法曼荼罗;药师佛的法,最主要以什么为标志呢,药壶,你们看看药师佛的像跟释迦牟尼佛像一个样,没区别。释迦牟尼佛像上手印是施无畏,你不要怕,给你安乐;下手印是与愿印,你有什么要求我满足你,这是释迦牟尼。药师佛呢,本像也是这样子,上手施无畏,下手与愿,与愿多了一个药壶,药瓶子,这个药壶正是表示药师佛与释迦牟尼佛不同的地方,因为药师佛针对众生的疾病来的,给众生来治病的,治病给药,药装在药壶里头,所以药壶就是他的标志,是三昧耶曼荼罗。在这个药师殿里头,大家或者是诵经,或者礼拜,或者是做什么事,你在那里一活动,这就是羯摩曼荼罗。动起来了,是羯摩曼荼罗,这是讲在药师殿。在释迦牟尼佛殿,在地藏殿都是如此。

比如我们打字的人,你打字的场所是大曼荼罗;打字的方法,扣轻,扣重,纵横上下是法曼荼罗;那个打字机的关健在那个健上,那个健就是三昧耶曼荼罗;你打出来了,就是羯摩曼荼罗。

我们搞财会工作的,在财会工作范围内的是你的大曼荼罗;你整理财会的方法,是法曼荼罗;过去是用算盘,算盘是三昧耶曼荼罗,现在不用算盘、用计算机,计算机是三昧耶曼荼罗;你把开关打开计算了,是羯摩曼荼罗。

密教以四曼来分析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相,就一佛一尊来讲一样的,就整个药师法门来讲,药师是大曼荼罗;药师佛的法是法曼荼罗,药壶、《药师经》是法曼荼罗;这个药师之所以成为药师,十二大愿,由愿力来的,这个愿力,他当初发的愿,愿的本誓形成一个种子,这个种子是三昧耶曼荼罗;药师他自己动起来,以他的愿力救度众生,就是药师的羯摩曼荼罗。以此类推,我们密教他讲相啊,用四曼来讲。

另外就三密来讲,身、口、意。我们不觉悟,抓住有我,身体的动作,口里说的话,思想的思惟,在不觉悟的情况下,他身、口、意的活动是业,如果明白了,觉悟了,那么你身、口、意的活动不是业而是密。密教的密,一般人认为很秘密,很神密,有秘密的意思,有神密的味道。但是密教的密,真正的解释,不是秘密,不是神密,而是密就在你身体里头。这个密就在你的旁边,但是你不明白,你不清楚,所以它密了。密它有11个意思,我们现在不那么烦琐了,不多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慧能讲的:“密在汝边”。密就在你旁边。就在你旁边,你怎么不知道呢?知道了,就不是密了。是自己保密,不是别人封锁你,是你自己不明白,不知道;假设你明白,你知道了,你就懂得密的道理,不是单纯的神密和秘密。

我们密教,佛菩萨他是觉悟了的人,这样觉悟的人,我们怎么跟他相应,我们不觉悟,他能够帮助我们很快的觉悟,我们不明白,他很快帮助我们明白,怎么办法呢?用加持的办法。就等於我们普通人的心像水一样,大日如来,就好比太阳一样,太阳的影子照到我们心水当中,这个就是“加”;我们众生的心本来、原来是平等的,一心不乱,这个叫“持”,我们用加持的方法,为什么能加持呢?就是因为六大无碍,没有妨碍的,可以互摄互入,我们前面讲了《华严经》的道理。既然无碍,那就我们的身口意和佛的身口意可以相应,他的身口意可以加持我,我的身口意可以来感应他。用什么办法呢?就是我们的身口意修三业,身业、口业、意业,来变成三密,变成身密、口密,意密,三业变成三密。怎么个变法呢,就告诉你一套方法,这套方法就是经典里头讲的,你身体呢,结手印,你口呢,诵真言,你意呢,作观想。

手印就是各个佛各个菩萨都有不同的手印,你通过手印跟他感应,你感应了,他加持你。

口密,口里念真言,真言是佛菩萨他说的话,叫真言。这样修持真言就把口业变成了口密。意密呢,意念做观想,观想就把自己意业变成了意密。如果我们身结手印,口诵真言,意做观想,我们就能够得到加持,我们就能够感应佛菩萨,他来加持,来感应,这样子我们可以三业变三密,很快就可以即身成佛,就在我们肉体可以起变化,所以叫三密加持。我稍微再展开来说一下。

我们这个人哪,身体是有很多层的,一层一层,我简单地说吧,我们现在的肉体是一个粗身,粗身里头还有一个细身,细身里头还有一个微细身,微细身里头还有一个最微细身。相应的,粗身里头有粗心,细身里头是细心,微细身里头是微细心,最微细身里头是最微细心。我们现在粗身粗心,所以要在粗身粗心里头来修炼,发掘我们的细身细心,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细身细心的功能比我们现在粗身粗心的功能大得多。

