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冯学成居士:《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廿三 第十五则 云门倒一说


   日期:2022/3/17 20: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献给佛源老和尚(廿三)

第十五则 云门倒一说

前面有“对一说”,这里又是个“倒一说”。前面没有垂示,这里有垂示。

“垂示云:杀人刀,活人剑,乃上古之风规,是今时之枢要。且道,如今哪个是杀人刀、活人剑?试举看。”杀人刀,斩断别人的烦恼、妄想;活人剑,把别人的烦恼、妄想,转成菩提,让别人活过来。也就是转生死为涅槃,转烦恼为菩提的非常手段。这个就是宗师的职责,善知识的本事,也是上古的风规,也是当今说法人、传法人的枢要所在。你住持一方,没有这个本事,你怎么住持一方?所以,这个“是今时之枢要”。话说回来,如今“哪个是杀人刀、活人剑?试举看”,他举什么呢?又回到咱们云门祖师这里来了。

“举僧问云门:‘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时如何?’门云:‘倒一说。’”

这里面机关太厉害了,前面那么多公案里面,只有这个公案里来问话的人是最厉害的。“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时如何?”夹山老和尚常在开示中说:“目前无法,意在目前,它不是目前法。”这类语言是触动人开悟的机键。我们都说要守住当下,当下既是,但要把现在这个时间放在一边,谁能办得到呢?我们现在不许说,也不许想,且把明天、明年的事情介绍介绍?大家想一想,有这个道理吗?对不对,没这个道理。你别说明年,十年以后的事情,也不该现在去想。你说过去,过去也不应该现在的念头动啊。要你“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 ,他要把我们的生命,把我们的精神得以运行的基点给你除去,再让你道来道来,这位来问话的,可是大有手段的啊!

所以,圆悟祖师在评唱里面说:“这僧不妨是个作家,解恁么问。”的确非常高明。大家都知道高峰悟道的公案。他师父雪岩祖师问他:“白天在人众之中时作得主吗?”他肯定地说:“作得主。” “那在睡梦之中,你还能作主而无所渗漏吗?”高峰还是肯定地说:“也能作得主。” 他师父紧逼一句:“夜里睡觉的时候,无梦无想,这主人公在什么处?”既然睡着,没知没觉了,无梦无想的时候,主人翁在什么地方安身立命?你都无梦无想了,思维念头都没有了,你怎么去知道主人翁在什么地方安身立命?如果你知道主人翁在什么地方安身立命,你就没有睡着,你就有梦有想啊!

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去回答呢?所以,这个僧人的问,和雪岩祖师给高峰禅师提的这个问,实际上是一回事,那可是能杀人的、也是能活人的。这个问话,就有杀人刀,活人剑的味在里面。若不是真参实悟的,不是极其高明的,你怎么去回答这样的问话。所以,圆悟祖师在这里面也赞叹了“这个僧人是作家”,懂得这样提问。

“头边谓之‘请益’,此是‘呈解问’,亦谓之‘藏锋问’。”我们平常去提问、请益的时候,有“呈解问”吗?知道“藏锋问吗”?这都是问话的技巧。有的人呈解问,把我的知见,我的见地来向善知识请教,向老和尚请教。如果我的见地正,老和尚可能印可我,印证我。如果我的见解不正,老和尚的棒子就来了,打得你头破血流,狼狈逃窜。有的是藏锋问,暗藏杀机,他提个问题,好象是很平和,但里面可是布了阵的,有机关。所以,“若不是云门,也不奈他何。”若不是云门祖师心明眼亮、手快脚快的,这样的问题一般的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或者回答了不是那么很高明。

“云门有这般手脚,他既将问来,不得已而应之。何故?作家宗师,如明镜临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真正高明的人,他一尘不染,心如明镜。狮子来了,他镜子里面是个狮子;老虎来了,他镜子里面是个老虎;蜈蚣来了,是个蜈蚣;你天龙八部来了,是个天龙八部;你地狱众生来了,他现的是地狱众生。所以是“明镜临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

