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心理导引——喜(50~59)


   日期:2023/4/19 7: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喜(50)
———————— 傅味琴 2002.3.14 ————————

接受佛陀的教育,照佛陀的话去做,这才是正信

提要:
 ·接受佛陀的教育,照佛陀的话去做,这才是正信
 ·邪教宣扬世界末日,为了早进天国而自杀
 ·邪教人瞋恨心大,害人又害己
 ·佛教育弟子不应该有贪瞋痴
 ·文殊菩萨手里握的宝剑是断烦恼用的
 ·杀人罪重,自杀罪更重

欢欢喜喜进佛门~信乐
欢欢喜喜学佛法~慧乐

接受佛陀的教育,照佛陀的话去做,这才是正信

今天继续讲心理导引——喜。“欢欢喜喜进佛门~信乐”,信有正信、邪信、迷信,正信的人也快乐,迷信的人也快乐,邪信的人也快乐,只要信就快乐。假如路子错了,那当然很危险。心里边快乐,走起来就快,正信的人快乐往成佛的方向走得也快;迷信的人快乐,迷信搞得更加厉害,在迷的道路上越走越迷;邪信的人快乐,往邪的路上越走越远。所以信佛必须正信,接受佛陀的教育,照佛陀讲的话去做,这才叫正信。

邪教宣扬世界末日,为了早进天国而自杀

前一时期世界上一些国家出现了好多种邪教,这些邪教的特点都是宣扬世界末日到了,地球要爆炸了,赶快进天堂去,人还没死,他就自杀,而且还不是个别的,是集体性的,或者服毒,或者自焚。我们国家出现了邪教*轮痴迷者自焚事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可以进天国,天国非常非常好,全是黄金。

邪教人瞋恨心大,害人又害己

邪教还有一个特点,为了想进天堂,和他的信仰有距离的,他就用瞋恨心对付你。最近外国出现了9·11事件。又出现了人体炸弹,他心甘情愿把炸弹带在身上,跑到人集中的地方,比如超级市场,一爆炸,周围的人炸死几十个,自己也炸得粉碎瞋恨心很大。

最近报上有个*轮痴迷者,杀了自己妻子,重伤女儿,被公安局抓住了关在牢里,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时候到了,再过五分钟,她们两个要到天国去了。”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这个人方才醒过来,醒过来后他很难过,说:“我这个人真浑啊。”就是不像人啊。记者问他女儿:“你恨不恨你爸爸?”女儿说:“我不恨他,我只恨教我们练*轮的人。”

佛教育弟子不应该有贪瞋痴

佛教讲慈悲,要断贪瞋痴。我们学佛听法的人懂得,天堂我们也不去,天堂里天福享完了还是要掉下来,掉到地狱里,好一点掉在人间,做天人还是有生死,还是有贪瞋痴的苦,不彻底究竟,所以我们不求升天。佛教和宗教教育就两样。

从年轻到现在我总有一个思想,佛教不是宗教,我经常公开说“我不是宗教徒,因为我不信宗教。”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佛弟子不是宗教徒,因为他是接受释迦佛的教育。释迦佛的教育跟宗教完全两样。当年印度96种外道,包括婆罗门教,印度教,也等于是古代的宗教,佛全反对。当然他是用道理去批驳,而不是动瞋恨心去反对。佛陀没有贪瞋痴,教育弟子们也不应该有贪瞋痴,那不是跟宗教完全两样吗?哪个宗教不是掉进贪瞋痴里啊?宗教追求升天,因为贪天堂快乐;有的宗教一只手拿本经,一只手拿把剑,你要么信我的教,不信就用剑把你杀了。

文殊菩萨手里握的宝剑是断烦恼用的

但这儿要说明一下,文殊菩萨手里的宝剑可不是杀人的,那是个比喻,是表法,表以般若智慧去断我们的烦恼,这是两样的。

杀人罪重,自杀罪更重

在佛教看来,一个人杀了人,死了要下地狱,因为瞋恨心太大。骂人瞋恨心已经大了,打人瞋恨心更大,杀人瞋恨心更加大。如果自杀,比杀人还要严重。一般的众生都是瞋恨心对别人,瞋恨心用到自己身上,他不让自己活了,这个罪就不得了,要下地狱。


喜(51)
———————— 傅味琴 2002.3.14 ————————

不要把佛教改变成宗教

提要:
 ·把佛教改变了,佛教就成了宗教
 ·信佛是信佛陀的觉悟,不能只知求保佑
 ·佛法不懂,更不知断烦恼,天天唱呀拜呀,这跟宗教的祈祷有什么两样
 ·搞迷信的很容易滑到类似邪教的地步
 ·进入佛陀的教育,走出宗教的迷信
 ·听佛法不得快乐,或是老师讲的太枯燥或是学生在混日子

把佛教改变了,佛教就成了宗教

我几乎天天在讲法,我是尽我的力量,以佛陀的法来教育大家不要信宗教,要信佛陀。由于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自作主张把佛教这么一变,那么一变,佛陀的法都不懂了,搞的形形色色都是宗教的形式,所以社会上人就把佛教放到宗教里去了。

信佛是信佛陀的觉悟,不能只知求保佑

宗教带有迷信,宗教的成立很简单,一个信仰,信仰可以升天国去享福;一个祈祷,求保佑。只要有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成立宗教。我们信佛是信佛的觉悟,不能有了信仰只求保佑。信仰了佛,要学佛法,不学佛法连一般的宗教都比不上。其它宗教做礼拜时,还要讲些道理。总算七天里讲一天的道理。

佛法不懂,更不知断烦恼,天天唱呀拜呀,这跟宗教的祈祷有什么两样

现在很多佛弟子,佛法不懂,整天拜佛,我不是说佛弟子不需要向佛顶礼,问题是你不学佛法,光顶礼,有的一天磕五百个头,有的整天拜,有拜千佛忏万佛忏。唱的唸的法义也不懂,好像小孩没进小学,“太”字不认得,“东”字也不识。可是小孩听人家唱《东方红》,没几天就学会了,“东方红,太阳升。”而且唱出来还蛮好听。佛弟子佛法不懂,整天唱啊、拜啊,岂不成了无知小儿?

