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黄忏华居士:末那识


   日期:2022/7/20 21: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末那识

一、举体出名门

第七末那识,无始以来,与第八阿赖耶识俱起,常恒相续,以第八识之见分为本质,自于识上别变相分而缘之,思虑量度为我为我所属,确执不舍。此识思量所缘境之作用胜余识,具恒审二义,故名意即末那。此意(末那)即识,故名意识。此识与第六识同名,诸经论中,恐此滥彼,但名此第七曰意,名彼第六曰意识,故识论之译本,存末那之原语。但虽同名意识,而立名之意义有别。第六为依意之识,第七识体即意。第六虽亦思量,而第七则恒审思量,思量义胜,故立意名。第六之思量,不名为意。恒审思量者,恒表无间断,审思表有分别。第六虽审思,有间断而非恒起。第八虽恒起,无分别而非审思。前五既非恒起,亦非审思。故恒审思量之作用,局于第七。又积集义了别义劣余识故,简后心前识,但以思量义立意名。或欲显此第七与彼第六为近所依,故但名意。即意有二义,一依止义,二思量义。如摄论云,此中意,有二种,第一与作等无间缘,所依止性无间灭识,能与意识作生依止。第二染污意,与四烦恼恒共相应(中略,)此即是识杂染所依,识复由彼第一依生第二杂染。识论但取第二意,不兼取第一。

二、所依门

凡诸识之生起,必有所依。谓所依止仗托。然初能变第八识者,诸识之根本,为他所依,依他义不显,故不说依。七转识者,枝末识,依他义显,故第二第三能变,俱立所依一门。此第七识,依止第八阿赖耶识相续转起,现行赖耶及种子赖耶,俱为此识所依。如云,由有阿赖耶故,得有末那。

如上所述,诸识之生起,皆有所依。所依有二种,一俱有所依,谓能依所依同时有。二不俱有所依,谓能依所依异时有。俱有所依,又有二种。一共依,谓不唯为一识所依,亦通与余识为依。二不共依,唯一识依,不为余识所依。又俱有所依,有四种。一同境依,谓五色根,五根与五识同缘现在五境,而与五识为不共所依,故名同境依。二分别依,谓第六识,前五识性迟钝,无明了用,任运缘境,不能起分别了知,故以第六意识为所依,假其分别立,明了境缘。故名第六识为前五识之分别依又明了依。三染净依,谓第七识,第七识恒起我执故,诸识为所染,成有漏染污法。此识离执成纯净无漏时,诸识亦离染污成无漏。诸识染净之分位,全依此识,故名之曰染净依又分位依。四根本依,谓第八识,诸识依第八识而得生故,又名依起依。以上四依中,同境依一种不共依,例如眼根,唯识眼识依,非余识依。余三共依。

又诸心心所,皆有三种所依。一因缘依,亦名种子依,谓诸识各自种子。识论言诸有为法,皆托此依。意谓一切有为色心诸现行法,皆须托各自种子为依、方始得生。此名因缘依者,对果得名,因即是缘,即现行名果,能生种子名因缘。二增上缘依,亦名俱有依,谓与诸识力令取境之俱有六根。识论言诸心心所皆托此依。意谓一心心所法,若无有力及亲增上之所依根时,定不得转。故此增上依,须具三义,一有力,二亲,三内。三等无间缘依,亦名开导依,谓开辟处所引后念心心所令彼生起之前灭心,即意根。识论言诸心心所,皆托此依。意谓心法于一刹那不得二体并起故必俟前念心灭,让其现行之位置,后念方起。言等无间者,谓前后齐等,中间不隔余心。

今就诸识明之,前五识,以五根为同境依,第六识为分别依,第七识为染净依,第八识为根本依,前念自识为开导依。第七识,以现行赖耶为不共依,种子赖耶为共依,前念自识为开导依。第八识,以第七识为不共依,前念自识为开导依。

三、所缘门

此识即以前所依第八识为所缘境。如对法云,意者,谓一切时缘阿赖耶识。难陀等解此所缘阿赖耶识为第八心王心所,如次缘心王执为我,缘心所执为我所。诸心所不离识故。火辨等解为第八见分相分,如次缘见分执为我,缘相分执为我所。相见二分俱一识为体故。安慧等解为第八现行种子,如次缘现行执为我,缘种子执为我所。种子现行皆名识故,护法论师总非前说,谓此识但缘第八见分,植为自内我。第八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似常似一,恒与一切法为所依,有主宰之义相故。见分受境,作用相显,似于我故。故此识但以彼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所缘境。

