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冯学成居士:《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十七 第十则 睦州掠虚汉


   日期:2022/3/15 12: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献给佛源老和尚(十七)

第十则  睦州掠虚汉

“垂示云:恁么恁么,不恁么不恁么。若论战也,个个立在转处。所以道:若向上转去,直得释迦、弥勒,文殊、普贤,千圣万圣,天下宗师,普皆饮气吞声;若向下转去,醯鸡蠛蠓,蠢动含灵,一一放大光明,一一壁立万仞。倘或不上不下,又作么生商量?有条攀条,无条攀例。试举看:”

我们对这段垂示又该怎么理解?什么“是恁么恁么,不恁么不恁么?”我们前面讲过药山祖师在参石头老和尚的时候,石头老和尚就说:“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你作么生会?”我们这个心经常都是滴溜溜的转,为什么?一会喜欢这个,一会喜欢那个;一会这个是好的,一会那个是坏的,老是在拣择分别之中。我们的思维不入善就入恶,不入是就入非,不攀缘过去,就攀缘未来,这个是我们凡夫的。但是,祖师们、菩萨们,他们随病施药,教化临时,他们也是不拘一处。法是活的,不是死,就象一个大夫看病,就一个病来说,他具体分析。同样是感冒,风热感冒、风寒感冒、饮食感冒,各种各样的。根据各人的身体状况,强弱、老幼、男女,种种差别。同一个病,人不一样,下药的轻重,多少,处方的君臣佐使都会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说般若是活的,不是死的。学修佛法,我们都要立在般若上,禅宗更是活法,不是死法。因为我们的心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若论战也,个个立在转处。”什么叫“论战”?宗师相见,大家在一起,要商量,要相互勘检;师家接引学生,学生来看老师,临济宗的宾主之间见面,要互相勘检。你的修行,你的见地,到底落在什么处?有什么高明之处,有什么不一样之处。所以,要论战的话,那就一定要“立在转处”。

什么叫转处?“无位真人”嘛,无具体的方位。你有具体的方位了,象中观里面的,“只破不立”,你去立论,你就完了。你立论,你说有,我就说非有;你说空,我说不空。你只要立一个目标,他就有下手处来反驳你。为什么呢?我们的心就是一个魔术师,是一个工巧儿。要说一个东西是对的,我可以找一万条理由说这个东西是对的;我要说它是错的,也可以找一万条理由证明它是错的。都有充足的证据,而且论证严密,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这在哲学里面叫二律背反。比如说时间是无限的,对不对?对。但我也说时间是有限的,你说对不对呢?时间是无穷无尽,你怎么能说时间是有限的呢?当然有限啊!现在是过去的终结点,又是未来的起点。什么都离不开当下,离不开现在。现在就是个魔术师,他就可以操控现在、过去、未来。把过去变成未来,把未来变成过去,所以我们这个心就要立在转处。

《易经》里面有句话:“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不可为典要,为变所适。”它根据变,要立在一个“变”的这么一个基础上。如果我们以死死的、不变的这么一个眼光来看待事的话呢,我们就落在句下,死在言下,就成了教条主义,知见障、所知障等等这些就来了,所以说要转。禅宗里面,活眼活法是什么?为什么讲杀人刀,讲活人剑?这个活人剑就是要转。想一想,我们这个心转不动了,你想多痛苦的一件事。我经常用广州、北京的交通来做比喻,高速公路应通达无碍,无量的车可以在那通行,来来去去,来去自在。如果有一台车坏在那了,一塞车,那么整个公路就瘫了。我们的心实际上也是一个高速公路,无碍净光嘛,它思维的速度,运行的速度,可以让无量的法义在我们心里面遨游,来去自在。所以才有华严宗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样的境界。

无碍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无碍的,但是一个念头盯住我了,烦恼盯住了我了,或者我有一个知见盯住了我了,这个心就就障住了。哪怕是真理积滞在你心里,就如同是高速公路上放着一台车,哪怕这台车是宝马、是奔驰,只要它在公路里面不动了,公路就塞车了。所以佛教里有说:“金屑虽贵,入眼成翳”——哪怕黄金,哪怕是宝石这些珍贵的东西。如果放在眼睛里面,你的眼睛就没有作用了,失去作用了。

心也是这样,什么叫佛法?佛法就是流通无碍。我们就一定不能让我们的心被一个具体的什么东西给障住了。不为烦恼所障,也不为真理所障,对不对?我们虽有这样的知,那样的见,但不能让它把心给障了。只有让我们这个心真正的空、空、空、空、空…空到尽头,一点障碍都没有了,那么万法就可以在我们心中自由的来往。空并不坏万法,因为空,万法才可以在我们心里面来来去去,什么样的法我们都可以把它装进来。装进来了,它又可以不让我执著,又不让我死在一个具体的事相上。

