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心理导引——喜(20~29)


   日期:2023/4/17 23: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喜(20)
———————— 傅味琴 2001.6.6 ————————

有欢喜才有团结

本次提要:
 ·能从别人角度去想,心量就大了
 ·有欢喜才有团结
 ·不要把起烦恼看成小事
 ·解决矛盾的秘诀要多替别人着想
 ·世间上人很难放下个人利益
 ·进佛门是为了提高自己

能从别人角度去想,心量就大了

欢喜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世间人能够成就大的事业,也是从欢喜中来,欢喜的人脑子比较灵活。怄气的时候想来想去想自己,不会替别人着想,心量非常小,所以人际关系搞不好,原因就是唯有爱自己,维护自己。如果从别人角度去想,心量就大了,心量大的人,哪怕吃亏一点,他也欢喜,所以说气量越大,福气越大,这是一个必然的反应。你气量一大,经常替别人着想,别人一高兴,你也高兴。世间上的人尚且要搞好群众关系,大家出力能办大事,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起来是一件好事情。

有欢喜才有团结

小学课本上就说:一根稻草丢不过围墙,很多稻草捆起来,就丢过去了,这意思就是要团结,团结力量大。你以不欢喜的心去团结别人,是不大可能的,只有以欢喜心,处处替别人考虑,才能跟别人团结得起来。

不要把起烦恼看成小事

前几天女众部想培养一个居士学生负责厨房工作,有个同学很愿意,可是她更愿意听法,这就有矛盾了。“我每天在厨房里,有的课就听不到了,”难免有点起烦恼,在别人看来这是小事情,我却看成大事情,所以我马上赶到女众部去。我给你们讲这个例子是提高你们处事的能力。

解决矛盾的秘诀要多替别人着想

最容易解决问题的秘诀,是处理问题时要替别人着想。女众部的居士学生,都不收伙食费,不参加劳动培福,那不是消福气了吗?所以分配你什么工作,必须欢欢喜喜地去做。如果觉得有难处,也要替别人考虑。学生喜欢听法,不是一件坏事,要替她多考虑。怎么解决?我看了一下课程表,我到女众部去讲课,上午只有一三五有课,矛盾在上午,那不是很简单吗?为了不影响她的听法,一三五不进厨房。这么一说,皆大欢喜。我就告诉她们“这个矛盾你们这么难解决?怎么我一来就解决了?关键就在要替别人着想。”凡是好的心愿,我们都要赞叹鼓励,有难处,我们都要帮他。我们学了佛法以后,在自身方面:修养品德、思想境界都要提高。在处事方面,遇到矛盾多替别人着想。

世间上人很难放下个人利益

喜从法来,法就是佛法,世间也有法,世间上人按照世间法去发展事业,也会得到成功。世间上也有心胸宽大,理想很高,品德善良的人,我们佛弟子得到了佛法,远远要超过他们。世间上的人,当个人利益跟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他很难放下个人利益。他也愿意给你办一点好事,可是他自己也要拿点好处,完全没好处的事情,世间上人气量再大也不肯干,有句老话:“赔本生意不做。”即使赔点本,能给很多人利益,他也不做,做生意总要赚钱,将本求利啊。佛门不求名不求利,尽各人的力量做贡献,所以佛门的弟子觉悟应该远远比世间上的人高,心胸应该比世间上人更宽大,否则进佛门就白进了。

进佛门是为了提高自己

进佛门是为了提高自己,人天乘的法,修得再好也不过做人生天,当然跟三恶道比已经是提高了。出离乘的法,断烦恼了脱生死,出离六道轮回,远远比人天乘的法高,能够了脱生死的人是很大的成功,一般人做不到,所以人们一见罗汉像就起恭敬心。我年轻时听法,或者居士之间的传话,都说阿罗汉是自了汉,后来才明白阿罗汉不是不度众生,度得少,心量小,不肯大规模地度,更不想再投生到世间继续度众生,他的目的就是要出离世间,出离三界,在修出离乘的时候呢,他一心求自己出离,为自己求解脱,所以发不起大心来。菩萨两样,菩萨满胸怀装着一切众生,菩萨能做到自苦他安乐,宁愿自己苦,但求别人安乐,就是菩萨的幸福,菩萨修圆满了,就是佛的境界。

 喜(21)
———————— 傅味琴 2001.6.6 ————————

片面发展会导致全面衰落

本次提要:
 ·没有菩萨的行,怎能称大乘佛教呢
 ·片面的发展会导致全面的衰落
 ·要把众生利益放在第一位
 ·口说大乘实非大乘,很难圆满大乘功德
 ·法喜起不来,修行没基础,只能随业流转
 ·用功法门不同,根本是戒定慧
 ·不要做自我欣赏的空架子
 ·不懂佛法盲修瞎练也会自得其乐

没有菩萨的行,怎能称大乘佛教呢

中国佛教一向称为大乘佛教,如果不发大乘心,没有菩萨的行动,这个大乘怎么能算数呢?修出离乘的人,至少也得到了脱生死的成就,所谓生死已了,重担已下。可是在中国却很少有人在学出离乘的法,所谓四谛法、十二因缘,尤其是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更谈不上在修出离乘的法。大乘菩萨法也没有学通,怎么样修菩萨行,行菩萨道,人们也不知道。六度万行的时髦话今天也无人提了,仅仅常听人说:“你真是菩萨心肠”,“你在度众生啊”,实际上只是把熟人亲戚朋友引进佛门罢了。引进佛门干什么?初一月半烧香磕头吃素唸佛,就到这一步为止了。菩萨度众生的境界难道就这么样浅近?菩萨的水平、菩萨的道路是要一步一步圆满到成佛的地步。

