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黄忏华居士:三种杂染——流转义


   日期:2022/7/17 9: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种杂染——流转义

黄忏华居士

如前所述,一切色心诸法,皆阿赖耶识之所变现,是假非实。然诸有情,迷闇不了,执为实我实法,由斯起烦恼,造业,招生死苦。识论称此有情生死相续之因果,曰惑业苦。如论云,生死相续,由惑业苦。发业润生烦恼,名惑。能感后有诸业,名业。业所引生众苦,名苦。大论及显扬对法等论,称此为杂染,曰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言杂染者,杂乱真性,曰杂。似极污垢物,曰染。即一切有情,由无明之愚痴力,起贪嗔等诸惑。由惑俱思心所之作用,于身口意上,造作杀生等不善业,或求人天果报之善业等。由善恶业力,资助第八阿赖耶识中所藏无记名言种子,决定当来应得之果报。由斯轮转三界五趣四生,备受众苦。如是由过去惑业因,招现世苦果。由现世惑业,又招未来苦果。从无始来,尽未来际,生死相续,是曰无始流转。

一、惑—烦恼杂染

所谓惑者,谓根本烦恼及随烦恼。此二烦恼,自误认心内之影像相分为心外实有之迷执起。分此迷执为二种,一人执,二法执。于中缘无常五取蕴相,妄执为我,曰我执。即不了五蕴和合之作用(即迷诸法用,)执为常一主宰之实我。次缘自心所现似法,执为实有,曰法执。即不了五蕴法体如幻虚假(即迷诸法体,)执为心外实法。此二执者,十烦恼中萨伽耶见所执也。由此我法二执,生烦恼所知二障。一烦恼障者,根本烦恼随烦恼,扰乱有情,不令出离生死苦海,故名烦恼。此烦恼障蔽涅槃,不得解脱,名烦恼障。以执遍计所执实我之萨迦耶见为上首。二所知障者,有漏无漏有为无为一切诸法,是应知境,故名所知。根本烦恼随烦恼,覆蔽所知境之实性,令能缘心于所知境迷闇不了,能障菩提,名所知障。以执遍计所执实法之萨迦耶见为上首。此烦恼所知二障,皆以根本烦恼随烦恼为体,特于同一烦恼有人执边法执边,立二障名。即名迷事物用和合事边,曰烦恼障。名迷事物体如幻理边,曰所知障。此二执二障,又各有俱生分别二种。俱生者,由无始以来虚妄熏习之内因力,恒与身俱,不俟外缘,自然转起之烦恼。分别者,兼藉现在世邪教等外缘,分别计度,然后方起之烦恼。烦恼障中,分别烦恼障,有发起有漏善恶业之作用,即发业惑。俱生烦恼障,有润溉善恶业种令生当果之作用即润生惑。所知障无发业润生之作用,但能覆所知境,障碍生解,令不得生。是故烦恼障者,流转之根源。所知障者,迷妄之根源也。

二、业—业杂染

所谓业者,因烦恼或因烦恼缘助善法于身口意上所作诸种行业,而第六识相应思心所之作用也。此思与信等善心所俱,于三业中,造作一切恶法时,熏成善恶三业之思种子。其现行虽刹那即灭,而所熏种子,摄藏于第八识中,相续不断,而资助善恶趣亲因缘之名言种子。所谓业者,造做义。诸造作,思之发动也。故以思种子为主,以与之相应之善恶心心所所熏种为眷属,合名为业。是等业种子,常资助善恶趣异熟无记名言种子,令引发当生果报。如能引生人趣果报之亲因缘种子,无始时来,摄于第八识中,相续不断。此种子中含人趣总报别报共相不共相种子,与引生人趣相当之业种子来会时。强者先牵,现行次生之果报。余趣之果报,亦然。

(一)、善不善无记业

业有善不善无记三种,依如大论,善业者,谓无贪无嗔无痴为因缘业。不善业者,谓贪嗔痴为因缘业。无记业者,谓非无贪无嗔无痴为因缘,亦非贪嗔痴为因缘业。其中正招异熟果报者,善染污二业也。善染污二业中,正成业道者,下所述故思业也。

