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只有发心的人才能成佛


   日期:2023/2/26 8: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只有发心的人才能成佛

2010.8.27

一念清净,无明去,智慧现;妄念一多,就干扰清净心,你就变成一个无明的人。如果这段时间你的心比较清静,妄念少,智慧就会频频出现。实际上在修学佛法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跳不出三本《降伏其心》。但是在座的有几个把《降伏其心》读过三遍?读书本身就是在修行,可是很多学佛的人宁可整天闭着眼睛,盘着腿,胡思乱想,浑浑噩噩,也不愿意看书学习,实际上是用这种所谓的“修行”来行掩饰自己的惰性。闭着眼,盘着腿,昏昏沉沉的,身心都在散乱之中,这是一种惰性的表现。打坐应该养成一个习惯,形成一个固定的时间,到了打坐时间就放下一切去打坐,到了休息时间就休息。每天不拿出一定时间来学习,知识积累得不够,是开不了智慧的,只有量变才会达到质变。我们之所以开不了智慧,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知识。当你的知识信息累积到一定程度,由量变达到了质变,你就开智慧了。

我们的头脑生来就必须活动,必须做事。你不让它记忆佛经,思考佛经,不让它做事,不给它信息,它就会胡思乱想,妄念纷飞,怎么可能开智慧呢?你白天看了哪一部经,晚上打坐就参里面的某一句话,比如:什么叫一无所住?什么叫妙明真心?什么叫本自具足、本自圆满? 你的头脑有事做,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就大家目前的水平,尽管放心大胆地去用功,一定不会走火入魔,不会进入枯木禅,不会走错路。你根本都没有出门,没有上路,怎么会走错路,出偏差呢?要达到三禅以上,才会进入枯木禅。枯木禅是一心不乱,身心都忘掉了,在忘掉身心的同时,觉照也丢失了,只处在止上,忘掉了观。止为定,观为慧。只止不观,就处在一种死定当中,身心像一潭死水一样,进入了枯木禅。过去禅宗有一句话叫“枯木依寒岩”——本来是有血有肉有情之躯,坐在这里却如同枯木一般,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没有了。一个修行人不仅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而且他的情绪、情感、觉受比世俗人要敏锐、强烈、精确数万倍。一个修行人的六根是同时在起用的,你只要起个心,动个念,说句话,或流露出一个眼神,他就知道你的意思,你处在什么境界,是什么状况,该用什么方法对治,根本不需要你多说。只有六根处在散乱当中的凡夫,才接收不到对方的信息,感受不到对方的起心动念,你反复地跟他讲一个道理,他都不理解。

菩萨的悲心、佛祖的智慧,是因为他们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达到了顶峰,由量变到了质变而产生的。如果佛菩萨没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怎么能感受到众生的痛苦和渴望,又怎么能解除众生的疑惑呢?如果修行人像木头石头一样,没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跟死人有什么区别呢?众生来到我们面前述说他们的痛苦、愿望,我们又怎么能感同身受,了解他们的疾苦,怎么能生起悲心,拔除他们的痛苦呢?我们之所以没有悲心,就是因为我们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不够强烈,不够精确到位,不够圆满。我们所谓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是处在散乱当中,当无明众生带着痛苦来到我们面前,我们都无动于衷,没有感觉。因为你不是一个圆满完美的人,所以感受不到别人的喜怒哀乐。如果你是一个圆满完美的人,别人的喜怒哀乐你怎么会感受不到呢?所以千万不要说你是一个修行人,没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如果你这么说,就两个答案:一你是个傻子、白痴,是根木头,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我的身体被刀砍,被斧头劈了,你为什么感受不到我的痛苦呢?我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你为什么感受不到呢?我贫穷饥饿,我的父母没人养,你为什么感受不到我的痛苦、焦虑、彷徨和无助呢?我金榜题名考上了大学,为什么你感受不到我的喜悦,不能和我一起分享呢?我终于找到了明师,战胜了自我的贪婪,修成了正果,我的喜悦为什么你感受不到呢?你感受不到,怎么能对症下药,为众生拔除痛苦呢?佛菩萨的悲心是因为看到、感受到众生的痛苦才生起的;佛菩萨的智慧是因为看到了众生的无明才打开的。