天天拜,天天唱,天天唸,蛮高兴,问他:“什么叫佛教啊?”“佛教就是拜菩萨。”再问他,什么叫皈依三宝?什么叫四无量心?什么叫阿弥陀佛?他什么也不懂,更不知道断烦恼。这跟宗教的祈祷有什么两样?宗教还讲出些道理来呢。

搞迷信的很容易滑到类似邪教的地步

你们年轻一代赶快把佛教跟宗教搞清楚,佛教可不是宗教、迷信。现在搞迷信的巫婆神汉,明明是鬼附在身上,他说是观世音菩萨附在身上,挂着观世音菩萨的牌子。难道观世音菩萨这么一位大菩萨没有能力,还要附在他身上?真是愚昧。一旦动起瞋恨心来非但死了要下地狱,而且很容易滑到类似邪教的地步,容不得人。

进入佛陀的教育,走出宗教的迷信

所以说欢喜是好的,可是欢喜还得有智慧啊,什么智慧?佛陀的智慧。否则你这条路很危险。欢欢喜喜走错了路,越欢喜错路上走得越远。我想到两句话,“进入佛陀的教育。走出宗教的迷信。”我们学佛法的人,如果获得了佛陀的教育,我们的快乐就来自于佛陀的智慧。所以“欢欢喜喜学佛法,就是慧乐”,是智慧的快乐。

听佛法不得快乐,或是老师讲的太枯燥或者是学生在混日子

有人学佛法,开头觉得新鲜,还快乐了几天,后来快乐慢慢就少了。各有原因吧,一种也许讲法的人,讲得太枯燥单调,不容易使大家产生法乐。可是佛学苑总要每天上课。有的实在不想学了,有的想:算了,三年学完,我可以拿张毕业证书。有的人讲课会讲故事,讲风趣话,这样才使人有点快乐。

某些佛学院,上课老师没什么讲的,尽是抄黑板,黑板上抄的全是名词加上从前法师的解说,照文字唸一遍就算讲课了。佛学院有两年制三年制,两年制毕业生就可以讲课了。怎么个讲法?原来就是抄黑板。这样就提不起学生学法的兴趣,导致学生佛学素质越来越低,而现在全国都在争着办佛学院,师资却很少,就把这些人也算老师了,这叫滥竽充数。这不怪学生,怪老师。


喜(52)
———————— 傅味琴 2002.3.14 ————————

考虑自己,菩提心发不出来了
心想世俗,出离心发不出来了

提要:
 ·老师要自己提高,才能使学生起欢喜心
 ·听课不要打妄想,修定不要起昏沉
 ·不想过去和未来,妄想就少了
 ·在家居士想恢复失去的天堂,妄想更多
 ·想未来的一切,十有九扑空
 ·谈朋友,想得好,一见面全忘了
 ·几乎没有人会想到:五天之后我要死了
 ·考虑自己,菩提心发不出来了;心想世俗,出离心发不出来了

老师要自己提高,才能使学生起欢喜心

前一时期我就召集你们的老师讲话,讲课必须要备课。我讲课从不备课,他们想跟我学,我一上台就海阔天空地讲,我是由于讲的年代久了,熟能生巧。他们好比程咬金三斧头,劈完就没东西了,结果讲到后来罗嗦了。海阔天空乱扯,我绕了一个圈子仍然兜回来,他绕了一个圈子兜不回来了,(众笑)变了杂乱无章。所以当老师要备好课,要自己提高,才能使学生起欢喜心。

听课不要打妄想,修定不要起昏沉

在学生身上有一种毛病,开头新鲜,两三天以后听课打妄想,修定起昏沉,这还有什么希望呢?听法的欢喜心也降下去了,心也不定了。再滑下去,要起烦恼了。听法的作用也不大了。

不想过去和未来,妄想就少了

打妄想无非两种,想过去、想未来。出家人更要注意,修行要“不顾过去诸欲境”,不要回顾,回想自己过去的生活怎样好。师父多么宠爱,过去在小庙里多么自由自在,又想回小庙,在师父身边要一点好吃的。这么一想,你在佛学苑就不安定了。

在家居士想恢复失去的天堂,妄想更多

在家居士呢?“我到这儿来学法,主要因为觉得社会上没劲了,炒股票套牢,做生意赔本,家里烦死了,所以来了。可是最近,情况不一样了,女儿写信来说家里安定了,股票上涨了,正是炒股的好机会……”又想恢复从前失去的天堂。这样一想,法听不进去了,还有什么快乐呢?