(二)、故思不故思业

思有三种,一审虑思,二决定思,三动发胜思。审虑思者,将发身语,先审虑之思。决定思者,起决定心,将欲作之思。动发胜思者,正发身语,动作于事之思。如大论云,此中故思所造业者,谓先思量已,随寻思已,随伺察已,而有所作。凡经此三种思所作行为,名故思业。不经此三种所作,名不故思业。故思业意思强故,思种子之势力强,不故思业反之,势力弱。对法论及伦记说故思业有五种,一他所教敕故思造业,谓因他强力即王侯等之所教敕指令,发起故思起造诸业。二他所劝请故思造业,谓因他劝请或他引导,发起故思,起造诸业。三无所了知故思造业,谓不了知其事之可否得失,无所执者,随他欲造业者所作,发起故思,起造诸业。四根本执着故思造业,谓为贪嗔等诸不善根缠蔽其心,猛利执着,发起故思,起造诸业。五颠倒分别故思造业,谓依颠倒分别之内见,爱乐邪法,为求当来可爱异熟,发起故思,起造诸业。以上五种故思造业中,前三种轻故,属下述不增长业。后二种重故,属增长业。

(三)、增长不增长业

起造诸业,而令业种子增长者,谓之增长业。设有故思不起身语等业,及虽起身语等业而不令能生种子增长者,谓之不增长业。增长业,定受异果。不增长业,不定受异果。上所述不故思业,皆不增长业。故思业中,有增长不增长。大论言不增长业有十种,一梦所作,二无知所作,三无故思所作,四不利不数我作,五狂乱所作,六失念所作,七非乐欲所作,八自性无记,九悔所损。十对治所损。又依大论,不增长业,若无追悔,不修对治,名增长业。若追悔等,名不增长。或先增长业,由追悔等,名不增长。不追悔等,名增长业。

(四)、定不定业

依以上区别,生定不定业之分别,定不定者,定受异熟果与不定也。此中又有顺现法受业顺生受业顺后受业顺不定受业等四种。顺现法受业者,以猛利之意乐方便所作,现生感异熟果之善不善业。即今世作业,今世受报。顺生受业者,次生感异熟果之善不善业。即今世作业,次世受报。顺后受业者,于第三生以后感异熟果之善不善业。即今世作业,至第三生以后受报。顺不定受业者,感异熟果之时分不定之善不善业。即虽于今世作业,而受报之时分不定。故又生异熟定,时分定,俱决定,俱不定,四句。依了义灯义,于中第三是定,余三不定。第一报定而时不定。第二反之,时定而报不定。故除第三外,俱是不定。

(五)、福非福不动业

又依所感果报之胜劣,分为福业非福业不动业三种。福业者,感欲界人天善趣总报,及五趣中殊胜别报之业。非福业者,感欲界三恶趣总报,及五趣中鄙劣别报之业。不动业者,感色无色界总别二报之业。

(六)、总别报业

前顺生顺后二业中,感总报者,曰总报业,又名引业。引者牵引,意谓牵引果报之总体。感别报者,曰别报业,又名满业。满者圆满,意谓圆满别报之果体。如对法云,善不善业,于善趣恶趣中感生异熟时,有二种差别,谓招引业圆满业。招引业者,谓由此业能牵异熟果。图满业者,谓由此业生已,领受爱不爱果。

凡业,因思种子之势力,异其结果。故善恶之区别,或定不定等之差异,皆因意思之强弱而异。而所谓此业引异熟果者,非由外铄,特业种子自然之势力,起引自果之作用而已。

三、苦—生杂染

所谓苦者,谓因烦恼及业故生,因生故苦。所言生者,谓有情生及生所依处。即有情世间器世间,亦即依正二报。有情生者,谓诸有情,随其所作善恶之业,生在那落迦傍生饿鬼人天五趣中。言五趣者,依如玄赞,谓趣所趣,五蕴假者起烦恼业所归趣处,立以趣名。那落迦者,梵云捺落迦,此云苦器,亦云不可乐,亦云非法行处,造非法行处也。或在山间,或大海边,今言地狱,从本大处以为言耳。那落迦,此云恶者。造恶之者,生苦器中,故名苦器。无地狱名,处所不定,非唯地故。地持云,增上可厌,故名泥犁。离心亦云,不可乐故,名为地狱。傍生者,俱舍云,以傍行故,名为傍生。或名畜生,畜者育畜之义。人之资具,人所畜养之生,故名畜生。饿鬼者,杂心云,以从他求,又常饥虚,恐怯多思,故名饿鬼。人者,涅槃经云,以多思故,名之为人。杂心云,意寂静故,名之为人。天者,地持云,所受自然,故名为天。俱舍云,光洁自在神用名天。或立阿素洛,说为六趣。阿素洛者,此云非天。索洛者,天之异名,阿之言非。行多不实,谄诈为先,不同诸天直实行故,名曰非天。大论佛地论,说为天趣所摄,

