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四章 生活的展现


   日期:2022/10/8 7: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悟·看出希望来

郑石岩

第四章 生活的展现   

  在凡尘的梦里,

  达摩亲手点亮,

  少林寺大殿的传灯。

  一灯,

  除万年暗。

  梦醒,

  乍见日下孤灯,

  虽失照,

  但已晴空万里,

  锦绣大地尽在眼底。

  生活的希望和创意是分不开的。创意令我们不断解决新问题,发现希望,强化自己的信心和毅力。希望使我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成长、创造,并孕育新的憧憬。所以,希望和创意是实现生活的两种互动力量。常希望之灯变得微弱时,创造力跟著衰退;希望之灯熄灭,生活也面临著危机。

  生活本来是一件单纯的事。但是,现代人生活在一个价值分歧、物欲心重的社会里,则变得沉重和纷烦。人们在忙碌的气氛下工作,在奢靡的环境下生活,欲望已使人蒙住了双眼,大部分的人似乎看不出人生的完整轮廓,这是迷失的原因。

  在这样一个扰攘的大环境里,竭力追求物欲导致身心疲惫,享受和自我麻醉,则成为慰藉的手段。人由于过度的依赖享乐,反而造成身心的脆弱。大部分的人脆弱得经不起诱惑,经不起挫败,失去耐性,失去责任感。社会弥漫于精神困顿的状态。

  一般人以为谋生的技能和资讯是生活的全部条件,以致忽略精神生活的信仰或理念。这使许多人除了营生、赚钱、争夺权利之外,看不出生活的高层次希望和意义。结果,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而彼此间的竞争与豪夺更为强烈无情。所知道的资讯越多,挑剔和不满出随之强烈,造成了希望的失落。这不但使自己的活力锐减,也使得种种判断发生差错。依我观察发现,欲望过高,到达不能与自己的本质相配合时,就是眼高手低,希望就会落空,而自己潜能的发挥,随即被抑制下来。

  有人以为企图心是成就和提高效率的条件,但企图心一旦超过个人当时能力所能负担时,会导致怠倦,对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失望。

  现代人老是同一个工作场所,做类似的工作;虽然公司或机关也使用各种激励处方;包括升迁、加薪、旅游等等,但是许多人还是提不起劲来。最近,有不少研究指出,抱著“我只做分内事”;而缺乏积极意愿工作的人,相当普遍。有些有甚至每天一早起床,就为他的工作感到胆怯或乏味。他们对工作提不起劲,连升迁也激励不了他。更严重的是,他们的精神开始颓丧,工作失去吸引力,有时还要生几天病,潜意识里似乎就在引发一场心理机能的罢工。这是看不出希望的结果。一个看不出生活、工作和整个人生意义的人,很容易发生这种现象。

  禅家的告诫是,人若不停的贪多务得,日子久了会觉得疲惫不堪。越是跟别人对立竞争,自己就越觉得迷失。当自己把眼光向外看,向外追寻时,得到的虽多,缺乏的就更多,空虚感也越严重。唐朝益州北院通禅师答覆学生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他说:

 “得即失。”

  力图满足私欲,把自己限在一个狭隘不安的视野,往往带来诸多消极性思想。反之,单纯专注的工作,多关心别人,多从服务人群中去想,却能使你看到人性的温暖和希望。

  积极的思想使我们振作,凡事不要从批评挑剔去看,要从建议和创造去看;不要从逃避和推诱去想,要从负责和担当去想;不要从避免失败的态度去做事,要从争取成功的态度去努力。这就使你的生活充满希望。寂室禅师说:

  “不退大心,洞然菩提。”

  积极思想也就是一个人的毅力或愿力。愿力强,就会成功;愿力差,就注定失败。愿力是力争上游,实现人生,行菩萨道的推力。但是愿力必然与目标相结合,所以你必须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目标是依据自己的根性因缘来决定,而不是从东施效颦中模仿。它是发展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强制自己去追求。要以自己的能力去服务人群,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心而作努力,这才会成功。无相禅师说:

  “好比一棵树,社会(众生)就是树根,德行(菩萨)就是花,圆满的觉醒(佛)就是果。要让树木开花结果,就必须努力灌溉树根,爱护它,照顾它。否则,根部一受到损害,树就要枯萎了,又怎能开花结果呢?所以华严经上说‘欲作诸佛龙众,先做众生马牛’!”

