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冯学成居士:《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九 第四则 德山挟複问之下


   日期:2022/3/11 11: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献给佛源老和尚(九)

第四则 德山挟複问之下

这则公案很长,这个故事也讲得比较细,前面把这则公案和圆悟评唱作了介绍,下面就看雪窦的颂古:

“一勘破,二勘破,雪上加霜曾崄堕。飞骑将军入虏庭,再得完全能几个。急走过,不放过,孤峰顶上草里坐。咄!”

这是雪窦祖师对以上公案,用诗偈的形式所作的这么一个颂古,这里我们再简单介绍一下:《碧严录》是在雪窦祖师《颂古百则》的基础上,由圆悟克勤禅师评唱而成的一部禅宗文集。这里面有很多公案是祖师与祖师们之间,开悟了的人彼此之间,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讨教武功,进行擂台比武的这么一些情境和招势。这类的招势有机锋往来,机锋是语言上的;有的是动作上的肢体语言,但我们看得糊里糊涂,不明白。但学禅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氛围,来激发我们的灵性,激起我们的悟缘。所以,我们对这个事就要留意一下,为什么祖师们相见,会有这样的作略、这样的行为表现?

另外,颂古就是后代祖师对前代祖师的公案表达他的理会。也就是说,他在与祖师们对话,后辈与前辈们对话。“一勘破,二勘破”,谁勘破谁?到底是德山勘破了沩山,还是沩山勘破了德山?还是雪窦祖师勘破了德山或沩山?因为德山到沩山的这则公案非常的险,机关密布,杀气森森。所以说,“雪上加霜曾崄堕。”这个雪上加霜指的是德山,还是指的是沩山?这个也没有定论,这个需要我们去参。“飞骑将军入虏庭,再得完全能几个。”我们就从评唱来说吧。

“雪窦颂一百则公案,一则则焚香拈出,所以大行于世。”首先,我们要看到颂古,面对公案,就象我们面对打开经书一样,他是一则则焚香拈出,不是在那玩笔杆好玩,写文章好玩,写诗好玩。不是,他完全是在禅的见地上与前辈祖师过招,要颂出前代祖师的光明来。正因为他也是过来人,加上文学境界也很高,所以,这一百则颂古,自从一出世以来,就大行于世。下面圆悟祖师继续赞叹雪窦祖师:

“他更会文章,透得公案,盘剥得熟,方可下笔。”这里面,我们就要留意了,特别是我们参禅的人,要“透得公案,盘剥得熟。”我们对公案,是不是用心去咀嚼过,理清来龙去脉,把自己放在当时的情境之中?好象祖师们,他们的语言交往、行为的交往,我也参与其中,我也在观战,我也在参战。这种参与,不是用第六识的分别思维去,而是把自己的性命放在里面去,这样去透得公案,盘剥得熟,对我们的开悟就有好处。当然,作为祖师,要颂古就要下笔,要把这个精彩、光明点出来,也必须要“透得公案,盘剥得熟,方可下笔”啊!我在与愿炯法师交流时,也谈到这个问题,我说:“能不能翻译成英语?”他说:“这怎么能翻译成英语啊,学者们谈论这些东西,完全是当作哲学文章来写,他们对禅的感觉都没有。西方的那套语言形式和禅宗所表达的语言形式,完全不是一个路数。”所以,学者的语言,乃至用外国语来翻译,象《碧严录》、象禅宗公案这样的文句,的确是非常的艰难。除非那个翻译的自己也会,在禅上也透得过,那么才可能在这文字上把它玩转,所以说“方可下笔。”

“何故如此?龙蛇易辨,衲子难瞒。”龙和蛇当然很容易辨,云门寺放生了那么多蛇,有时到山里去走,也可以看得见蛇。龙,谁见过啊?我们看过刻在碑上的、墙壁的龙,真正的龙,谁见过?但是“衲子难瞒”!衲子——真正的道人,你是瞒不过明眼人眼睛的。

我们看评唱这一类的文字,从圆悟祖师开始,后面在元代还有二、三部,主要是曹洞宗祖师的。但是,如果大家对比这三四部评唱,只有圆悟祖师的最为精彩。为什么呢?因为后几位对公案领会的力度、深度,加之文彩都不如圆悟祖师。所以说,自从《碧严录》出来以后,其他很多有关公案的册子,大家都觉得没有多大必要去看,为什么?因为看不懂,《碧严录》还能够使自己多少会点意。

