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心态决定结果


   日期:2023/2/14 20: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心态决定结果

2010.6.15

问:……(录音不清)

师:与众不同并不是一种病态,作为父母,遇到这样的小孩子,你就把他当成是磨练自己的一堂功课,不要再抱怨。你抱怨,小孩子的这种症状也不会消失;甚至你越抱怨,小孩子的这种症状会越严重。这样的事让自己碰上了,佛家有一句话叫:欢喜接受,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面对。如果你认为他真的有病,你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去寻访名医,甚至去问一些专家这是不是一种病,有没有解决的方法。也许大家把与众不同看作是一种病;要是和大家一样,大家就说这个人没病,是个正常人。

作为父母,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放在孩子身上。每天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忽略了孩子,即便赚到了钱,又有什么意义呢?并不是一个人赚了很多钱就表示他是一个成功的人,更不能说他为社会做了多大的贡献。当然,成功包含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社会的贡献,但同时也包括把自己的后人培育成才。一个成功的人,不仅自己要成功,还要把自己的后人培养教育好。就像一个企业没有接班人,即便经营管理得很好,很成功,实际上也失败了——后继无人。社会上有一种现象,父母的工作、事业很成功,在社会上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可是自己孩子不但没有成才,反而在社会上做了很多坏事。这就是父母一直忙于自己的工作事业,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的结果,最终自己的事业也没有接班人,实际上这是最大的悲哀。你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态,将来就招感什么样的果报,培养孩子也是我们事业的一部分。

至于你刚才说是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你可以回忆一下你这几十年来是否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有相当一部分人,比如家庭发生了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包括自身发生了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他总是在这一世,在今生这数十年的时间里找原因。甚至周围的人看他这几十年都在行善,也会想: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在他身上呢?我们佛教讲的是三世因果,正如《因果经》上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但是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没有办法把握,由于当时无明,种下了不好的因,招致今生不好的果。既然现在我们闻到了佛法,就应该知道如何把握好现在,在当下,在今生种下好的因。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人家要说你要倒霉,你就信了,马上把这个信息输入头脑,刻入心灵;说你要走好运,你却摇头,不相信。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你说他好,他会相信;你说他不好,他不会相信。佛教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唯心造。第一个提出“一切唯心造”这个理念的是释迦牟尼佛。后来有许多宗教,包括现在的很多学术派别也说心灵可以招感一切,有什么样的心,就招感什么样的果。你有一颗很健康、很阳光的心,对一件事充满了信心,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件事必然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如果你总是自卑,抱着负面的想法与心态,把事情往不好的方面想,总觉得不会成功,结果就真的不成功。你想着出门碰到的都是坏人,结果真的都是坏人;你想着你身边都是好人,久而久之,身边就会聚来一大批好人——同性相吸。同样,你抱着一种什么心态看你的孩子,就等于把大自然这种相应的力量调过来,赋予孩子。如果你的心态不健康,甚至病态,你调来罩在你孩子身上的,都是不好的磁场、病态的磁场。这就是所谓的“空中搬移大法”,你把不好的磁场全都搬到你孩子身上了。如果你心态很好,就会把宇宙中好的力量招感过来,吸引过来,包围在你孩子的周边。你的心力越强,招感的力量就越大。比如一个人总认为自己胆子小,没有胆量,结果他的胆量就会越来越小。他总认为自己不行,脑袋笨,这种念头只要持上三年,他就会变成一个弱智的人。他总认为自己不健康,这种念头放在心里唠叨上三年,他这辈子就离不开药罐子了。如果你的身体不健康,但你说:“我很健康。”这种念头你只要保持三年,三年后你一定是个非常健康的人。你口才不好,不善于说话,人家给你一个机会让你上台演讲,或者负责接待讲解的工作,你总是推辞,说自己不会演讲,不善于说话。一次不说,两次不说,你给自己的暗示越多,将来你真的变得什么话都不会说,想说都说不出来了,因为你给自己输入的负面信息太多了,结果就真的如你所言了。