片面的发展会导致全面的衰落

佛教在中国形成了宗派以后,逐渐向片面发展,发心也看重个人的成就,引导众生也偏于弘扬自宗,说的法也不着重四十九年的教法,到如今已导致佛法全面的衰落。

要把众生利益放在第一位

且不说宗派之间的排斥、打击、诽谤所造的恶业,就说很多年代来,各宗派的修行人大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没有把众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有的出家人在丛林不担任任何工作,利生事情少管为妙。他认为当了管水、火、饭的头,一天到晚要操心,唸佛唸不好了,所以他什么工作也不干,大家也不计较,让他往生极乐世界吧。

口说大乘实非大乘,很难圆满大乘功德

如今修大乘法门的人,大都没有大乘心,也没有大乘的行动,一心为自己。娑婆世界苦,赶快走,既不照大乘法去做,又不照小乘法去修,不断烦恼,不懂得怎么出离生死,也不愿生到天上去,知道天道不究竟,也不愿在娑婆世界做人,那么到底算是什么乘?大小在心而不在于法,像这样人的心,其实是口说大乘,实非大乘,很难圆满大乘功德。

法喜起不来,修行没基础,只能随业流转

不懂佛法的人,法喜起不来,关起门来也闷气,出来走走又尽跟人闹矛盾,到80岁唸佛还打妄想,一心不乱遥遥无期。彼岸不去,因为没得出离法,天上不要,再在娑婆世界做人呢,又不干,究竟到哪里去呢?只能随业流转了,因为你什么基础都没有嘛。

用功法门不同,根本是戒定慧

宗派的宗字,是用功修行的意思。禅宗参话头;一心念佛,或持名号;密宗修仪轨,或念密咒,所有的法门都有用功的方法,但各个法门的根本用功方法是修好戒定慧,任何的用功都不能脱离戒定慧的基础,各种法门都不脱离修戒定慧的道路,在这个基础上你用什方法都可以。

禅宗参话头,你参“念佛是谁”,他参“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用功的方法各有不同,但必须要以佛法为基础,佛49年的教法,归纳在戒定慧里。

不要做自我欣赏的空架子

不管修什么法门,不听佛法,不懂佛法,做不到依教奉行,就把自己架空了,成了自我安慰,自我陶醉,自我欣赏的空架子,现在很多人的心态就是这样,总认为我修的宗非常好,可是真的修起来了吗?连佛法都没有深入,到老仍然这样的固执,不肯学,只重修,过去有的法师也有这样观点。

不懂佛法盲修瞎练也会自得其乐

我年轻时候苏州有位法师到上海,他给我写了封信,我就去看他,他就跟我聊几句,“你经常说法,度众生是很好的,以后多说说怎么用功的方法。”讲经说法使大家懂得教理,也要多讲用功的方法,这就圆满了,如果有人认为,“那是批评你讲经说法有什么用?应该多讲用功的方法才是。”这么理解就偏掉了,佛法不懂,岂不成了盲修瞎练?盲修瞎练的人也会出欢喜,因为他自得其乐。

 喜(22)
———————— 傅味琴 2001.6.6 ————————

愚痴的人高兴可没有智慧

本次提要:
 ·唱歌哼小调也会笑嘻嘻
 ·愚痴的人高兴可没有智慧
 ·唸经不要唱戏调
 ·说话不要用歌调
 ·以文代话最好解说一下能懂
 ·佛教形成了精神寄托

唱歌哼小调也会笑嘻嘻

社会上当歌星的人,练歌很辛苦,一旦出名了,请的地方多啦,报酬大,又发财,即使累死了他也快乐,因为荣耀啊,他以自己的名声、以自己的成功为高兴,还有一种人,没有歌星的水平,倒比歌星还得意,一个人在空地上唱,走路也常笑嘻嘻哼小调,所以他也有喜。

愚痴的人高兴可没有智慧

连鲁迅笔下的阿Q傻里傻气的,喝了酒走路摇摇晃晃,也喜欢唱几句京戏,“我手执钢鞭把你打”。阿Q打架打不过人家,就说“儿子打老子”,他也高兴。鲁迅是讽刺有些愚痴的人,常用精神胜利来自我安慰。后来村里人发现,这个阿Q有很多不知哪里来的衣服在卖,原来有家大户被偷,他是帮手,把偷到的东西从狗洞里递出来,他分到了一点衣服,真正的强盗没抓到,先把他抓到了,县老爷就问,你叫什么名字?他没有名字,刚好打了个喷嚏,一声“啊啾”,“哦?你叫阿Q”,县老爷看他傻里傻气,为了赶快了案,就叫他看自己的招供,阿Q不识字,就叫他画一个圈,他拿起笔,没画好,遗憾地说:“画得一点也不圆。”他不懂得,这一画下去就要砍头啊!他还以画圆圈为光荣,愚痴到被绑出去砍头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看热闹的人就喊:“唱几句,唱几句。”他也不知道唱啥,旁边人又叫他喊,“过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他就照着喊,所以愚痴的人也会高兴的,像阿Q那样的高兴可没有智慧。

