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道坚法师:佛教管理方法论


   日期:2022/10/10 23: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管理方法论

本来在中国佛学院教学时,我就想写一本有关佛教管理学的教材,可惜没来得及.这次借安居之机会,给寺院里各部门领导随便讲讲管理学。其实我也不懂管理,来当方丈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昨晚讲到管理方法时,兴致使然,将佛教戒律学、丛林清规和现代管理学给梳理了一遍。现在想起来,讲的啥玩艺,这自己也不知道了。    佛教戒律学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注重心灵的管理,属心理学范畴;二是伦理学,是世出世间的道德规范;三是管理学,是分层管理学范畴,即居家和出家,次第井然,循序渐进,即有组织管理学原理,也有非组织管理学的内涵。因为印度人的信仰基础所致,印度出家僧团的管理,相对容易得多。当时的僧团组织,国外管理学家称之为僧侣共产主义。

佛教戒律学是佛陀根据其僧团所出现的问题而制定,即有犯才有制,带有浓郁的印度次大陆文明的特点.佛陀不希望戒律学成为国家法律,也不希望国家以出家戒来约束人民.这在律文中有明确表述.佛陀也对弟子们说,随着地方文化特色的不同,佛教的戒律"小小戒"应舍.所谓小小戒,应该是与他方国土风俗习惯不想称的戒条.佛陀圆寂后,大家对小小戒争论不休,有的说小小戒是恶作,即突吉罗罪,有的说不是,形成许多不同观点,影响了僧团的发展.当时迦叶尊者在教团的威望最高,他就站起来说,佛陀所制的戒,我们不能随便改动.戒律由此被确定下来,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了金科玉律.

佛教传入中国,印度文明与中国文明之异,一度引起人们思想的冲突.戒律亦复如是.如道安者,制定三时行香上座讲经等法,开中国佛教管理之先河.至唐代百丈清规出,始根据中国宗法制度特色,制定出完善的丛林管理体制.历经修定,千二百年来,清规成为中国佛教实质性的戒律.然而,清规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如大年初一,清规要求出家师父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祝圣",即在佛陀前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恭祝当今皇王万寿无疆.这些显然背离时代的要求了.

现代社会的高效运转,导致管理成为一门学问,成为一门技能.这就是传统所说的与道相对应的"术".这是可以学习的经验.而佛教还在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管理混乱,甚至管理不力,导致佛门不昌.清规有些地方明显不能与时俱进(有些还是很科学的).于是有太虚大师出,于乱世之中,倡导改革\改良\革除三个改革计划,对佛教的教理\教制\教产提出三大革命理念,并写出<整理僧伽制度论>,<僧制今论>等一系列佛教组织管理学名着.他的革命思想受到部门青年僧人的拥护,也受到大量出家人在家人的非难和攻击.大家看看有关太虚大师的着作和事迹,对此就明白了.当然大家对他的误解,抵制,到了今天才知道,太虚大师对了,反对他的人错了.

今天的佛教管理方法,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现代管理学有所吸收,有所创新。我个人的思考,是把握佛陀的僧团六和敬之戒律精神,吸取丛林清规的管理原理,对当代日本佛教的宗派制度,台湾等佛教兴盛地区的山头佛教(乱起的名,也就是独立的管理体系)的管理制度要有所思考,结合基督教(指罗马教会)的教区管理制度和传教模式,整理出适合当代中国佛教的管理制度。这些太虚大师几乎都考虑涉及过了。

当然,尽乎完美的组织是不存在的。但我们有必要为中国佛教组织化运作努力,我们不能永远人数庞大,组织涣散,思想不一,管理低下,效能低下,且没有传教意识,漠视社会功能(因注重出世的小乘心理)等等。

当年太虚大师的佛教组织改革运动有蒋介石等政客的支持,有一大批青年僧人的拥护,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今天,一般人谁敢说比太虚大师更优秀,更有背景,更有能力,更有思想???没有人敢说!但历史不能因之而停滞。摸着石头过河,总得有人先行一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道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道坚法师)  

 道坚法师:为什么佛教采用乞食制度 

 道坚法师:佛教徒不是偶像崇拜者 

 道坚法师:一般人认为出家有违孝道,请问你有何看法 

 道坚法师:现在中国佛教有哪些社会化教育 

 道坚法师:法堂有什么作用 

 道坚法师:佛陀为什么非常重视讲堂?佛陀时代讲堂化佛教能否 

 道坚法师:发心出家要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 

 道坚法师: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道坚法师:出家人有自己的事业吗 

 道坚法师:出家人可以在社会大学里进修学业吗 

 道坚法师:放生是什么意思 

 道坚法师:佛教福利思想的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