生所依处,谓诸有情,随其果报之身,依之而住之世界国王。依如集论,谓水轮依风轮,地轮依水轮。依此地轮,有苏迷庐山,七金山,四大洲,八小洲,内海,外海。苏迷庐山四外层级,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所居处别。外轮围山虚空殿,若夜摩天睹史多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及色界天所居处别。及诸那落迦所居处别,谓热那落迦,寒那落迦,孤独那落迦。及一分傍生饿鬼所居处别。乃至一日一月周遍流光所照方处,名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千月,千苏迷庐山王,千四大洲,千四大王众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睹史多天,千乐变化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如是总名小千世界。千小千界,总名第二中千世界。千中千界,总名第三大千世界。如此三千大千世界,总有大轮围山周匝围绕。又此三千大千世界,同坏同成,譬如天雨,滴如车轴,无间无断,从空下注。如是东方无间无断无量世界,或有将坏,或有将成,或有正坏,或坏已住,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于东方,乃至一切十方亦尔。

所言苦者,复有多种,所谓三苦,八苦,百十一苦。今依对法说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略摄一切五取蕴苦。住胎出胎,俱受逼迫,众苦根本,名生苦。时分朽坏,名老苦。大种衰变,名病苦。寿命衰没,名死苦。不爱现前,名怨憎会苦。所爱乖离,名爱别离苦。所希不遂,名求不得苦。诸有漏行,名略摄一切五取蕴苦。言三苦者,一苦苦,二坏苦,三行苦。苦受自相,及顺苦受若根若境,并相应法五蕴一分,是苦苦性。乖缘逼迫,名之为苦,此苦即苦,故名苦苦。即八苦中前之五苦。皆名苦苦。乐受自相,及顺乐受若根若境,并相应法,于变坏位,能生忧恼,故名坏苦。又由爱故,令心变坏,亦名坏苦。五蕴一分,是坏苦性。即八苦中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皆是坏苦。舍受自相,及顺舍受若根若境,并相应法,或于一时,由前二苦粗重所随。不离前二,无常易脱所随逐故,名为行苦。不唯舍受独名行苦,有漏五蕴全是行苦。即八苦中略摄一切五取蕴苦,皆是行苦。

四、十二有支

此宗更开惑业苦三道为十二有支,详示有情生死流转之因果。所谓十二有支者,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也。亦名十二缘起,亦名缘生。言缘起者,如大论云,众缘过去而不舍离,依自相续而得生起,故名缘起。如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非余。言缘生者,如大论云,云何缘生法,谓无主宰,无有作者,无有受者,无自在用,不得自在,从因而生,托众缘转,本无而有,有已散灭,唯法所显,唯法能润,堕在相续,如是等相,名缘生法。大论又云,诸行生起法性,是名缘起。即彼生己,说名缘生。又云,因名缘起,果名缘生。即种子为因,能起果法,故十二支皆名缘起。又现行果法,皆从因种子生,故十二支皆名缘生。于中一无明枝者,第六识相应,能发正感后世有漏善恶诸业之愚痴无明也。即发业惑。此有二类,即不了前际世俗胜义二种苦,所起异熟真实义二愚。世俗苦者,谓三恶趣,一切世俗知是苦故。胜义苦者,为诸人天,殊胜智知是苦故。不了世俗苦,即迷眼前异熟粗果,不了其苦,名异熟愚。不了胜义苦,即迷四圣谛境,于人天苦不如实知,名真实义愚。由异熟愚,发非福业。由真实义愚,发福业不动业。其正发业者,分别起。俱生起者,助发业。二行支者,前无明支所发福非福不动三业。非福业者,不善。福业者,散善。不动业者,定善。俱有漏业。以第六相应思为体。即无明所发总报业。三识支者,前二支所引发,亲生当来三界总报真异熟第八识无记名言种子。四名色支者,除前当来第八识种子后六处触受三种种子,能生余异熟无记五蕴(即想蕴全三蕴少分)种子。名谓非色四蕴,色谓色蕴。五六处支者,能生当来异熟无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种子。七触支者,能生当来异熟无记触心所种子。七受之者,能生当来亦熟无记受心所种子。已上识等五者,能生异熟果报之名言种子也。此种子劣弱故,必藉行支之资助始现行。此行支种子,即业种子也。八爱支者,第六识相应,俱生下品贪爱。九取支者,第六识相应,俱生上品贪爱及余一切烦恼。己上爱取二支者,润生惑,通种子与现行。十有支者,前行等六支种子(即业种与名言种),为爱取润已,决定感招当果,依现在因位有当来果义,名为有支。其体即行等六支种子也。十一生支者,从中有托生于母胎之初刹那,至本有中,前识等五支种子现行之果报,未衰变前,总名生支,十二老死支者,果报五蕴衰变已后,至身坏命终入灭相位,总名老死支。己上生老死二支者,前识等五支之现行,此二支名言种子,识等五支也。故识等五支与此二支,但种子与现行之别。然种子位差别相难知,故寄当果位开为五支。现行位差别相易了,故合为二支。