怎么能够由我们的粗身进入细身甚至进入微细身呢?在密教告诉我们的办法就是用修三密。身体结手印,手印是个表示而已。其实修手印,这里头有很多方法,我们人体有很多奥妙,你看,我两个掌这样一合(合升)大家不管你学佛没有,你看,他是很敬爱,很和蔼的意思,表示恭敬。人家一看到你合掌了,他心里头产生友好的感情。你这样一搞了(双手交叉),你看,你打架呀?(众笑)你说这那来的,很简单,我们很多动作都是这样的,所做的动作,表示不同,它的效果不同,结果不同,我讲的很粗浅了。这个,我们很多人的动作,表示不可思议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密教用结手印的办法。结手印并不是那么简单。比如现在医生已经证明了,我们一个耳朵具备了全身,在座的医生同志很多,在耳轮上,一个穴位,扎一个针,可以治病,肾部有病,可以通过扎耳轮某个穴,肝部有病,可以扎耳轮某个穴,一个耳轮通全身,同样的,一个手,一个手的指头也通全身,为什么呢?我讲过华严的道理。华严小里藏大、大里藏小,一里藏多,多里藏一,我上次讲过了,重重无尽,无碍,因此,我们不但是一个耳朵,不但是一个手,我们身体每个细胞,都通我们全身,我们全身的病可以通过一个细胞来诊断,当然我们医学还没发展到这个程度。正因为这样子,他结手印哪,虽然你手的动作是全身的动作集中表现,这个手印,它都有表示的。一般的说,地、水、火、风、空,五个指头,小指地,无名指水,中指火,食指风,大拇指空,手印的交接,跟地、水、火、风、空相交,起什么作用,就在手里变化了。比如我们十个指头并拢在一起,这是合十,中国作揖的方法。我们十个指头可以象征莲花,未开的莲花(作示意),莲花已经开了(作示意),这叫莲花合掌,这样叫虚心合掌,这样交叉叫金刚合掌。学东密,学金刚界法门了,金刚合掌;学胎藏界法门,他都是莲花合掌。打个比方了,合掌很多,再变成拳,也是基本功。掌变成拳了(示范动作)指头有它的作用,拳有它的作用,拳这样外缚,四个指头在外,这样子内缚,他都有规定。

通过手印来跟如来加持,通过手印来使我们的粗身进入细身,这是初步的,再进一步,由细身进入微细身,再进入最微细身,最後可以透过你的身来进入法界,这要一层一层的修,所以三密加持,通过手印的功夫。

口密就是诵真言。咒语是诸佛,这些菩萨,他自己说的。一般的说,这些咒语意思太多,通常不解释,粗浅解释都有,初浅的解释容易被人执着,以为咒语就是这个意思了。真实咒语的意思很多,你把它一执着了,对你知见有妨碍,所以一般不解释,你念诵以後,它会有效果,因为这个声音呀,把口业变成口密,来求得加持,因此真言里头,讲的咒语很多,一般的藏密里头常常讲三字明,或者叫六字真言,这些都是练声密的,很好的。

NC267阿NB557,这是藏密里头所谓普贤王如来根本真言,藏密所有的咒语,以这个咒语为最根本,他比六字大明咒还根本,所以藏密叫普贤王如来根本真言。比如,“NC267”这个字,在印度古时候非常尊重这个字,你们看,徐梵澄先生翻译的古印度《奥义书》,本来印度婆罗门教最古的经典是一些《吠陀经》,四种《吠陀》书,祭祀的时候,喝赞念作的时候,举行仪式,四部经典从《黎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乾达婆吠陀》,四种《吠陀》。因为《吠陀》很古了,解释吠陀的书叫《梵书》,解释《梵书》的叫《森林书》,解释《森林书》的叫《奥义书》。《奥义书》在印度有二百多种,传下来的二百多种里头现在翻译出来的五十种,五十种《奥义》。看看五十种《奥义》;都讲“NC267”声音,讲这个“NC267”声的奥妙,讲这个“NC267”声的意义。差不多五十种《奥义》中几乎篇篇都提到“NC267”声。五十种《奥义书》,翻译得很好的,确实很好。

NC267,NC267声是什么声呢?我们如果就万事万物来说,他是万事万物第一个声音,万事万物一个发起的总的根本音。所以这个“NC267”声属於天部的声音,就像你们听打雷时,NC267……,像雷声一样。就我们从本身来说,就是我们大脑,是血液在我们脑部脑循环的声音。

第二个字“阿”,“阿”是人类开口发音的第一个音声,也是万事万物开始发起的一个声音,万事万物开始发的第一个声音就是阿,一切动物,天呀地的也好,人类也好,凡是动植物发的声音,第一音都是阿的音,阿……,我们一张口,你就是不出声、声带不动,你一张口就是阿,一张口就是阿,所以阿是人部,是人类的声音,阿也是我们喉头,喉头是跟心在一起的,是心轮的声音,属於中部,心的声音,心轮的声音。藏密把它叫“心轮部”。

NB557,NB557的声音是地震的声音,地下动的声音,在我们人体来说,是我们脐部的声音,我们肚脐这一部分,你看看,你饿了的时候,或你饱的时候,你听听看那个声音就是NB557声,脐部音。

所以,NC267阿NB557三个字包括了天部的声音、人的声音、地的声音在内,所以它叫根本真言。就我们人体来说,它包括脑部的声音,喉、心部的声音,下腹部的声音。所以根本真言,通过这个音,念诵NC267阿NB557,慢慢求得口业变口密来加持。

口密这个真言,不光是音调的问题,他的念咒、念声都是有一定方法的,我们现在有些地方不大讲究了,这个念的时候一般,开始念的时候一定开口念诵,张口出声音念诵,自己念自己听,自己要听得到,到了一定的时候才不是那么大声,是细声念诵,再到一定的时候,才可以进行莲花的念诵,所谓莲花念诵,自己的舌头上出现莲花,莲花里头产生好像最好听的那个鸟,迦陵频乌唱的声音一样,然後再进一步金刚念诵,金刚念诵就是念而不出声,但舌头还是在转动,然後再进一步不出声,意想,瑜伽的念诵,不念诵而在念诵,不知不觉得,你不念了他还在念,他念在身体里头。念的音,先是气息,息可以变成音,音呢可以变成光,我们念的音可以变成光。这是口密念真言。