想成佛,必须有佛的心量和承受力。你的承受力有多大,成就也有多大;你能包容多少,就能和佛菩萨感应多少,就能获得多少佛菩萨的加持力。你们可以问问自己有没有佛的心量,有没有佛的承受力。如果没有,你这辈子注定不可能成佛。

很多人所想所说和所做的相差太远了,想出家,又不能奉献自己的人生。没有牺牲和奉献精神,怎么能出家呢?为什么古人那么尊重出家人?因为出家人把自己的一生完全奉献给了三宝,没有个人的私心。现在很多人说自己要“发心出家”,什么叫发心?

DH:为了团体,勇于去做,去承担,就叫做发心。

师:讲得好!不是自己需要,是别人需要,团体需要,国家民族需要,你去做了,敢于牺牲奉献,做你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才叫做发心。如果做的是自己需要、自己喜欢的事,又怎么能叫发心呢?

过去的出家人都是在社会上功成名就,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想要的一切的都拥有了,但是,看到佛法衰败,真理得不到传播,众生疾苦,没有人能帮助他们拔除,因为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才毅然放弃家庭、妻儿老小和拥有的一切出家;而且他们在世间时,往往四明已经达到了顶峰,所以一出家就成祖师,这才叫做发心出家。试问:如果你在世间什么都拥有,样样如意,事事顺心,你会出家吗?既然出了家,你能不能拔除众生的痛苦?能不能续佛慧命?如果不能,怎么能叫发心出家呢?

但是很快,就在二十一世纪,将会有一大批素质高,在社会上功成名就,信仰佛法的成功人士会发心出家。因为他们看到社会上有几十万僧尼,却没有几个能把佛法继承下来,延续下去,把真理原原本本地讲述给众生,没有几个人能拔除众生的痛苦。看到自己的信仰被破坏、被扭曲,将被毁灭,不忍心看到佛法被邪知邪见的人继续糟蹋下去,所以发愿出家。这才叫做发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这样的出家才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问问自己: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出家?是为了谁而发心?我们学佛能做什么?出家能做什么?如果是为了自己而出家,能叫发心吗?为众生,为三宝,为国家民族发心,为所在的团体发心,这才是发心的真正意义。

既然出家了,当初你发心的那一念,那个理想抱负,那颗菩提心,到现在是否减弱了?是否退失了?是否仍在增长?只要你能保持三年前、五年前、十年前闻到佛法时的那一念,那个心态,你就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出家人。但是,这样的你不会成为祖师,更不会成为佛菩萨。祖师、佛菩萨的道心是与日俱增的,这才是祖师和佛菩萨的风范。你们可以问问自己:今天的道心和十年前的道心是否有区别?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既然出了家,你就应该想着你跟别人不一样,不跟那些不求上进的人比,要跟祖师比,跟佛菩萨比。心中只有佛菩萨,只有祖师,今生了生死才有指望。你应该天天念着“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我必须努力,必须勇猛精进,我跟凡夫不一样。”如果你有这样的信念,十年二十年下来,你就是祖师,你绝对会成就!万行二十三年来就是这样想,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当初的那一念到现在都没有改变,没有退失,道心年年都在增长。一个念头保持二十年,你怎么可能不会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呢?怎么可能不成就呢?为了你的信仰,为了你的理想,吃再多苦也不为苦,受再多气也不为受气,因为你是要成佛做祖的。不付出代价,跟别人一样得过且过,怎么可能成佛做祖呢?古人之所以能成佛做祖,是因为吃了别人吃不了的苦,受了别人受不了的气,所以成就了。一点气、一点累都受不了,临阵脱逃,倒下了,跟普通凡夫有什么区别?你没有超人的志向,超人的智慧、心量、胆识、耐力、承受力等等,你就跟别人一样,不可能成为超人。之所以你有一点点与众不同,比别人高了一点点,就是因为你的内在有比别人高一点点的品质。你的心量比别人大一点点,你就上了一个层次;你的耐力比别人强一点点,你也比别人高一个层次;你比别人勤劳一点点,你又比别人高了一个层次;你的奉献精神比别人强一点点,你比别人更高了一个层次……你方方面面都比别人高一点点,这些方方面面的东西加起来统称为素质,你的素质就比别人好,你成就的可能性就比别人高。