  无相的弟子听到他的开示,深知愿力的重要,所以又问道,“老师,你的愿力在那里?”他说他的愿力不能告诉弟子,无相禅师的理由是:

  “我的愿力是我的,你为何不发现你的愿力呢?”

  每个人的根性因缘不同,成就也不相同,必须要本著自己的工作、兴趣、环境等等,积极实现人生。

  人必须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希望,要在生活中成就丰富的意义,展现自己生活的朝气,体验生活的喜悦,就能展开生活的希望。以下,讨论展开生活希望的途径。

一、在清净中发现希望

  人只有在清醒的时候,才能正确的判断;在宁静的心境下,才可能展现创意;在善良的心智下,才能把事情做好。相反的,经常心神不宁,得失心重,欲望太高,心理上自然反应出黯淡愚迷。每一个人不免遇上难题,如果不能保持宁静和清醒,就看不出转机的所在。因此,要在人生或事业上前瞻未来,或者力图从工作、感情等困境中看出新的希望,你非得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行。

  禅家所谓“尘尽光生”,指著就是净化自己,发现新希望,展于亮丽的人生。在《法句譬谕经》中,记载佛陀教诫亲儿子罗云(罗睺罗)的故事:

  罗云在未得道前,性情粗犷,佛陀要他到提贤精舍去净化自己。有一天,佛陀去看他,见面后,要罗云找一个水盆,盛些水来替他洗脚。洗罢,佛陀指著那盆水问罗云说,“这盆水还可以饮用、洗脸或漱口吗?”罗云说洗过脚的水已经脏了,不能拿来漱洗或饮用。佛陀说:

  “你也像一盆水,如果肚子充满了贪嗔痴等毒素,就像那盆水一样,失去它的功用。”

  接著,佛陀要罗云把水倒掉,然后问道,“眼前这空盆子能否装盛饮食?”罗云说,洗过脚的盆子,不乾净,不能拿来装盛饮食。于是佛陀又说:

  “你以前的思想言行不检,有如弄脏的盆子,怎么能盛饭装菜呢?”

  这是深具启发性的教诫,人如果不懂得净化自己,就失去智慧的妙用。多欲多垢的心,就好像弄脏的盆子一样,失去高贵的品质和创造性,那就没有什么价值和希望了。

  处于清净的心智状态下,作任何的决定,都比较正确。正确的抉择必然带给你一片新希望,新天地。瑞士有一位轮椅教授艾伦·罗西尔。当他在一九五二年医学院就要毕业时,脊椎受到严重创伤而瘫痪了。后来,他来到法国枫丹白露医院治疗,医生告诉他说,恐怕你以后再也不会走路,只能以轮椅代步了。当时他非常的失望,也非常难过。有一天,他和穆希医师闲谈自己回瑞士以后的打算。穆希说,“何不自己办一家截瘫痪康复中心。”艾伦就在这清净的思想中,发现自己将来可以做什么。他为此兴奋不已,因为他看出了希望,看到自己的前景和蓝图。他努力以赴,到法国、英国和美国进修。一九六三年,艾伦的医学成就已获普遍的肯定,日内瓦大学邀请他主持瑞士境内第一家截瘫康复中心。后来声誉更为卓著,到世界各地讲学,并应邀到美国主持更现代化的康复中心。同时哈佛大学还特别为他设立一个脊椎康复教授职位。据说是全世界第一个这样的教席。

  中国人常说,“穷则变,变则通”,但是变与通必须在清净的心智下才会发生。净化自己的心情,放下悲观和失望。必要时找人谈谈,无论困难多大多复杂,一定可以看出它的眉目,再度找到希望。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蕴藏著无限慧性,只要你心清净,都能流泻出光芒,这就是佛心,就是道,香严禅师说:

  “枯木里龙吟,

   髑髅里眼睛。”

  希望就在那绝望的枯木里;活力就在那你认为没生机的髑髅里。只要你能以冷静的态度面对困局,便可从中看出希望,化腐朽为神奇。

  日常生活中,要以清净的慧眼,才能看出待人处事的希望。通常人们总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作了错误的决定。你一定要在火冒三丈的境况中,冷静下来,才能发现值得我们珍惜的希望。禅家说:

  “火里的莲花。”

  我们都知道莲花长在污泥,脱俗不染。但很少注意到我们的希望就像莲花一样,是从激荡、失败和苦难煎熬中,透过清净心智孕育出来的。

  欲望绝对不是希望。欲望越多,心胸渐渐被物欲和贪婪占满。这时,即使能得到最多的享受,也会觉得缺乏情趣。偶尔享用一餐美食,或许觉得新鲜。但如果把色、声、味、触、法统统受尽,反而觉得生活空虚、枯燥和乏味。所以天天活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人,烦恼总是很重,精神生活很苦。因为他的清净心智,已被物欲障蔽,无法看到清新的意义和价值。唐朝无业禅师说:

  “莫妄想!”

  要把自己从复杂的欲求中解救出来,以单纯的态度,面对多元蜩螗的社会,才能以简驭繁,而活得自在喜悦。

  我小的时候,家里在深山开了一片山地种蕃薯,每逢星期假日一定要除草。有一年的暑假,我发现邻居绿油油的蕃薯,只两三天不留意,就被一群猴子拔个精光,太阳曝晒,枯成一片。经观察发现,那些猴子拔了一株蕃署起来,看到蕃薯只有一个鸡蛋大,不满意,所以继续往前拔。看到稍大一点的,只咬了一口便丢到一边。一群猴子通常有十几只,一起动作,难怪一片蕃薯全被毁损。这群猴子是无知,也是贪婪,牠们的欲望太大,毁损了偌大的薯园。

  人类也是一样,我们并没有珍惜大自然的资源。复杂贪婪的欲望,正像催魂鬼一样,逼著我们死命地消耗和浪费。不爱惜吃的食物,随便遗弃;稍旧的家具,即刻淘汰;不流行的衣服,即刻弃置;满山满谷的垃圾,有多少是浪费导致的呢?此外,能源的消耗,森林的滥垦,环境的破坏,凡此种种,都是多欲的结果。这种朱门酒肉臭的浪费,将加强不惜福的现代人在生态上和心理上感到绝望。

  现代人该是学习清净的时候。透过清净的思想,才能发现生的意义、价值和目标;透过清净的情感,才可能感受到人际的和谐;透过清净的生活,才清楚地看出生之活泼和喜悦。

  佛经上说:

  “自净其意!”

  这是多么宝贵的指陈,多么直截了当的教导。

二、在信念中孕育希望

  人需要有个正确的信仰,有了正信(不是迷信)生活才有根,对人生终究才有希望。《华严经》的精义,在于把人类精神生活的历程分为四个步骤:

  ·具备正确的信仰和信念;确立人生终极的希望即是生活的实现和精神生活的圆满,以证入佛道(信)。

  ·努力学习生活与做人的道理、知识、态度和技能,使自己能转识成智,过实现的生活(解)。

  ·好好过实现的生活,无论在工作、事业和生活各方面,都能表现出大乘菩萨行(行)。

  ·契会精神生活的圆满和喜悦(证)。

  这四个实现圆满人生的步骤,以信为最重要。因为信确立了生活的希望。也孕育了生命终极的希望与生活的朝气。唐朝僧璨大师《信心铭》中把信解释为念的来源,内在的信念,决定一生的方向,影响一辈子的幸福成败。所以他说:

  “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

  你若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指望,心里头便觉得空虚;你若觉得生活没有什么目标,就会彷徨堕落。你若只知享乐而不知奋发,就会失去光明的人生。多年前,我与一位学生在下课的时间聊了起来,他说“人生除了尽情的工作、赚钱和享受之外,实在看不出有别的意义。”任凭我怎么说,他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以一副果断的表情况,“老师!生命终极希望是虚无的!你的信仰也只不过是对虚无的一种慰藉而已。”这时,我告诉他说:

  “生命的终究如果是虚无的,就心理生活而言,人类便面临著绝望。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找出希望,才可能活得有朝气、有活力、有承担、有喜悦,这就是生活的道理。否则,即使享受很多,还是觉得空虚。何况,欲望无尽,享乐有时而穷,那怎么会活得充实自在呢?”