“雪窦参透这公案,于节角聱讹处,著三句话,撮来颂出:‘雪上加霜,几乎崄堕。’”因为这公案非常险,如果不险,我们请一位到老和尚那里过过招,试一试。老和尚坐在方丈寮里面,我们哪一位也走过去,从东到西,从西到东,当着老和尚的面说:“无、无”。你去试一试,你看老和尚那棒子险不险?的确险。所以,雪上加霜,路滑得很,几乎崄堕。

“只如德山似什么?一似李广天性善射,天子封为飞骑将军。深入虏庭,被单于生获,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遂诈死,睨其傍有一胡儿骑善马,广腾身上马推堕胡儿,夺其弓矢,鞭马南驰,弯弓射退追骑,以故得脱。”西汉的时候,为了抗击匈奴,从汉文帝、汉景帝到汉武帝,一直在训练中国的骑兵,跟北方游牧民打战需要骑兵。当时,最优秀、最杰出的就是飞将军李广。但李广运气不好,所以在宋词里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的感叹。他一直运气不好,不象大将军卫青和卫青的侄子霍去病,尽管他俩的军事战斗能力都不如李广,但是运气好,次次出去都是打胜仗。

李广到了年老的时候,60多岁了,还去当右路先锋,结果被向导带错路,误了军机,两次都差点被杀头。第一次是倾家荡产把自己的命买回来。有一次出征的时候,也是谜了路,中了匈奴的包围,身上中了十多箭,被俘虏了,用张鱼网在两匹马之间,就象绳床一样,把李广放在绳床上。匈奴人还是敬佩英雄的,觉得李广是大英雄,一定要把他救活,好为匈奴人效力。李广就躺在上面装死。走了几十里路,看见旁边有一个匈奴的小孩,骑了一匹千里马。李广腾身上马,把小孩子从马上推下来,把小孩身上的弓箭全部没收,然后骑马就向南奔,匈奴的骑兵一路追来,他翻身射箭,连射落几名匈奴的追兵,终于脱逃回到了汉军的营地。就这样,他仍然是坐过监狱的。因为他的那支部队全军覆没了,只有他一个人生还。这一下匈奴人就更尊敬他,称他是飞将军!汉武帝并未封李广为飞骑将军,而且法律无情,李广仍然是下监狱。最后一次,他耻于面对监狱里面的刀笔之吏,吐血而亡啊!老了嘛,老是运气不好,尽管力抜山兮气盖世,但是福报不够,所以愤然吐血而亡。为什么用李广的故事来说德山上沩山这则公案呢?这就用李广这么一个大智大勇来反衬德山的光彩。

“这汉有这般手段,死中得活。雪窦引在颂中,用比德山再入相见,依旧被他跳得出去。看他古人,见到、说到、行到、用到,不妨英灵。”雪窦祖师把飞将军李广的故事,用到德山上沩山那里去。沩山是百丈老和尚的首席弟子,很了不得,他的禅可以网罗天下,天下人都难逃他的网罗。但德山祖师来去可以说如无人之境,而且是死中得活。我们看这里的用语,我们能不能见到——见地能到位吗?对禅机,我们见得见不到?对善知识能不能看得出他的本来面目,胸中的机关的深浅?

不仅见地能到,而且还能“说到”——敢于跟你过招。还要“行到”——不仅在语言上,行为上还要给你真正过招,前一阵不不是河南有擂台赛嘛,明凡也参加了这个擂台赛。开局的时候,他还一往无前,局局得胜,进入八强的时候被别人推下马来,没有最终进入决赛。我们能不能“行到”——站到冠军的领奖台上。当然,还要“用到”。这个用,一方面是受用,一方面是实用。一方面是自受用,另一方面是他受用。自受用,自己享受禅悦的乐趣;他受用,是用来接人接机,利益众生,使祖师的门庭得已光大,使寺庙的香火得已延续,这就是用到。所以“不妨英灵”,不是英灵之人,哪有这般手段!