心灵的信息一旦输入,是很难改变的。一个念头你持续输入的时间有多长,将来你要想把它清洗掉,要花上许多倍的功夫和时间。当一个人身体不健康的时候,很容易吸收负面的信息和力量。尤其是一个人的正念、正信处于弱势的时候,即便听到好的信息,也会把它理解成负面的,把好的结果视为不好的结果。所以,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心态扭转不过来,是学不了佛的。我曾经说过有三种人不能学佛,第一种就是心理不健康的人。佛法一传给他,他就把佛法给扭曲了。因为他是一个心理扭曲、不健康的人,好东西到了他身上,到了他手里,也扭曲、走形了;好好的一句话从他口里说出来,也变味了。这样的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太多太多了。

他学佛整天想着有境界,可是当境界一来,他却想:“我是不是修遍差了?是不是要走火入魔了?” 他不想着这是佛境,总想着这是魔境,总把它想成不好的境界。这种人是不能继续教他,不能把他带入道的,他没有这个慧根、素质、福报。你每天渴望见到佛,渴望境界,境界一来,为什么你又把它想成不好的境界呢?好境界、坏境界都是沿途风光,你必须经历完所有的沿途风光,才能到达目的地,看到你的本来面目。

还有一种人进入状态出不来,整天神神叨叨的。这种人不学佛还是个正常人,学了佛以后反而变成了精神病,逢人就讲佛法。这种人永远都活在自我当中。实际上我们在座的有相当一部分人也是这样,见人就讲佛法。人家不信佛,你给他讲佛法干什么呢?你总是活在自我当中,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你是学佛的,碰到学佛的才讲佛话;如果碰到一个经商的人,你就给他讲经商的知识,用商业知识去度他;你碰到一个搞艺术的,你就讲艺术方面的知识,通过艺术去度他。为什么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化身呢?一个出家人什么知识都要通达,碰到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方式去和他沟通交流,去度他。

还有一种进入不了状态的人也学不了佛。你扮演什么角色就必须进入什么角色。你学佛,是个佛弟子,在你的身上看不出一点学佛人的影子,没有一点学佛人的味道,是居士,不像个居士,是和尚,不像个和尚,你怎么可能把佛学好呢?无论你做什么,都要能随时进入状态,所谓的能出能入,才能把事情做好。佛教里面不是有一句很通俗的话:“见人说人话,见佛说佛话,见鬼就说鬼话”吗?你们还以为这是一句贬义的话,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只有圣贤才能做到,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凡夫怎么做得到呢?凡夫永远都活在自我当中,永远是一个面孔,不会变化。你不会变,怎么会有用呢?要想起用,必须会变。为什么中国的易经八卦能起用呢?就是因为它会变卦。你不会变卦,就不会起用。会变卦也是智慧的显现,没有智慧,你就变不了卦。

你们问问自己,你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每天所做的事情,是想着自己行呢,还是不行?是带着一种欢喜的心在做呢,还是带着一种抵触的心在做?是抱怨还是欢喜?你抱怨,难道就可以不做吗?你欢喜,难道就会让你多做吗?你抱怨是过一天,欢喜不也是过一天?你对别人欢喜,实际上是对自己欢喜;你抱怨,实际上是在惩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看不到自己的心态,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不知道自己以一个什么样的面孔出现和存在,看不清自己的起心动念,这是学佛人最大的悲哀。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嬉笑怒骂,当下都必须清楚地了知。如果过后才知道自己刚才在嬉笑怒骂,那已经偏离了道,已经修偏了。