唸经不要唱戏调

唸经唸得高兴,这是在发欢喜心。利用木鱼打拍子,是为了大众能唸得齐。有个人唸诵仪轨,常在句子的中间加一个“的”字,音调还拐了个弯,好像吹喇叭打花腔,从前提倡老实唸佛,现在海外来的唸佛磁带,全是歌调,唸起佛来还带唱,所以受人欢迎,拉几声也舒服。现在连菩萨名字都会唱出什么调子来,现在的调很多,还出现了黄梅戏的调,修行不能以这个调好听,拉几声痛快。三力法师写的《修行法则》中说,“谁唱得最响,谁就是大和尚。”

说话不要用歌调

当初释迦佛在人间的时候很现实,说偈也只是诗歌罢了,说话也像说话:“弟子有个问题不明白”,或者说“世尊,弟子昨晚禅定,得大欢喜”,不见得像现在那样,把说的话也唱了起来,“世啊尊——弟子啊昨晚啊得啊大啊——欢喜”, 唸经稍微举点腔可以,不要太过分了,脱离现实。本来是讲的话,却唱得别人听不懂。我想连鬼也听不懂。

以文代话最好解说一下能懂

有许多照着文字唸的话,也最好解说一下,不解说,初进佛门的人听不懂。受五戒时,法师问“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如”啥个意思?“尽形寿”啥个意思?“汝今亦尽形寿不杀生,能持否?”听不懂的人,两只眼睛看看,旁人说“快说呀”,“说啥呀?”“说‘能持’。”“哦,能持。”那么五个“能持”下来,什么也不懂。我不是反对这种形式,至少解说一下让受五戒的人懂啊。“像诸佛那样直到命终不杀生,你今天受不杀生戒,也要做到,到命终不杀生,你能做到吗?”能做到,你就说“能持”;做不到,你不要开口。

佛教形成了精神寄托

古时候人到佛门皈依,受五戒,容易懂,因为从前学的都是古文,现在进佛门都是被邻居朋友亲戚带进来的,只是烧香、拜佛、磕头、吃素、唸佛,又不学佛法,什么也不懂。跟他说,皈依好,受五戒好,菩萨保佑,他来受五戒了,看大家都高兴,他也高兴了,“我皈依了。”当然皈依应该高兴,受五戒更应该高兴,可是他什么也不懂,这个高兴是智慧还是愚痴,是觉悟还是仅仅为求菩萨保佑?佛教形成了精神寄托,像这样的人也会喜的啦。

 喜(23)
———————— 傅味琴 2001.6.6 ————————

喜要从佛法智慧中来

本次提要:
 ·不懂佛法的喜并非“喜从法来”
 ·带着愚痴起欢喜,能出智慧吗
 ·赌博、干坏事的人也会喜
 ·从佛法智慧中产生的喜是修行人的喜
 ·佛法最讲原则,是非要分清
 ·扰乱佛教最大的敌人是邪见
 ·不可错了也绝对信仰

不懂佛法的喜并非“喜从法来”

佛门里欢欢喜喜的人很多,可是研究一下,这个喜到底从哪里来?从迷信来,从封建来,从跟鬼打交道来,从红包包来,从唱几句来,可是佛法道理不懂,把佛教作为心理安慰而自得其乐,像这种都不能称为喜从法来。

带着愚痴起欢喜,能出智慧吗

有的老太太唸佛,念珠拨得比唸的快,忽然又讲话,“黄居士我一下子又一圈了,我已经唸了五千了。”边唸边打妄想,这五千起什么作用?她也高兴。有的人非但把佛教搞成宗教了,还带着迷信,带着愚痴,欢喜不从法来,你能觉悟吗?能有智慧吗?这跟世间上愚痴的人差不多。

赌博、干坏事的人也会喜

世间上人搓麻将打牌,既紧张又疲劳,可是他挺欢喜,赢了还想赢,输了想翻本。从前有人搓麻将,搓了五天五夜累死了,死前还叫家人把赢的钱收回来,也在喜。

还有很多不正常的喜,做坏事也会喜。争来争去时说几句取笑的话,也会笑嘻嘻,有的老头边说边笑,边摇头,他以讽刺别人为快乐。有的骂人骂完了,也会得意地笑。有的把打人看成是高兴的事情,人家吓跑了,他乐得哈哈笑。制造谣言,诬蔑诽谤,挑拨离间,打击别人威信,他也高兴,因为满足了他的心愿,假如有人听他的话,相信他,他更高兴了,还会请客,搞小团体,结党厚密,如果他心里没有高兴,他肯干吗?

从佛法智慧中产生的喜是修行人的喜

所以对喜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咱们佛门的喜是智慧的喜,从佛法智慧中产生的喜是修行人的喜,是一颗善良心的喜,是正派、清净、纯洁、伟大的喜,我们佛弟子的喜应该从佛法中来。佛法给予我们智慧,智慧消除我们愚痴,智慧使我们醒过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心甘情愿,欢欢喜喜,要做一个上等人,越往高处走,我们越欢喜。所以说喜从法来,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佛法最讲原则,是非要分清

佛法最讲究原则,最讲究分清是非好坏香臭,清净不清净,是善是恶都要分明,不能混淆,混淆就不是智慧,修行人要止恶修善,善恶都搞不清楚,坏事当好事,好事当坏事,做错了事也欢喜,以为有功德,提醒一下就怄气,闹矛盾,诽谤善知识,那样行吗?