想未来的一切,十有九扑空

还有一个,想未来。修行要“不顾未来诸欲境”,不要去考虑未来的事情,来也没有来去想它干什么?想了也是十个倒有九个要扑空。有人买了一只鸡,就想一个月能生多少蛋,每只蛋孵一只小鸡,鸡生蛋,蛋生鸡,我多少时候就能成了大富翁,谁知没过几天鸡被黄鼠狼咬死了。

谈朋友,想得好,一见面全忘了

因为居士可以结婚,所以在家人容易打结婚的主意。刚刚找到一个朋友,就想:明天怎么约会,该怎么跟他说话,该怎么献殷勤,还在自己房里作番演习,一见面先握手,“你好!你来了,请坐!”(众笑)即使你想的话再好,等到一见面却全忘了。(众笑)

几乎没有人会想到:五天之后我要死了

又想:他会给我多大的幸福啊,将来结婚成家,生了孩子天伦之乐啊,谁知没多久对方不要他了,他去上吊了。(众笑)众生就是有打妄想的习气,而且打好的妄想居多,绝对不会想到:我五天之后要死了。

考虑自己,菩提心发不出来了;心想世俗,出离心发不出来了

在家居士来这里,有的很大年纪了也打妄想:我尽量做到留三个月,三个月以后,我的家里怎么样,我的女儿怎么样,我的儿子怎么样……你想什么时候回去就什么时候回去,想这么多干什么呀?这样一打妄想,听课也没劲了,心也不定了,听法也没有快乐了,菩提心也发不出来了。你们出家同学,如果想:我将来要怎样大大地弘扬佛法,度众生,我修行要快快断烦恼。这倒又好了。往往是为自己考虑:这个佛学苑学完了,我到哪个佛学苑去啊?哪个佛学苑条件好啊?我到哪个庙去啊?你在这儿要学三年,就算你来了三个月吧,还有二年零九个月,你想它干什么呢?(众笑)多考虑自己,菩提心就发不出来了,多考虑世俗,出离心就发不出来了。


喜(53)
———————— 傅味琴 2002.3.14 ————————

佛法讲缘起,所以佛不是万能的

提要:
 ·许多妄想是被周围环境引起来的
 ·修行人少看世俗男女事
 ·不能什么话都听,要有辨别是非能力
 ·佛法讲缘起,所以佛不是万能的
 ·显密都是佛法,相互不要谤
 ·不能把大雄宝殿的释迦佛搬掉
 ·学佛法的快乐是慧乐,是觉悟的快乐
 ·人生实难得,正法尤难遇

许多妄想是被周围环境引起来的

求智慧的路上本来很快乐,许多妄想是被周围环境引起来的。社会上的人都是自由散漫,你出去多了,或者外边的人进来多了,耳朵听到,眼睛看到,你也会受影响,心就散了,集中不起来了。最不好的,就是看到男男女女的事。有时候游客在打牌赌博,寺院又不是公园,即使在公园里也不准赌博,我看到了就要说话,你来欣赏欣赏园林,礼礼佛,听听法,这些都很好,打牌赌博就不行了。

修行人少看世俗男女事

寺院布置园林,只能供养三宝,园林供嘛,可不要把它变成公园了,那就糟透了。比如石板的长凳,如果被我看到有人躺下去,我就让他坐起来,躺在石板上多不庄严,如果是一男一女躺下去,更不庄严,还像丛林吗?佛门里也不能谈男女的事情。四川成都昭觉寺,游客多啊,隔壁有小门通动物园。有很多游客是从动物园里过来的,男女成对,清定上师在讲法的时候,特别提醒大家:“你们不要看,不要看。”就是不要看男男女女一对一对的,说:“谁看了谁倒霉。”(众笑)是倒霉嘛,修行修不好了,尽打妄想了。

不能什么话都听,要有辨别是非能力

还有一种受环境影响特别厉害。就是什么话都听,听的全是世俗的话,名利的话,贪瞋痴的话,或者是邪知邪见迷信的话。如果你不听佛法,或者佛法听得少,你就不容易辨别。佛法是依法不依人啊,可是你自己学得少,怎么依法?总以为他名气大、威仪好是个善知识,可是他说出话来就不对了。

佛法讲缘起,所以佛不是万能的

去年听到有人说“阿弥陀佛是万能的”,这话错到极点,信神的才说神是万能的,佛从来没有说过佛是万能的,这样无形中就把佛当神了。佛法是讲缘起,要条件具足事物才出生,那是辩证法。既然是万能,样样都能办得到,那佛弟子为什么还会死啊?佛弟子过去世有善根,所以你今世就喜欢唸佛,你说是万能的,怎么你今世又做人了,还不是在流转生死?一个在家的人,整天在房里唸佛,阿弥陀佛会叫人送米来吗?宗教说神是万能的,人是神创造的。佛教可没有讲人是佛创造的。

显密都是佛法,相互不要谤

又听到有人说“密宗是骗钞票的”。密教也是佛讲的,难道佛是骗钞票的,或者佛讲密宗的法,是专门叫修密宗的人去骗钞票。这都是由于自己不懂法,自己在谤佛谤法还不知道。

不能把大雄宝殿的释迦佛搬掉

你们这儿,去年来了一个小和尚,说是某佛学院毕业的,在客堂里跟你们几个学生讲了一些乱七八糟的话,全是世俗、邪知邪见的话。其中说到:“如果你们有胆量,把大殿里的释迦佛搬掉,供一尊济公活佛,你们都可以喝酒吃肉了。”这算什么话呀?大家不要以为这么一句,那么一句,听听好笑,好像没什么,听到了你就会受影响,以后你逐渐会发展成对听法不喜欢,对修行也不喜欢。

学佛法的快乐是慧乐,是觉悟的快乐

所以今天就给你们讲了,“欢欢喜喜学佛法,这是慧乐。”学了佛法以后就有智慧上的快乐,那是一种觉悟的快乐,所以应当努力去学。

颂:人生实难得,正法尤难遇
  此身如聚沬,无常大鬼吞 

人生实难得,正法尤难遇

“人生实难得,正法尤难遇。”现在正法更难遇。哪怕现在还有讲法的地方,谁知道他讲的到底是不是正法?还有的文章,录音带,VCD,里面讲的究竟是不是正法?你要辨辨清楚。