至於密教讲的六字真言“NC267嘛呢叭咪NB557”,在西藏不但是佛教徒,一般的藏族公民念六字真言都成了一个风俗习惯了,对六字真言都很尊重。他们以为没有佛教来的时候,就有六字真言。这个六字真言。“NC267嘛呢叭咪NB557”应当念:“NC267,摩尼,啪啦咪,NB557”。“NC267摩尼”就是宝,印度讲,摩尼——宝珠,啪啦味——莲花,NB557——金刚杵,所以NC267摩尼啪啦咪NB557,宝,金刚,莲花,五部啊。一念的时候,金刚部、佛部、莲花部、羯摩部,他就动起来了。五部,我才讲东密,胎藏部、金刚部嘛,不论胎藏部也好,金刚部也好,他把五方五佛分成五部,一个界分五部。五部金刚界跟胎藏界各有不同,但都有五佛,都是这五部:佛部、宝部、莲花部、金刚部、羯摩部,每个部以哪个佛、哪个菩萨为主,五方,五色,一般的来讲呢,莲花部,大家都晓得的,一般都是阿弥陀佛,宝部——南方宝生如来,羯摩部——北方不空成部如来,金刚部——东方阿NFDA7如来,佛部——中央大日如来,五方五佛各方配法不同。

咒语,我刚才讲的六字大明咒,“NC267”就是佛部,“摩尼”是宝部,“啪啦咪”是莲花部,“NB557”就是金刚部,“NC267摩尼啪啦咪NB557”一念就是羯摩部。所以这个咒语也是五佛。藏密为什么把六字大明咒做为真言呢,为什么效果很大呢?因为是五佛的真言。这是很粗浅讲的,这是口密。

意密,作观想。密教意密的观想啊,有个前提,一定要懂得“三昧耶”。什么叫三昧耶?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平等本誓平等的意思,本来的志愿叫三昧耶。比如阿弥陀佛他发了四十八愿,就是都说,如果将来有众生闻其名号,得种种利益,乃至往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就是阿弥陀佛三昧耶。每一个佛,每个菩萨,他在因地修行时候发的愿,我们粗一点说吧,他要照着他的愿做的:只要你怎么样,我就怎么样。照着做就不悔改的。很粗浅的来说,这叫本等本誓。照着做,不悔改的,一定是要这样做的,这叫平等本誓。好!菩萨照着那样做。我们小孩子,你看,拉拉勾,两个人我勾一下,你也勾一下,平等。看,平等呀,我们才能相应啊!对不对,你勾一勾,我勾一勾,我这样来勾,你不勾,合作不了了。本誓也是一样的,菩萨发的本誓,你也是这个本誓,平等的,你跟佛是平等的,佛发的愿,我一定要度众生,你也发这个愿,我也来做,我也来度众生,这样的,本誓对本誓,平等对平等,一勾,三昧耶,这就相应了。所以做观想,前提一定要懂得这本尊,了解这个本尊的三昧耶,本誓是什么,你要对他的本誓照着做。观想之前,你要跟他相应,你是这样的大愿,我也跟你一同,这个大愿一样,发这个本誓,这个才能相应,这个才能进入观想。不然的话,南辕北辙,佛菩萨他想救渡众生,你在那里想发小财(众笑),不相应嘛。相应的话,观想的力量很大,你只要契合上去了,境界不虚,这个我很难说了,现在一些问题科学解决不了,所以这个问题没弄清楚,但它是这样的,不然你看,我们中国古往今来,文献记载的那么些感应的事情,你从何说呢?一个人迷信,两个人迷信,那么多人迷信,一代人迷信,那么多代都迷信呀?还尽是些大知识分子,不能简单那么说,这个问题还值得思考。

密教的观想有几个基本的东西,我讲的前提,一定要平等本誓。那么观想呢,如果修密教观想的话,这几个东西要弄好。

(一)入我我入观,(二)阿字观,(三)月轮观,(四)日轮观。

一般的来说,初步学密,要能够修月轮观,这是想自己的心地。密教的修心,和大家说,不是空空洞洞的心,密教的修心啊,说实在话,就是修我们的肉团心,修我们心脏的心,不是空空洞洞的,就是修我们肉体里头心脏的心,这个很不容易的。

所以在我们心的本体上能够起观,起月轮观,八叶莲花,心底上现月光,因为密教他是要加持的,加持呢,就一定请一尊佛,或请一尊菩萨,或曼荼罗。请他到我身上来,佛菩萨到我身上来,这叫“入我”,到我这里来了;我要变成他的样子到他那里去,叫“我入”。他入我,我入他,密教他就是要通过曼荼罗的修法,把我们自己这个人就变成那个佛,变成那个菩萨,用什么办法呢?你结手印,诵真言,作观想,把你的三业变成三密,变成那个佛、菩萨,就这么修,因此我刚才讲了手印、真言、观想,入我我入啊,月轮观,基本的观,阿字观,阿字本不生啊。

月轮观,就是在我们心的本身上现月轮。月轮跟日轮不同,日轮是光和热,月轮是清凉的,你看我们月亮本身它自己不发光,它是太阳光的反射,所以月亮是清凉的,现在到月球去,它是清凉的,表示又净又白,很清净的,也是很洁白的,在洁白的心地上,月轮就等於底子一样,在月轮上再起观,再起观托明,所以这个是基本观。

阿字观是在月轮观的基础上,月轮上现阿字,为什么现阿字?密教啊,认为万事万物一切法门,虽然很多,归结起来,都可以归结“阿字观”,阿字本不生啊,归结为阿字这个音,阿字,我们刚才讲了,万事万物人发起的一个声音,阿字本不生,就是不生不灭,所以把万事万物都归结於一个阿字,在阿字上起观。这月轮为什么讲洁白的,清凉的呢,月轮观,一般的是修菩提心,月轮观就是菩提心,菩提心不是一个空洞洞的,而是在肉体上,在粗身的肉身上能够修成一个实体,月轮观是个实体的,这个洁白的菩提心是能够有信心、求觉悟、求甚解,能够安定,平定,就这个月轮观,不仅只是一个字面上、思维上想有个菩提心,想求觉悟,而是肉体本身,有这么一个菩提心支持你,菩提心流出来的,清净的、洁白的、无我的,能够起效果的。所以密宗的意密作观想,他有几个基本的东西,入我我入、阿字观、月轮观,是最基本的。怎么个修法呢?一般的十八道,然後是金刚界,然後是胎藏界,然後是护摩,四部大法,这个我就不详细说了。

