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十四章 无象之象


   日期:2023/6/20 1: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十四章    无象之象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敫(jiǎo),其下不昧(mèi)。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hū huǎnɡ)。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yù)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最经典就是这一章,因为这一章阐述了我们的本来面目。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从这三个夷希微,就能看到宇宙,看到我们自己,因为下面直接又写了,其上不敫(jiǎo),其下不昧(mèi)。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hū huǎnɡ)。

【视之不见,名曰夷;】用眼睛无法看到的东西称之为“夷”,夷是平的是白的,太阳从地平线上还没有蹦出来之前是平的是白的,你的眼前是一片平白色,就好像我们的视力有一个区段叫白睑(jiǎn)区,就是我们的视力有一个盲点区,那就是白睑区。用眼睛看不到的东西,不能说没有,不能说是不存在的。这个“夷”表示这个宇宙大道是无形无相,无边无际的,是看不到的。

【听之不闻,名曰希;】用耳朵无法听到的声音称之为“希”,我们的耳朵听不到的东西多得不得了,像现在大家对科学都懂了,超声和次声就听不到。希作为稀薄,这声音非常稀薄听不到,这就是大道无声,贯穿始终。

【搏之不得,名曰微。】用手无法捕捉的事物称之为“微”,这就是大道无形。微就是微小的细小的,在我们人道上眼睛看到的或我们能理解到的最小最小的是光,只有光是最小的了,我们三界内的东西只有光是最小的,它是不可分割的,是空性的,我们的心就是空性,光也是抓不住的。搏之不得的只有光,其它三界内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用物理或化学能捕捉到,光就捕捉不到。灰尘哪怕再小再小,我们在显微镜下就能看到,哪怕再快的东西我们在显微镜仪器下面也能观察到。光,你就不好掌握了,为什么?它是空性的;佛家讲空性,这个东西就不能再分,所以搏之不得的东西实在太微妙了,只有我们的光。

【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此三者难以穷究区分,所以混合为一。

从自性上讲,夷希微就是精气神,三个合一的时候我们就能掌握了大道,大道无形无相,我们也是和大道相合的,所以老子没有办法只好用夷希微来代表,给它强加一个名词。只有我们身体内的精气神三者合为一体的时候,这精气神也是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的,这就对应宇宙的夷希微,非常微妙。

【其上不敫,其下不昧】其上不是亮的,下面也不是暗的。

从自性上讲就是我们这个性光不是黑暗的,也不是特别明亮。只有你修到位的时候,它是真正的大亮。我们没有修到的时候,没有修到圆满的时候,它也不是像你想象的那么暗,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光明,是一种很中性的东西。一旦修出来的时候,照亮十方法界,像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佛、大日如来佛照亮十方法界。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连绵不断的这种变化难以用名词给它按上。我们就能理解老子,理解释迦佛了,他们讲法确实不容易,因为在两千五百年前讲这些道理,对于我们现在来说算不了什么了,但那个时候的人的确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现在的科学家是谁发现的,就用谁的名字来命名。

复归于无物 ,正因为很难给它起名字,那么还是让它回归于本来吧。无物还是归于原始状态,我也不给你起什么名字,那样反而清静,你也清静,那个东西也清静。

从我们修行上来说,我们的性光不明也不暗,上面也不是亮的,下面也不是黑的。我们的性光是一体的,精气神合成一体的时候,它的光是圆满的,所以上下都是圆满的。既然圆满的时候,我们对很多人道上名相上的东西,就没有必要执著它的名字了,也就是告诉我们的六根六识不要去执著了,你只管用就可以了。比如说杯子,杯子主要是装水的,不要强调这杯子一定是装水的,难道我装牛奶就不可以嘛,我装稀饭就不可以嘛,杯子的功用非常多,限定它就给自己制造麻烦了,所以回归于自然,物质的本来,它该装什么就叫它装什么,不要给它去规定,这就是妙用。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这就表明了我们心(大灵、自性法身)是没有形状的,大道是没有形状的。

无物之象,没有形状的才是它真正的相貌。比如空气,没有形象,是无形无相的东西,这才是它最真实的相。大道以及我们的法身是无物之相,这才是它原始的相貌,就是它原本吧,我们的原本就是遍法界无相之相。

【惚 恍】这个恍惚很难讲,因为它又不是前又不是后,又不是左又不是右,又不是上又不是下,又不是始又不是终, 恍恍惚惚,所以称它为恍惚,也叫它为道,就是我们的性光。我们的性光出来的时候一恍一恍的,一闪一闪的,所以很多有眼目的人说这个人有光一闪一闪的。这一闪一闪就命名为“惚恍”。夜晚看星星是一闪一闪的,老子就看到星星得来的这个结论。恍惚就像我们的心脏脉搏的跳动一张一合,就像一闪一闪。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从字面上是向前迎上去见不到它的头,随后追上去见不到它的尾。

从修行上讲,音流是看不到头的,同样也看不到尾巴,圣人如同音流一样。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从字面上讲,把握恒古长存的道,用它来驾驭现存的事物,用它来了解远古的起源,这就叫道的规律。

从修行上讲,古之道就是最高最终的通道,中脉就是古道,执行古老的法则,即是修通大道,才可以在当下成就色身或者事业。能够明白古道的人是真正的解脱者,才能称为掌握大道规律的人就为圣人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