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冯学成居士:《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卷中(201-220)


   日期:2022/3/31 21: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1)

  问:“如何是合头?”师云:“是你不合头。”云:“如何是不合头?”师云:“前句辨取。”

  “合头”者,“合处”也。赵州当年曾有“明头合,暗头合”之问于南泉,以询于菩提烦恼之间的功夫所在。合者,入法也,中矩也。赵州云:“是你不合头。”有疑来问,自然是“不合头”。那僧又问:“不合头”,赵州岂任他指挥,“前句辨取”,让那僧于句中自“辨”去。

  (202)

  问:“如何是和尚的意?”师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妙法莲花经.方便品》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尽信。”如来之法,广矣大矣,而世人难信,故舍利弗再三申问,如来以此偈固问者之心,后方演唱无上大法。

  宗门当下直指,无上妙法也,学者多慕之,而实信实入者鲜矣。祖师高明之处,常于经中一颂半偈间,如画龙点睛,使之破壁而飞。赵州以《法华》此偈答,与宗门提持融为一炉,更是妙不可言,入者自入矣。

  (203)

  问:“澄澄绝点时如何?”师云:“堕坑落堑。”云:“有什么过?”师云:“你屈著与么人?”

  “澄澄绝点(染)”者,清净无染也,不起一念也。真如非染非净,不动不静,若纯净无染,一念不生,死物也,非真如也,故赵州云:“堕坑落堑”。修行者未见真如实相,多趋净避染,落此“坑堑”而不觉,赵州于此警示之。那僧未曾明白,故问:“有什么过?”赵州怜惜云:“你屈著与么人?”——你甘愿做这样的人么?

  (204)

  问:“未审出家誓求无上菩提时如何?”师云:“未出家,被菩提使;既出家,使得菩提。”

  中国佛教—禅宗之伟大在何处?在有此自信也。此自信非盲目自信,而在实修实证,得大自在后的自信。六祖大师前,中国佛教是印度的学生;六祖大师后,中国佛教即能自主其事。修行者若无如此之胸怀,则愧对历代祖师也。

  (205)

  有秀才见师手中拄杖,乃云:“佛不夺众生愿,是否?”师云:“是。”秀才云:“某甲就和尚乞取手中拄杖,得否?”师云:“君子不夺人所好。”秀才云:“某甲不是君子。”师云:“老僧亦不是佛。”

  平常心、平常人、平常事,赵州于此公案中尽泄其中消息。这秀才是开眼之人,方敢与赵州戏谑,“乞拄杖”,并云:“某甲不是君子”,可知他自在处。赵州亦能从高座上屈下身来,云:“老僧亦不是佛。”上相论神,其次论气,再其次论相。赵州在此,可谓出神入化欤!

  石庵知禅师于此有颂云:
  当机转处不踌躇,
  琉璃盘里走明珠。
  赵州老子村校书,
  一条拄杖两人舁。

  (206)

  师因出外,见婆子插田,云:“忽遇猛虎作么生?”婆云:“无一法可当情。”师云:“唋。”婆子云:“唋。”师云:“犹有这个在。”

  “唋”同吁,吆喝牲口的声音。唐末禅风普及,虽婆子中亦多老参。而与赵州有缘者特多,如台山婆子、转经婆子、偷笋婆子等,当为赵州教化所及欤?

  “忽遇猛虎作么生?”——恐惧么?婆子亦有豪杰气概,云:“无一法可当情。”——一心不动了。赵州再以唤牛唤马“唋”之,婆子亦以“唋”应之。赵州云:“犹有这个在。”且道,赵州是肯婆子,不肯婆子?

  (207)

  有秀才辞去,云:“某甲在此括挠和尚多时,无可报答和尚,待他日作一头驴来报答和尚。”师云:“教老僧争得鞍。”

  赵王供养,已是在赵州最后几年,故前三十多年住观音院,哪有半分显赫,一苦寒小庙而已。虽然如此,二时薄粥瓜菜,亦可自养,且能济人。此秀才亦落难书生,寄食于佛寺攻读兼学佛。历代穷书生寄读于佛寺者多矣,宋名臣吕蒙正、范仲淹、清名臣于成龙等为其著者。

  世人常以“做牛做马”、“结草衔环”为誓,以表达报恩之意。此秀才称“待他日作一头驴来报答和尚”,非世人之报恩语也,实乃参悟有得,如“水牯牛”一类。赵州似感“不足”,戏云:“教老僧怎得鞍”,以励秀才致用,若不致用,虽“牛马”何益!