佛教讲六道轮回三世因果,造恶往下堕,行善往上升,就是要善恶分明。以什么为标准?以佛法为标准,佛说这件事情不好,就不要做,佛说这件事情好,就要去做。佛陀是智慧圆满、彻底觉悟的人,所以我们佛弟子深信无疑。

扰乱佛教最大的敌人是邪见

既然喜从法来,如果这个人说的法跟佛说的法一样,就叫正法,你自然越听越欢喜。如果挂名讲佛法,许多话却跟佛说的不一样,讲自己的一套,那怎么叫佛法呢?邪教*轮说“释迦佛不是最高的”,我们能信吗?释迦太子成如来时自己说“我已成如来”,这不是夸张,这不是不谦虚,是实事求是,一切圆满当然是无上。扰乱自己最大的敌人是烦恼,扰乱佛教最大的敌人是邪见。所以我们的喜要从法来,离开了佛法就不正了,离开了正就叫偏,就叫邪。世间法也常劝人为善,但跳不出三界,出离不了生死。

不可错了也绝对信仰

佛早就知道末法时期魔道当世,外道猖獗,邪师邪说多如牛毛,所以佛说:“离经一字,就是魔说。”只要有一个字离开佛法,就成了魔说。可是现在人大都不听释迦佛的话,你指出错误有的还帮腔:“就是这句话不对头嘛,其他都是对的。”还算他能承认这句话错了。有的还强辩,还有的心里有了个固定观念就不辨是非,总是“对啊!对啊!”,错的他也一直认为对,就形成了盲目崇拜,还说:“大法师说的难道还有错吗?”只要有名望有权威人说的话,错了也绝对信仰,绝对服从,绝对崇拜,正知正见连水也泼不进去,这就是个人迷信,某某人到底不是佛啊。

 喜(24)
———————— 傅味琴 2001.6.6 ————————

离开了佛经说话就是魔道

本次提要:
 ·离开了佛经说话就是魔道
 ·菩萨令人尊敬,欢欢喜喜为众生
 ·无有疲厌是因为心里欢喜
 ·听法欢喜能达到心力集中
 ·法喜充满的人修行快,成就也快

离开了佛经说话就是魔道

佛经讲错就有害,哪怕是一句。例如经上说:“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按照佛经讲,“希望每个众生都能够了解人生最大的大路是菩提大道,大家都要发菩提心,走上成佛的大道。”有人讲法离开佛经,偏要反讲:“现在什么时代了?末法时期还想成佛?就是发菩提心,你也修不起来啊。”经上说“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他反说,“末法时期了,还能深入经藏?越学越懂就越杂。”经上说“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佛陀的僧团,包括四众弟子,要统理大众一切无碍。统理就是大家按照规章制度、戒律、丛林规矩来管理大众,不要闹矛盾。可是他又怎么说呢?“末法时期了,谁管得了谁?!佛法平等,什么大和尚不大和尚,你的话我不听,我偏跟你捣乱。”这种话叫佛教吗?三宝弟子必须要做到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制造矛盾,破坏团结,使原来团结的形成不团结,原来安定的起风波,使正在走上修行轨道的来个逆转,那叫佛法吗?离开了佛经说话就成了魔道,所以佛说“离经一字,就是魔说”。

菩萨令人尊敬,欢欢喜喜为众生

法喜从哪里来?喜从听法来,懂得释迦佛的精神伟大,懂得释迦佛讲的法充满智慧,懂得人生的崇高意义,懂得人生的伟大价值,懂得菩萨辛苦度众生令人尊敬,就欢欢喜喜愿意为众生牺牲一切,让别人快快成佛,像地藏菩萨那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无有疲厌是因为心里欢喜

菩萨的辛苦实是辛劳,菩萨没有苦,像普贤菩萨那样,称大行普贤,他所做的修行事业,包括礼佛,供养,忏悔都做得极大极大,却无有疲厌,什么力量使他没有疲厌?欢喜呀。好比你们现在听法听得欢喜了,你们就不容易疲劳,不喜欢听法的人,坐着活受罪,一会儿就昏沉了。我以前为病人作心理治疗讲课时,听的人没有一个昏沉的,当然,比现在讲得风趣,讲佛法风趣太多了,人家听不习惯,会说我不严肃。

听法欢喜能达到心力集中

在主观因素上,对法非常欢喜的人,听起法来就有味道。如果是过一天算一天,听不听法没关系,那样你就很难欢喜得起来。医院里我为病人作心理治疗,病人都希望病好,所以满怀着希望。听了两天果然好多了,就更欢喜了。佛门里听课,就两样了。说多听能增长智慧,心想:“我自己看书也能增长智慧,”就很难把欢喜心调动起来。我从前讲心理治疗课,病人都听话,一排排病人都坐得很端正,听得高兴常哈哈大笑,笑得心理解放了,有人四肢开始活动了。有一次有个病人一条腿迈出了椅子,瞪着眼睛张大口听得入神,最后太高兴反而笑不出来,精神一集中,竟然出现了一个拍腿动作,一拍腿,再来个哈哈大笑。我这是举举例子。

法喜充满的人修行快,成就也快

修行的喜要从法来。法能治烦恼病,我们本身就是烦恼的病人,智慧增长一分,烦恼减一分,觉悟增长一分,愚痴减一分,天天听法,天天得利益。我22岁听经,越听越欢喜,越欢喜越喜欢听,很快就法喜充满了。有两件事很难忘,那是52年的事,从前我身体很差白面书生,6岁死父亲,从没得到过什么享受玩乐,忧郁,苦闷,自卑感很重。可是学佛法以后,却整天欢欢喜喜。有什么喜事吗?一点也没有,应该说,这是从听经得到的喜,所以我特别喜欢听经,凡是有讲经我都喜欢去听。还有一件事,那时我一面听经,一面修禅定,觉得身心非常轻松,走路特别快。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人在欢喜的时候,两条腿就走得快了,比如好朋友在前面招呼你,“你快来呀!”你就跑得快了。夫妻常起烦恼。一个急性子,走路比较快,一个心里不高兴,走路慢吞吞,一个说:“你走快一点吧。”另一个说:“你不会走慢一点吗?”这是常有的事,所以修行人一欢喜,修行的路也走得快,成就也快。

