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奘法师:禅修的目的和意义


   日期:2022/4/4 1: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禅修的目的和意义 2010.2.6

——2月5-7日明奘法师主持灵山静悟团禅修

【师】好,不要睁开眼睛,大家先试着慢慢地动一动,慢慢的活动下肩和手,然后轻轻的晃晃身子,再慢慢的将双手搓热,从脸到头,从头往下,哪里不舒服就搓搓或按摩按摩,前胸、后背、后腰、臀部、膝盖、大腿、小腿,脚踝,哪里不舒服,尽量给它搓热,活动开。你们大多数都是第一次禅坐是吧?接下来大家是想再坐一次,还是想聊聊天,一起分享一下各自的体验呢?刚才我听到谁在打哈欠,是你吧?呵呵~
 
【学员1】我打坐时感觉身体很沉重,刚开始是在听自己的呼吸,接下来就感觉比较空,外面发生的事情会感觉异常明显,然后再想收回来,就回不来了。刚才好像还听到沉重的脚步声。
 
【师】那应该是服务生。你看,我们一直在讲解决身心关系问题,结果还是被外在的东西分心了。听到了声音也是自他关系,是吧?本来要你们看自己的呼吸,并没有要你去听别人啊。
 
【学员2】我是刚开始脚酸,然后就更酸了,非常酸。(众乐)真的很难静心,根本找不到那个呼吸的感觉。
 
【师】呵呵,你那么胖,如果还有垫子,你可以坐两个,应该会好一些。因为打坐的时候,胖确实会让你比别人加倍的辛苦。别人痛可能在一点上,胖人呢,会找不到通点,就是感觉哪里都难受。所以你要先减肥,呵呵。
 
【学员3】我想知道可不可以换一种更舒服的方式来感受呼吸?
 
【师】坐着都打鼾了,要再让你倒着,非给我鼾声如雷不可!呵呵。 我有一次在马来西亚,34个人一起禅修,四天结束放松的时候,除了一个半人没睡着,连给我摄像的人都睡着了。
 
【学员4】我想知道我们打坐是只为了身心放松,还是要达到一个什么状态,是不是找到这个状态,我们的意识会感觉漂移?那哪一个状态才是对的?
 
【师】好,就像一只老鼠拖木头,一点点往后拖,然后我就把你们拖到禅修的美妙境界里来了。(厚厚~~大师付变老鼠喽~~偶们就是木头,他舅,他舅,木头,全都是木头~~:)
 
我问一下,刚才我们打坐时,谁的眼睛看到东西了?我们打坐的时候眼睛是闭着的,但并不表示我们这个看的功能彻底没有了,只是暂时的先不用它。舌头没用到,也暂时关闭。然而我们的耳朵却听到了脚步声,听到了打鼾声,听到身边人动来动去的声。那我们的鼻子呢?一直在工作着。可是我们却观察不到,看不到,听不到。科学常常无知的认为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就不存在,那我们看不到,观察不到的呼吸却实实的存在着。酸麻胀痛痒,身体的感觉,存在着。刚才打坐就是想调动我们的意念在我们的呼吸上,除了心,尽量的让其它的功能器官暂时关闭掉。所以我们一直讲禅修是最好的解决身心关系问题方式,这也是禅修的目的。
 
刚才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瞬间体会到“飘渺、虚无,空灵”的状态?――就是不知道此身在何处,不知道此身为何物,有没有那个瞬间体验? 当你感觉到身没有了,但有没有想过,那个感觉到身没有了的感知还在,对吧?所以各位越是没有打过坐的,越容易体验到这个状态。因为你们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但当你们被禅修理论充满了的时候,反倒不容易体验到这个状态了。因此我在各地推广禅修的经验是:那些老牌的、正统的佛教徒往往不相应,很难跟上课程,只会生搬硬套佛教理论技巧来辩论,实修的感受什么也没有;反而是那些没有禅修经验的,如白纸一张的,没有什么这个那个的,就是老师教什么他傻乎乎的听什么的,整天跟一个疯子一起,不与外界接触,三天下来却会体验到许多深刻的东西。
 
所以禅修有个说法叫“至简至易”:至简在于它就是我们自己的身心状态,没有别人,没有上帝,没有神灵,就是我们自己,所以禅修是至简至易的。但是它又“至大至难”:就是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竟然包含了所有生命的,自然的奥秘!透过当下这个呼吸的联结互动,就可以观察到人与自然的一切关系。但我们却曾经如此的无知,对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是禅修的至大至难。
 
【学员4】我在打坐中身体很不舒服,所以就很难体会到那个身体不存在的感受,因为身体的疼痛一直在打搅我去感受,所以我还是想知道我是不是可以用我自己感觉舒服的姿势去感受那个没有感知的感知?还是我必须经历这一过程,直到身体彻底麻木?
 
