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祥法师:二〇〇七年春授沙弥十戒后的开示


   日期:2022/1/28 11: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〇〇七年春授沙弥十戒后的开示
上妙下祥法师

时间:二〇〇七年二月二十一(普贤菩萨圣诞日)

地点:海城大悲寺客堂

听众:为新受沙弥十戒的六位沙弥

你们今天就正式成为法同沙弥了。大家这次因缘很殊胜,也是无始劫来的努力才有今天的这个因果。既得到人身又能出家,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要把它看成很轻。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脱生死。想真正了脱生死,如果不出家,不舍去五欲,你想了脱生死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出家是非常的殊胜。但是又非常艰难,得一步步走过来。而且要出家时,这个心里面,就像割肺锯肝一样的难受。嗯,要这样的。但是它的难受的后面是清凉。必须得经过这一关。你要不经过这一关,你想这个,就你的贪恋,所谓的自我的愉快,自我的这个执着,就会把你牵连着,流转在生死的苦海里。出家这一关,本身就在了脱生死上就下功夫了。所以说,出家时你那个心就感觉到特难特难,特苦特苦。那个苦就是我们往往都回避的东西。而且从来没有机会把这种苦从我们的种子识中拿出来。这时候我们的苦现出来了,我们通过出家把它拿出去。这就是我们在生死路上已经迈开了一大步,已经走向了这个了脱生死的第一步。也是成功的一半了。所以说非常难得,非常的殊胜。

所以说佛讲,出家一天一夜,二十劫不堕恶道。为什么二十劫不堕恶道?就是因为我们这个心,这个生死的攀缘心,这一下就断开了。你没有出家这个因缘,是断不掉的。像现在又兴起一个什么短期出家,他根本就不可能有出家心,他也不会有这种(舍离时的)痛苦,也不会把自己那个贪恋的心拿出来。所以说我们今天能出家,能够把这贪恋心一下子找出来了,知道我们修行的路线,也知道了修行的方向。所以说这是很殊胜很殊胜的。你没有这一关是拿不出来的。

通过这个受戒的作法,僧众的加持力,你就是受大戒时仪规、作法也无非如此吧。这剃度前问出家后能否持各种的事项,然后拜忏,剃度,再受沙弥十戒,仪规的认真,重视程度,和受大戒时几乎就差不多了。有的地方是很殊胜的。所以你们一定把握好这个因缘。这就是你的一生根本。也就从此开始,才是真正往了脱生死那个道上走的。

在当居士的时候,虽然学佛只是培养善根。真正往了脱生死走,还得从这开始走。这也是最快的一条路,最直接的一条路。你不把这个苦——这个享乐的根子拿出来,那是不行的。乐根实际上里面就是苦,哎,就是苦。所以我们知道了这个乐根所产生的是苦,我们才看到它的根源。所以说我们能够亲眼看着它,而且不是被它扭转,而去转它,而能够自我作主,这是难得难遇的事。所以说大家一定要珍惜。

所以说,修行佛法不在于你修什么法门。在于你的真实,在于你的用心是否正确,是否是和自己的五欲来断。如果断了五欲,那就是了脱生死。

我们往往为什么在生死这个苦海挣扎?就是因为贪恋着五欲,财色名食睡。所以说咱们的修行方式都是针对财色名食睡所作的。所以说修行啊,不是说你打坐时才是修行,不是你念佛才是修行,而是无处不是修行。吃饭,睡觉,行、走、坐、卧,要保持思想都在修行的道路上。这才能用上功呢。

不是在这边用功,那边就回去散乱,这是不行的。所以要时时的,每时每刻都用功,这才是修行。所以说大家一定要严持戒律。把沙弥戒要看好,《沙弥律仪》,还要背《毗尼日用》。这两年你们都要抓紧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沙弥律仪》,背《沙弥律仪》。这是必须的。然后活还得干。因为不能把自己一下子放松了。若放松,最后身体没有这个活动,体力的活动,最后身心就转变了。有了体力的活动,往往我们的身体反而坚定。这也是总结出的一条经验。凡是贪着安逸的时候,很快这思想就变了。所以说还得苦作。而且比平时,当居士时候还要辛苦。而且要主动,要为大戒师服务,为所有僧众服务。别人不能干的我们去干,别人不能做的我们去做,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们都去打扫卫生啊、厕所啊、各个活(儿)啦,哪有活(儿)我们到哪。以增长自己的智慧,培养福报因缘。

为什么学戒有的学不进去?就是因为他不能苦作。心想的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必须得心想和事,得合在一起才行。所以说苦作也是一个宝贝。不光是吃一顿饭,不摸金钱就是苦。苦修行,还有其它的一些事。应该把这些,日中一食、不摸金钱、一切供养归常住等等,这些事情融化在每一个细节上,每一念上,每一个行动上。都让它充满了这些戒律上,这才叫修行呢。所以说它就真实了,其它的法门也都是为它服务。