另外,还有“杀人不眨眼底手脚,方可立地成佛。”我们看老和尚他就有杀人不眨眼的人手段,他经常拿着棒打风打雨的,那很厉害。有一次,老和尚到小西天,我陪着他去,看见几个比丘尼正蹲在菜园子里面,见到老和尚,一下大家都肃立而起。老和尚就问她们:“你们在干什么?”她们说:“捉虫。”“你们捉虫,把它怎么处理掉呢?”比丘尼说:“抓到山里面去放了。”老和尚说:“哎!怎么不烧来吃掉呢,太可惜了嘛!”你想想,如果常规人来看,老和尚应慈悲为怀,怎么让人吃虫子啊?怎么能把虫子烧死,弄来吃掉?老和尚是那个意思吗?肯定不是那个意思,那几位尼师也不会老和尚的意。

捉虫嘛,我们的烦恼虫多多,多得要命,天天都有,我们每天都在捉我们内心的烦恼虫。捉了我们的烦恼虫,你把它放了,往哪里放啊?放不了的。把它烧掉,用般若之火把它烧掉,并加以消化,把烦恼转菩提,自己得养,自己得受用,多舒服啊!所以,老和尚有时也说:“我现在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大家想,这个话如果是其他人说呢,你还觉得这个人有点癫。当老和尚这个威风释放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有点发抖。

我们看圆悟祖师这里说的:“有杀人不眨眼的手脚,方可立地成佛;有立地成佛的人,自然杀人不眨眼。”为什么德山老和尚要呵佛骂祖?有人问曹山祖师: “闻曹山按剑,意作么生?”你的宝剑跃跃欲试干吗呢?曹山说:“一切总杀。”“杀什么呢?”“逢佛杀佛,逢祖杀祖。”这个利害,老佛爷来了,他也要杀;祖师来了,他也要杀。那比丘就有点利害:“如果你父母来了怎么办?”曹山说:“岂奈我何?”这个也奈何不了我。那个就问:“为什么不杀啊?”曹山就说:“无下手处。”谁会去杀爹杀娘啊?

禅宗说的这些,是在见地上破所知障,破知见障。要把我们的知见障一一破掉,这个就是杀人不眨眼的手脚。还是回到《金刚经》上去:“佛所说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法且当舍,何况非法。”我们学佛的,经常陷在“佛所说法”的圈子里面,还没有进入“即非佛法”的境界。什么叫杀人不眨眼?就是敢于进入“即非佛法”,进入这个地带以后,你才明白,哦!原来这一切“是名佛法”。我们看这杀人不眨眼,并不是说真的拿起刀,土匪一样的横冲直撞,胡乱杀人。不是那个意思,但不用这样的语言,显示不出禅宗别开生面的气概。这个气概,只有禅宗的大自在、大解脱的精神,才能把它释放出来。

所以“立地成佛的人,自然杀人不眨眼,方有自由自在分。”学佛学什么呢?学智慧解脱嘛,得智慧解脱嘛!学成佛呆子就没有用了,至少是你学佛的方法不对,并不是佛法有问题。所以,我们在学佛以后,一定要经常检查自己,自己身语意三业处有没有力量。面对烦恼来了,你有没有力量?面对工作,你有没有力量?面对麻烦,你有没有力量解决?如果我们对这些都有力量,那么就说你学佛学的上路。如果学了佛, 你还高明不起来,没智慧、没力量、不自在,那么你学佛就学出问题了,要找善知识给你料理料理。

“如今人有底问著,头上一似衲僧气概,轻轻拶著,便腰做断、股做截,七支八离,浑无些子相续处。所以古人道,‘相续也大难’”。当然,有的人,你问着什么是禅?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他也能说会道,口若悬河,的确有一个真正的道人的气概。但是,被明眼人轻轻拶他一下——有很多人到云门寺来,还不说老和尚这一关,就说我们有些法师、常住上有些师父弄他一下,他也受不了。我上次带了广州的一个居士来,他向性国师请问:“如何是禅?”性国瞪着他不吭声,然后说:“了不得,不得了。”转身就走了。这问话的自己一肚皮禅,被性国师这么一弄就弄傻了。所以说,云门寺的师父,只要在云门寺呆上几年,对外面这些学禅的、来弄的人,一巴掌就解决问题,还不用三巴掌。

所以我们看有的人好象是很有气概,有一肚皮的学问,一肚皮的禅,但被明眼人拶他一下,他的腰就断作两截,大腿也断着几截,弄得自己“七支八离,浑无些子相续处。”为什么呢?你对佛法的知见还不能打成一片。有人悟的时候呢,也象是悟了,觉得对祖师的公案、经书里面的道理,通了,真的是通了。暂且承认他通了,但是这个通,仅是第六意识上的通,最高的可称为解悟。但后来烦恼来了,以前悟了的东西,就跟太阳下山一样,黑了,满脑子的黑,满眼的黑。