古人说因为别人犯错误而生气,就等于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人是最愚蠢的。但是,当一个人进入了角色,看到自己的孩子、家人、朋友、同事犯错误,往往会生气,而且有时候比自己做错了事还生气。这就是警觉不够,失去了觉照,自己心灵的境界不够超然;同时也是因为你和他有共业,所以才会碰到一起,才会跟着一起受气。如果你和别人没有不好的共业,你身边招感的都是些素质好的人,而且跟你都是善缘。学佛的人必须相信因果。既然你现在碰到了这种人,说明是你昨天结下的恶缘,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如果你今天不是以欢喜的心去面对它,接受它,就等于让你们之间的恶缘继续延续下去,你明天、后天碰到的还是这种缘。如果你今天以欢喜的心去接受和面对它,就等于把昨天不好的因和今天不好的果都化解掉了。

一个入了道的人,一个圣人,当然还会有喜怒哀乐,甚至他在喜怒哀乐的时候,比凡夫俗子还来得真切,但他都是瞬间达到,瞬间就走了出来,不会持续停留在一个状态里面。如果这样,就是住在境界里,被境界所转。所以说圣人无常心,喜怒哀乐都无常。只有凡夫才会永远处在一个状态里面。圣人是念念起,念念不住,需要什么念就起什么念,过后都处在一种空灵觉知的状态里。需要时,顷刻间就生起了念头,这个念头就是用;境界一消失,他的念头也归零了。归零的状态,就是一种觉照的状态。喜怒无常——这就是圣人的境界。恒常不变才是凡夫俗子。但是圣人的境界,如果从表象上看,尤其是以凡夫的眼光去看,和低级的凡夫俗子很相似。因为圣人是处在一个极端,而低级的凡夫俗子是处在另一个极端,彼此都处于极端,如果没有慧眼,是难以分辨的。比如说一个超越的圣人,很多事情他都敢去做。而一个不信因果的人,往往也敢做很多事情。可是我们凡夫俗子处在中间,就无法分辨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哪个是圣人,哪个是凡夫。

有智慧的人学佛,变得更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学佛,变得更愚昧。本身佛法不是为愚昧的人服务的,也不是愚昧的人能学的。佛法属于上层建筑。为什么过去佛法一直在贵族这个阶层传播?因为各方面的素质都达到了,你才能成为社会上的贵族。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人处事的基本理念都具备了,才能学佛。之所以你是社会的最底层,没有进入社会的上流,没有到达士大夫这一级别,那就说明你各方面的素质不具备。为什么过去的出家人那么令人崇敬、钦佩?尤其是明清以前,社会的精英都集中在学佛的这个圈子里,所以一听到你是一个学佛的人,大家对你都刮目相看,谁都知道佛不是一般人能学的。可是现在一听说你是一个学佛的人,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觉得你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受到什么刺激、打击,看破红尘了。

看一看我们的所作所为,哪里是在学佛呀?都是信佛。你不明白,怎么去学,怎么去做呢?你不明白就去信,所以越信越迷,变得更愚昧。过去学佛的人是先明白了才去信,才去学。现在我们是不明白就去信,所以越学越笨。当然,过去的善知识特别多。现在善知识确实很难遇,即便遇到了,因为我们自己愚昧,也把善知识当成和自己一样愚昧,甚至比自己更愚昧的人,所以也就错过了。

佛菩萨可不是看到众生无明、愚昧无知,才生起慈悲心,倒驾慈航来普度众生的,而是有人能识别他,他有知音,才会回来。大家都不认识他,都不认可他,他回来有什么意义呢?他是明师,是佛菩萨,大家却把他当作巫婆神汉来崇拜,他又作何感想?他会继续回来度这些所谓可怜的众生吗?

不要认为你得到了佛法,就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法宝,有几个人认识法宝呢?所以佛菩萨的面孔千奇百怪。由于他们的面孔千奇百怪,我们更迷失了方向,对佛菩萨更难以辨认。佛菩萨没有一个特定的面孔,我们如何辨别,如何鉴定他们做的是对是错,行的是正法还是邪法呢?是法住法位,以戒为师,用法来检测他。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