刚才讲了,修三密把身、口、意三业转成三密来求得加持。东密一般的修三密,有五相成身观,五字衍生观,等等十八道,这是基本的。藏传密教也是一样的,要入密,一定要先修四加行,所谓加行就是正式修行前的准备工作,加行满了,你准备工作做好了,才正式修。密教他这个法门在许多方面跟显教不同,但是像戒定慧,显教讲戒定慧,密教也是讲戒定慧,这个是完整的佛教,不能说密教另外的一套,不讲戒定慧了,密教也是一样的,持戒、修定、证慧,不过他的法门跟显教不同就是了。所以你要学密跟显教一样,显教首先要持戒,你密教一样的。当然,最初首先要你发心,这是最重要的,发菩提心,密教很重视这个菩提心。没有菩提心,不能修密;没有菩提心,密也修不好。菩提心就是你没有觉悟的时候,你求觉悟的那个心,慢慢,慢慢,你那个求觉悟心变成了觉悟的心,等於心月轮,我刚刚讲了由那个缺月从初一的微微的一个边月,慢慢变成半月,慢慢到十五成圆满的月,菩提心也是一样的,你开始是一个求觉悟的心,但是这个因是个基础,慢慢你求觉悟的心,越来越觉悟、越来越觉悟,等於月亮越来越圆满,越来越光明,月轮满了,你的觉悟也满了。求觉悟这个很重要,密教首先要发心。

密教他依的经典,从东密来说,《大日经》、《金刚顶经》,台密加一个《苏悉地经》,除了这三部经以外,还要依二部论,这两部论,很要紧。一部论呢,龙树菩萨造的,《金刚顶宗发菩提心论》,这是学密教必读的一本书,龙树菩萨造的,龙树就是龙猛菩萨。

还有一部《释摩诃衍论》解释《摩诃衍论》的,龙树菩萨造的,十卷,也就是《释大乘论》,解释《大乘论》的,“摩诃”就是大,“衍”就是乘,解释《摩诃衍论》。这是密宗必须要修的二部论。三部经,两部论,这是两部论。入密之前首先要读这部,《发菩提心论》,读这部论你才晓得什么是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怎么发法。学了《发菩提心论》後,再进一步读《大日经》。《大白经》一共二十七品,第一品叫“住心品”,住心品是讲教相,讲理论;第二品以後到二十七品都是讲事相的,讲修行,就是讲实践的。所以学密宗在理论方面首先要看《金刚顶宗发菩提心论》第二步再看《大日经?住心品》。《大日经》一共二十七品,二十七章,只有第一章“住心品”是讲教相的,第二章以後都是讲修法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读“住心品”,把这两个,一个《发菩提心论》,一个“住心品”能够了解了,懂得了,对於密教的教相就可以有个基本的了解了,这是很要紧的。所以学密之前一定要把这个“住心品”跟《发菩提心论》理解掌握,要在这个方面先修学好,才能够在实践当中事相上入密,这是打基础的。这一品一论,都是教我们怎么样来发菩提心,求菩提心,这个意思是很深秘的,我不是讲吗,修密教就是修我们这个肉团心。你看,我们这个肉团心怎么修啊,他密教就是真正的肉身成佛。

他为什么讲跟显教,跟其他教不同啊,他讲即身成佛的,就在肉体成佛。他不像显教的那些宗派,显教那些宗派都是转识成智来成佛的,把识转成智来成佛的,我前面讲过唯识宗,不多说了。禅宗讲明心见性,是即心成佛的,就你的心明白来成佛的。其他的宗派,都是六根破惑证真,破你的疑惑、证得真理来成佛的,而这个密教跟那些不同,就在肉体来成佛的。密教他特别注重这个肉体,他跟那些小乘修法不同。小乘把肉体看空,不净观,肉体要出离,是那样的修法,那是一个门路。密教他把肉体当成宝贵财富,就在肉体修成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肉体本身他有细心、微细心、最微细心,里头有宝哩,宝藏哩!因此学密教了,他首先入密的时候,第一个他懂得持戒,密教的戒律一定在显教的基础上,显教出家人一定要受具足戒比丘戒,女比丘尼受比丘尼戒,这个是小乘。大乘的话要受菩萨戒,那么到了密乘了,一定要受过菩萨戒的,没有受菩萨戒,不能入密,一定要受菩萨戒,这就是说,学密的人一定是大乘,要受菩萨戒,受过菩萨戒才能入密,那是不是受过菩萨戒就能入密呢?不行!你受了菩萨戒以後,学密宗你还要受戒,密宗受的戒,当然密宗的教派不同,戒律也有所不同,大同小异吧,密宗的戒律叫“三昧耶戒”,修密教一定要受三昧耶戒。什么叫三昧耶戒,我前面讲了,就是平等本誓的戒,这种戒也叫做“金刚戒”,所谓金刚戒就是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不管那一个国家,哪一个佛土的,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他都受这个戒叫“金刚戒”,都是这个戒,平等本誓啊!这个戒,有十条的,有十四条的,有十七条的,各个教派不同,但最基本的四条是一定的,学密的人要遵守这四条,受过三昧耶戒才能够修密,才能够“六大无碍常瑜伽,四曼相即各不离,三密加持速疾显,帝网重重名即身。”不能持这个戒了,那不行的。那么这四条戒,本来照密教的规矩,没学密的人,没修密的人,戒不能讲的,但是近代以来随着人的交流,风气开了,教相允许讲了,所以我们还是可以说一说。

密教的三昧耶戒,四个基本点,基本的四条:

第一条:不得退离菩提心,不应远离菩提心。这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你不要退离求觉悟的心。我反复强调,密教都是在菩提心上修的,在求觉悟的心上修的。出家人,你就不要退出这个菩提心;在家人,因为在家生活上各方面和出家人不同,要办点俗事,跟出家人不同,你不要远离菩提心,不要丢弃,离开菩提心。这是第一句话,三昧耶戒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不舍正法不邪行。不要离开正法,不要离开佛法正当的法门。对出家人的要求,不舍正法,不应该邪行。对在家人的要求,不舍正法不邪行,因为在家人,有时候比如要过性生活,性生活是一种邪行。不舍正法不邪行,允许合理的婚姻,是这个意思,当然还有其他意思。头一条要有菩提心,第二条是不离开正法。

第三条:於一切法不悭吝。於一切法不悭吝,就是学密的人对自己掌握所有的法不要悭吝,不能舍不得,不能贪天之功据为己有。法都是公有的,不能舍不得,你学的法你必定要传,你一定要教,但里头要有个条件,它是很严的。你碰到大乘根机的人,你不能跟他说小乘的法,你说小乘法使他退堕了,你范戒,错了;碰到小乘的人,小根机的人,你跟他说大乘法使他疑惑,使他诽谤大乘,你又错了。所以行菩提道,修密的人,不是那么简单,你又不能悭吝,法一定要传,悭吝了,到我手里了,法是我的了,这是违背三昧耶的,不行的,法一定要传;再一个,一定要看根机,对大机说大乘,对小机说小乘。所以於一切法不悭吝,这里还有具体条文,不是说不悭吝就随便乱说,还要根据根机来,还要得当。最後是第四条。

第四条和第一条是最重要的:不得不饶益众生。不得不,非要利益众生不可,这是三昧耶戒最主要的一条。不得不饶益众生,非要利於众生不可,非要利益他人不可。如果不利益,就没平等本誓了。我们上次讲了华严的原理,是互摄互入的,没有众生哪里来的佛啊!没有众生哪来的法门呢?佛如果离开了众生,他不成其为佛了,佛是在众生里面成的,你看平等本誓,佛成了佛以後,他绝不会嫌弃众生。不得不绕益众生,他一步也不离开众生。

你看,我们现在做群众工作,离不开群众,离开群众那就丧失了意义,何况佛教,一定不要离开众生,不得不饶益众生。修的一切法都要饶益众生,如果是不利益众生,对众生有害的,那就违背了三昧耶,违背了平等本誓。

这是密教的三昧耶戒的四个基本点,这四个基本点能做到,你才有可能学密,才能持三昧耶戒,持三昧耶戒才能够修法。好多人修法,形式学了,念个咒子,他把三昧耶丢弃了,他把菩提心丢了,他把不得不饶益众生丢了,你说那个东西怎么能够加持,怎么能够相应,就即便是勉强有点效果,有点“感应”,那也不是正法,是邪法。现在有些气功界搞的什么“藏密气功”,搞什么,有些东西不是人道,不是正法,走偏了,是违背三昧耶的。

这是第一步,一定要持戒。持戒以後是不是就行了,还要灌顶。灌顶的意思,现在一般把它搞乱了。本来印度过去的风俗习惯,皇帝立太子,太子就位的时候,举行灌顶的仪式,就是取四海之水,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四个海的水,用瓶装着,从他顶上灌下去,洗礼,祝贺吉祥如意,本来是世间的,印度国王、太子、灌顶举行的一个仪式,密教吸收了这个仪式,但是意义不光是一个继位呀,法王子呀,不但是这个意义。灌顶呢,这个意义,很深秘的,我初步讲,为什么灌顶来的重要,因为灌顶分几个层次的,我讲正式灌顶(传法灌顶),不是讲结缘顶灌啊,跟你结个缘,那是一种灌顶。还有持名灌顶,就是告诉你一个咒子,念一念。或者加持灌顶,你做点什么事情我给你灌顶,这些都是一般的。我说的正式的传法灌顶,就是你学密教,入密法灌顶,这种灌顶,无论藏密也好,东密也好,它分层次的,初灌、二灌、三灌、四灌,就是第一步灌顶、第二步灌顶……。比如第一步初灌,开始初步灌顶的时候,你灌顶,我刚才讲了,入密的人,首先要持三昧耶戒,除受三昧耶戒以外,受戒之前,还有个重要的皈依。

显教讲皈依,讲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密教讲皈依,讲四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还有一个皈依金刚上师,皈依师父。密教对上师看得更重要,认为前面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个呢,佛、法、僧,隔得远了,这个金刚上师,在你门口,所以他把金刚上师做为佛、法、僧的代表,前三皈的代表,所以密教是讲四皈依。这个金刚上师给你来授三昧耶戒,授三昧耶戒以後再给你灌顶。

灌顶我讲了,正式的传法灌顶还有四层,初灌、二灌、三灌、四灌,为什么要四层呢?这是很需要的。在密教,灌顶的仪式是非常认真的,非常严格的。比如说,初灌顶的时候,初灌一般瓶灌,用宝瓶装水来灌,这个瓶灌开始的时候,首先要结坛城,就是布置坛场,受戒、灌顶的坛场。灌顶的坛场要布置起来、装严起来,要四十几天。我是讲正式的,要四十几天。你受灌的人,四十九天,在坛场里头,上师给你灌。在初灌里头,他又分五种,开始是瓶灌,然後东方灌顶,南方灌顶,西方灌顶,北方灌顶,就这么灌四十九天。你说这么罗嗦,这么烦杂,有什么意义呀?为什么现在我们灌顶,摸摸头就算了,跟结个缘差不多?真正的灌顶是很严很严的,他为什么呢?为什么坛场搞得这么壮严?要接受灌顶这个仪式呢,他是在心理上解决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一般入了密以後,就是要即身成佛,就是你这个肉体变成佛,一般我们心理上有很大的障碍,唉呀!我是凡夫俗子,肉体成佛谈何容易呀,心理上有一个大的差距。密教恰恰要你在心理上与佛平等。

