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张秉全居士:《法华》奥典,妙冠群经


   日期:2022/12/10 15: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法华》奥典,妙冠群经

《法华》尊经,纯圆独妙。七卷玄文,凡二十八品,前十四品为开权显实之文,后十四卷为开迹显本之文。全经处处穿插授记作佛之事。显示“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之殊胜。综括诸佛降灵原意,大畅如来出世本怀。兹试就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以及授记作佛之内容,略述管见,以飨初学台教者。

一、开权显实

权者,方便权宜之意。释尊鉴机,为三乘之机说彼等堪能接受的方便、权宜教道,称之为权。

实者,开门见山,直显法体,如释尊所证而说,称之为实。所谓“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是也。

原释尊一代所说,既有权教,亦有实教。为三乘之机,说权渐教,一乘之机,说圆实教。但据化迹,一般先说权渐教,由浅入深,谆谆善诱。迨众生根机成熟,堪受大化,方开权显实,为说圆实教。何以如此设化?《法华经方便品》说:“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众生诸根钝,著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我即自思惟,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若,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堕于三恶道,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梵音慰喻我,善哉释迦文,第一之导师,得是无上法,随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于是释尊随顺诸佛隐实法而不说,说三乘之权教。据记载:佛初成道,去鹿野苑,为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说四谛法。是为释尊转*轮之始。经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

佛三转四谛*轮,广谈阿含小教,历时十二年之久。(此约别五时说,下同。)约化法,是藏教。约化仪,是渐之初。教典有:增一阿含五十一卷,中阿含六十卷,杂阿含五十卷,长阿含二十二卷。

继说十二年阿含小教之后,众生根机,有所进步,释尊由专说藏教改为四教并谈。既说藏教,又说通教、别教和圆教。虽然四教并谈,意在策进二乘之机,回小向大,故说经重点在于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弹偏斥小,如《净名经》中叙维摩丈室,空无一物,维摩神力,从东方过三十六恒沙国之遥的须弥相国,从须弥灯王如来借得三万二千师子座,高广严净,诸大菩萨皆变身就坐,舍利弗不能升、维摩语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后,方得就座。又:维摩文殊酬答,论说妙法。室中一天女散华,菩萨华不著身,舍利弗华著其身,神力去华而不得等。叹大褒圆,如《净名经》维摩丈室,能容三万二千师子之座而不迫隘。维摩神力遣化菩萨,从上方过四十二恒沙佛土之遥的众香佛国,问讯香积如来,请回一钵香饭,遍饷八万大众而绰绰有馀,食者毛孔皆香,等等。此时教法名方等教。何谓方等?四教并谈,曰方。三根普被,曰等。佛说方等,凡八载。约化法,是对半明满。对三藏半字生灭门,说通、别、圆不生不灭门。约化仪是渐中。教典有《净名》、《思益》、《胜鬘》等。

经过方等会上八年陶冶,二乘之机渐趋成熟,始知有大乘,然而旧习难忘,对回小向大,意存犹豫。正如《法华经信解品》所说:犹止宿草庵,下劣之心,亦未能舍。释尊为进一步教化此辈,向大乘靠拢,就开始般若法门之说教。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为别于世智辨聪,故仍称般若,五不翻中属尊重不翻也。此番教化时间更长,凡二十二年,基调乃是即有明空之说教,阐明森罗万象,当体即空,以般若真空之理水,淘汰二乘之旧执。是为般若教。约化法,是带通、别二权理,正说圆教实理。约化仪,是渐之末。教典有《大般若经》、《金刚般若》、《道行般若》、《光赞般若》等。

经二十二年般若理水之淘汰,二乘堪受大化之机,完全成熟,释尊就开权显实,说此《妙法莲华经》。法华开三藏通别之权,唯显圆教之实。本经《方便品》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又云:“唯此一事实,馀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过去为何说三乘,无非是为实施权。《信解品》:“于一乘道,随宜说三。”所以从前说有二乘涅槃,也是为说一乘法作个弄引而已:本经《化城喻品》:“诸佛方便力,分别说三乘,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以前所说,皆是权法,现在方是畅佛本怀的实说。本经:“今我喜无畏,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法华》乃因果同时,即粗论妙的绝待妙。开权显实之后,方知一切诸法,皆是佛法,一色一香,不离中道。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权实原来不二!本经前十四品经文,完全是环绕开权显实这一主题而说。