佛经里经常都在说心如虚空,但心又含有万法。万法和虚空是什么样的关系?虚空是我们的体,万法是我们的用。万法来来去去,今天这个东西好,我就用一下,用了就放下。其它的法来了,我也玩一玩,用一用。这就多好呢!你只有到这个份上,你才能够谈得上“立在转处”,转处就是无碍。

“所以道:若向上转去,直得释迦、弥勒,文殊、普贤,千圣万圣,天下宗师,普皆饮气吞声。”我们的智慧,我们的胸量,如果达到这样的状态,就庆贺平生了。所以要善于去转,一个螺旋放在地下,一鞭子抽过去,它就转开了。你不抽它,它就倒着不动。鞭子抽得越有力量,它转的速度越快,它就能得定,象静止一样的立在那里。没有力量,它就不转动,不转动,那就躺下了,就是一个死东西,就没有灵气了。“向上转去”,为什么要“向上转去”呢?因为众生心和圣贤的心实际上是平等无二的。我们怎样从凡夫上升到圣贤,这是一个学修的过程,要向上转。你向上转,达到了华严宗里的事事无碍境界,那么就是释迦老佛爷来了,弥勒菩萨来了,文殊、普贤、千圣万圣、天下宗师来了,“普皆饮气吞声”。这个饮气吞声,实际上是赞叹。因为他无话可说,“你好了,我们不再指导你了。”

如黄檗祖师在《传心法要》里说的:“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没有烦恼了,没有病了,我就不需要吃药了嘛。 “饮气吞声”——在禅宗里,经常正话反说。为什么要正话反说呢?提高参禅人的意气。因为参禅的人是大英雄、大豪杰,是最不得了的人,他才有这个胆量去参禅。为什么呢?禅宗是减法,要把身上的一切东西减减减,减得干干净净,一丝不挂,一无所有,要有这个勇气才,行。平常我们说:“舍、舍、舍……。”你舍得吗?我所有的东西,你舍得吗?我的地位、我的名誉、我的金钱、我的眷属,你都舍不得,何况还有伟大的佛法。

还别说禅宗,在中观里面,都要把这个给破掉。以大家最熟悉的《心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它把这个六根、六识、十八界,把五蕴、四圣谛、三法印统统都给你破掉、都给你放下,这是就是中观的法。禅宗呢?凡有落处,皆非菩提。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品尝到真正佛法的滋味。不然你就永远是知见上。我说我能背佛经,你再会背佛经,你还有录音机会背吗?我们用录音机好好的录下来,你看它多重视啊,它又从不打妄想,老老实实在那里唱诵、念经,但它毕竟是个机器,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们要看到这个“转”字的妙用。

“如向下转去,那么就醯鸡蠛蠓,蠢动含灵,一一放大光明,一一壁立万仞。”什么向下转去?圣贤就要向下转,凡人就要向上转。我们是凡夫,我们还在因位之中,我们就要向上。向下转,只有上面的才谈得上向下转。地狱的人还能再往下吗?对不对?我是凡人,是六道众生,你还没资格向下转呢!向下转是上面的人,圣贤位的人才能向下转,向下转就是普渡众生,也是万法平等。

这里面说“醯鸡蠛蠓,蠢动含灵”。“醯鸡蠛蠓”在云门寺太普遍了。我们每一个寮房里面,只要晚上一开灯,各种小虫子就来了,弄得很麻烦。把它消灭掉吗,又不能杀生;不消灭掉,它又来骚扰你。但是你向下转的时候,山河国土,无量众生,有情无情,悉皆是佛的化身啊!都是佛的法身啊!而且都在大放光明。所以在禅宗公案里面有“无情说法”这么一则公案。一切生灵、乃至墙壁瓦砾都在宣说佛法;水鸟林木都在宣说佛法,都在大放光明。但我们为什么看不见,听不见?因为我们是凡夫。如果你是菩萨向下转,你就能看得见。无量众生蠢动含灵,它们都一一大放光明,一一壁立万仞。都了不得!

但这里话锋一转,“倘或不上不下,又作么生商量?”他是有针对的,因为有个下,才有个上;因为有个下,才说上,这是有个对比的。那么不上不下,又作么生商量呢?我们说要行中道,不上不下就是中道。我们如果无上无下,上下不二,前后不二,两边三际断,你说怎么商量?那可是言语道断里的风光啊!当然,祖师在评唱的时候,意气风发:“有条攀条,无条攀例。“这是当时的行话,有规矩就按规矩办。没有规矩,没有案例,我就给你举个案例给大家看一看。举的什么呢?