【师】打坐的八个现象:酸、麻、胀、痛、痒、冷、热、冻,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不同人可能会经历不同现象。我呢,因为有关节炎,上大学时,即使五楼我也要分三次上去。在广州,大夏天都要用两个热水袋放在关节上。我可以双盘两个小时,但就是这一点痛,每次坐到75-80分钟时都会痛的不成,如果当时有把刀,我肯定会像日本武士一样把腿割掉,就是痛到那个程度。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但同一人每次打坐的痛点肯定是一样的。下面的痛还好受些,如果痛点走到上面玉枕这个地方,那个滋味最难过了。吃药是不管用的,只有等到气通畅了,真的是神清气爽!
 
我也希望我们可以舒舒服服的躺着做,可是不行,那样很快就会睡着了。所以还是要坐着,而且通过打坐可以将我们与生俱来的身体上的不舒服全部的逼出去。
 
【学员5】师父我想知道这个打坐可以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好处是什么?
 
【师】你先说下你想得到什么好处?
 
【学员6】我就想感受下我身体的不存在。(众乐)可是我的感受是越往后我的身体越沉重,是不是要到快要崩溃的时候才可以体验到?
 
【学员7】我现在每天都在坐,最长可以坐一个小时,有时也会考量一下我打坐的质量,发现其中很多时间都是在妄念纷飞。
 
【师】即使前面说到的拦路虎都过了,也不是就一定可以体验到那个天堂般的感觉。一旦身体方面的障碍没有了,接下来要出现的现象就是困倦,它不是身体上的,它是来自心的困倦,无论一天睡多少觉都不管用,还是想睡。再有一个也是来自心的层面:妄念纷飞,从来没感觉自己会有这么多的念头,这就是掉举,掉到一个泥窝里,掉到回忆中,举是未来中。
 
所以打坐五件事,调身,调心,调饮食,调睡眠,调呼吸。要想深入的体验,你们可以一个月拿出3天,一年拿出20天到寺庙来。可是中国寺庙的现状是比外面还要热闹,明天下午我们去灵山,你们就会看到那个人山人海啊。大家都想到寺庙躲避红尘、寻片清净,结果躲的人多了,清净也就没有了。
 
至于什么时候能达到,我只能说,只要你按照正确的方向去努力,迟早有一天会达到。但是这个迟早是因“认知”而异,不是因人,你会有个阶段又冷又痛又胀又麻,但是它竟然干扰不了你了,你身体的所有不舒服都在,但它们干扰不了你,你已经可以跟它们和平共处了。像这位同学在家可以坐一小时了,应该有这个体验。
 
【学员7】但我当时是心里烦,不是身体的这些不舒服。
 
【师】当坐到45分钟而身体哪里都没有感到不舒服,但是心里就是不想坐了,这是一个阶段;下一个阶段是在85-90分钟的时候,也是这样,身体没有一点问题,可以再坐2个甚至3个小时,可是心里却烦的要抓狂,真是百儿挠心,盼着赶紧有人打来电话,或者跟人打个架也好啊,只要不再坐这就成。有些人真的会在那个状态疯掉。1999年,我在北京长城脚下的山里面,也没有任何人打扰我,可是有那么几天我坐不住了,就往下跑,恨不得找人打一架,那个躁狂无法形容,但是过去了就好了。在那个时候不要楞坐,我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吃点苦头,那是个下着大雪的冬天,我就去爬那些未被开发的野长城,因为没有路,所以在钻灌木丛时身体都被刮破了,雪很深,回来时鞋都是湿的,我就是用这种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有时候过分的礼教,过分的礼仪会害死人的。所以适当的时候要懂的放松,懂得释放自己。
 
【学员8】请问师父修行可以得到什么,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做到心如止水,让我不再问这样的问题?
 