喜(54)
———————— 傅味琴 2002.3.14 ————————

正法要以释迦佛说的法为依据

提要:
 ·为了佛教好,就要敢说话,这是菩提心功德
 ·四众弟子都要护持正法
 ·正法要以释迦佛说的法为依据
 ·此身如聚沬
 ·无常大鬼吞
 ·出家了就要修戒定慧
 ·修行第一步就要念念不忘:生命无常

为了佛教好,就要敢说话,这是菩提心功德

近两年来,情况有所好转,真正的善知识敢出来讲话了,开始出现了一些批判不是正法言论的文章。从前就是一团和气,做老好人。有些不敢讲话的人也可能他并没有真正懂佛法。如果真正懂佛法的人,有一颗菩提心,为了佛教好,就要敢讲话,这是菩提心功德。

四众弟子都要护持正法

菩萨戒里有“见作非理不正说”,看见别人做的不符合佛法的道理,你不以正法去说他,去告诉他,你就犯戒了,只有敢讲话才有戒的功德。佛哪希望正法被邪法消灭啊?我们四众弟子都是护法,护持佛法,出家人是内护,在家人是外护,所以称护法居士。你知道他错了,你不去启发他,帮助他纠正,你也错了,因为你没有保护正法。还有一句,“破法恶人身口慈”,破坏佛法的恶人,你还要以身和口对他慈悲,你也犯戒了。

不敢说话的人是怕得罪人,你身为佛弟子,不保护佛法,难道不怕对不起佛吗?

正法要以释迦佛说的法为依据

现在每个地方差不多都有这种话:“外面很多邪知邪见啊,你们不要去,去了要受影响。”你这么说,他也这么说,那到底谁是正法啊?正法有标准,释迦佛的法叫正法,你跟释迦佛说的一样,你也在说正法,你跟释迦佛说的两样,你就不是正法,离经一字即是魔说,那就是魔法。

此身如聚沬

“此身如聚沫”,这个身体如同很多的泡泡聚合起来,很容易坏。泡泡是比喻,也算是事实,细胞就是泡泡,人是细胞组成的,很容易坏,不知道哪一天泡泡全破掉了,人就死了。很容易破啊,好比水面上的泡泡,水在动,泡泡也在动,泡泡碰泡泡,一下全都破了,就是水不动,不碰它,时间长了泡泡自己也要爆的。

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生日那天,你们布置得很庄严,但是总是听到,“啪”一声,(众笑)“啪”,一声,好像是气球爆了的声音,我就看是谁在搞破坏?(众笑)一看才明白,气球不碰它,时间长了自己也会爆的。

你们肚子里有没有气啊?还好,还有个嘴巴在透气,要不然鼻子封起来,嘴巴封起来,你不死才怪呢,这就爆掉了。

无常大鬼吞

“无常大鬼吞”,无常鬼天天跟着我们,时候一到,就叫你去见阎王,人哪个不死啊?有情众生总有一天要死,说死什么时候来啊?无常鬼已经在背后了,死的时间是说不定的,死随时随刻都会来,一个人好好的也有飞来横祸。

这次台湾地震,有一个现象,一个动物园养鳄鱼的地方,游客正在观看,这些鳄鱼突然同一个时间都窜上来,同时吼了起来,那种吼声很可怕,小孩子都吓哭了,有的忙着拍照,一个游客问管理员:“怎么回事?”管理员漫不经心还笑嘻嘻地说:“可能不久会天崩地裂啊。”他本是开开玩笑,谁知这句话刚刚说完,人还没有走出去,已经地震了。你能够算得出来吗?你算得再准也算不过天,佛门里画的无常大鬼,肚子特别大,多少众生它都吞得下去,人为什么不修行啊?别以为自己真的能够长生不死,修行人要经常念无常啊。

出家了就要修戒定慧

多年前我在陕西大明寺讲《心经》时,老方丈回来晚上讲开示我也去听,老方丈就跟弟子们讲:“你们出家喽,出家人不修戒定慧,你们修什么呀?你们不学菩提道次第,修行的路子都搞不清楚,怎么修啊?”他也是唸佛修净土的,唸佛管唸佛,不能不修戒定慧啊。

修行第一步就要念念不忘:生命无常

菩提道次第,最开始要修下士法,第一步就要念无常,要念念不忘:生命无常啊,随时随刻都会死亡啊。

有人说:“我有时候想起无常,有时候就没想起,怎么办呢?老师你又不能一天到晚跟在我后面说:“你要念无常,念无常,你快死了,快死了。”(笑声)如果我真的那样,想不通的人还要骂我:“你盼我早一点死啊?还骂我快死了。”(众笑)我说句风趣话,你们实在心里边力量不够,经常打妄想忘了念无常,干脆你拿了念珠,唸无常,整天拔一粒,唸一句:无常、无常、无常,这倒蛮起作用的。今天讲到这儿。(回向)


喜(55)
———————— 傅味琴 2002.4.18 ————————


欢欢喜喜学佛法——慧乐

  应学:

人生实难得 正法尤难遇
此身如聚沫 无常大鬼吞
求水饮咸海 由渴饮更多
求五欲自娱 痴人亦如是
坏井毒蛇泉 智者熟思之
涅槃界清凉 无诸渴热恼
寻求善知识 随行般若教
(摘自《能海上师全集》第一辑)
 

人生实难得,正法尤难闻

提要:
 ·能否再得人身就在于我们心的相续
 ·正法尤难闻,如今容易听到的却是外道知见
 ·听惯了不是佛法的说法,正法的力量就越来越薄弱了
 ·封建儒教并非全好,佛教是全好