此十二支,识论约异熟非异熟因果,合为能引所引能生所生四支。大论约正熟非正熟因果,合为牵引因生起因及其果三支。即依识论,有情之第六相应无明,不了三界皆苦等理(无明支,)造作有漏善恶诸业,熏第六识相应思种(行支。)此业种子为猛利之增上缘,引发识等五支种子(识支名色支六处支触支受支,)令第八异熟种子,决定当来所生之善恶趣,故名无明行二支为能引支,名识等五支为所引支。然识等五支种子,虽已藉胜业之势力,决定当来善恶生处,若非于命终位及中有之末心,受贪染之助缘(爱支取支,)无生果之功能。如麦种等,虽巳在地中,仍待雨露之润缘,始勾萌甲坼。行等六支亦然,必为爱取二支所润,始能生次生之现果。即于命终位,起下品贪爱,爱自体,贪境界,由此爱水,润六支种子。如是贪爱相续,终起上品贪等诸烦恼。数数溉灌,方生有芽。名此行等六支种子,为爱所取润。将生生死死果位,为有支(有支。)此爱取有三支,能生当果,故名之为能生支。生老死二支(生支老死支。)对之,名所生支。次依大论,从无明支至受支,引当来生死果故(未润位,)是引因所摄。从爱支至有支,近能生生死果故(已润位,)是生因所摄。生老死二支,牵引生起二因所引生故,是生引二因果所摄。若以三道摄十二有支,则无明爱取是惑,行及有一分是业,余七支及有一分是苦。又十二支,若约因果而论,则前十是因,二是果。此十二因果,定不同世(述记约生死生为世。)今以十因为现在世,故二果为未来世。若以十因为过去世,则二果为现在世。即二世一重因果也。

五、二种生死

生死有二,分段生死者,诸有善不善业,由烦恼之助缘,所感三界粗异熟果。此异熟果,随宿世因缘,身则有长有短,命则有寿有天,故名分段。依如义灯,分者齐限义,即命根。段者,差别义,即五蕴体。此差别身命有齐限,故得此名。或分段俱通身命,皆随因缘,有定齐限,故得此名。义灯又具示分段生死之相云,取名言熏习识等五种,而为亲因。福及非福不动三业,为胜增上缘。一切烦恼,总能为发业润生之缘,由依他缘而得生故。胜鬘经无上依经宝性论等,皆隐识等名言亲种,但显增上业名为因,发业润生惑名之为缘。二不思议变易生死者,诸无漏有分别业,由所知障之助缘,所感界外殊胜细异熟果。此异熟果由大悲大愿力,改转旧鄙恶粗劣有定齐限身命,成今殊胜妙细无定齐限身命,故名变易。即不定二乘及八地已上菩萨,已永断或已永伏烦恼障,无容复受三界分段生死,恐废长时修菩萨行,以无漏胜定愿力,资现身因,所感微妙异熟果。其妙用难测,故名不思议如义灯谓变易生死,以识等五果种子为亲因。欲界福业并色不动,除五想天及五净居,为近胜缘。依四静虑缘事无漏后得悲智相应定愿,为远胜缘。即有分别业者,后得缘事智俱之思,思亦即愿。菩萨虽证真如,未能圆证,不能平等而起大悲一味之解,所以起所知障。由此障故,执彼菩提有情为有,而起无漏上求下化之悲愿。以此缘事无漏后得悲智相应定愿,资有漏故业福业不动业,受变易依身。如阿罗汉延寿之法,资现身之因,令长时与果不绝,展转增胜,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黄忏华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黄忏华居士)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密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华严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天台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禅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三论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成实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律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唯识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中国佛教史纲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印度佛教史纲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释迦牟尼佛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