“举睦州道:‘近离甚处?’僧便喝。州云:‘老僧被汝一喝。’僧又喝。州云:‘三喝四喝后作么生?’僧无语,州便打云:‘这掠虚头汉。’”

这个公案很精彩,我在写《云门宗史话》的时候,也把这一条用上去了。云门祖师可是睦州老和尚带出来的。我们是云门的子孙,我们就要怀念云门祖师的那几位师父。这些前辈善知识与云门祖师有关的公案,我们都可以细细的咀嚼一番。睦州老和尚以前住寺庙,到了晚年,他就不住寺庙了。因为他的母亲活的岁数大,他八十几岁,他妈一百多岁,他还要供养他母亲,他毕竟是出家人,又没有儿女,就他一个,于是打草鞋卖,来供养他的老母亲。但是,他名头在外,都知道他是黄檗祖师会下的首座,是临济大师的接引菩萨、接引佛啊!不得了。所以,很多人都去参他。

你到了他那里,他常用的接人的语句就是:“近离甚处?”象我们到方丈寮里,你看老和尚对来来去去的人,经常这样问:“什么地方来的啊?”百分之八十的都是这个话,剩下的呢?“来干什么啊?”到方丈寮里,老和尚就这两句。看见生人,就:“什么地方来的啊?”看见熟的,就:“来干什么啊?”那么,怎样理解这个话?我们看这个公案:“近离什么处?”你看括弧里面是“探竿影草”,他要试你的虚实,要辨你的来历。就象到一个部门里去,保安见来了一个陌生人,他就要查问你的来历。在寺庙里,对新来的人一样的要查清来历,你到客堂里面去挂单,你是居士,就要把归依证,身份证拿来登记一下;你是来挂单的比丘,就要看的戒牒。不能是什么都没有,就随便到客堂挂单了,那是不行的。

“近离甚处?”这个问话,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就看你怎么答话。“僧便喝。”大家都知道德山棒,临济喝。这个“喝”是临济祖师的发明。当然,以前在马祖也喝过,云门祖师后来也经常喝。“喝”这么一声,睦州老和尚就是知道他的来历,是临济那边的来了,是学临济禅法的人。但是,他那一“喝”,就把对象搞错了。因为临济祖师都算是睦州老和尚的半个徒弟,临济祖师的大彻大悟,都离不开睦州老和尚,这个就叫“关爷面前舞大刀”、班门弄斧,找错庙门了。睦州老和尚早知道你这一喝的份量,他就说:“老僧被你一喝。”一般人一喝,你莫测深浅。如果我们被别人大喝一声,“哦!利害,禅宗里面的临济喝啊!高深莫测,不得了,了不得!”但遇见了睦州老和尚,就象一个老师看小孩玩游戏样的——你还会玩这个,“老僧被你一喝。”

但这个来参访的师父不知利害,他又喝。这又喝不得了,他有勇气啊!他未必不知道睦州老和尚是临济的大师兄,乃至说是师叔都可以这样说的,他的年岁比临济起码要大二、三十岁。他又喝,有这个胆量,也就是说底气十足。但是遇见了睦州老和尚这个牛板筋,就定定的把他看住。“一喝了,二喝了,那么三喝四喝以后你又干嘛呢?”“僧无语”,这下就山穷水尽了。他只有这个伎俩,只有这个本事。既然是这样,睦州老和尚拿起棒子就打,并且说:“这掠虚头汉!”

什么叫“掠虚头汉”?不是自己本分流露出来的,就象现在电视中的模仿秀之类的,刘德华唱歌唱得好,年轻人、小孩就装着刘德华的样,唱刘德华的歌,看谁模仿得更象。一些小女生打扮成明星的模样,唱明星唱的歌,但是毕竟不是明星啊。我们经常看一些电视剧,演毛泽东的,演邓小平的那几位造型演员,他们演戏像不像呢?像。是不是呢?不是啊!你演毛泽东的,你不是毛泽东。你演邓小平的,你不是邓小平。就包括演虚云老和尚的电视剧的演员,他是个很棒的演员。尽管你很棒,但毕竟不是虚云老和尚嘛。但无论你怎么化装,无论你怎么模仿,你毕竟不是。所以,下面的评唱就很精彩了:

“大凡扶竖宗教,须是有本分宗师眼目,有本分宗师作用。”这个就点到血脉上去了。我们要竖扶宗教,我们说现在要荷担如来家业,要把佛教的负责在二十一世纪担当下去,象我们虚云老和尚、佛源老和尚开创的这么一个事业,我们要继承下去,一代一代的薪火相继。那么你凭什么本钱呢?你有什么力量呢?这就必须是有本分宗师的眼目,而且不是徒有虚名的。不是靠有名,有地位,有钱,不是靠这个的。靠这个是把佛教扶不起来的。道在得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有些寺庙,在历史上有一位祖师出世,有一真修行的人出世,那个寺庙一定兴旺,一定发达。不论你再大的道场,再好的香火,如果是没有修行人,没有真正的修行人,那个香火很快就会冷落下去。