二、开迹显本

迹,是近迹。就今生眼前能见知之得佛事迹而言。本,为远本,就久远劫前第一次成道而说。若约释尊近迹。即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子悉达多,十九出家,三十岁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成道之释迦牟尼佛。若约远本,则可追溯到尘点劫前,于大通智胜佛时为十六菩萨沙弥之一,说法华经教化无量众生,功行圆满最初成佛之时。《法华经》从地涌出品:他方国土八恒河沙数菩萨,发愿在此娑婆世界广说此经,释尊告诸菩萨,不敢烦劳,我娑婆世界自有六万恒河沙菩萨及其无量眷属,能于此土,在我灭后,护持演说此经,说此语已,三千大千世界地皆震裂,有无量无边巨身大神通之菩萨同时涌出。其数之多,位居补处之尊,见多识广之弥勒,乃不识一人。法会大众亦皆起疑,此诸众多菩萨,从何所来?弥勒为自决所疑,并为法会大众解惑,而白佛言:此众多菩萨,从何处来?是谁所化?佛告弥勒:如是众多菩萨,于此界下方而住,乃是我于此土成佛时所化。弥勒转疑:佛成道以来,仅四十馀年,云何于此短时内,乃能教化成就如此众多菩萨,且此诸多菩萨,皆是巨身大神通之久修大士,亦决非短时期所能修成。为解此疑,弥勒乃举一喻:如一年方廿五岁之父亲,却能生出年满百岁之儿子,而此髮白面皱老者,竟亦承认色美髮黑少年为生身之父。“父少而子老,举世所不信。”求释尊再为破疑。释尊方开迹显本。先说一喻:假如有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撒一尘,如是将所有微尘撒尽,则所经之地域之广远,可知数否?弥勒答:非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佛告弥勒,及诸大众:“诸善男子,今当分明宣语汝等,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抹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馀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释尊成道时劫之久远既然如此,则成道之后,尘点劫来所化之众生自然亦复无量无比。“父少而子老”又何足疑哉!从《如来寿量品》开迹显本中,我等深感释尊久远劫来,番番度生不息之深慈大悲,天地不足喻其高厚,沧海不足方其深广。纵粉身碎骨经于百劫,亦不能报其恩于万一。若不成佛度众生,毕竟无能报佛恩也。

然此尚是就事而论,若约实际而言,释尊法身,本来常住不灭。众生有机可度,则非生示生,从体起用,即从法垂化,示现成佛。若化度事讫,机薪尽,应火熄,则摄用归体,非灭示灭,唱言入灭。何以佛不长住于世,化度众生?若佛长住于世不唱灭度,则善根浅薄的垢重众生,便生轻忽之心放逸之想,认为有佛可恃,反而不肯精进于道业,岂非住世无益。《如来寿量品》譬喻说:有一良医,多有子息,有事远至他国,诸子无知,误饮毒药,或失本心,或不失者,良医归来,识病合药,令诸儿服,诸儿失本心故,不肯服食。良医为设方便,自己暂去他国,遣使告儿,汝父已死。诸子闻父背丧,自惟孤露无依,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取药服之,毒病皆愈。佛亦如是,非灭示灭,不过令颠倒众生,觉悟而已。本经《如来寿量品》:“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常在此教化,为度众生故,方便示涅槃,而实不灭度。”隋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善男子,是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即是明证。