出家人什么都要学。向别人学习请教是一种美德。现在太多人连人的基本素质都不具备,进入佛门想学佛,想成佛。连人都不想学,想学佛;连人都做不好,想做佛,可能吗?如果人该具备的,我们具备了,人该做该完成的,我们都做都完成了,再去学佛,怎么可能不会成就呢?之所以我们学佛修道这么多年还入不了道,就是因为基本素质不具备。连基本功都没有,怎么入道呢?

一个学佛的人遇事总为自己解释,可见内在的承受力多么小。你与其用心解释,不如用心去找原因,把事情重新做好,用事实来说话。

干什么都要一心,这个一心指的是十分的心。你有十分的心,就用十分的心劳动,十分的心打坐,十分的心吃饭,十分的心玩……做任何事情都用十分的心去做,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成功。如果你做任何事都只用六分的心、一半的心去做,你做什么都做不好。

东华寺这么好的环境,再不进步,真的是冤枉啊!父母给了你这么健康的身体,这么好看的脸蛋,这么健康的身体,又生在太平盛世,闻到了佛法,遇到了明师,住进了寺庙,六根健全,你应该感觉很庆幸,很知足,很感恩,应该利用这个身体、这个时代、这个太平盛世,好好地用功修行才对,而不是享受这个环境,享受这个身体。

学佛,就应该存佛心,说佛话,做佛事,以佛的标准要求自己,千万不要跟身边的普通人比,要跟祖师比,跟佛比。你想在东华寺出家,不是因为你有信仰,我就收你。信仰能说明什么?信仰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谁的信仰经得起考验?谁不是人云亦云,跟风从云呢?谁是一个硬汉子,不为环境所转?我不会看你的信仰,而是看你的素质,看你的发心,看你的所作所为。

希望大家能真正理解什么叫发心,为什么你要出家,你出了家能做什么。如果你出家是看好这个环境,看好这个饭碗,什么都不会,不能为三宝做事,只是混饭吃,你就是一个贪婪者、占有者,不是一个创造者、施与者。过去两个信徒死了以后去投胎,阎罗王问第一个说:“你想做一个施与者,还是一个受者?”这个懒汉说:“我想做一个受者。”阎罗王说:“好,很好。”另外一个说:“那我就做一个施与者吧。”阎罗王也说:”好,很好。”阎罗王接着说:“受者就是乞丐,靠接受别人的施舍活着;或者是一个身体残弱、六根不全的人,靠别人养着,给他端吃端喝;或者是猪牛羊等,靠人饲养。”那个懒汉一听,后悔极了。阎罗王接着又说:“你想做施者,我就让你功成名就,给你荣华富贵,让你成为富豪,当大官,做大智者、大勇者,让你有足够的智慧教化别人;有足够的财富施舍给别人;有足够的权利利益别人;有足够的体力帮助别人;有足够的能力干一番事业,养活成千上万的人;有足够的能力做祖师,让大家来到你身边,闻你的法,修行悟道。这就是施者和受者的区别。你愿意做施者,还是受者?

你来求法,你就是受者,我就是施者。你为什么不做一个施者,要做一个受者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