【师】来,读读这个小册子,《心经》第二页的第六行,“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无智亦无得,无所得是吧?再看第三页的《信心铭》:“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再往后看,“归根得旨,随照失宗。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不可方比就是不可说,不可议。最后这一页,“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禅修最后就是这个样子,一无所得。如果你还想有所得,那就是还在“以心来认知身”的这个阶段。如果突破了身心的二元对立束缚,那就是彻底的自由自在了。彻底的自由自在不是死亡,也不是毁灭后的什么也没有,我,身心,自他,已知,未知,空间,时间,在哪里,做什么,过去,现在,未来,彻底的一切无所得,你就真正的自由自在了。就像庄子里边的《逍遥游》,《齐物论》。逍遥是个体的自由,齐物是我们跟各种事物原本一体的,自他没有对立的。
 
所以禅修的境界就是无所得,因为我们都本来具有的,这也是佛法跟其它宗教的不同之处。佛法说我们本来就是个迷糊的圣人,如果能把那些令人迷糊的因素剔除了,我们就是圣人了,所以说人人皆可成佛。而宗教讲拯救者,救赎者,创造者,守护者,保护者,我们则是生而有原罪的,所以我们得信他,得依赖他的救赎,归属他才可以。所有宗教都有它的第一因――比如上帝,真主,上清,宗教有主宰,因为他是主宰,你就要无条件的归属给他。而佛教不承认那些,它讲自作自受,它讲缘起,互动,没有第一因,没有主宰,没有神灵,修行的一切从开始到过程到终点全在“自身,自信,自心”上,因此把佛教判定为宗教是对佛教的歪曲,因为佛教没有第一因,没有主宰神,没有盲从。
 
而且佛教有很多的科学方法,比如禅修,它符合科学的几个根本原则:首先是可重复性经验,任何人打坐,痛的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这个实验器皿是相同的,每个人都是眼耳鼻舌身意;实验步骤也是一样的,但实验的结果不一定相同,都非常符合科学的精神。
 
【学员9】但科学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肯定是相同的啊。
 
【师】科学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不一定相同的啊,要不怎么会有个质量检查监督部门呢?同样机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东西也会有不合格产品,是吧?
 
【学员9】那我们的打坐跟瑜伽有什么不同呢?
 
【师】瑜伽最终要回到“梵我合一”,梵是能所的能,我呢就是被动的所,还是二元对立的,它是让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力气彻底的耗尽,叫做“六识短路”――这是我给起的名,呵呵。它的原理就是给六识停电,让它们彻底没有动力,当然就定住了嘛。禅定不是这样的,禅定在不否定六识功能作用的基础上超越了它们的功能作用。
 
释迦摩尼在没有苦行之前,曾跟随两个婆罗门教瑜伽高手练“四禅八定”,三个月内都达到了最高境界。那两个瑜伽师想劝释迦摩尼和他们一起作瑜伽师,并分他们的一半徒众给佛陀,佛陀立刻拒绝了,因为他一出定就发现烦恼还存在,所以就放弃了瑜伽修行。又过了六年的苦行生活,还是找不到祛除烦恼的办法,然后就去菩提树下坐了七七四十九天后悟道成佛了――成佛不是死亡,也不是成神,他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最平凡的导师和良医,给我们这些烦恼的人类开出了祛除烦恼的药方――众生平等可用的药方。并由平等推衍出了向内观察的智慧,大爱与慈悲,就是这么简单。
 
而我们现在去寺庙或看佛教书籍,感觉都不是这样的,他们把释迦摩尼神化了。我们再看下《心经》,这个版本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倒数第三行,“故知波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看看,把一个佛陀导师变成“大神咒,大明咒了,无上咒,无等等咒了,这是整个人类精神世界的退化和损失。“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我们念这几句话能明白什么道理,能成为导师?我就不信!
 
实际上,念经诵咒的目的只是“剿灭情识,回归自心。”情识是我们的妄想分别。因为情识对我们的作用太强了,我们就通过念咒去转移,转移,最后回到本源处,这就是念经诵咒的本来作用!我们现在却有太多人“因指不见月,反而执指为月”,不但失指,而且失去了见到月亮的机会。放到这里就是过于强调念经诵咒的功用,却与最重要的回归本心失之交臂,它只是个如道的方便,却绝对不是道。
 
禅修绝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值得我们以生命去体验的。
 
【学员10】既然禅修是无所得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无所为呢?
 
【师】举个例子,如果比尔.盖茨说他什么都不干了,我们肯定相信;那如果是门口的一个乞丐也说我都放下了,什么都不干了,你信吗?
 