为什么呢?众生是礼敬佛的,是礼敬有修行人的。如果你这个寺庙没有修行,里面的师父没有修行,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当然,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老佛爷的面子上,还是要给寺庙敬点香,送点供养。但是,你要把如来家业挑起来,那么必须是“有本分宗师的眼目,有本分宗的作用。”眼目,就是我们的心量,我们的体,我们要悟到实体,悟到实处。有体必然有用,就如有灯必然有光一样。有灯,这个灯不亮,那么这个灯就有问题。你说你明心见性了,大彻大悟了。但没有担当家业、教化众生的作用也不行啊,你是骗人的。所以,这个方面,他是形如影随身,不离分毫。

“睦州机锋,如闪电相似,爱勘座主,寻常出一言半句,似个荆棘丛相似,著脚手不得。”睦州老和尚在睦州城里面,当然也受到了地方长官的尊敬、供养。只不过他老人的脾气很倔,他不受供养,来供养的门都进不了。不管你是当大官的来,还是当财主的来,他就是打草鞋卖一点小钱,每天有两餐稀粥也就过了。屋里面什么都没有,空空如也,就是三个砖头、一口小锅、一个蒲团,就是这样过日子。他需要什么?也不需要供养,不需要钱财,也不需要名望。但是,恰恰是这样的道人,来参学的人就多。他老人家脾气也怪,他机锋厉害,经常爱勘座主,什么叫座主?就是讲经的法师。在以前,比如华严经的,就叫华严座主;讲法华经的,就叫法华座主;讲金刚经的,就叫金刚座主。那些专通一门经,或一门论的统称座主。因为老和尚是禅宗的风格,看见这些搞佛教理论的、咀嚼文字的,他就要接引他。

接引的时候,“寻常出一言半句,似个荆棘丛。”就像弄了一个布满刺的荆棘丛,让你进出不得。比如六祖的弟子南阳慧忠国师被请进皇宫,遇见了一个学中观的供奉在皇上面前摆谱,“啊!你是六祖大师的徒弟,你们禅宗不得了。好,你立义,我来破。”中观就是专门破别人立义嘛,忠国师说:“好,我就立义,你来破。”当着皇帝面前,学中观的这位供奉就说:“那请禅师立义。”忠国师说:“立义竟。” 立义竟是什么意思?这位供奉找不到下手处,你怎么破?他立义竟,他立了什么东西,你不知道。就是这个立义竟,一切法全在其中,你怎么破?铜墙铁壁一样,你进去不了。有如虚空一样,你捉不到攻击的目标,你怎么去破?

所以睦州老和尚也是这样,使别人做不了手脚。他“才见僧来,便道:‘见成公案,放尔三十棒。’”你怎么回答?给你三十棒,没头没脑的,别人见了,以为他神经病一样。你怎么去理解这样的话头?没法理解。“又见僧云:‘上座。’僧回首,州云:‘担板汉!’”平白无故的见了一个过路的师父,就叫别人一声。“ 担板汉”是什么呢?是卖力气、做苦力的。象我们云门寺有句口头禅,从老和尚那里叫出来的——“业障鬼”,大家也经常自谦为“业障鬼”,这跟“担板汉”差不多是一个意思。那么,忽然有人这样莫名其妙给你冒一句话的时候,你怎么去料理呢?你接招还是不接招?很多人可能看他一眼,也不接招就溜之大吉。这个老比丘,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不能去惹,这是个了不得的混世魔王,离他远一点。不认识的,以为他神经病。但是,在唐代禅风很盛的情况下,大家对机锋转语都很熟悉的情况下,很多人也愿意来碰。“你给我下这么一个语,我就要给你较一较劲。”

下边继续举例,“又示众云:‘未有个入头处,须得个入头处。既得个入头处,不得辜负老僧。’”在《五灯会元》里面记载他还有一个徒弟,听了这话就说:“怎敢辜负和尚!”刚把这句话说完,就挨了一棒:“早是辜负了也!”你早就辜负了,你说这个话,你就辜负了,没上路啊!“睦州为人多如此。”睦州平常接待来来去去的禅客,接待向他参学的人,经常把这些语言,就象我们现在丢手榴弹一样, “嘣”给你甩过去,炸得你魂飞魄散,不知所以。下面,圆悟祖师书归正传,就来评唱这则公案了。

“这僧也善雕琢,怎奈龙头蛇尾!当时若不是睦州,也被他惑乱一场。”我们云门寺有位老菩萨,每天都在“喝”,而且从早到晚要喝上百声。他喝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他可能是不舒服,要把这些气排泄出来。”是这个意思吗?外面的人一看:“呵,这人不得了,这里面有狮子吼,云门寺藏龙卧虎,天天都有狮子吼。”我们看这位老修行,七八十岁了,每天这样子吼,要么就念佛,声音壮实,中气很足的,比我这麦克风、喇叭里面的声音都还雄实。他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我听了犹如庙里面打钟一样的,心里还是很振奋:“这老修行不得了!”一念不生,每天念念不断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然后就喝、就吼。我也仔细地看,常在旁边看,这个老师父是求什么、想什么呢?他没有妄想了嘛!那么大的年龄了,你说身体好吗?也不像很好。你说身体不好吗?他的声音那么雄壮,那么威风!