“古人道:‘欲得亲切,莫将问来问。’何故?问在答处,答在问处。从上诸圣,何曾有一法与人?那里有禅道与尔来?尔若不造地狱业,自然不招地狱果;尔若不造天堂因,自然不受天堂果;一切业缘,皆是自作自受。”这里面,圆悟祖师就把这个话留在一边,就象奇兵致胜一样,他不给你堂堂正正解释云门祖师的“倒一说”,他绕一个圈,绕到一边。但是,关键就是什么呢?“从上诸圣,何曾有一法与人?那里有禅道与尔来?”大家要知道,我们学禅,我们学道,一定要学到实处,这个真正的实处是什么?真正的实处就是没有一法与人,没有禅道传你啊!没有禅道可传的——这个就是实法,这个就是从上诸圣心心相印,不传之秘啊!所以,如果我们不造地狱业,当然就不遭地狱果;我们不去造天堂的业,自然也就不受天堂的果。一切业缘,皆是自作自受。这就是前面说的“要善观时节因缘”。

“古人分明向尔道:若论此事,不在言句上。若在言句上,三乘十二分教,岂是无言句?更何用祖师西来?”什么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既然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那就不在言语上,不然他也不会叫教外别传。如果在言语上,三乘十二分教,《大藏经》里说了那么多,老佛爷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岂是无言句?既然有这么多言句,更何用达磨祖师西来呢?

“前头道‘对一说’,这里却道‘倒一说’,只争一字,为什么却有千差万别?且道,聱讹在什么处?所以道,法随法行,法幢随处建立。”云门祖师前面是“对一说”,这里却是“倒一说”,一个“对”,一个“倒”,就这一个字的差别。这一个字的差别,为什么有千差万别?前面是问“一代时教”,这里问的是“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时如何”。面对这个差别,云门祖师的回答当然也得有差别。这里面机关在什么处?那么,“法随法行,法幢随处建立。”到底是怎么建立的呢?要理解这个也不难,大家好好忆念虚公老和尚,好好想想我们的佛源老和尚,他们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他们就是实实在在的“法随法行,法幢随处建立。”啊!

“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时如何?只消当头一点,若是具眼汉,一点也谩他不得。问处既聱讹,答处须得恁么。其实云门骑贼马赶贼。有者错会道:“本是主家话,却是宾家道,所以云门云‘倒一说’”。——有什么死急?!”这里的确“聱讹”,因为“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本来是夹山善会祖师经常使用的提持的语句。他在接人的时候,经常用“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来做提持,来做开示,接引了不少的参学者。但是,这个僧人把这夹山祖师这句话,用来直接问云门祖师,一般的学人,或瞎眼阿师是经不住这个问题问的。

“若是具眼汉,一点谩他不得。”如果你不真正开了眼的,有大手段,有降龙伏虎的手段,要想去忽悠他,那是忽悠不了的——他可是眼明心亮的。要给他在义理上说,或者是人云亦云,把祖师的语句、机锋转语借一、二句来对答,那你马上就现形了。所以,云门祖师不得了,他用了什么手段呢?“骑贼马赶贼啊!”要我来赶你,我没法赶你,那么我就借用你的手段,以前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这样的手法,就象金庸小说写的一样,你看《天龙八部》里面的“以彼之力,还施彼身”,用这样的办法来对待。

“有人错会道:‘本是主家话,却是宾家道,’所以云门云‘倒一说’”。这个话传出来很能迷人的。提问僧人的这个问话,应是开眼主人坐的位子,应由这个主人来发这个问话,结果却被宾家来用,被参学者拿来用。这个话的确说得很高,但是,圆悟祖师仍然觉得他不完全,没巴鼻,——有什么死急啊?!错,不是这么回事。

“这僧问得好:‘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时如何?’云门何不答他别语言,却只向他道:‘倒一说’?云门一时打破他底,到这里道‘倒一说’,也是好肉上剜疮。何故?言迹之兴,白云万里,异途之所由生也。设使一时无言无句,露柱灯笼何曾有言句,还会么?若不会,到这里也须是转动,始知落处。”

我们来看,云门祖师面对他这样的问话,为什么不答他其他的言语呢?而用“倒一说”这三个字来料理他。圆悟祖师就说一时打破他的底,揭了他的老底。到这里道“倒一说”,“也是好肉上剜疮。”因为这样的问话,高明之极。你稍不留神,你自己就落在他挖的坑里面去了。他倒是弄好了擒龙伏虎的笼子、罗网,专门下套,想把云门祖师套上。但云门祖师不与他做这方面的周旋。所以“一时打破他底”。尽管这样,都还有好肉上剜疮的这么一样疑惑。为什么呢?“言迹之兴,白云万里,异途之所由生也。”本来禅宗没有语言,就象德山祖师给雪峰祖师所说的:“吾宗无语言,实无一法与人”。没有语言,不用说。但是,要说,语言一表现出来以后,就白云万里啦!