为什么烦恼来了,他的聪明智慧就没了呢?聪明智慧是第六识的,第七识的烦恼一现形,就把他的聪明智慧打到阴山下去了。所以修行修行,未必是修第六识,主要是修第七识。我们常说人无我,法无我,都是针对七识而言,并不是在六识上。如果我们把七识的烦恼去掉,第六识的光明自然就会出来。我们再看下面的,学唯识学的人都知道,第七识是“恒审思量,胜余识故”——它是永远不睡觉,永远不间断的。第六识是“审而不恒”——它有分辨能力,但是它要睡觉,它要休息。第八识是“恒而不审”——它永远都存在,但是它没有分别的功能。只有第七识才是“恒审思量”,它不用修就自然能打成一片,所以是烦恼坚固,难以断除。每个人的烦恼永远都是打成一片的,我的天,我的地,我的家,我的功名,我的富贵,我的事业,我的知识,乃至我的世界。我的名誉,我的圈子,谁也不能去冒犯它,一冒犯就蹦三丈高,蹦八丈高,这时候的我是处处打成一片。但第六识里面的一点智慧、一点聪明就很难打成一片。如果我们真正在第七识上破了参,把这个“我”空掉,把烦恼识转成平等性智,那么才能真正谈到“相续”——从而打成一片。

“所以古人道,‘相续也大难’”。有人问洞山祖师:“如何是主中主?”洞山祖师就说:“当今的人啊,认得个驴前马后的,也认为是主中主。那么说也容易,但相续也大难。”这个是洞山祖师的原话。所以,圆悟祖师把这个话引出来以后说:“看他德山、沩山如此,岂是灭灭挈挈底见解?”哪里是拖泥带水的见解呢?

“‘再得完全能几个,急走过’。德山喝,便出去,一似李广被捉后,设计一箭射杀一个番将,得出虏庭相似。雪窦颂到此,大有工夫。”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颂古不容易,用飞将军这个故事颂德山,的确恰如真分。我们这里的法师也翻几则公案试着颂一颂,找找感觉。经常这样弄,可以练禅,可以演禅,也可以使自己的禅意、禅味得到提升。且不说开悟,的确是大有益处。

“德山背却法堂,著草鞋出去——道得便宜,殊不知,这老汉依旧不放他出头在。”沩山有沩山的功夫,德山有德山的功夫。德山的确在沩山处出入无碍,来去自在。但是,沩山老和尚的厉害在什么地方呢?你来去自在,但是,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雪窦道:“不放过,急走过。”是德山不放过沩山?是沩山不放过德山?为什么沩山不放过德山呢?

“沩山至晚间问首座:‘适来新到在什么处?’”首座云:‘当时背却法堂,著草鞋出去也。’沩山云:‘此子他日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几曾是‘放过’来?不妨奇特。”沩山最后这个回马枪、拖刀计实际上也是成功的。当然,这个故事就象现在电脑里面虚拟的打斗一样。祖师的箭锋相触,机锋往来,是共同演禅的这么一台戏,好让后代参禅的人通过这样的公案,使我们参禅寻得一个入头之处。所以,这一场戏“不妨奇特”——德山也奇特,沩山也奇特。

“到这里,雪窦为什么道‘孤峰顶上草里坐’”?孤峰顶上草里坐,什么叫草?当年,洞山祖师在一次结夏的时候,对参加坐夏的僧众们说:“哎呀,三个月以来,你们辛苦了。今天结夏了,不论东去西去,但是要向万里无寸草处去——请下一转语”。当时结夏的人,没有一个能够回答洞山祖师这么一个问题,万里无寸草的地方,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没有烦恼的地方啊!当时,大家都不会祖师意。

后来有一位到了石霜和尚那里,当时石霜还没有出世,还在住茅蓬。石霜就问:“你从哪里来啊?”“我从洞山来”。“洞山老和尚最近有什么话啊?”他就把前面的这句话说了,洞山老和尚说:“直须向万里无寸草中去。”石霜就问:“有没人答话。”“哎呀,没人敢答话,这话怎么敢随便答啊,没人能答的。”石霜和尚就说:“你回去,你给洞山和尚说‘出门便是草’。”这个人回去,给洞山汇报。洞山一听,“哦,了不起,这可是五百人善知识语!应该把他请出来坐山,广度众生啊!”

那么,“孤峰顶上草里坐”,他是坐在菩提上,还是坐在烦恼里?当然,大家也可以去参一参。“又下一喝,且道落在什么处?更参三十年。”雪窦祖师在颂的最后,下了一个“咄!”字,圆悟祖师就此设问:“且道落在什么处?”如果能当下明白,立地成佛;若不明白,则继续用功,需要再参三十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冯学成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冯学成居士)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后记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二)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一)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三)念头的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二)杀人刀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一)大机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