我们天天在寺里呆着,每天有这样的声音陪伴着我们,我们有什么感受,对我们修行有什么启迪作用?所以,云门寺的老修行真的是不敢小看。熟悉他的人说:“他身上的气好像不怎么顺,必须要通过这个来排。”也未必如是,老和尚听见他喝,常常也随着他喝,然后笑一笑,对他的喝是欣赏赞叹的。我们看一个人“喝”的时候,一定要看他后面的东西。如果你不具备人天眼目,被别人一喝,就被他惑乱一场,“莫测高深啊!”

“只如他问:‘近离什么处?’僧便喝,且道他意作么生?这老汉也不忙,缓缓地向他道:‘老僧被汝一喝。’似领他话在。一边又似验他相似,斜身看他如何。”睦州老和尚犹如狮子戏牛一样,先用爪子拨拨。牛发威了,用角来顶。他在边上绕着圈看你顶,看你继续发招。对不对?来而不往非礼也!我问你近离甚处,你喝了我一声,我答话,我被你喝了一声啦!看你怎么答?“这僧又喝。这一喝,似则似,是则未是。”这七个字,在公案里面,在祖师的评唱里面经常出现。为什么呢?我们看现在社会上假冒伪劣商品很多,有假烟,有假酒,有假的家用电器,有假的这样东西,那样东西。别人把品牌创出来了,是优质产品,这些不法厂产商要去冒牌,要去鱼目混珠。

所以这个“似则似,是则未是,被这老汉穿却鼻孔来也。”真正高明的禅师,他会把你的鼻头穿住,就调牛一样的。一头牛不管再雄壮,鼻头被别人穿了,只有乖乖地跟着后面走。有的人不知不觉地就被别人的语句拴住了,就被别人的语句控制住了还不知道,这个就很可怜、很可悲了。我们怎么能自己做主,不被别人的语句把我们控制住。不被别人的语句控制,就需要你修行,要真正的功夫才行。

“遂问云:‘三喝四喝后作生么?’这僧果然无语,州便打云:‘这掠虚头汉。’验人端的处,下口便知音。可惜许!这僧无语,惹得睦州道‘掠虚头汉’”。真正高明的人验人端的,他发一招,丢个石头,探竿影草一试,你一下口,他就知道你的来处。就像一个高明的医生,望你一眼,望闻问切嘛,他就知道你得了什么病。心肝脾胃肾、五脏六腑,病在什么地方他就大体知道了。一个高明的相师,看相的,望你一眼,就知道的你的吉凶悔吝,就知道你那年发财,那年倒霉,现在又如何?因为他老道嘛,有经验,他有这个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他一眼就给你望穿了,还须多见吗?以前,我的老师——本光法师,也是八十多岁了,得了白内障,眼睛也看不见,也不敢于动手术。他记性特好,十年前见了一面的人,一进门,声音一现,他就知道你是谁。听着你的声音,就知道你是发财了,是倒霉了。就知道你心里面是在犯偷心吗?还是在精进。就是简单一个声音出来,咳一声嗽,一个问讯,就这么一个普通的声音,他就知道你当时的状况怎么样。乃至于近段时间的状况怎么样,所以这个就是要有修行,要有这个功夫。“验人端的处,下口便知音。”我们也需要练这个本事啊,你把这样的本事练出来了,那不得了啊!说句俗气的话,在外面的供养都要丰厚得多。当然你在道上行的,还不需玩这个,这上面提的是道上行。“可惜许!这僧无语”,睦州老和尚骂他:“掠虚头汉” 。

“若是诸人,被睦州道:‘三喝四喝后作么生’,合作么生祗对,免得他道‘掠虚头汉?’”如果睦州老和尚这个“三喝四喝以后,你作么生?”问到我们的头上的时候,你又怎么去料理老和尚这样的问话呢?你有转身处吗?你还有招数可以接吗?你可以战胜他吗?这个就看自己的底气和自己的修行的功夫了。功夫不够,你早就败下阵了。如果功夫够,你还可以翻本,败里取胜。所以在“这里若是识存亡、别休咎、脚踏实地汉,谁管三喝四喝后作么生?”如果你真正是过来的人,识存亡、别休咎、脚踏实地修行的人,完全弄通了,就像刚才说的,有转身处了,明白这个“转字诀”的妙用。那么三喝四喝作么生?千喝万喝又作么生?根本不管这些语句了。你可以拂袖而去,也可以不答话,也可以学临济祖师,上来一个拳头就送过去了,对不对?你是自由的嘛。