能否再得人身就在于我们心的相续

作为一个佛弟子,应该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要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那就必须要学习佛法的智慧。“人生实难得,正法尤难遇”,得到人身是很困难的。今天早晨我在房外走廊上走走,呼吸新鲜空气,看见草地上四条狗,我就想到不管是狗也好,猫也好,都很懂得人情。有人告诉我,他家里养了一些小狗,简直像小孩子一样,它也懂得跟人亲热,看见主人回来,它就像小孩子一样扑到你身上,要你抱它。人有感情,狗也有感情,所不同的就是躯壳两样。狗也会生病,生的病也跟人差不多,也会呕吐,也会拉肚子,所以人跟猫狗,都放在“众生”这一类里。由此我们更加相信佛的话,人死了以后,失去了一个躯壳很容易再去换一个躯壳,也就是说很容易做狗做猫,因为一样嘛。能不能得人身,就在于我们心的相续,有智慧的人能得人身,没智慧的人尽做坏事,一失去人身,很难再做人。

正法尤难闻,如今容易听到的却是外道知见

“正法尤难遇”,现在做人的有多少?有几个能听到正法啊?信宗教的人很多,可宗教是有区别的,宗教里边也有善恶,邪教就是恶,除了佛教以外,其他宗教都不能完全离开贪瞋痴,如果不是完全离开贪瞋痴,死了就很难有把握保持人身。就拿我们信佛的人来说,也很不容易听到正法,发心捐助弘法基金的人是要印佛经呀,可有的地方不是佛经的书却印了又印。

听惯了不是佛法的说法,正法的力量就越来越薄弱了

今后要听到正法是越来越难喽,有些名义上叫讲佛法,其实有很多都不是佛法,而且有些话对佛教对个人都有危害。我们千万不要有这样一种想法:他有的话讲得不错,有的话确实讲得不太对,那么讲得不错的地方咱们也可以听啊。你能辨别吗?也许你认为他对的地方已经是错了呢,也许你所学的佛法还没有他讲得多,就算你辨别出来他这两句有点问题,你要知道,这两句不是正法的话,会影响其他的话,你整个听到的法都受染污了,你多听了,也就无所谓了,心态就不对了,也就没有像当初那样的反感了,因为听惯了,麻木了。这样正法的力量就越来越弱了,哪怕只有一小部分根本上不对,全部不能听。搞佛教图书馆,最好每本书都要经过审核,都要从头到底看看,只要稍微有点不对,就不是一本好书,不能给人看。

封建儒教并非全好,佛教是全好

学习古代语文,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文化,并不是向封建儒教学习。以前的年代里你想成为一个文学家,没有古文的基础就很困难。可是反过来说,如今的年代,逐渐演变成完全是语体文的风格了,你不懂古文也能成为文学家,可以成为一个现代的文学家。比如像外国文学,都翻译成白话文了,像印度泰戈尔的散文诗,文字就很好。时代在变了,不要太强调学古文,以后的时代谁也不会用古文,我写的东西里边都没有古文,人家也很喜欢看。今天学一点古文提高提高文化,这也很好,可是有人白话文都没有学好,就想学古文了。我们学古典文学不是为了学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儒教并非全好,否则也不会被五四运动打倒,佛教呢?是全部好。


喜(56)
———————— 傅味琴 2002.4.18 ————————

此身如聚沫,无常大鬼吞

提要:
 ·用佛教观点回答问题,能使对方心服
 ·弘扬儒教道教的人,心已经不在佛教上了
 ·要严格按照佛法的要求来摆事实讲道理
 ·此身如聚沫,无常大鬼吞
 ·求五欲自娱,犹如求水饮咸海

用佛教观点回答问题,能使对方心服

别以为因为我学佛教,所以尽说佛教好话,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说佛教怎么不好,会说得我哑口无言,只要向我提几个问题,我用佛教的观点一回答,他就会心服口服。有一年,坐火车,碰到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年纪并不老,他在跟我谈话中,起先很傲慢,后来变得很虚心。他和我学生一起去倒水时说:“我原来想跟你老师辩论一下,可是没听他几句话,我就辩不出来了。”所以他思想转变得很快。

弘扬儒教道教的人,心已经不在佛教上了

佛的智慧是圆满的,还需要太上老君和《了凡四训》来补充吗?说句实在话,主张太上老君、《了凡四训》的人,心已经不在佛教上了。所以现在要听到正法是很困难的。

要严格按照佛法的要求来摆事实讲道理

我认为:凡是不符合正法的,全都不能听。社会上的人都知道饮食要卫生,就好像我们听的法,也要非常干净,你能放一点不干净的东西进去吗?比如说到小吃店去吃面条,发现碗里有两只苍蝇,吃面条的人就有意见了,也一定会引起大家的反感。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老板娘,一种是帮老板做生意的伙计,会帮老板说好话,“就一只苍蝇嘛,没关系,我帮你撩掉,面还是好的,还是能吃的嘛。”,能吃吗?整个面都不能吃了,这个小吃店还要罚款,甚至于要吊销营业执照,能允许他这么害人吗?同样在佛门里能讲《了凡四训》《老子道德经》吗?全都不能听!我虽然说得很严格,可是我这个严格是按照佛法的要求来摆事实讲道理。不这样严格就不能叫正法,稍微偏一点,也不叫正法,好比一块白玉,带一点黑就不是宝了。

此身如聚沫,无常大鬼吞

“此身如聚沫,无常大鬼吞”,要念无常,无论你对人世间感情多么深,无常总要来的。小孩满月,宾客都说:“长命百岁”,可是长命百岁的有几个?释迦佛涅槃的时候,弟子们嚎啕大哭,如此的悲伤,但是释迦佛还是涅槃了,因为太子的身体,总要无常。所以学生跟老师的关系,也不要太偏向感情了,有人总希望我长命百岁,一听到我自己说快要死了,他心里就难受,难受也是这样,不难受也是这样,还是理智一点。看样子老人肯定死在年轻人前面,其实不一定,也有可能年青人死在老人的前面,你们到火葬场去看看,里面死的年轻人多少?我这个老头子倒还没死呢,怎么说得准呢?所以赶快抓紧时间学佛法,这才是真正的有智慧的人。念无常的作用就是要我们努力学佛法,精进修行。