  人一定要有一个好的信念,那就是醒觉,看出生命的丰富意义,这才能使自己振作起来,活得有劲。信念的高级层次是精神生活的增长与提升,它具有光明的希望。低级层次则执著于享受和占有,它使自己堕入苦海和烦恼。僧璨禅师说:

  “执之失度,

  必入邪路。”

  信念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但一定要起正信,否则就会迷失。

  信念如果表现于对自己的评估,就产生自信和自卑的问题。一个经常遭受挫败而心灰意冷的人,凡事振作不起来,所以有了自卑的自我评价。反之,如果不断累积成功经验,便会信心十足,表现出积极的思想和态度。自卑就是他在他的意识里有一个被压抑的结,所以才有了滞碍,产生烦恼。法融禅师在《心铭》中说:

  “一心有滞,

  诸法不通。”

  生活和事业的成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当然有关系,但是信心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为信心使我们心中没有滞碍,容易激发创意,并增强努力的意愿。美国宾州大学心理学家塞拉格曼等人调查发现,在资深的业务员在,有信心、思想乐观的人,其推销保险的成绩比思想悲观的人高百分之三十七。在新雇用的业务员中,乐观者的推销成绩比悲观者高百分之二十。

  信心好的人,在面临失败时,反应显然比较乐观。他们知道错在那里,也知道应该尝试另外一种新方法。信心好的人,其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也强,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上,都表现得出色。

  信心来自自我评估,如果你经常自贬身价,暗示自己能力差、人缘不好、长得不挺俊、社会地位低微、命运不佳等等,那么信心就会溃散,锐气也跟著消失,而一副无奈的愁容也就表露出来。这时,你能做的唯一决定是逃避或躲起来,什么希望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人总是越没有信心,就越害怕失败,心里头胡思妄想的也就多了,那就更没有勇气与毅力面对挑战。《息心铭》上说:

  “心乱生恼,

  志散妨道。”

  心里头畏首畏尾的人,烦恼必多,足以妨碍他过正常成功的生活。也许,你要问我,“怎样才能培养信心?怎样从信心中看出希望?”这里,我给你一个简便的接枝法,这是从我祖父那里学来的。

  我小的时候,祖父种了几分地的柑橘。他很注意观察新种的果树。在第一次开花结果时,如果品种不好,第二年春天就把它的枝桠锯掉,重新接上好的品种。他说,“人也是一样,一定要把缺陷革除,换上新的观念”。过两三年,果然长出又大又好的果子。他会说:“你看!不错吧!不要怕错,只怕不改;不怕无才,只怕不学。”

  我所谓的“信心接枝法”,就是克服消极的意念,不让它有机会动摇自己的信心,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你的胆怯和顾虑,就像锯断旧枝,接上新芽一样。你想应邀参加一个聚会,又担心自己拙于交谈,就在这时候,你要即刻把消极的枝桠锯掉。告诉自己,“好歹!我非把你革除不行,这次看我的。”然后,以一种胜利的心情决定参加。这时,也许你会断断续续有些犹豫不决,但你要坚持,要从积极面去想:“我一定要承担这个抉择的担优,因为它就是我学习新生活的代价。”然后,请注意新接的芽是什么,它正是你要参加聚会时,所要采取的态度。你一定要接纳自己,要用真正的自己,去跟别人交往,无需造作,无需模仿。你不爱喧哗,这是你的优点,你喜欢平常的话家常,那也是优点。你有著静默的性格,那也是真正的你。放自在些,不争宠、不爱现,见见老朋友,认识新朋友,这就有了新的改变,有了新的希望。

  你不能逃避自己生活中所遭遇的一切,更不能惧怕它。无论什么时候,人总会碰到无从逃避的事。你必须承担它,而承担本身就是生活的必然现象。正因为如此,我们油然唤醒了希望和信心。

  信念也是待人做事的原则,有了它,我们就有依赖。行为就有恒常有效的准则。宋朝的法演禅师,对于待人处世,提出四个信条,后人称它叫“法演四诫”,这四诫是:

  ·势不可使尽,使尽则祸必至。

  ·福不可受尽,受尽则缘必孤。

  ·好话不可说尽,说尽则人必易。

  ·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人必繁。

  什么叫势不可使尽呢?待人处世最忌竭泽而鱼,做事要避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须知凡事不可过犹不及:比如说被激怒而痛责别人,若毫无自制就会过度伤人,别人记恨在心,也会反扑还击的。读书做事,过于用功投入,伤害身心,反而没有把书读好,把工作做好。有道是,凡事细水长流,“留得青山在,不怕无柴烧”。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处理公共事物的政治家或机关首长,企业家或部门主管,乃至一个人居家理财,要切记“势不可以使尽”,使尽必然外强中乾,不堪一击,很容易倾塌下来。希望就化为灰烬,变成失望了。

  福气不是一个人能独享的。正常人的心理反应是“与人同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如果你自己享乐而别人在旁乾瞪眼,那么别人一定不平,起而反击。所以儒家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事实上,财货只有在分享时才有福气;工厂制造的产品就是要供大众分享,福气才应运而生。企业家总不会把生产的东西放在仓库里,自己欣赏自己使用吧!所以,中国人把通有无这件事叫生意,生意就是为建立大家有好福气、好生活和好运道的创意活动,这就是人类不断成长的希望。

  因此,一个企业若能懂得分享的道理,产品售出后知道售后服务,认真研究发展,提高品质,那么福份就多,事业蒸蒸日上。另一方面,得到的财富,要和员工分享,除了再投资,再研究,再扩大市场之外,更要注意与员工一同享福。如果只知在自己的野心上一味扩大,满足自己私欲,那么缘就要孤立了。当员工的工作意愿低落,生产力下降,企业就蒙受严重理损失。特别是在劳资对立当中,损失的不只是福气,也折损了彼此之间的缘。请注意,缘一旦折损,一旦孤立,要挽回它绝非短时间能完全恢复的。所以说,福不可以受尽,一定要跟家里的人分享,要跟员工分享,要与社会分享。这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企业界千万不可只求自己发展,而忘了国家社会;自己有了福气,要让你的国家、社会、邻居都有福气。请注意!邻人、社会和国家给你的福荫是很清凉的,你今天的福气绝对不是你自己或几个人就能争得的!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交换意见和宣慰感情的一种手段。但是使用语言明白即可,不宣激烈、偏颇、虚假、谄媚,这都是不好的语言,禅门是禁止弟子有这种行为的,因为它破坏了语言传递真实讯息,造成彼此的误会、对立和紧张。另一方面,好话也不可以说得太过,灌迷汤的话,引起别人的反感;说得过分武断,别人会反弹;处处尽说好听的话,显得逢迎而没有建设性;还没有去做,自己就说著炫耀,别人一定看出你的虚实。这时危机必然四伏,劣势就是这样造成的。

  爱管闲事的人话特别多,总是惹了许多麻烦。这是自己的错,却又指责别人说“狗咬吕洞宾”。语言影响人类精神生活、社会治安、文化发展殊大,所以佛家禁绝的十恶行为中,有关口的部分有四个,即:恶口、两舌、绮语、妄语,这表现了话不可说尽的重要。

  现代言论自由,记者们把报导与猜测混淆,所以社会的舆论紊乱。当然,大众传播媒体都为著报导而努力,但是,当他们未能猜测、意见和事实加以明辨时,再好的报导也都会造成舆论的扭曲和读者的错乱。如果传播工作者,不能尽自己的良知,在报导上留个分寸,那么话说尽了,社会也紊乱了,变易了。则舆论的希望又在那里呢?