白云万里是什么意思?可以说飘到东边、飘到西边,兴云布雨,没有根啊!语言就是念头飘来飘去,生灭无相,生灭无迹。大家可以这样去猜,那样解——“所以异途之所生也”。“设使一时无言无句”,如果云门祖师和历代祖师面对这样的提问,他不作回答,而是以无言无句的方式来料理——“露柱灯笼何曾有言句?”不久前,有人在网上提了个问,也是问禅宗的,这一故事,当时我也很搞笑,回了一张贴子,我说:“你问的这个问题,现在庙里面都很多,都有老佛爷,每个寺庙都有大雄宝殿,你可以向老佛爷请教。如果,老佛爷讲的是印度古梵语,你听不懂。听不懂,你干脆到六祖大师这里来,六祖大师还坐在南华寺祖殿里面,你向六祖大师讨教。如果,六祖大师说得是唐朝的广东话,你仍然听不懂,那你就曹溪边上抓个石头,那个石头一定会跟你说。”

我们看见了云门的山山水水,你说他们在说法吗?在说法。它说法,我们会不会呢?不会。会者自会,不会者自不会。那么“露柱灯笼”不会说话,它不说话,又表现了什么呢?我们能懂吗?“所以,若不会,到这里也须是转动,始知落处。”我们怎样使我们的心机能够转动?象那天我说的这个“转”字啊,也是花了些功夫来谈这个“转”,尤其这个“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我们转身处怎么转?机锋转语怎么转?这个都是需要我们留意的。我们能够转动,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倒一说”,“对一说”的落处。这个落处在什么地方?还是云门祖师的那个,“一句之中须具三句,就是截断众流,涵盖乾坤,随波逐浪。”你会了这个,再看其他的公案,你就比较轻松了,基本上能会意了。曹洞的五位君臣,临济的四料拣、四宾主、四喝等等等的五家的纲宗,实际上都不出云门三句,所以,云门三句干净利索。你们就要在这个方面好好地感觉,这就是在云门里参禅应知的那个“落处”。


后记

2007年中秋,佛源老和尚对我说:“你给大家讲一讲吧。”我说:“讲什么呢?”老和尚说:“《坛经》、《信心铭》、《宝镜三昧》你都讲过了,这次就讲《碧岩录》吧。我来日不多了,希望你能把祖师的精神在云门寺多讲讲,这个家风不能丢,要让大家都知道。”第二天一早,老和尚与明向大和尚就到佛学院大讲堂,叫上教务长布置讲堂。讲堂很大,能坐二百多人。第一天布置比较简单,上完课后老和尚不满意,第二天又亲往布置,把先把方位调正,又把佛像,香案都布置好,搞得很庄严,我一上讲座,感觉就大不一样。同时,老和尚不仅让佛学院的法师、学僧们来听讲,而且让常住的师父们也来听,对大家说:“因缘难得啊,你们最好去坚持听下去!”上课时老和尚也坐在下面,为我护持。

早在2001年,我在云门佛学院就给一批研究僧讲过一次《碧岩录》,讲了十余则,但录音弄丢了。2006年在成都龙江书院时,香港愿炯法师、衍憨法师也让我讲,也是讲了十余则。但上二次讲都远不如这次讲的感觉好,因为这次我必须倾力而讲,这是佛源老和尚的心愿啊!

上一年老和尚从云南大理为圣光法师送座,回云门就折了腿骨,在广东省医院用钛钢接了腿骨,但身体一直不好,曾多次“示疾”。但常住和护法们难舍老和尚,一再祈请老和尚去医治,于是就成了广东省医院的“常客”。这次讲《碧岩录》,原欲一气呵成,讲上三五个月,哪知才讲了一个月,广东省医院通知老和尚接受化疗,我也只好放下讲课,随着老和尚到医院去了。三讲《碧岩录》,都是开讲则止,大概只应如此吧——这次所讲的第十五则才讲了一半啊。

今年正月二十九是老和尚圆寂周年的纪念日,我把这十五则的讲记放在博客上,作为对老和尚的追思与怀念。说实话,四十年来,我亲近过不少善知识,也包括禅门内的,但放下谈玄说妙而纯以本分示人的,唯佛源老和尚一人而已!呜呼!老和尚其归来!

这二十多万字的文字,是韶关叶涛君在2008年用半年多的时间,根据录音整理的,特在此表示感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冯学成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冯学成居士)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后记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二)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一)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三)念头的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二)杀人刀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一)大机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