你入密,受了三昧耶戒以後,平等本誓,自己作观想,我就是佛,所以通过坛场给你灌顶,用加持的坛场把你心理上差距消除,自卑感,一定要提到平等本誓的这个平衡状态,我就是佛,佛就是我,平等的,你这样才能受加持呀,才能入密呀,才能够修入我我入观,才能够修月轮观呀,才能够念真言,得感应呀。你受过灌顶、有这个加持,你经过初灌以後,你才能修生起次第,所以生起次第,佛来了,佛去了,自己身上的佛出来了,自己身上的佛进去了,升起次第才能够修,这是初灌。二灌呀,才能够修圆满次第的一步,这就不多说了,一步步到了,境界就不同了。一般的呢,经过灌顶以後,密教他才能够学法,才能修法。

密教他是讲,在修密教法的时,他讲证本尊,证得本尊。所谓本尊,藏密也好,东密也好,佛菩萨等於把他系列化了,都有曼荼罗,你这个人你是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种性,你跟哪一个菩萨,哪一个佛,或者是跟哪一个明王比较相近,就是性格各方面相近,你学他的法,容易成功,这个佛、这个菩萨就是你的本尊。你学密的,首先学一部法,整个两部大法(金 刚界、胎藏界)除外,一般修学人的学法的时候,总是证得一个本尊法。这个本尊呢,如果我修药师法,药师佛就是我的本尊;我修观音,观音就是我的本尊;我修文殊法,文殊就是我的本尊。你修本尊法,这个本尊哪里来的呢,怎么晓得哪个是我的本尊呢?这个初浅的,一般的,是投花结缘。一般的坛场里头,师父啊,他用布把你眼睛蒙着,你手里拿一束花,在曼荼罗哪儿转,你自己把花一丢,丢到哪个佛的面前,哪个佛就是你的本尊,这是初浅的。本尊真实的进一步,深入的了,由上师告诉你,金刚上师告诉你,或者你有感应,证得或者梦得,或者什么方法得到感应,来知道自己的本尊,方式不同,不是拘於一则。一般就是投花结缘,蒙着眼睛把花一丢,看哪个是本尊,这个看来有点偶然性,但是在密教来讲,前面讲了,华严的道理,六大无碍,无碍呀,不要起分别心。有时你投花一丢,明王是你的本尊,唉呀,唉呀,怎么明王做我本尊,要是佛多好啊!你千万不要起分别心,起分别心就不相应了。

密教讲三身跟显教讲的有所不同,密教讲“三轮身”,①自性轮身,讲佛都是表示自性,这个法门的本身,本来如此,原来如此,法尔如此。②正*轮身,菩萨是把这个法门给你说出来,正法。③教令轮身,教令轮身哪,就有些众生刚强难调,就是不容易调伏了,刚强不化,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顽固不化,死硬派,这个,佛菩萨他就是现另外一个身,现明王身,或者天龙八部身,这个叫教令轮身来执行正法,叫“教令轮身”,所以你不要把明王看不起。有的明王现忿怒相。菩萨,正*轮身都是现的微笑啊,那个身。明王一般在密教里头讲,叫“办事明王”,就是办事情都是明王来办的,讲法门都是菩萨正*轮身。我们讲五方五佛,每一方面都有每一方面的明王。这个投花证得你什么本尊,然後就告诉你修持本尊的法门;比如你是证得佛部的,药师佛的法门,菩萨部的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或者文殊法门,或者普贤法门,或者如意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等等;明王部的不动明王,或者降三世的明王,或者军荼利明王;或者是某某明王,甚至於天部,某某天。这是修本尊法。这个本尊法是对个人修养而言,除了这个以外,还可以修事业法。

事业法要修四事业法。如果说本尊法是你自己的修行,事业法就是为了你弘法,为了度众生,你要办成事情,对这些,你修的法叫事业法。就事业法来讲,有多种,但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五种。

①息〖HT6,4”SS〗巛〖KG-*4〗火:有〖HT6,4”SS〗巛〖KG-*4〗火难来了,把它平息下来。

②增益:使他能够增加东西,增益啊。

③勾召:就是让这个事情能够来,勾召,召之即来。

④敬爱:尊敬爱护,两口子要和陆,要关系好,这就是敬爱。当然这敬爱是广义的,不光是两口子,你那个事情能够平衡,能够协调,这都是敬爱。

⑤调伏:调伏他,降魔就是调伏,魔,明王要教令啊,教令的时候要调伏他,叫调伏。

大体上,密教讲事业法就分这么几类,修事业法的时候,一般就是用护摩法,烧护摩,护摩实际上最早从婆罗门祭天,用火来祭祀,演变下来的。密教的护摩很讲究,比如修的什么事业法,用的就是什么炉子,息〖HT6,4”SS〗巛〖KG-*4〗火护摩的炉子是圆形的炉子;比如增益,增益用的炉子是四方的炉子;勾召,勾召用的炉子是八卦炉,八角的;敬爱用的是满月炉;调伏用半月形。各家说法不同,这里头变化也不同,有的息〖HT6,4”SS〗巛〖KG-*4〗火用方炉的也有的。

烧护摩用的柴火,东密很讲究的,就像我们现在干净的筷子,很整齐的,烧护摩时夹到炉子里,烧的木头有感应,很讲究,都要摆曼荼罗,摆成形状的。烧的时候有感应的,烧出的烟都显形象的,看你这个人有没有真修行,有没有真感应,护摩的烟形都可以表现出来的。像这个护摩还是外护摩,还有一种内护摩,内护摩是什么呢?以自己的身体为护摩炉来修炼的,内炉摩,这就不多说了,再说下去,没有入过事相的,讲了,也不明白,讲一下也难说得清楚。