 喜(25)
———————— 傅味琴 2001.6.6 ————————

对法不起分别心就能圆满欢喜心

本次提要:
 ·一切法都是佛说,平等平等
 ·心起欢喜心,法就能相应
 ·对法不起分别心,就能圆满欢喜心
 ·讲法和听法都要欢喜
 ·喜从法来,是佛弟子应该追求的喜

一切法都是佛说,平等平等

但是这个喜,要从佛法来,不能从邪师邪说来,不能从颠颠倒倒来,不能从世俗上无聊的欢喜中来。能对任何法门皆生欢喜心,这个面就广了,一切法都是释迦佛讲的,平等平等。为什么对有的法欢喜,有的法不欢喜呢?是自己凡夫心态偏了嘛,“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从前有句话:“一娘生九子,连娘十条心。”虽然九个儿子的脾气个性不同,可是为娘的却十指连心,每个儿子都会牵连着娘的心,这个儿子病了,娘为他担心;这个儿子听话学习成绩好,娘跟着他高兴。所以,法都是释迦佛讲出来的。我们怎么能够说这个法我欢喜,这个法我不欢喜?

心起欢喜心,法就能相应

上两个月,有个新生想进女众班,她要求早上不跟大众念经,不跟大众修禅定,也不参加讨论,也不帮厨,就是听傅老师讲法。我说其它时间你不参加干什么?“因为我有自己修的法,很相应。”像这样的要求也太过分了,咱们这个班岂不四分五裂啦。我启发她:“因为你对这个法起了欢喜心,所以相应,你对这个法还没有起欢喜心你就认为不相应,如果学学、修修,也起了欢喜心,你也就相应了。”

对法不起分别心,就能圆满欢喜心

所以在法上,不要起分别心,起了分别心,对法的欢喜心就不会圆满了,要对任何法皆生欢喜心。如果真的有一天,你们能从法上产生欢喜的力量,你的思想境界,你的胸怀,你的情感,你每天的生活都会有明显的改变。尤其是你们今天的条件,今天的年龄,今天的处境,幸福和欢喜是很容易来到的,问题在于你们没有投入。还有,受其他人的干扰,像男众部最近受到一个新来试讲的出家人的恶意攻击,破坏团结,或由于自己过去的习气太深,也会在法上不起欢喜心。

讲法和听法都要欢喜

论条件,论环境,论你们今天的身份,现在是最好的时光。因为你们是学生,没有心思。我做老师的,一天要处理很多事情,要解决矛盾,要计划,要发展,一切操心事,全堆在我身上,可是我有一个习惯,等到我一讲法了,我欢喜心就来了,你们是听法听得欢喜,我是讲法讲得欢喜,就连要操心的事情,也会抛置九霄云外,这是我深有体会的。

喜从法来,是佛弟子应该追求的喜

今天的女众部完全是法喜充满,同学跟同学之间,老师跟学生之间,已经达到消除任何隔阂距离,团结得非常好,现在没有一个女众想走,所以我每次在女众部讲法,越讲越欢喜,你们男众部同学年纪小,性格喜欢多动动,要你们不动,又绷得太紧,让你们动,又动得太厉害,还没有调整好,你们这么别扭,我也别扭,还没有达到完全的融洽,我希望同学们跟老师之间要缩短距离,学生是在学习,错误难免,烦恼难免。训话批评,也要恰到好处,别太过分了。假如我说“你到现在还在起烦恼!”学生要有话:“我没烦恼,到你老师那里来干什么?”就因为有烦恼来学的嘛,所以教育要不离开对学生的感情,要好好劝导,慢慢转变。学生要自觉,力求上进,不要把老师看成“你是你,我是我”,或者说,“你管我管得痛快,我受你管得苦,真叫我在此岸,你在彼岸。”(众笑)不能这么样理解啊。师生要增加感情,共同迈上一条喜的道路,安心学法,喜从法来,是佛弟子真正应该去追求的喜。下课。(第七讲完)

喜(26)
———————— 傅味琴 2001.6.20 ————————

喜从觉来

本次提要:
 ·希望大家喜欢法
 ·学佛法,要从苦恼走向欢喜
 ·佛弟子全成了苦恼人,法也不起作用了
 ·一天欢喜一天,这就是收获
 ·往生需一心不乱,观境明显,不谤法,不作五无间罪

希望大家喜欢法

前一个时期,总想多到你们男众部来几次,由于疲劳过度,眼睛出血,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好,所以这一次还是过了两个星期才来。这一次讲的心理导引主要希望达到一个目的,就是法喜充满。希望大家喜欢法,喜欢修行。喜,我们已经讲了很多次了,今天我们讲“喜从觉来”。

学佛法,要从苦恼走向欢喜

我们已经明白,既然做人是欢喜的事,再去苦恼,那岂不是颠倒了吗?佛法并不是叫你从欢喜走向苦恼,佛法是使你从苦恼走向欢喜。如果这个道理颠倒了,佛法的价值就不存在了。信了佛,快乐的人变了苦恼,那还有谁信,还有谁来修行呢?我们学佛法、修行,乃至弘法,千万不能颠倒。如果你不颠倒,佛法才会兴旺起来,如果你一颠倒,佛法就会越来越衰落,人家不感兴趣了。