圆悟祖师开悟的时候,五祖法演也印可了他。有一次修观堂,但一株大树位于中央,妨碍了修建。五祖老和尚就说:“哎,别把这个树砍掉,砍了影响风水。”圆悟祖师就说:“这树碍事,一定得砍掉,不然观堂怎么建?”圆悟把树砍了,五祖大发雷霆,说:“你敢不听话!你敢造反!”拿起棒噼里啪啦就打过来。圆悟祖师刚要去避——老和尚棒子来了怎么得了啊!要打得头破血流的。哇,忽然脑袋一转,这正是临济的作用处嘛,马上把棒子接住,说:“老贼,我今天认得你了!”老和尚把棒子一丢,呵呵大笑,然后公布天下:“我侍者参得禅了。”也就说印证了他嘛,而且是向十方的丛林宣告:我这个徒弟克勤已经破参了。你想想,老和尚发脾气,那么大的威风,拿着棒子狠狠砸过来的时候,敢把棒子接住: “老贼,我今天认得你了!”我们老和尚打人的时候,谁敢把棒子接住?而且敢这样说,能这样说的话,也算是英雄了。

“只为这僧无语,被这老汉便据款结案。”这僧就没有象圆悟祖师那样敢把棒子接住,“三喝四喝作么生?”一下把他给打懵了,不知道自己怎么回答。于是就可以“据款结案”,你就这个水平,就是这么回事,要参,你就磕头吧,以后再看你怎么样。据款结案后,又该是看雪窦祖师的了——“听取雪窦颂出:”

“两喝与三喝,作者知机变。若谓骑虎头,二俱成瞎汉。

谁瞎汉,拈来天下与人看。”

象这样的颂,我们怎么去理解?我们还是看评唱吧:“雪窦不妨有为人处,若不是作者,只是胡喝乱喝。所以古人道:‘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有时一喝却作一喝用,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就是这一喝,在禅宗里是名堂很多。我以前也反复谈到这一“喝”。北宋的时候,华严宗的一个精于华严宗、被称为“善华严”的法师在东京挑战禅宗的几个祖师,就说:“据说禅宗的一喝就能够穷尽无量法意,若这一喝能把华严宗的五时教义表现出来?我就承认你们禅宗是真的,否则,就是邪教!就是胡说八道、歪门邪道!”于是东京净因寺的继成禅师说:“好,我来接招,我现在就开始了。”

于是继成禅师振威一喝,就问善华严:“这一喝听到没有?”他说:“听到了。”“听到了就是有,能说明小乘教。”然后又问他:“听到没有?”他说:“没有听到。”“没有听到就是无,能说明大乘始教。”呆了一会,又问:“听到没有?”他说:“没有听到。”“没有听到,我刚才喝的那一声有没有?”他说:“有啊,刚才是有那么一声。”“对了,现在的无,不可以否认前面的有啊!前面的有又不能否认现在的无啊!所以,这个即空即有能说大乘终教。”然后又说:“我有这一喝之时,有非是有,因无故有。无这一喝之时,无非是无,因有故无。即有即无,能入顿教。”“我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有时一喝,又作千喝万喝用;有时一喝变成千万喝;有时千万喝又融入于一喝之中,能说大乘圆教。”就把这个华严宗的五时教义就纳在这一喝之中了。你看这一喝妙不妙?

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么一喝?这里说:“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你看,我们这位老菩萨天天喝,你说他有用无用?的确,我们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听惯了,的确是一喝不作一喝用,千万喝也不作千万喝用。但有时一喝却作一喝用,如果你感到振奋,“哎哟,这个很精神,我清醒一点了,跟敲钟一样。我要加紧修行,不能耽误了时光。”他就作一喝用。“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在听了这一喝之后,不敢打妄想了,自己觉照力出来了,把纷纷纭纭的念头打掉,你就感觉到什么叫踞地狮子了。“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你知道转身了,这个宝剑就在你手里了。金刚王宝剑本来是在喝的人手中,如果我在这一喝之中找到了转身处,那么,这把金刚王宝剑就在我的手里,多舒服啊!这个叫恭喜发财了!发财,发财,发大财!真正这个财、无量的财,是法财嘛!多好啊!