至於藏密,明堂更多。比如,藏密他是无上瑜伽部的,无上瑜伽部要经过初步灌顶,修升起次第,二灌修光明次第,再第三步,圆满次第。第三灌圆满次第的时候,才能修大满园。修大圆满本来在一灌二灌,因为藏密,特别是红教,他讲修气、脉、明点。我们人体有气,他把我们人体的气分为:上行气、下行气、平行气、偏行气、命根气,五气。脉,七万二千条脉,归纳为左脉、右脉、中脉。明点,他们把我们人体脉结的轮,从顶轮、眉心轮、喉轮、心轮、脐轮,到海底轮、密轮,就是海底轮。修气、脉、明点就把我们肉体,通过气、脉、明点要能够修成虹光,修成光身,即身修成光身,这是藏密大圆满比较高的,开始修初步的,最浅修金刚诵,由金刚诵进一步修宝瓶气,由宝瓶气後再修拙火定,由拙火定再修金刚拳,由金刚拳再修彻却、脱噶。彻却、脱噶最後虹化,他一步一步都有功夫的。第一步,金刚诵,然後宝瓶气,然後拙火定,然後金刚拳,然後彻却、脱噶,大圆满一层一层上去,这是藏密。

东密一样的,不过说法不同,当然功法和藏密也不完全一样,一般来讲,东密在密法上,是对人体最重要的基础了。

我给大家讲了密乘,最後总要有所收益吧,我就讲密乘最终讲即身成佛的,不管哪个人,人生活的活动在三个方面:一个呼吸,谁都要呼吸,你不呼吸,气断了,就没这个人了;第二个,吃饭,饮食;再一个,睡觉,睡眠。这三个调养好了,是健康的人。当然,吃得好、睡得好、呼吸得好,跟我们平常的标准不同。

这个呼吸在禅定来说就是息法、饮食在禅定来说是色法,睡眠在禅定来说就是心法。我们粗身是呼吸、饮食、睡眠,到了细心呢,就是气、脉、明点,气、脉、明点就是呼吸、饮食、睡眠,没有两样啊!不过境界不同了。佛教不是凭空的,不然我们肉体怎么成佛呢?就是呼吸你怎么修息,饮食你怎么修色,睡眠你怎么修心,就是修这个,所以有息法、色法、心法,因为我们人就是这三大要素,所以佛法归纳起来,所有的禅定,不外乎这三个法门,这三个是相通的,相即的。所有的禅定,佛教的禅定很多,八万四千法门,这个三昧,那个三昧,这个定,那个定,但是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禅定:侧重於息法的是如来禅,偏重於色法的是我们密宗的秘密禅,偏重於心法的就是祖师禅。祖师禅偏重於修心,秘密禅偏重於修色,如来禅偏重於修息。我们的肉体就是息色心呀,这三个东西。

比如密教就是告诉我们怎么呼吸呀,在粗身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细身怎么呼吸,在细心里头怎么饮食,在细心里头怎么睡眠,我们讲粗心细心嘛。再进一步,在微细心里头怎么呼吸,在微细心里头怎么睡眠,在微细身里头就没有饮食了,断了。到了第三层,呼吸都没有了,只有个神了,还不是睡眠问题,是神的问题,这个神我就不说了,都是一步一步进的,这叫密,就在你身边,就在你身里头,不是在别处。

密教把人体看得很重要,我前面讲了。人体就是一个世界,世界就是法界。人体是色身,色身以外的叫法界。这个色身跟法界他本来是同时起步,法界就是讲我们这个宇宙嘛,这个宇宙跟我们这个人,最开始是同步运行的,後来越来越不同步了,人的病也多了,越来越和法界不协调了。所以密教,他怎么使我们色身来跟法界协调、平衡呢?通过三密,因为法界也是六大呀,色身也是六大,都是六大,用色身来透法界,或者用法界来透色身,一加一持,一持一加,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使大家明白,一般把我们人体作为一个法界。最基本的一个观,五轮观,五个轮子。方形——地,圆形——水,三角形——表示火,半月形——表示风,这个上面明的大空点,表示空。方、圆、三角、半月、空点表示地、水、火、风、空。我们这个人呢,一坐下来就是五轮,肚脐——圆,肾脏命门——三角心,鼻是通气的地方——空。就是拿五轮象征我们的人身。微细的人身,也象征一个世界——一个微细世界,地水火风空识,就在这个里头,识大就在五大里头,这个五大是属於色方面的,这个识大属於心方面的。我们讲的色法,心法,中间呢,息法,息法就是介於色与心之间作为桥梁的。识大跟色大怎么能够通,怎么能够融?它通过息,所以呼吸很重要。呼吸沟通色心,使它能够互摄互入呀。一般修密的人,修禅的人,都是从呼吸入手的,也是这个道理。密教开始,受了三昧耶戒,初步灌顶,一般是胎藏界,这个五轮塔就是胎藏,这个胎藏显出智慧就是金刚,金刚就是识大,胎藏是五大,就是地水火风空。受了三味耶戒以後,所谓入我我入观,都是在五轮的基础上,在五轮成身观的基础上来开始来修。这五个方面配合很多,我就不多说了。

五轮观    五字真言  拼音

色〖JB({〗空  空    顶  (地)  di

风  半月  鼻  (轰)  hōng

火  三角  心  (啦)  Lā

水  圆    脐  (巴)  bā

地  方    底  (阿)  ā〖JB)〗

识在其中

藏密讲“NC267、阿、NB557”。东密他开始讲“阿、巴、啦、轰、地”,讲五字真言,五相成身观从这个里头入手。

现在我们中国宝塔很多,真正的五轮塔,还只有在湖南长沙,岳麓山有那么一座,可惜後来文化大革命毁了,但座基还在(现已修复)。後来陈健民在台湾建了一个,气势、法度都赶不上长沙那个五轮塔。五轮塔就是我们人体的缩写,微细世界的缩形,它带着象征性。宝塔的原意很多,他修密教即身成佛呀,所谓即身成佛就是把我们地水火风空这个色变成什么呢,变成识,显教讲转识成智嘛,这个转识成智都是在肉体上,胎藏界的金刚界,就是我们的肉体成五方佛,五方佛就是我们的五智,前面讲过的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通过密教修法相应,而且很现前地体现出来。