当然了,我们第一步先打好基础。打好基础,至于将来怎么样来摄心,怎么样来做,你先把基础打好,然后再谈摄心。如果不能做到,你想摄心,有时候就是说一句白话,而做的时候根本就不相应。想是一回事,完了但是没有行为,也没有力量,也没有推动力。所以说,受了戒以后,一切善根由此生起。这句话一定要记住,所以说持戒为第一要务。

再一个就是大家要和合。不允许产生任何矛盾。因为我们来到一起都是一个目标,都是为了成佛。而这正是大家在一起熏修的好时机。每个人都是我们的善知识,每个人都是我们应该尊重的前生父母。所以大家一定要和合。

另外呢,少跟外界联系,不要跟外界联系,断绝一切联系,这才好呢。不联系了,冷若冰霜如陌路人。实际上陌路心不陌。如果你外面攀缘了,心就陌了。只有你的心不再往外去追求了,那个心才会真实。所以说修行佛法主要是断绝外缘,而识自心。只有断外缘才能识自心,不是识自心后才去断外缘。先去断外缘,然后再识自心。

就像脱衣服,你如果不先脱外面的衣服,里面衣服脱不下来。想是脱了里面衣服解决问题,但做不到。就像吃饭似的,第一口饭不吃,你哪来最后那一口,这不都是一口一口吃的?是不?事是渐修,悟是顿悟。所以说这点一定要明白。不要单独追求一个顿悟,而忽视了渐修,这就是毛病。一定从渐修下功夫。只种因,不管果。我只把因种正了,果我就不考虑了。你考虑也没有用。你想像的东西反而影响了你。只有不考虑果的人,才能前进。也就是不住。考虑果了,你就住了。啊,明天我如何如何,后天怎么怎么的。你起心动念,本身就是退道了。看着没退,想着是佛法,但是做的事不是佛法,心不是佛法,已经跑到世俗里去了。所以说大家这方面都得注意。一定要记住这些话。

特别是行为,一定要规范。要努力要把自己啊,瘦成皮包骨头,那么去修,那才行呢。身心还得放下,而且还得不怕自己瘦成皮包骨头,而去拼命去。只有这样才能与佛法相应。释迦牟尼佛也经过这个六年的苦修,瘦得肋条骨一根一根的,啊,都是这样。这才与佛法相应。哎,你这段过去享乐的那个乐根不去拔掉,不可能与道相应。所以说污泥不去掉,你的这个杯,它永远不可能干净,装什么清水都还是埋汰。所以必须把这个杯里的污泥洗刷干净,通过打扫啊、磨搓啊,等等的方法,把它处理干净。最后才能装进干净水、清净水。我们也是一样。我们这个器皿,也得需要这么处理。但是处理的方法不同,所以说咱们有殊胜的地方,就是有佛的戒律能够去做。所以说它有这个因缘,它能处理掉,主要是靠我们自己努力啊!

好,今天我讲到这里。叫你们阿阇黎给你们讲。

众弟子:依教奉行!

阿阇黎:刚才师父给你们讲了那么多,我也不给你们多讲。就是想成佛必须得出家,出家必须得持戒。以后不管遇到什么违缘,都要坚持把戒律持好,就如同如履薄冰似的一步步往前走才行。我就讲这么多,不会讲。

众弟子:依教奉行!


编者按:

大悲寺于二〇〇七年二月十九,在念佛堂内为六位发心居士剃度,参加仪式的僧众及居士一百余人。六位发心居士考验时间最短者已接近一年,在二月十八剃度前问出家后能否持各种的事项(如日中一食、持不畜金钱戒等)。晚上拜忏。二月十九剃度。二月二十一受沙弥十戒,上妙下祥法师为得戒和尚。以上是受沙弥戒后的开示。

附注:

【法同沙弥】沙弥有二种:一、形同沙弥;二、法同沙弥。若但剃度,没有受沙弥十戒,名形同沙弥,谓仅是剃发染衣的形象上与沙弥相同,而没有沙弥的戒体,不知律仪,在法上还有区别;若剃度后,受沙弥十戒,名法同沙弥,行法上已是真正沙弥,方名真出家。

【沙弥戒、《沙弥律仪》】沙弥戒即《沙弥律仪》,二者是一个意思。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妙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妙祥法师)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九 五宗平等弘扬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八 诵大悲咒无附加条件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七 发心出家要真实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六 出坡也是修行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五 不为剃度而剃度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四 少睡增定慧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三 过斋亦修行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二 行堂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一 菩提三心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 抓住牛鼻子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九 恭敬心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八 无念才是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