佛弟子全成了苦恼人,法也不起作用了

尤其是末法时代,人们会问:“学佛有什么好处?”没好处学它干什么?当然你也不会这样回答:“学了佛法以后,你就成为一个没有智慧的人,迷迷茫茫的人。”如果说“现在末法众生,佛弟子全是苦恼人,业障深重,自己没有办法,只有靠唸佛。”那么大家都不听法了,法没有作用了嘛,法不能使我幸福,法不能使我欢喜,法没有使我得到好处,我学什么法呀?而且年轻人信佛也是苦恼,老太太信佛也是苦恼,那么我学什么佛呀?只要初一月半烧香磕头就可以了,听什么法呀?这种好像普普通通的话,却容易使人接受,传布很广,作用却很不好。

一天欢喜一天,这就是收获

进了佛门,如果你一天欢喜一天,这就是收获。如果你一天苦恼一天,没有收获反而赔本了。

世间上人烦恼了、苦恼了,还可以拉开喉咙唱唱歌,游山玩水,走一走,抽抽烟,喝喝酒,也会痛快一下子。假如进了佛门只有苦恼,那么到后来只有老太太进佛门,年轻人都不进来了,“我还是跑到别处去找快乐吧!”老太太为什么进佛门?因为老了,想到死了怎么办?着急了,所以佛门里边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朝气蓬勃,年轻有为的人去教堂了,那一些像太阳快要西沉的老年人,都跑到佛门里来。

往生需一心不乱,观境明显, 不谤法,不作五无间罪

我们不是看不起老太太,她们能信佛、唸佛,唸到一心不乱往生净土也很好啊!但我们不敢说临终唸佛的人都可以达到一心不乱,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么“万人念万人去”那句话就不错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句话就有点夸大了,不符合事实。

我说个笑话,我耳朵上面有洞,是生下来就有的,所以大人就说我过去是一个女身。而且我两只大拇指第一节长得不同,有一个大拇指头是扁的,人家就说我过去是唸佛老太太,整天拨念珠,把右手大拇指拨扁了。当然用不着去研究是真是假,仅仅是启发启发,至少我过去世也有善根,有可能我前世也是唸佛的,那我今天怎么又做人呢?也没有往生嘛。

从历史来看,近几百年来,唸佛求往生的人多多少少,怎么今世又做人了?因为前世是唸佛的,所以今世就特别喜欢唸佛。就好比前世练气功,今世就会往练气功那边跑,物以类聚。以前无锡有个老太太跟我说:“奇怪,既然万人念万人去,怎么今世还有这么多人唸佛,前世怎么没去呢?”

但是也不能说一个也没有往生,谁知道?假如能达到一心不乱标准,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修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能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得起来,一生不犯五无间罪,不谤法,如果这个人不往生,岂不是如来打妄语了?够标准还不往生吗?

 喜(27)
———————— 傅味琴 2001.6.20 ————————

没有法上的喜,能获得智慧吗

本次提要:
 ·快乐的地方人喜欢去
 ·佛教不要变成老太太教
 ·佛教的希望要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不要给别人笼罩阴暗面
 ·没有菩提心的喜,就顶不住别人的诽谤与打击
 ·一怄气就不高兴,这种苦恼日子咋过
 ·没有法上的喜,能获得智慧吗
 ·不管好自己,将来怎么当师父

快乐的地方人喜欢去

为什么年轻人都喜欢到教堂去?因为那边有快乐。彼此见面都非常亲密,人死了,教友们都笑嘻嘻地向死人告别。连死了人还要高兴,哈哈笑:“升天堂喽,升天堂喽!”有没有升天堂啊?这个就不谈了。但至少他们是讲究快乐的,所以很吸引人,因为他们那儿有快乐。

佛教不要变成老太太教

怎么进了佛门全讲苦恼呢?即使老太太肯来,耳聋眼花,经书看不清,耳朵听不清,脑子记不住,只会唸阿弥陀佛,老太太能活几年呢?说这一批老太太死了,后一批老太太又来了,那么佛教变成老太太教了。当年释迦佛是不是也到老年才出家成佛,成了佛以后专门度老太太,佛教是这样吗?

佛教的希望要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所以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是年轻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应该有雄心壮志,将来做一番大事业,老头老太已挑不起重担。我们应该说,老年人能信佛是一件好事情,我们更应该说年轻人能够学佛法,出家,树立法幢,弘扬佛法,那就更好了。不要抓粒芝麻,丢了西瓜。

有一次,有个居士林想请法师来讲法。法师就说:“你们这个学习班是老太太还是年轻人?年轻人我来讲,老太太我不来了。”真正善知识都把年轻人当宝啊。

不要给别人笼罩阴暗面

要使年轻人能安心学佛法修行,首先要扫掉他们思想上的阴暗面——认为“末法时期了,没办法了”,在这种心理笼罩下,心里的太阳再也开不出来了。你认为末法时期没办法了,可不要去对人家说啊,百姓百姓一百条心,每个人发心不同嘛,个人的心愿有大有小。拿经济上比较富裕的西方国家来说,有的发心要做亿万富翁,有人发心要当国会的议员,有的发心要竞选总统,还有的人没有工作做,他就什么也不想,到政府机关去领救济金,做一辈子懒汉,发心不同啊。所以自己受的影响,自己产生的知见,不要在别人头上施加影响。