求五欲自娱,犹如求水饮咸海

“求水饮咸海,由渴饮更多,求五欲自娱,痴人亦如是”,一只船在海洋里航行,淡水喝光了,如果你因渴而去喝海水呢?海水是咸的,你会更渴,这就叫“求水饮咸海,由渴饮更多”。海水不能喝,太咸了还会死人,电影《白毛女》,杨白劳就是喝了咸卤死掉的。其实我得高血压也是因为吃咸的东西吃得太多了,因为我是宁波人,年轻时特别喜欢吃咸的,由于知识缺乏,不知道老年人不能吃咸的,也不能太操心,也不能太辛苦,这些都是高血压的病因。就是现在的冷饮、冰砖之类,也是吃的时候蛮好,过一会更渴。什么东西最好?白开水最好,中国人喜欢喝茶,茶倒不是一个坏东西。


喜(57)
———————— 傅味琴 2002.4.18 ————————

犯戒轻道风,丧失了抗拒五欲的能力

提要:
 ·以贪心求财色名食睡,越贪越渴
 ·犯戒轻道风,丧失了抗拒五欲的能力
 ·年青一代不像样,首先是佛门不像样
 ·清净道场受染污,修行就完了
 ·魔就是一颗贪五欲的心
 ·欲望使人没有过一天安稳的日子

以贪心求财色名食睡,越贪越渴

几年前新加坡居士来到弘法大楼,我们佛协文教部的年轻人也参加了接待工作,忽然咱们办公室冲进来一位同学,说:“美国客人要一杯白开水,因为他不喝饮料。”由此可见,现在国外已经主张喝白开水了,人因为贪饮料的味道好,其实味道好的东西对身体倒不一定好,水是最宝贵的东西,因此平时不要太浪费水。

因为口渴去喝咸海里的水,越喝越渴,越渴饮得更多,这比方求五欲自娱的愚痴人,因为感觉生活单调、无聊,加上心里又有贪享受的种子,种子一发动,就去贪求五欲享受:贪钱财、贪美好的东西、贪名望、贪好吃的、贪睡觉,这五样东西,称为五欲。

犯戒轻道风,丧失了抗拒五欲的能力

十年动乱后,五欲的风已经吹进佛门,再加上佛门里的人不重视戒律,不重视道风,本来戒律、道风是一个强大的抗拒力,可是现在这个抗拒力松掉了,五欲的风一刮进来,就把佛门刮得乱七八糟。

年青一代不像样,首先是佛门不像样

有人总是怪年轻一代,说现在的年轻人出了家像什么样子?年轻人肯出家是好事,怎么会坏啊?是佛门的风气坏了,佛门不像样了,所以年轻人一进来就受影响。

清净道场受染污,修行就完了

环境是很重要的,环境能使一个人变好也能使一个人变坏。我们每个佛弟子都要爱护好自己清净的丛林,清净的道场,我们是要在这个地方学法修行,所以决不容许别人来染污来捣乱,否则我们这一辈子就完了。

当初发心学佛,发心出家,如果好心没有得到好的结果,那岂不是冤枉?年轻人都是继承人,一切都是属于年轻一代,年轻人应该当家作主,要把自己的寺院、丛林爱护好。

魔就是一颗贪五欲的心

魔跟佛的区别在哪里?魔就是一颗贪五欲的心,佛叫弟子不要贪五欲,魔主张大家五欲享受,如果佛门里的修行人讲究五欲享受,这种风气就是魔气。这个魔不是妖魔鬼怪的魔,是五欲的魔。

佛教既不主张享受,也不主张像苦行外道那样苦,我们走的是中道,中道刚合适,所以一切求五欲自娱的人,不应该出现在我们佛门里。现在社会上的人拼命追求五欲,从中寻找快乐,喝酒、抽烟、赌博、唱世俗的歌、跳世俗的舞。我们国家主张人民要富起来,可也反对拜金主义和生活腐化呀,所以现在国家尽力在提倡道德教育。

欲望使人没有过一天安稳的日子

这儿说求五欲自娱的人,就好比为了解渴去喝咸水,越喝越渴,因为求五欲的人欲望越求越不能满足,越求欲望越高,欲望满足不了,他就感到不幸福,等到一满足,他欲望又提高了,他又不满足了,又想满足更高的欲望,那么再辛辛苦苦的去追求,所以他永远也得不到幸福。古人也说:欲壑难填,欲无止境,现在人也说:“欲望只有在追求时有点快乐,得到了你反而不快乐。”做生意赚了十万,想一百万,赚了一百万,他又要一千万了,直到老,也没有过一天安安稳稳的日子。赌博更是可怕,赌博的人全在追求欲望,总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把人家口袋里的钱弄到我口袋里,这是很卑鄙的。可是他赢了也不满足,赢了还想赢,因为他认为自己在交好运,不再多赢一点我做傻瓜?可是输了又要翻本,没得个完,一直到输光了为止,家产卖光,老婆离婚,家庭破裂,真叫不到黄河心不死。世间上人追求欲望就是这样,从古以来的人都在追求名利享受,有谁能放得下不再追求的?追求也是老样子,苦也是老样子。