四、体性行相门

体性者,识体,当四分中自证分。行相者,能缘之作用,即见分也。此识以思量为体性,即复以之为行相。其实思量者,识体之作用,但是见分行相。然体性难知,故举作用以显。

五、心所相应门

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种根本烦恼相应。我痴者,恒行不共无明也。此无明迷无我理,与我见相应,故名我痴。我见,亦曰身见,俱生恒续,缘非我之第八识,妄计为我,故名我见。我慢者,七慢之一,恃所执我,倨傲高举,故名我慢。我爱者,于所执我,深生耽着,故名我爱。此四恒与第七识心王相应,内令第八识烦扰浑浊,外令六转识恒成有漏。有情由此四烦恼故,恒执我等,生死轮回,不能出离得圣道等。如是令有情烦扰恼乱,故名烦恼。此外与触等五遍行心所及别境中慧心所相应。又与惛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八种随烦恼相应。

六、三性分别门

此识于三性中,属有覆无记性。此识相应四烦恼等,是染法故,帐碍圣道,隐蔽自心,说名有覆,然此染法,所依细故,任运转故,不可记别,故名无记。

七、界系分别门

所谓界系者,界者界地,即三界九地也。系者,系属义,谓系属何地。即有漏诸法者,界系法。无漏诸法者,非界系法。就有漏法分别其系属何地,曰界系分别。此识之现行,随异熟第八识所生处是何地。即系属彼地。即第八生欲界地,此识即系属欲界地。乃至第八生非想非非想地,此识即系属非想非非想地。此识恒执自地第八为内我故,我见唯缘自地而起,不见世间缘他地法计为我故。或系者,系缚义,谓为第八所生地诸烦恼等之所系缚。

八、起灭分位门

起灭者,生起与断灭也。虽云起灭,正取断灭。此识之伏断分位有三种,即阿罗汉灭定出世道。所谓出世道者,谓无漏智。有漏曰世间,无漏曰出世间。道者,观智也。即根本(无分别)及后得无漏智现在前时。此识之烦恼,任运生故,极微细故,有漏智不能伏灭。但三乘无漏圣道观智,有伏灭义。即生空智与生我执相违,法空智与法我执相违,故生空之根本后得二智现在前时,生执伏灭。法空之二智现在前时,法执伏灭。灭定者,生空智或法空智之等流果,是极寂静之无漏定故,亦无污染末那。已上二位,但伏灭染污末那之现行。故学位灭定出世道者,此识暂灭位也。阿罗汉者,三乘无学之通名。此识之烦恼极微细故,唯障无学。其障无学,与有顶地下下品烦势力等故,虽有九品,而有学最后心菩萨第十地满心金刚无间道无漏智现在前时,顿断此种成无学果。故阿罗汉者,此识永灭位也。已上三位,虽有暂灭永灭之别,俱无染污义之末那。

上来所明第二能变识诸义,亦就未转依有漏位立论。若识体转为无漏,则其义门有具缺同异。此已转依无漏位,曰平等性智相应位。即此识亦有三位,一补特伽罗我见(生我见)相应位,谓缘第八阿癞耶识起补特伽罗我见位,即一切异生二乘有学菩萨七地已前有漏心位之第七识。二法我见相应位,谓缘第八异熟识起法我见位,即一切异生声闻独觉一切菩萨法空智果不现前位之第七识。法空智者,谓无分别智入法空观时。果者,即是此正智果。谓法空后得智及依法空后得智入灭定位。无分别智所引起,故名法空智果。三平等性智相应位,谓缘无垢异熟识等起平等性智位,即一切佛果一切菩萨法空智果现在前位之第七识。前二位有漏,第三无漏。有漏中,有染污有不染污。染污为第一位,不染污为第二位,故成三位。又若与第八识三位心(能缘第七)境(所缘第八)相对判之,则第三位为思量位,广通因果,自凡夫位至佛果位,皆摄于此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黄忏华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黄忏华居士)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密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华严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天台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禅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三论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成实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律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唯识宗大意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中国佛教史纲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印度佛教史纲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释迦牟尼佛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