“兴化道:‘我见尔诸人,东廊下也喝,西廊下也喝,且莫胡喝乱喝。直饶喝得兴化上三十三天却扑下来,气息一点也无。待我苏醒起来,向汝道:‘未在!何故?兴化未曾向紫罗帐里撒真珠与尔诸人在,只管胡喝乱喝作什么!’”兴化存奖是临济祖师的徒弟,临济宗的第二代祖师。临济祖师喝的威风出来以后,整个临济宗的人都学着他这么喝。后来兴化出世,在河北一代,这些比丘、禅僧,这个见了他也喝。那个见了他也喝。他就感觉有点画虎不成反为犬;有点邯郸学步、东施笑颦的感觉。所以他要出来为这个“喝”证明,叫你们别乱喝了,瞒棒瞎喝干吗呢?我看你们啊,吃饱了饭,东廊下边也喝,西廊下边也喝,不要乱喝嘛。且莫胡乱喝,就算你们把一喝把我送到了三十三天上去,又直挺挺的落下来,摔的半死不活,一口气都没了。三天三夜苏醒过来,我还是说你们‘未在’。你们那个喝是虚的,不是实的。为什么呢?我又没有在紫罗帐里面撒珍珠给你们,送钱给你们,送宝贝给你们,你们喝什么呢?吃饱了饭没事干啦?得了钱了?谁送银子给你们,叫你们一天喝喝喝…没这事嘛,对不对?祖师也没送钱给你们让你们去喝嘛。

“临济道:‘我闻汝等,总学我喝,我且问尔:东堂有僧出,西堂有僧出,两个齐下喝,那个是宾?那个是主?尔若分宾主不得,已后不得学老僧。’”临济祖师这里,就把这个喝的“宾主”,给大家指示出来了。你在喝的时候,你真的是有所得,还是无所得?还是你在盲棒瞎喝,胡搅蛮缠的,对不对?你们别学我喝,我且问你们,如果东堂有僧出,西堂有僧出,两个一起喝,你说哪个是宾,哪个是主?法眼祖师也举了一个公案,说:“东边也是窗子,西边也是窗子,两个僧人同时卷帘。我说这个人是,那个人不是,你怎么理解?”所以是一入分别思量,就全盘皆输啊!

“所以雪窦颂道:‘作者知机变。’这僧虽被睦州收,他却有识机变处。且道什么处是这僧识机变处?”这个就是祖师的机,前面已经把这个僧人贬到一边了。这一下回复过来,像曹洞宗的回互一样。又说:“这僧虽被睦州收,他却有识机变处,且道什么处是这僧识机变处?”这个就是圆悟祖师、雪窦祖师又给你挖了个坑,看你是不是要落下去。祖师的公案是很弄人的,如果你智慧不够,你还在语句上,在分别上作活计,那么这个坑,你就落下去了,钻进荆棘林里面去了,你就完蛋了!如果像那个台山婆子一样:“蓦直去!”管他什么机变不机变,你走你的路,干你的事,不管他,脚就是走在自己身上。不然成天去想什么是机变处、不机变处?就被别人语言转动了。

“鹿门智禅师点这僧云:‘识法者惧。’” 识法者惧,就是这些玩义理的僧人们,要警惕啊!要警惧啊!不能在文字上玩啦!一定要滴滴归宗,学法要真修实证。老是在法义上打圈、玩文字游戏是不行的,要引以为鉴啊!“岩头道:‘若论战也,个个立在转处。’”岩头和尚是雪峰祖的师兄,就说,如果要论战——在禅宗的见地上相互勘验,就需个个都要立在转处。这个转,我前面说了,应是非空非有,万法不滞,万法不留,又万法具足的这么一个状态。还有“黄龙心和尚道:‘穷则变,变则通。’”这里是用周易的话。

“这个些子,是祖师坐断天下人舌头处。”祖师为什么能够坐断天下人的舌头?坐断天下人舌头,就是截断众流,就是要让你进入语言道断、心行处灭的这么一种状态之中,让你品尝到自身的真如法性的存在。而不是被心里东一个念头,西一个念头,骗得团团转;被这水中月、镜中花骗得团团转。所以,我们要看到“坐断天下人舌头”的这么一个妙处。“尔若识机变,举著便知落处。”我们怎么识机变?识机变得有本钱,一般的小孩子,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就不知道机变;没有吃过亏的人,他不知道机变。所以,吃一堑,长一智,亏吃得越多,智慧越高。所以,吃亏是好事,是赚钱的生意。我经常说的,忍辱般若蜜,布施般若蜜,为什么老佛爷要在六度般若蜜里面安上这两个?只有忍辱般若蜜才能触动第七识,只有布施般若蜜才能瓦解第七识啊!。

平常间,我们都是牛高马大的,意气风发,各人有各人的自尊心,各人有各人的牛脾气。这时就恰恰没法对第七识、对烦恼、对我执有所触动。只有真修、勤修忍辱般若蜜,你才能让第七识慢慢地低下头来;只有我们勤修、广修布施般若蜜,舍我我所有,除断一切贪,痴与疑见尽,涅槃道在望。你必须要走这样的路,才能把烦恼放得下,才能把我执、我慢这些去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识机变——把这个第七识放下,第六识的妙观察智就出来了,为什么呢?因为第七识成了平等性智了嘛。所以这个识机变,说起来这么三个字,很简单。实际上要花多少修行汗水啊!用祖师的话来说:要穿破几百双草鞋,坐烂几十个蒲团,才能够有这一个成就!