  最后是规矩,就国家社会而言,它是法治和规范;一个民主国家不可无完备的法律和制度,法律制度若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加以修正,否则就会僵化。政、经、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过时僵化的制度和理念,不但束缚了进步,而且也障碍了创造的智慧,所以改革与进步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必然条件。

  规矩是拿来规范行为的,执行时不能太苛。父母管教子女太松、太溺爱,当然会造成不中规不中矩的现象。但是管得过严,稍有犯错即予处罚,孩子压抑太多,就会产生叛逆和怯弱的性格。公司或政府机构的人事管理亦同,严苛不尽人情的管理,必然造成许多冲突和事故。请注意!人的相处就是缘,除了需要制度的规范外,更需要人性的温暖与关怀。

  待人处世,一定要有个好信念;法演四诫就是一个圆融的信念。它对于现代人而言,确有以简驭的效果。你不妨试试,在新的发展空间里,你将发现新希望。

三、在单纯中实现希望

  要想实现成功的人生,发展一番事业,单纯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单纯不是头脑简单,愚昧无知,而是一种不杂乱,有条理,有原则,有重点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单纯几乎是一个人发挥才能的唯一原则。它使人能专心工作,无干扰的判断,没有缠缚的思考。单纯使一个人有效发挥身心及情绪方面的潜能。

  学东西最忌多而不精,乍看之下很通博,但不精专就不中用。我不反对通博的涉猎知识,但一定要有所专精,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我看过许多才华很好的人,书读得不错,但不知道深入扎根,专精一门,所以“华而无实”没有成就。其次,一个人不可见利思迁,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到头来,什么也没做好,那就是不懂得单纯将事的原则。俗语说,“水底觅不到一处暖”,经常变动的水流,当然感受不了暖意。

  人若没有一个单纯的目标,东走走西看看,心猿意马,“夜晚千条路”,白天还是无路走,原因是不肯安下心来,好好努力。六祖慧能说:

  “无念为宗。”

  只要你单纯的依照自己的环境因缘,不虚妄不造作的拟订计画,从近及远努力下去,一定会成功。宋朝佛果禅师说:

  “看脚下。”

  你一定要脚踏实地,不畏艰难,不怕别人的闲言闲语,这样就能有坚强的气势,完成自己的目标。

  要拟订目标,必须自问“我喜欢什么?真正擅长的是什么?”你要发展自己的特长,来达到目标。当然,你的目标,也必然激励你去实现你的才华。你知道吗?IBM公司的创办人华特生,在四十岁的时候,便已看出一个新目标——制造一架处理和储存资料的机器。那时电脑距离被用于商业上还有十年,为了这个目标,他将所主持的机器制造公司,改名为“万国商业机器公司”(即IBM)。这项目标也激励著他去实现理想。他说,“我从一开始就料到它会发展成一个大规模的企业。”这是单纯理念所带来的成果。

  单纯也代表著专注的工作。努力去完成所要做的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无论你做什么,没有精进的努力,是不会看出成功的希望的。不断的努力,心无旁骛的不停尝试,是激发创造力,使自己在那领域里头洞悉个中真象的最好办法。唐朝道吾禅师说:

  “通身是手眼。“

  没有经过一番努力的人,是不可能感受到心应手的喜悦。每一个人都有其潜能,你一定要以单纯的心志去开发它,就像凿井一样,不可半途而废。

  人最忌三心两意,狐疑不决,这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方式。有一位大学毕业生,离开学校已经五年,他告诉我“还在找工作”。另外有一位年轻人,却对我说,“虽然在一家公司上班,但我知道没什么出息!”这两个人,我都劝他们要收心,不要三心两意,要在“一点”上下功夫。你一定听过禅门弟子说:

  “德山棒!

   临济喝!”

  谈到禅宗门下的盛事,没有不肃然起敬的。德山之棒无是要一棒打醒你的纷乱心思和虚妄的想法。而临济的一喝,则有如迅雷,像金刚王宝剑一样,斩断心中葛藤,而使自己从迷失中觉醒过来,做自己的主人,独立自主地去实现潜能。禅门的一喝一棒,无非要人找回那单纯的自己,在单纯的理念中看出希望的活力。

  单纯就是道,它是心理健康的法则,是事业发展的施力点,是道德表现的最高层次,以单纯的一念去工作,去思想,去处世待人,无处不相宜。所以说,单纯就是生活之道,它简单得像一滴泉水,一滴雨露,但可以化作荒漠甘泉,化作江河百川。唐朝法眼文益禅师说:

  “曹源一滴水!”