喜(58)
———————— 傅味琴 2002.4.18 ————————

涅槃界清凉,无诸渴热恼

提要:
 ·抽烟、爱女人的出家人,在我们讲正法的地方待不住
 ·佛门是教育人的地方,四众弟子都应该听法
 ·坏井毒蛇泉,智者熟思之
 ·涅槃界清凉,无诸渴热恼
 ·涅槃是进入一个不生不灭的境界
 ·谁在制造末法时期,谁在进行灭法工作

抽烟、爱女人的出家人,在我们讲正法的地方待不住

所以不要贪五欲,贪里有毒,什么毒?你贪了以后你就放不下了。听说你们男众班有两个小和尚这儿待不住,前两天走了。一个是因为抽烟放不下,一个是外面有女朋友放不下。(笑声)这两件事最不好,出家人怎么能口里叼支烟呢?今天全世界都在提倡戒烟,出家人应该做精神文明的标兵。出家人口里叼了支烟,别人恭敬得起来吗?有说“没关系,我在房里偷偷地抽”,你偷偷地抽,人家因为你是出家人就恭敬你,你惭愧不惭愧啊?而且抽多了,一张嘴一股烟味气,一说话牙齿都是黑的,庄严吗?出家人是代表如来的形象,哪一尊佛是抽烟的?

一个听说外面有女朋友。国家法律规定婚姻自由,佛教也有个说法,你要结婚可以做居士,为什么要出家呢?你来当和尚还要找女人,就是以和尚身分在僧团里捣乱!贪烟酒,贪男女,从古以来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佛门是教育人的地方,四众弟子都应该听法

佛门是教育人的地方,我总是有这样一个想法,凡是进寺院门的,不论是来挂单的,还是常住的一律要学佛法,不准不学,佛门不是饭馆,也不是旅馆,是教育人的地方,能不听佛法吗?自由散漫,佛门还搞得好吗?我一下法座这个话就不说了,因为居士不管常住的事情,所以希望出家人要发心把佛门搞好,尤其要教育众生,教育佛弟子不能贪五欲。

坏井毒蛇泉,智者熟思之

“坏井毒蛇泉,智者熟思之”,井水是给人喝的,可是这个井坏了,或者井里有毒蛇,或者井水有毒,这个水就不能喝了,这是比喻五欲有毒,修行人绝不能去追求五欲,好比坏井毒蛇泉的水,喝了就要中毒。

“智者熟思之”,有智慧的人,对这种道理应该很熟悉,应该经常好好的去想。

涅槃界清凉,无诸渴热恼

“涅槃界清凉,无诸渴热恼”,涅槃界是非常清凉的,因为没有各种各样的热恼饥渴。

以前,我看过一本《中国通史》,在介绍佛教的思想时,竟然说:佛教徒追求涅槃就是追求死亡。这话很恶毒,说他不懂佛法吧?看看他写出来的东西也懂一点嘛。写书的人我记得是姓范,当然现在这个人早就死了,也许,这是因为当时时代潮流的关系,不过我想也免不了他本人有邪知邪见,据说他晚年为此而后悔。

世间上的人才是追求死亡呢,本来可以活得长寿,可是现在都很难长寿,因为自己糟塌自己,吃喝玩乐、贪享受、动瞋恨心、生活紧张、人生坎坷、互相斗争、妒忌,猜疑,弄得身心都不得安定,寿命也就越来越短,那岂不是在追求死亡吗?

涅槃是进入一个不生不灭的境界

涅槃是进入一个不生不灭的境界,是了脱生死,怎么叫追求死亡呢?涅槃不等于死亡呀。烦恼断尽,证阿罗汉果了,就到彼岸了。彼岸是清凉,没有诸渴热恼,难道死亡了才到彼岸?佛在世的时候这么多的阿罗汉全是活人啊,在佛经里边证阿罗汉果的,全会说话的,没听说过有鬼阿罗汉。咱们修行就是要修在活着的时代进入涅槃的境界,进入烦恼断尽一片清凉的境界。

谁在制造末法时期,谁在进行灭法工作

平时不修行,烦恼泛滥,对佛讲的话也不相信,一到临命终时,那还来得及吗?真叫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你贪瞋痴泛滥能到彼岸吗?心不清净怎么到净土?你没有智慧心怎么清净?你不学佛法又哪来的智慧?法本来可以不灭的,是谁制造了末法时期?就是邪师邪说,五欲泛滥,这种情况就出现了末法时期。

要随着般若智慧去修行

提要:
 ·“寻求善知识”是为了学法
 ·哪有一个不为众生讲法的善知识
 ·“随行般若教”要随着般若智去修行

“寻求善知识”是为了学法

“寻求善知识,随行般若教”,想要出离世间种种烦恼的苦,得到彼岸涅槃的清凉,就应该 “寻求善知识”。善知识是指具有正法的善知识。这个人很好,是个好人,他有一颗善心,这个人有知识、他会弹古琴、会画画,写毛笔字,拉手提琴,懂七国外语,这些都不是佛教里的善知识。佛教里的善知识是指有正法的知识和戒定慧的功德,这样的善知识你还得去寻求,现在人不是去寻求,而是看见谁,只要对他有好感,就称他善知识,这是凭感情盲目的做法。如今善知识有真有假,不能单凭有顶帽子,什么 “大法师” 、“大居士”、“大师”就叫“善知识”。时代在进步,可是假的也在发展,所以找善知识首先要知道善知识的标准是什么。

善知识有十种功德,要以功德的标准去寻找善知识。有了善知识你还要去求,求他给你法。如果你找到了善知识,这个善知识只是关起门来自己修,那你只好在门口等。如果你在他身边已经一两年了,一个法也没有给你,你在这个善知识身边有什么利益呢?忙着照顾他生活,充其量也不过是培培福。亲近善知识,不是叫你亲近拖地板、倒尿桶。培福是应该的,可是求智慧才是你的本分,善知识不肯把法教给你,你白寻求了,所以寻求善知识重要的是要去求法。