“有般汉云:‘管他道三喝四喝作什么,只管喝将去。说什么三十二十喝,喝到弥勒佛下生,谓之骑虎头。’——若恁么知见,不识睦州则故是,要见这僧,大远在!”有的人对公案透不过,却要逞强,于是自作聪明去胡搅蛮缠。说“管他(睦州老和尚)说三喝四喝以后作什么生,我就不管那么多。就一直喝他下去,喝到他说三十喝、二十喝,喝到弥勒佛下生,谓之骑虎头。” 骑在虎头上,老虎也奈何不了我嘛!真的是不知轻重。我们可不可以喝到弥勒佛下生啊?云门寺这位老修行可能要喝到弥勒佛下生。这么多年能这样喝,这一股韧劲不得了。但是在这个公案里,你是这样看,不识睦州是肯定的了,他根本意识不到睦州老和尚的用处。不仅看不懂睦州老和尚,也看不懂这位来喝的这位僧人的来历啊!

“如人骑虎头,须是手中有刀,兼有转变始得。”什么叫骑虎头?那可不得了啊!一不留意,就给老虎吃掉了。唐太宗的时候,西域进贡了一匹汗血马,狮子一样桀傲不驯。唐太宗手下好多驯马的骑士,都被它摔得腰断了,腿断了。唐太宗心里很郁闷,把这个马宰了,又太可惜了,谁能把这马调教出来呢?武则天那时还小,才十五六岁,刚进宫不久。她对唐太宗说:“这个马,我有办法把它调教好。”他看她一个小丫头,怎么能行呢?武则天说:“给我三样东西。第一是鞭子,第二是锥子,第三是刀子。我骑上去,它如果不听话,第一我就抽鞭子;抽鞭子它不听,我就用锥子锥它的屁股,锥它的脖子;如果还不听,我就拿刀子出来把它的咽喉割断。既然不能于我用,我还要它干吗呢?让它去死吧!”唐太宗一看,这个小丫头厉害啊!“如人骑虎头,须是手中有刀。”在丛林里要断天下的公案,断天下是非,没刀怎么行呢?这个刀就是金刚王宝剑啊!

“兼有转变使得”,还要善于转,善于变。并不是说我只有这张脸,寺庙里的这些菩萨,有四面观音,还有多面如来嘛!十二面观音,千手观音实际指的是什么呢?能够转,能够变嘛!雪窦道:“若恁么,‘二俱成瞎汉。”如果不能究竟,二方面大家都是没具眼的人,没眼的人。“雪窦似倚天长剑,凛凛全威。若会得雪窦意,自然千处万处一时会,便见他雪窦后面颂,只是下注脚。”祖师也说,你真正通了一则公案,后面一千六百九十九则公案都能通;有一则公案不通,那你前面所通的一千六百九十九则公案,都不是真的通。所以,我们要看到这个“会得雪窦意”,那么肯定是千处万处一时会,一通百通了。怎样使我们在法上、在心性上,做到一通百通呢?下面圆悟祖师继续评唱:

“若会得雪窦意,自然千处万处一时会,便见他雪窦后面的颂,只是下注脚。又道‘谁瞎汉’,且道是宾家瞎?是主家瞎?莫是宾主一时瞎么?” 一通百通之后,雪窦祖师后面的这些颂古,都如同是在下注脚一般的平常无奇了。但这算说到这个分上,圆悟祖师又在设立悬念,就一个“瞎”字,象电影、电视里给你一个悬念。你若尚未一通百通,这个悬念就会把你绊住,让你犯迷糊。如果你不犯迷糊了,那你大步走去,也就没事了,天下本来就很太平嘛。如果你又在旋涡里面去晃荡,那就把你淹死,还是出生不得。

“‘拈来天下与人看’,此是活处,雪窦一时颂了也,为什么却道‘拈来天下与人看’?且道作么生看?开眼也著,闭眼也著,还有人免得么?”我们看祖师的精彩处,禅宗的这种风格也跟中观一样的,破后不容有所立,若有立,马上就把它扫去。扫了又扫,直直把它扫清扫净。旋立,旋破;旋破,旋扫,不断的给大家布置疑阵,布置疑兵,然后又一一去破、去扫。所以开眼的也别执著——开眼也错;闭眼的也别执著——闭眼也错。我们怎样破这个金刚圈?破这个疑兵,这个迷魂阵?就需要我们去真参实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冯学成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冯学成居士)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后记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二)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一)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三)念头的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二)杀人刀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一)大机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