三、授记作佛

何谓授记作佛?即佛预记弟子未来成佛之事。经历多少时劫才成佛,佛号及国土名称,佛寿若干年,正、像法各多少时劫等。

《法华经》多处提及授记作佛之事。《方便品》如来法说一周之后,舍利弗首先领解,蒙佛授记:汝于未来世,过无量劫,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国名离垢,劫名大宝庄严,佛寿十二小劫。正、像法,各住三十二小劫。此为上根得记。舍利弗自解已圆,悲他未悟,代为中下根之机,求更为开示,世尊大慈,乃说《譬喻品》。以火宅喻三界。三车一车,譬三乘与一乘。摩诃迦叶等四大弟子领解,如来分别与之授记:摩诃迦叶未来成佛,佛号光明如来,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佛寿十二小劫,正、像法各住二十小劫。须菩提未来成佛,佛号名相如来。摩诃迦旃延,佛号阎浮那提金光如来。大目犍连,佛号多摩罗跋旃檀香如来。是为喻说一周,中根得授记。佛见在会下根之机,犹未领会,乃开宿世因缘之谈,说《化城喻品》:尘点劫前,大通智胜佛讲《法华经》已,入室禅定,十六王子覆讲法华结缘之往事。十六王子,今皆十方成佛,我亦其中之一,我曾为汝等覆讲结缘。乃说化城一喻,化城虚设,不过为止息疲劳之众,宝所在近,应继续前进。“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憍陈如等五百弟子领解,亦蒙佛授记:五百弟子,未来成佛,尽同一号,名此曰普明。是为缘说一周,下根无学得记。此后,在《授学无学人记品》中,佛又与阿难、罗睺罗及学无学二千人授记:佛授阿难记曰:未来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国名常立胜幡,劫名妙音遍满,佛寿无量亿劫等。佛授罗睺罗记曰:佛号蹈七宝华如来,国土庄严及与寿命,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亦为此佛而作长子,而后成佛。佛授学无学二千人记曰:是学无学二千人,未来同时于十方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佛寿一劫,国土庄严,正法像法,悉皆同等。是为下根有学得记。

《提婆达多品》:释尊自述,无量劫前,常作国王,求大乘法,无有懈倦,时有阿私仙,来为我说妙法华经,我因修习此经,获致成佛。时仙人者,提婆达多是。佛为提婆达多授记云: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天王如来,世界名天道。佛寿二十中劫。般涅槃后,正法住世亦二十中劫。又: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精进修行妙法华经,即身得记成佛。

其他大乘经,有四种情况不予授记:一、但记菩萨,不记声闻。菩萨得记,乃顺理成章,无可非议。声闻是焦芽败种,成佛无望,岂能授记。但《法华》开声闻授记作佛之先例。二、他经但记善,不记恶。善人或可授记,恶人则不与授记,道理不言自明。但《法华》则不然,恶人、邪见人,亦许授记。恶人如提婆达多,一贯与佛作对,出佛身血,犯五逆罪,释尊亦与授记。何以故?提婆达多因地曾为多劫中常作国王的释尊前身,宣说《妙法华经》,释尊因闻经而成佛,故可得记。邪见人如妙庄严王,乃是一信受外道,深著婆罗门法的邪见国王,后得其夫人净德及二子净藏、净眼之帮助,弃邪归正,听云雷音宿王华智佛讲《法华经》,心开意解,出家修道在而得授记。三、他经但记男,不记女。何以故?女身垢秽,又有五障在身①,怎能授记?但娑竭罗龙王女,年仅八岁,因精进修行《妙法华经》而成佛。舍利弗不得不心服口服,默然信受。四、他经但记人天,不记畜生。因畜生属三恶道,能不受宰割,已属万幸,岂有得记之分。但龙女明是畜女。(雌性动物)以修行《法华》之故,即身成佛,真是石破天惊,非夷所思。

本经云:“凡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又:佛说:“我所说诸经,而于此经中,法华最第一”又云:“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句一偈,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综上所述可见法华奥典,妙冠群经,其威力是何等巨大!开权显实,开迹显本,授记作佛, 构成法华经王三大中心议题。

注①女人五障:一、不得作梵天王,二、帝释,三、魔王,四、转轮圣王,五、佛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张秉全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张秉全居士)  

 张秉全居士: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张秉全居士:理具和事造 

 张秉全居士:生与无生,两冥之道 

 张秉全居士:二谛圆融,说法正印 

 张秉全居士:二谛圆融,说法正印 

 张秉全居士:略论一句弥陀,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张秉全居士:一句弥陀,即凡夫心,成秘密藏。 

 张秉全居士:一真无性,染净从缘。如金铸器,贵贱天渊。 

 张秉全居士:尽信书,不如无书 

 张秉全居士:真念佛人,用不得禅门知识开示 

 张秉全居士:持名念佛,有事持理持 

 张秉全居士:依一实境界起修,速得疾入菩萨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