没有菩提心的喜,就顶不住别人的诽谤与打击

佛经里说了那么多喜,有人不讲喜,专讲苦恼。我这个老师,如果没有觉悟到喜,一天到晚苦恼,早就死掉了。心里没有欢喜,能活得长吗?从前我听清定上师讲经时说:“有五个人赞叹你,就会有五个人诽谤你。”又风趣地说:“我耳朵痒,就知道有人在诽谤我。”末法时期魔道邪道会轻易地让你弘扬正法吗?要不是我心里有菩提心的喜,早就被气死了,不气死也逃走了。

一怄气就不高兴,这种苦恼日子咋过

我在女众部讲过,女人气量小,听到一句不好的话就怄气,一怄气就不高兴,这种苦恼的日子咋过?心里在想一个念头,还是回小庙吧。小庙有人宠爱,自由散漫,这儿还要受人管,还要受气,留在这儿干吗?

没有法上的喜,能获得智慧吗

我留在福鼎是因为佛教协会领导的邀请,三年多来,有这么多的年轻人喜欢听法,我心里欢喜才留了下来。如果你们在这儿留不住,是谁破坏了你的欢喜?使你欢喜不起来,听法也欢喜不起来,看见老师也欢喜不起来。没有法上的欢喜,能获得智慧吗?

不管好自己,将来怎么当师父

还有,自己挑拨自己,真叫可惜。想想过去在小庙,从来没人管,来到这儿,说是为我好,可是要管,我就受不了。也不想想,你自己不管好,将来怎么当师父啊?怎么去管徒弟啊?你抽烟,徒弟学你样也抽烟,你又不好说他,因为你也抽烟的,只好告诉他一个经验:“抽烟别给居士看见了,到房里去抽。”你现在自由散漫,将来就是当那样的师父,败坏佛门,误人子弟,把人度到三恶道去了。管你是帮你改掉坏习气呀,一个佛弟子哪能好坏不识,本来听课有点觉悟了,天天高兴,听到别人一句话:“管得太严了,不应该这么管。”想想对啊,现在我连抽烟都很困难了,那么真叫是非分不清,不识好人心。

 喜(28)
———————— 傅味琴 2001.6.20 ————————

佛弟子要从觉悟中得到欢喜

本次提要:
 ·佛弟子要从觉悟中得到欢喜
 ·喜——觉——喜
 ·得法乳滋养慧命,是最欢喜的事
 ·没有寿,就是无量寿
 ·光能见,又是无量寿
 ·宇宙永恒的光才叫无量
 ·宇宙的电,得靠因缘和合才发光
 ·觉光脱离了物体的组合,达到了真正的永恒


佛弟子要从觉悟中得到欢喜

“喜从觉来”,你没有觉悟,听到一些颠倒的话,世俗的话,邪见的话,符合你烦恼习气的话,如果高兴了,你就颠倒了,三恶道的门就对你打开了。所以只有从觉悟得到的欢喜,才是我们佛弟子所希望得到的欢喜,欢喜就是幸福,欢喜要从觉悟来。

喜——觉——喜

怎么觉悟呢?一个是喜,一个是觉。觉后又是一个喜,归纳起来喜——觉——喜,三个字,其实是两个字,一个觉一个喜。

得法乳滋养慧命,是最欢喜的事

得法乳滋养慧命,是我们最欢喜的事情,人哪怕活到100岁,也不算长命。听说这儿圣训法师临圆寂时说:“人命犹如一棵草。”经书上有句话,“纵许汝百年,百年有尽时”,百年有完的时候,到百年的最后几天,也仍然是短命,因为你只能活几天了,从一岁的眼光来看,活到一百岁,命很长了,可是从99岁的眼光来看,如果你劝他,“你活了九十九岁了,算长命了。”他说:“九十九年早就过去了,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我现在只有一年了。”

没有寿,就是无量寿

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到底有多少岁?无量嘛,就说不出来,其实佛都是无量寿。人世间你想长寿,长寿到最后几天还是短寿。什么才是无量寿?没有寿就是无量寿,有寿就有限度,一百年就只有一百年,一千年就只有一千年。

光能见,又是无量寿

什么东西才没有寿命?灯泡也有寿命,用到某一天它就坏了?因为它有相,是物质所成。地球将来要坏,世界也离不开成住坏空,将来都要毁灭的。什么不会毁坏?(下答:空)那么西方极乐世界不光是一个空啊,如果完全是空,阿弥陀佛你也看不见,又要能见,又是无量寿,不会坏,也不会死,也没有病,永恒的,是什么?(下答:光)哎,光嘛,经书上是说阿弥陀佛的法身光明是红光,刚才不是已经说了吗?灯泡会坏,可是灯泡放出来的光不会坏的,说到了九点钟熄灯了,光也没有了,那是你自己把灯关掉的,如果不关呢?它还是亮着的嘛,说电泡里钨丝爆断喽,就没得光了,这是因为钨丝断了,如果钨丝不断呢?这个光还是有啊。

宇宙永恒的光才叫无量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电灯泡,如果有电灯泡也不叫无量了,也不叫永恒了,那是佛的净土,佛的境界,可不能像一般人所理解得那么庸俗,看成阿弥陀佛真有寿命,这个寿命极大,所以叫“无量寿”,那就不叫无量了,要“愿解如来真实义”,就好比买一个质量最好的灯泡,整天开着不关,能用一百天,即使一百天也是有个数字啊,所以靠灯泡放出来的光是靠不住的,永恒的光是存在宇宙中的,没有物质,没有形态,没有相貌,这才叫无量。