因为着重讲一些密教的大义了,所以有关的历史呀,只说了说,因为这方面还是有资料看。我们汉族地区密教因为唐朝以後不传了,唐密不传了,密教在汉族地区开始的时候不像后来台密、东密、藏密那么盛行,但有些单行的法还是传下来,还是很多的,比如出家人《朝暮课诵》里头,很多是密教的东西。凡是牵涉到咒语的东西,说咒语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密教的,密教有真言,所以你看大乘的经典,到了关键的时候,佛的表法,他的说法,他不说别的,就说一个咒子就完了。因为到了不可说,不可思议的境界的时候,他只能用咒子来表示。为什么只能用咒语来表示?我前面讲过华严,圆融啊,全体啊,无碍的道理。因为如果他一讲,那就只开显一边,隐藏一边,都不是全体的,所以他只能用咒语,用圆满的声音,一方面表示无碍,一方面来体现全体,不然怎么全体法子呢?我上面讲过了,(举杯)向你这是什么东西,你说这是杯饮料,是水。好,水是明显了,但H2O,化合物,物理现象,因果现象,文学描述的对象,这些就隐了,不全。他说一个咒语,他就全了。因为什么呢;咒语他不是说哪一方面,的他是说全体的,他就无碍了。所以你念咒语,你不论念哪个咒语,全体的,本来一个全体的东西,变成一个片面的东西了,你怎么感应呢?所以密教的东西,本来是比较严的,就是举手投足相契的。禅宗的参禅啊,参不过来、忙不过来时,可以棒喝。密教,他比较严的,他开始修密时,一般的以有漏相修到无漏相,开始身口意一定有相,你一开始就无相,你着不了边,你没有那么大的证量,通过有相慢慢无相,因此在有相过程当中,要求比较严,比如东西怎么摆,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南方就是南方……一定很谨严的,一定是很有次第,一步一步,次第谨严。怎么进,怎么出,哪个先,哪个後,他是有条理呀,来不得禅宗那一套,不能马马虎虎,那个搞不得密。因为他这种修行的训练方法呀,跟禅宗一家伙顾悟不同,他最高层次到了,彻却、脱噶的时候,大手印或大圆满最后,那就是禅宗的方法一样,但一定经过加行。修禅哪,凡是心理现象产生的时候,都有生理现象和它配合着,到了最後大圆满气脉明点,息也住了,呼吸停了,然後脉也停了,脉住,血液不走了,息住、脉住,所以初禅、二禅、三禅呀,他次第很严格,他化虹啊,肉身透法界,肉身,整个肉体,物质结构,细胞由粗身变成光离子,全部的光才有可能。

当然密教,从理论上是比较深奥的,从实践上也不是那么简单容易修的,这个问题,我们作为学术文化来讲,这里头好多问题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的,因为我前面讲的华严啊,讲的法界呀,是个空不空的理;而密教呢,他讲事相,他讲空不空的事相,他不光讲理,因为你讲事事无碍法界,不是一个道理上的事事无碍,而是事上的事事无碍。所以修密教密乘这个东西,

我们再讲一遍,过去修密教的人,藏密也好,东密也好,往往把修密当成修天道,修鬼道,修神道,当然各有各的道理,我们不去妄加评论,但是真正的密教修人道,告诉你怎么做人。修人道的,这是正法,因为我们是在人世间,我们能修的是人,所修的也是人,所以应该修人道,这个才是正法。当然密教很多东西,牵涉到天部、明王部,牵涉到鬼道、神道这些东西,但是,基本是人道的东西。所以我们讲学佛啊,首先讲究做人,你学佛教的密教了,更要讲究做人,没有菩提心,没有做人的根本,学密呀,求密呀,要求得感应,这都是困难的。因为他要即身成佛,身离不开心,我前面讲过,心量很要紧,修密教,他的心要华严的境界,我过去讲华严的事事无碍的境界,你必需有事事无碍的心境,才有事事无碍的成就。

密教很重悉地。悉地就是成就的意思。成就,他真正修密教的,修一部法下来,一定要有成就,一定是真实的,有感应的,有灵验,不是空口说白话的。如果说没有感应,没有悉地,没有成就,要么就是这个法没修得对头,要么修的人本身不得法或者有问题,如果法是真实的,人是真正修行的,没有不得悉地的,因为你三昧耶相应呀,平等本誓啊,他必然相应的,如果不应,就是你有问题,所以修密的人不是凭空说白活的。

你试试看啊,你真正能够无碍,能够瑜伽,这个说的神了,呼风唤雨呀……那个是道家讲的方法,这个密教是讲,真正经过修行,真正达到天人合一,能够色身透法界相应,他能有神通。但那个并不是他的目的,可能有那个功能,但千万不能以这些东西作为目的。因为我们修人道一定要尽人事,按照做人的道理去修,而不是神乎其神,脱离了现实的人身,脱离了现实的实际生活,去搞那一套什么密教,那就会走邪道了。我们现在好多密教徒,搞得跟过去有些学禅的一样,过去学禅的人很多容易狂,学密的人很容易得神经病,搞得不好,可以神魂颠倒,总是求个什么法,首先不是三昧耶,不是平等本事,不发华严的心量,拿小乘自我的心去求那么一个大法,怎么能够感应呢?所以神魂颠倒呀,心迷病狂,学密的人往往搞得不好,这也是感应呀,现报呀,哪有这样大法是你这样修学的呢!

本来讲佛教与文化,从开始起,因为大家很偏重於文化方面的东西,大家有书看,也容易懂,我就没多说了,着重於佛教教义,可能比较深奥一些,比较难懂一点,我就讲得多了,到今天基本上告一个段落,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教。谢谢大家。(热烈掌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