  (208)

  师到道吾处,才入僧堂,吾云:“南泉一只箭来。”师云:“看箭!”吾云:“过也。”师云:“中也。”

  赵州行脚时见二“道吾”,一为药山门下之道吾宗智,一为归宗智常法孙关南道吾。前者居潭州(今长沙),后者居襄州(今襄阳)。此之道吾,宗智也。

  道吾宗智禅师,出药山之门,与其兄云岩昙晟曾多次参南泉,与赵州有同门之谊,故老友也。宗智熟知赵州功行,故见面即赞云:“南泉一只箭来(也)”。赵州不得不发,云:“看箭。”宗智先已喊破,故云:“(箭)过也。”此箭虽过,而已中的,故赵州云:“中也。”尊宿见面,亦如高手过招,虽不相伤,却剑气逼人。

  (209)

  师上堂,示众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不问,即无烦恼,实际理地,什么处著?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但究理而坐二三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梦幻空花,徒劳把握。心若不异,万法一如。既不从外得,更拘什么?如羊相似,更乱拾物安口中作么?老僧见药山和尚道:‘有人问著,但教合取狗口。’老僧亦道合取狗口。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一似猪狗相似,专欲得物吃,佛法向什么处著?一千万人,尽是觅佛汉子,觅一个道人也无。若与空王为弟子,莫教心病最难医。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从一见老僧后,更不是别人,只是个主人公。者个更向外觅作么?与么时,莫转头换面即失却也。”

  赵州禅师五百余条语录,如此长者实不多见。语之谆谆,皆从本分中流出,慈悲与人。若是快捷汉,闻此语即当悟去,不然,“转头换面即失却也”。

  佛者,非他也,唯觉而已。若不觉,虽佛奈何!觉者,自心之觉也,非外也,若于外觅,虽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安能度人。自心若觉,即为佛矣,故云:“真佛内里坐”。若如是,则菩提涅槃,真如佛性皆是我用之物,如“贴体衣服”一般,欲弃之而不可也。

  于此须知,烦恼即菩提,不一不二;若打作两截,于菩提则未见。故学佛之人,不可视烦恼为畏途,应有赵州所云“正人说邪法,邪法亦随正”的胸怀,入得佛,亦入得魔,方为真觉之丈夫。若无烦恼,“实际理地,什么处著?”故《维摩经》云:“一切烦恼皆是佛种”、“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是法甚圆,不可执于一端,故赵州又引《信心铭》云:“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此功何行所在,会者不须言说,若不会者,“但究理而坐二三十年”,焉有不会之理。于此应知,赵州虽倡于顿法,亦不见绝于渐教。若有心者,虽习次第禅门亦能入顿。

  “梦幻空花,徒劳把握。心若不异,万法一如”。赵州再引《信心铭》,提持顿教心法。若向外觅,尽是“梦幻空花”;若向内省,则知心之“不异”——不一不异也。心之所以“异”者,有人我、彼此、凡圣、生灭,如是则万法纷乱于前也。若“不异”,无人我、彼此等,则万法一如矣。心之“异”,如羊如犬,终日嗅嗅觅觅,不知休歇处。“合取狗口”,去寻觅之偷心也。偷心者,心病也。心病虽难医,我佛为医王,善医一切心病。赵州以上开示,若信受奉持,心病当愈,是“从一见老僧后,更不是别人,只是个主人公。”赵州虽以平常心,行平常事,于此亦可见其不平常的铮铮骨气。

  于“金佛木佛泥佛”,白云守端禅师有颂云:

  併却泥佛金木佛,
  赵州放出辽天鹘。
  东西南北谩抬头,
  万里重云只一突。
  冶父川禅师亦有颂云:
  三佛形容总不真,
  眼中瞳子面前人。
  若能信得家中宝,
  啼鸟山花一样春。

  (210)

  问:“百骸俱溃散,一物镇长灵时如何?”师云:“今朝风又起。”

  学佛者当除神我之见,禅宗虽提持“主人公”,但真如之别名,非神我也。“百骸俱溃散,一物镇长灵”,是将生死打作两截,有外道“物而不化”之异见。于此,大慧宗杲与冯楫一段佳话当有启迪。

  冯楫参佛眼清远禅师有得,后参大慧。一日大慧造访,见冯楫室中有骷髅图,冯楫题云:

  形骸在此,其人何在?
  乃知一灵,不在皮袋。
  大慧曰:“公何作此见解耶?”即和曰:
  只此形骸,即是其人。
  一灵皮袋,皮袋一灵。

  冯楫于是悚然悔谢。生死一如,在此不在彼,灵骸为二,非佛法之论。禅宗特贵当下,离此当下,万法不存。非唯形骸,灵亦无著处矣。是以那僧问时,赵州云:“今朝风又起”——风散“长灵”,奈何?