宇宙的电,得靠因缘和合才发光

宇宙的闪电,也会发光,因为电的能量本身就存在宇宙中,一经摩擦,因缘和合就生电。太阳是个火球,也会发出光来,可是它们都是靠不住,比如说太阳光只能照到地球朝向太阳的一面,却照不到地球背向太阳的一面,太阳爆炸,太阳也毁灭了,宇宙即使有电,有电的能量,如果你没有发电厂,你也很难使它发光。即使宇宙的闪电,也要因缘和合才产生,都有条件的。

觉光脱离了物体的组合,达到了真正的永恒

唯有一种光,这种光脱离了所有物体的组合,达到了真正的永恒,那是什么光?那就是觉光,觉悟的光。觉悟的光我们眼睛看不见,但是修行人成就了,这个光就强烈,能放射出来,随时随刻会在你身上出现,因为人的眼睛功能太差了,所以看不见,好比老年人视力差了,戴上老花眼镜就看见了,但现在科学还没有发明一种能看得见众生觉光的眼镜。

 喜(29)
———————— 傅味琴 2001.6.20 ————————

菩提心就是觉,
不死的生命就是慧

本次提要:
 ·智慧增长,觉光也不断增长
 ·智慧破除迷茫,佛法使心觉悟
 ·佛土清净,可没有站脚的地方
 ·菩提心的愿就是觉,净土是光体
 ·不会死亡的生命就是慧
 ·追求名利,真叫不现实
 ·不死的药就是佛法
 ·滋养法身慧命靠法乳

智慧增长,觉光也不断增长

光太微弱了,所以看不见,智慧不断增长,觉光也不断增长,成了阿罗汉、菩萨、佛就看得见。所以画佛像时就画一个圆光,这就叫觉光,一个人思想觉悟了,开朗了,人家就说:“他今天脸色挺好看,很有光彩。”不过这个光泽只是表现在皮肤上,并不是真的发出光来了,但也与众不同。

智慧破除迷茫,佛法使心觉悟

觉光来自智慧,有智慧才能使你觉悟,有智慧才能破除迷茫。智慧来自法,所以也称慧光,也称法光,也称心光,实际上是一回事,因为你听法是听到心里去了。

佛土清净,可没有站脚的地方

佛土是清净的,是永恒的。那地方没有泥土,也没有瓦片,可是确实有这个地方。如果你真的去那里,打个比方,你乘宇宙飞船,带着这个四大所成的皮肉身体,想到那个佛土去,即使到了,你站的地方也没有,因为它没有泥土也没有瓦片。所以凭我们这个躯壳要想到极乐世界是不可能的。

菩提心的愿就是觉,净土是光体

法藏比丘愿力所成的极乐世界,这种愿力就是智慧的愿力,菩提心的愿力,为度一切众生的愿力,这个愿就是觉,他能发这么大愿,当然他有觉悟,是他从佛法中得到的智慧。愿力就是心力,心力就是光力,净土全是光体,你粗四大的身体有骨头,有皮肉,有重量,你往哪儿站?除非你腾空。

不会死亡的生命就是慧

所以只有法才能够成就一切,如果没有法,一切都不可能成就,否则释迦佛何必说法四十九年?皮肉的身体总要消亡,所以有生老病死。我母亲也死了,我父亲死得更早,外公外婆、祖父祖母也早就死掉了,哪个不死啊?只有一种生命是不会死的,那就是慧,一个人的觉悟,一个人的智慧是永远不会死亡的。

追求名利,真叫不现实

人死了,所有的一切都离开你了,房子也不属于你了。上海有个居士全家信佛,父母原有住房一幢,后来逐渐住了邻居,自己住三个小间,父亲母亲死后,他也老了,最近听说房子给他女儿卖掉了,他住到养老院去。什么都不属于你的,名望也不属于你,比如说,某某人逝世五十周年,开个隆重的纪念会,对他本人来说有什么意思啊?也不会因为你纪念他,他就会从恶道里跳出来,也不因为你纪念他,他就往生极乐世界了,所以忙个一辈子,追求这些名利,真叫不现实,不聪明。

不死的药就是佛法

我们应该要追求一个永恒的东西,永恒的生命就是慧,智慧的生命,觉悟的生命,那才是永恒的。证了果的人,到彼岸,进入常乐我净的涅槃城。常就是永恒,再也没有死亡了。经书上说,如果你要找不会死的药,不死的药只有佛门里有,就是佛法,佛法能够使你不再死亡。证了阿罗汉果的人,因为他没有生,所以没有死,所以阿罗汉叫慧眼,阿罗汉是智慧成就。《金刚经》也说“慧命须菩提”。

滋养法身慧命靠法乳

要了脱生死,就要把我们皮肉的身体换成法的身体,法身不会老,不会病,不会死,怎么去滋养我们法身慧命?小孩子皮肉的身体,靠吃母亲的奶才能长大,因为母亲和孩子的身体都是四大所成,相应才起作用,那么,假如你不喜欢法,天天喝牛奶来滋养法身慧命,没这回事,因为牛有牛皮牛血牛肉牛骨,也是四大所成,怎么能滋养你法身慧命?而且牛奶喝多了,牛脾气越来越厉害,所以我们要滋养法身慧命靠什么?靠法露,法上的甘露。今天能够得到法乳而滋养我们的慧命,这应该是极大的欢喜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