【学员10】如果所有人都不干了,就都不要吃饭了,也不会有科学破坏自然了,这里面有很多很矛盾的事情。
 
【师】所以说,人活着就是个悖论。达尔文讲生命的由来是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水里到陆上,从四肢变两肢,这只代表了学术的观点,实际上不是这个样子的。实际上,事实是所有的生命都是瞬间产生的,它是动态的缘起,瞬间的裂变,一下子就俱足的,这才是生命的现象。而我们现在治学,治理的人都搞不太明白,老是一个线性思维,有点过于狭隘了。
 
禅修最后的目的就是告诉我们人为什么而活,也就是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何在。禅修告诉我们,无论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无论他们对我们好与坏,那只是外在的自他关系,这个关系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身心关系,而身心关系中,解决心灵的问题是才是生命中唯一有价值的事情。
 
想要解决心灵问题我们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看历史传记,历史述说,没有一个不需苦修磨练上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的人。即使是六祖――24岁就得了五祖衣钵,然后为了躲避佛教弟子的追杀,在命运的安排下,他在猎人队伍中隐姓埋名15载,39岁出来在广州光孝寺传法。释迦摩尼也是一样。耶稣基督更是可怜,最后的晚餐中他说,你们中的一人会背叛我,他明知道会被犹大出卖,他也可以逃走,但他没有。
 
禅宗有一句话,“不异旧时人,但异旧时行履处。”我们看书时常会看到:老僧30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后来有一段时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30年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讲的就是在生命的实践中,平常心是道,一点神奇也没有。但是这个平常心跟30年前那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虚妄分别已经是不一样的了――它是我们看破了虚妄分别后以平常心遵从世俗的人为约定和自然法则的平常心。
 
因为如果不遵从自然法则,世界就会不太平了,所以佛法绝对不是制造出一个恐怖来吓唬人,同样也不会给人一个诱惑,让人相信它就可以得到什么,它只是如实的陈述了生命、生物与所存在的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个相互关系是没有主动与被动的,也没有主观与客观,有的是全部的相互关联性――人要对自己身心负责,也要对自他关系负责。这个自他关系就是社会关系――所有的人与人,人与其它生命的关系,还有人与自然的关系,再有就是人与自我位置的关系――到底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是否存在,无论如何,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是存在的,空间的东西南北,上下左右,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十方这些都是我们普遍认知存在的。所以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我们生命的行履处――以个人的操守解决自我身心问题,以行履解决自他关系,就是这样的至简至易!
 
那这个至简至易要从哪里入手呢,就要从我们的禅修入手。以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和尚的眼光来看,要想拯救这个世界,虽然不可能让他完全复原到那个“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人间世外桃源的社会,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在规避掉不同信仰,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利益集团的归属问题后,回归到一个共同的、朴实的价值操守问题上来,那就是禅修,它能帮助我们突破一切障碍,它有个最大的公约数――就是对自己的心灵负责,对自己的身体与作为和言行举止负责,让自己拥有向内的智慧与洞见,对他人有一个慈悲的相处之道,对社会有一份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放在过去,放在未来,放在东方,放在西方,放在任何信仰体制下,这些都是人类最朴实的价值!这就是禅修带来的社会价值。
 
【学员11】那就是说禅修还是有所得的?
 
【师】但是你要带着有所得的心去修就是不对的,还是要无所求才可以。也就是处于有为与无为之间,才可以找到那个临界点。当过老师的人都有这个体会,其实他们最喜欢的并不一定是学习顶呱呱的学生,他们更喜欢那些学习中上又有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而实际呢,学习尖子生走上社会后也往往不会有太多的作为。所以讲处在有为与无为之间,处在进与退之间,处在门内与门外之间,这个点不好把握。但只有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可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所以禅修说有所得与无所得都是不对的。
 
真的想化解掉二十一世纪的危机是不容易的,因为二十一世纪既不缺乏科技人才,也不太缺乏经济人才,它所缺乏的是可以自然与人相处,可以给予微笑,发自内心无所求的微笑,看到星星会落泪,看到自然界的一切都会由衷感动的这样的人。现在真的缺少具有这样心态的人。我们的物质发展过速,而人们的幸福感受却是越来越少。我在报纸上看到,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城市前四位: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居民幸福指数却排在后几位,而发展速度落后的江苏,重庆,四川,云南的幸福指数却位居前面。就是这样子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明奘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明奘法师)  

 明奘法师:禅修开示 

 明奘法师:禅宗思想和人生智慧 

 明奘法师:石佛寺第一届动中禅 

 明奘法师:石佛寺第一届动中禅开营 

 明奘法师:北大讲座:云在青天水在瓶——禅的生命意境 

 明奘法师:物本人本心本——奘师在“少林问禅”高峰禅会演讲 

 明奘法师:最优秀的人才来做和尚 

 明奘法师:禅茶一味——复星集团CEO沙龙无我禅茶会的开示 

 明奘法师:圣泉之旅·朝阳之道第二届秋令禅修营精彩开示 

 明奘法师:与新浪网友的问答 

 明奘法师:也许会引发争议的答问 

 明奘法师:企业家的心灵环保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