  这句话是说,曹溪的六祖慧能,所传下的人生智慧,就是那单纯的一滴清澄的水,但却可以化育万物,展延成为生命的希望。

四、在精进中保持希望

  克服挫折,越过失败的荆棘,继续朝著目标努力,这就叫做精进。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在困难中磨练心志,振作起来,这就是禅门的精进。人不怕差错,只怕不修正;不畏困难多,只怕不肯用心寻求解答。

  精进的人,精力源源不绝,创意也汩汩不断。希望永远属于孜孜不倦的人。六祖慧能说:

  “若能赞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精进表示一个人能够负责。负责,首先要对著自己,而不是对别人。一个不能自我负责的人,他会把自己的过错诱诸别人,苛责别人;他等著别人来帮助他,呵护他,拯救他,甚至等著别人来替他安排生活,像这样的人,是精进不起来的。

  自我负责是一种内在经验,他能认清自己的缺点在那里,失败的地方是什么,而愿意努力去改进和克服。他有著积极的态度,肯改善自己的现况,相反的,一个不肯自我负责的人,不但其肢体语言显得散漫,思想没有什么头绪,而且在语言上,经常用的语言是“我没有办法”,性格上有著“非不能也,不为也”的特质。这种消极性语言,不是语意学上的问题,而是反应个人缺乏活力和锐气。心理学家路易士(H·Lewis)说:

  “肯负责是一个人能实现潜能的重要因素。”

  不肯正视问题,肯定性差,不能为自己意见辩护的人,是不能自我负责的行为特徵。人一旦经常被否定的思想所萦绕,希望之光也就黯淡下来。

  在经济发展良好的社会里,由于人民普遍富裕,对子女的教育,除了要求学校成绩之外,很少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负责。因此,下一代是否能保持上一代精进勤奋的性格,是值得现代人注意的。

  负责的精神不但保障了一个人的活力和锐气,同时也是幸福生活的根源。美国开国制宪之后,有人看那短短的几条宪法不起眼,就对当时参与制宪的富兰克林说,这样的宪法并没有保障我们的幸福啊?富兰克林的回答是:

  “它不是保障你幸福,而是保障你去追寻幸福。”

  谁都不可能保障你幸福,宪法也不例外,基督、天神乃至佛菩萨都不可能保障你幸福。幸福必须由负责的态度,精进的努力才能得到。

  精进的人,心中永远维持著希望,流露著令人敬仰的责任感,禅门称负责为肯承担。唐朝石头希迁禅师,解释不能见性成佛的原因说:

  “为汝不肯承担。”

  精进是最珍贵的一种德行,它在责任的行动中,表现出坚强的毅力。它是一种拒绝屈服的能力,拒绝将希望遗弃的能力。换言之,精进是一种生命的原质,有了它,我们才有成长,才有进步和智慧。

  大自然所表现的生命现象就是精进与毅力。汤马士(L·P·Tomas)在一篇报导植物的生命力中写著:一批探险家,进入南极没有被冰封的山脉不毛之地。他们发现,在光秃的岩石缝里,生长著茂盛的青苔。这些植物,往往是先用酸侵蚀岩石表面,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制造出坑洞,然后钻进去。青苔是一种强韧的植物,即使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被冰封冻,仍能生存,我相信青苔的特质,正显示了最原始的生命毅力,人所要找回的正是这个生命的力量,它是人性希望之所在。

  生命的本质就是处于那“无常”的改变与更动之中,只有抱著一分坚韧的意志,才可能从现状中解脱出来,超越过来,而使自己更坚强,更具有智慧,而精进不懈的毅力,正是那生命的希望。

  希望孕育了生命的活力。它必须透过澄静的心智才能流泻出来,透过我们内心的信念才能孕育出来。我想在单纯的生活中发现希望,在精进中保持并茁壮希望。这希望之光即是佛性,是精神生活的源头,也是智慧的本身。我们所皈依的阿弥陀佛(无量的光明与永恒之义),就在自己的心中,映现著澄澈光明的希望之光,照耀我们的一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郑石岩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郑石岩教授)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十章 无住的生活艺术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九章 禅悟的历程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八章 超越与中道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七章 悟、醒觉与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六章 清净与自由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五章 直观的智慧与自在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四章 禅在精神生活上的意义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三章 禅的本质与内涵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二章 现代人的精神症状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一章 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情境 

 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自序 

 郑石岩教授:觉·教导的智慧 第九章 结语——对生命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