哪有一个不为众生讲法的善知识

现在人有了善知识却既不求法,也不求慧,光求福,看见善知识就供养,这一包那一包,从苹果一直到人参,从糖果一直到蜜饯。供养的东西这么多,你叫善知识咋办呢?叫他听法:“哎呀,我实在忙,我要走了。”说句风趣话,假如有个学生经常来看我:“老师,你最近身体好吗?这两包奶粉,给你增加营养。”过了几天又两包苹果,再过几天又是桂圆、红枣,我就要说话“你别走!留下来,听我讲法”。你不想听法,我还要训你,我给你讲法我有功德,我吃你东西我消我的福气,(众笑)哪有一个不给众生讲法的善知识?要是给众生讲邪法就更糟糕了,那是魔加持。

“随行般若教”要随着般若智去修行

“随行般若教”,听了法以后要法随法行,随着法义去修行,最最重要的是修般若智慧。般若智慧,讲起来话比较多,明天再讲。(第十四讲完)


喜(59)
———————— 傅味琴 2002.5.2 ————————

要得到修行的快乐,就得牺牲世俗上的追求

提要:
 ·此身如聚沫,无常大鬼吞
 ·想到死,就会想到修行没修好
 ·在修行上面获得快乐,这就是“慧乐”
 ·聪明人为了保住命,他懂得牺牲
 ·要得到修行的快乐,就得牺牲世俗上的追求

此身如聚沫,无常大鬼吞

上次讲到,欢欢喜喜学佛法,学佛法是一件欢喜的事情,你学了以后就能得到快乐,得到什么快乐呢?就是慧乐,是智慧上的快乐。上次讲了“人生实难得,正法尤难遇”,今天接下去讲“此身如聚沫,无常大鬼吞”,人体本来就是由很多的泡泡组成的,科学家也是这么说,叫细胞。细胞随时随刻都会死亡,乃至每到七天,细胞就要更新,所以佛法里就用泡沫来作比喻,人随时随刻都会死亡,就像水泡那样,一碰它就要爆掉,不碰它,它自己也会爆掉。

“无常大鬼吞”,我们跟无常大鬼是讲不通的,你即使烧红包包给他,也不见得不会把你吞掉,多少财富也买不到长生不死。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佛,寿命无量,为什么长寿啊?阿弥陀佛没有咱们这个皮肉的身体,所以寿命无量,佛的身体哪有四大所成的?我们是皮肉的身体,怎么能得无量寿呢?

想到死,就会想到修行没修好

人生时间有限得很,你们苦恼的时候我就觉得奇怪,你苦恼什么呀?你们快乐的时候我也觉得奇怪,你快乐什么呀?我不知道你们苦恼什么,你们又快乐什么?我也有快乐,也有苦恼,我知道我苦恼什么,我快乐什么。每天早晨醒来,由于晚上做梦,做得现实生活也一时想不起来了,所以把一切都忘了,这时很容易冒出一个念头,我快要死了,修行没修好,很苦恼。

在修行上面获得快乐,这就是“慧乐”

可是我也有快乐的时候,我唸经的时候快乐,修禅定的时候快乐,给你们讲法的时候快乐。我全靠这样的快乐过日子,如果没有这些快乐,我看可能很早就死掉了。因为年轻时有些朋友给我算命,算来算去,说我早该死。能够在修行上谋取快乐,这就是慧乐,知道无常的苦恼,马上去追求修行上的快乐,这就是有智慧的快乐。

聪明人为了保住命,他懂得牺牲

有一个故事,一个人被人家偷了一头小牛,他就向神祈祷:“如果神能够保佑我,找到偷我小牛的那个贼,我愿意用一只羊来献给你。”他愿意牺牲一只羊祭神,后来他果然找到了偷小牛的贼,是谁啊?一头狮子,正在吃他的小牛。他一看见狮子就害怕了,又祈祷:“偷小牛的贼我找到了,如果我能保住命,我非但愿意牺牲一头小牛,我还愿意贡献一头大公牛。”意思是说这个人是聪明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命,他懂得牺牲。

要得到修行的快乐,就得牺牲世俗上的追求

你们懂不懂牺牲啊?不要做一个愚痴的人,不肯牺牲光想拿,有这种可能吗?你要买一件新衣服,就得牺牲你的钱,你要使同学之间非常和合,就得牺牲你的脾气,家庭也是如此,你要使太太把你照顾得好,就要牺牲你打太太耳光的习气,哪有一面打她耳光,一面叫她对你好的事?如果你想得到修行的快乐,就得牺牲你在世俗上的追求。既要在世间上追求名和利,种种五欲享受,又想到佛门来抓佛法,行吗?如果行释迦佛何必逾城出家呢?说得那么轻巧,“在家也能修得好”,简直是在谤佛当年逾城出家的愚蠢。如果一个人去理发,要理发师把头发剪短,又不肯牺牲自己的头发,“头发是我的,你不能使我的头发离开我”,这头发怎么剪呢?又想成佛,又不肯跳出生死流转,这到底算什么啊?种种绮梦幻想,也不知道你将来的白骨葬在什么地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  

 傅味琴居士:《普贤行愿品》讲记(1~9) 

 傅味琴居士:要培养佛弟子爱国爱教和正知正见 

 傅味琴居士:弘法是为了报佛恩(大般若佛学苑-提问解答) 

 傅味琴居士:莲花(湖南岳阳莲花寺开示) 

 傅味琴居士:柏林寺中元节法会开示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 

 傅味琴居士:庆祝药师佛圣诞法会开示(2003年药师佛圣诞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为我们被业障所缠的苦恼众生特地讲了这部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成道纪念日会供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二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