  (211)

  问:“三乘十二分教即不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水牯牛生儿,也好看取。”云:“未审此意如何?”师云:“我亦不知。”

  牯牛者,公牛也,公牛何得生儿?“也好看取”——于不可见处见!若不明,再三申问,赵州老汉也只好哑口无言,且云:“我亦不知”。此“不知”,即真知,唯真知,乃“不知”。

  (212)

  问:“万国来朝时如何?”师云:“逢人不得唤。”

  圣天子在位,万国来朝;狮子一吼,万兽恐惧;一念有主,万念纷息。虽然,当避国讳,“逢人不得唤”,不然,犯大不敬,于律当斩——此所以祖师“不说”也。宗门直指,在心会,不在言说,此宗门之严规也。不格守此,则宗门纲纪荡然,失宗风也。故众多祖师,于此只好云“不知”,或“顾左右而言他”。赵州此所以“逢人不得唤”也。若此法门,有可传授者,决定作伪,哗众取宠也,妖言惑众也。慎之!

  (213)

  问:“十二时中,如何淘汰?”师云:“东河水浊,西水流急。”云:“还得见文殊也无?”师云:“者曚瞳汉,什么处去来!”

  如何“淘汰”者,如何净心也。人心之动,念头来去,浊且急矣,然知浊急者谁?那僧会了一半,画蛇添足地问:“还得见文殊也无?”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当面错过,故赵州斥之:“者曚瞳(朦胧)汉,什么处去来!”

  (214)

  问:“如何是道场?”师云:“你从道场来,你从道场去。脱体是道场,何处更不是?”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故天地万物,大千世界,举心动念,抬头放脚,无处不是道场。烦恼海即智慧海,五蕴身即五行庙。人若能见此,何处不可修行,何时不可修行!

  (215)

  问:“萌芽未发时如何?”师云:“嗅著即脑裂。”云:“不嗅时如何?”师云:“无者闲功夫。”

  “萌芽未发时如何”,喻念头未动时也。前者赵州曾云:“逢人不得唤”,又云:“不知”,若知而唤之,即“嗅著”也。“嗅著即脑裂”——一死念头也,与活般若不涉。此用功之紧要处也,当信之,慎之。既然不可“嗅”,那么“不嗅时如何?”如此用心,即“止动弥动”矣。祖师常云:“不将不迎”,“不增不减”,故无须去管它。赵州有大师气象,“无这闲功夫”,多么超然自在。

  (216)

  问:“如何数量?”师云:“一二三四五。”云:“数量不拘的事如何?”师云:“一二三四五。”

  问话之僧是个作家,只问“数量”,不问数量个什么。如问:“你看见那个了么?”“那个”是什么?这问如弥天之网,欲箩笼赵州。赵州亦以彼之技,还施彼身,云:“一二三四五”。那僧再问,赵州亦以“一二三四五”答他,那僧之技穷矣。鱼不贪食不上钩,鸟不贪食不落网,人无偷心,则不为他人所瞒。

  (217)

  问:“什么世界即无昼夜?”师云:“即今是昼是夜?”云:“不问即今。”师云:“争奈老僧何!”

  这僧之问,如“无根树”、“无阴阳地”等,使人无处触摸。但赵州老汉自有脱身法,“即今是昼是夜?”心明是昼,心暗是夜;会是昼,不会是夜。“即今”——当下一念之未萌,足以让那僧杜口。那僧深知利害,只得退避三舍,云:“不问即今”。赵州得胜回朝——“争奈老僧何!”

  (218)

  问:“迦叶上行衣,不踏曹溪路,什么人得披?”师云:“虚空不出世,道人都不知。”

  “迦叶上行衣”,释迦所传之金襕袈裟也。达磨所传之衣,传至曹溪而不再传也。此问借“披衣”而问祖师心印之传也。赵州亦以隐答隐,云:“虚空不出世,道人都不知。”虚空竖穷三世,圆裹十虚,出世不出世,总在其中。真理无须求证,须求证的未必是真理。道人逍遥自在,知与不知皆属儿戏,故“不知”高明矣。

  (219)

  问:“如何是混而不杂?”师云:“老僧菜食长斋。”云:“还得超然也无?”师云:“破斋也。”

  混者必杂,杂者必混。混而不杂,不知何物。好个赵州,居然难他不倒,菜与斋,名异而实同,真“混而不杂”也。于此能安心,早已超然于其中。那僧“也无”之问,贼赃俱获,故赵州云:“破斋也”。

  (220)

  问:“如何是古人之言?”师云:“谛听,谛听!”

  全神贯注,欲念未念,欲听未听,欲说未说之时,是什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冯学成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冯学成居士)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后记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二)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一)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三)念头的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二)杀人刀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四章:顿悟成佛话念头(一)大机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二章: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