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


   日期:2023/6/27 10: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 

蔡惠明居士讲述● 摘录明伦杂志

一、从叶圣陶的《两法师》一文说起

印光大师(一八六一——一九四○)是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弘一大师(一八八○——一九四二)是中国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这两位一代宗师,有着甚深的法缘。我是印祖的法孙,我的老师李圆净居士是印祖的在家弟子,我只皈依过灵岩山寺的妙真和尚,按辈份排列,当称祖辈。我与弘一大师没有渊源,只有敬仰。他圆寂五周年时,我受新加坡广义法师的委托,编印《永恒的追思——弘一法师示寂五年祭》,以此因缘,也成为弘门一名私淑弟子。如台北陈慧剑居士主编的《弘一大师永怀录新编》就收有我在《香港佛教》月刊发表的五篇纪念文稿。愧我福薄,缘悭未能亲近这两位高僧。我十三岁那年听说印祖在苏州灵岩山寺圆寂,心中感到很悲痛,这是自然流露的感情,信有前缘。一位好心的居士给我看着名文学家叶圣陶(绍钧)先生所撰的一篇题为《两法师》的文章,使我得知印光、弘一两大师的名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叶老是夏丏尊居士的亲家,夏老则是弘一大师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的同事,夏老在校前后任教十三年,大师则执教七年。这七年中,他们朝夕相处,感情深切。大师的出家,与夏老的“激发”有关,夏老曾激动地批评大师经常在假期中到佛寺中试断食说:“这样做居士究竟不彻底,索兴做了和尚倒爽快!”想不到弘一大师果然出了家。夏老受他影响,从此不敢再毁谤佛法,并发心尽力护法,茹素一年。大师于一九四二年示寂,他为编《弘一大师永怀录》,传诵一时。夏老以后不但长斋念佛,还参加上海法藏学院教学与普慧大藏经中日文《南传大藏经》的汉译工作,他在晚年虔修净土法门,在《致大晚报记者书》公开声明以念佛求生净土为归宿。一九四六年四月廿三日的晚上,我接到陈海量居士的电话,通知夏老病危,要我到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寓所参加助念,当我赶去时,夏老已处于弥留时刻,在他床前,点燃着安息香,大家不停地持念“南无阿弥陀佛”,缭绕的香烟和喃喃的佛号声凝成了宁静的气氛,就在这时,夏老安详地往生了。他面现笑容,没有痛苦,根据他生前的信愿,他宣称自己是净土宗学人,发愿往生极乐国土,已得到圆满所愿。

叶老的《两法师》一文,写得很生动,记述由夏老约请,在功德林蔬食处会见了弘一大师,共进了素斋,并写道:

“饭后,弘一法师约定了去见印光法师,谁愿意去可同去。”印光法师这名字知道很久了,并且见过他的《文钞》,是现代净土宗大师,自然也想见一见,同去的约七、八人。……到新闸路太平寺,有人借这里做丧事,乐工认为吊客来了,准备吹打起来,及见我们中间有个和尚而且问起的也是和尚,才知道是误会,说道:‘他们都是佛教里的。’

寺役去通报时,弘一法师从包袱里取出一件大袖的僧衣来,恭而敬之地穿上身,眉宇之间异样的静穆。我是欢喜四处看望的,见寺役走进沿街那房里,有个躯体硕大的和尚洗了脸,背部略微佝着,我想这一定就是。果然,弘一法师头一跨进去,便对这和尚屈膝拜伏,动作严谨且安详。我心里肃然。有些人认为弘一法师是和尚里的浪漫派,看这样可知完全不对。    印光法师皮肤呈褐色,肌理颇粗,表示他是北方人。头顶几乎全秃,发看亮光,脑额很阔,浓眉下一双眼晴这时不戴眼镜,却同戴了眼镜,从眼镜上射出眼光来的样子看人,嘴唇略微皱瘪,大概六十左右了。弘一法师与印光法师并肩而坐,正是绝好的对比,一个是水样的秀美、飘逸,而一个是山那样的浑朴、凝重。

弘一法师合掌恳请了,几位居士都欢喜佛法,有曾看了禅宗语录的,今天来见法师,请有所开示,慈悲、慈悲。对这‘慈悲、慈悲’,感到深长的趣味。

“‘嗯,看了语录,看了什么样的语录?’印光法师的声音带有神秘味。我想这话里或者藏有机锋罢。没有人答应。弘一法师便指李石岑先生,说这位居士看了语录的。石岑先生因说也不专看那种语录,只曾从某先生那里研究过法相宗义理。这就开了印光法师的话源。他说学佛需要得实益。徒然嘴里说说,作几篇文字,没有道理。他说人眼前最要紧的是了生死,生死不了,非常危险!他说某先生只说自己对,别人念佛就是迷信,真不应该。他说来声色有点严厉,间以呵喝……。

弘一法师再作第二次恳请,希望于儒说佛法会通之点给我们开示。印光法师说二者本一致,无非教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等。不过儒家说这是人的天职,人若不守天职就没有办法。佛家用因果来说那就深奥得多。行善便有福,行恶便吃苦,人谁愿吃苦呢?……

弘一法师第三次‘慈悲、慈悲’地请求时说,这里有没有言经义的书,可让居士仍‘请’几部回去,这‘请’字又有特别味道。

由另一位和尚分派,我分到黄智海演述的《阿弥陀经白话解》、唐大圆着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口义》、李圆净编的《印光法师嘉言录》等三种,其中《阿弥陀经白话解》最好,详明之至。

“于是弘一法师又一次屈膝、拜伏、辞别。印光法师颠着头。从不敏捷的动作上显露出他的老态。待我们辞别了走出房间时,弘一法师伸两手,郑重而轻捷地把二扇门拉上了。随即脱下那件大领僧衣,就人家停放寺内的包车上,方正平贴把它折好包起来。”

这段不长的记述,形象地描绘印光大师的严谨持重和弘一大师的至诚恭敬。印光大师在一九四○年圆寂后建塔苏州于灵岩山。弘一大师于一九四二年圆寂后分别筑塔于泉州清凉山和杭州虎跑山。

二、弘一大师最服膺的是印光大师

一九二四年二月,弘一大师致书王心湛居士盛赞印光大师的盛德,谓“于当代善知识中,最服膺印光大师。”称他“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二百年来,一人而已。”及他再三恳求列为弟子的经过。

在这以前,一九二三年弘公与印祖通信甚多,其原函虽不得见,但可从印祖的复函中推知梗概。弘公当时致力的功夫,仍以掩关及刺血写经为主。而印祖则劝他先专志修念佛三昧,然后再事写经。弘公表示愿掩关克期取证,誓证念佛三昧,并请印祖作“最后训言”。印祖则逊谢。劝他“关中用功,当以不二为主,不可以妄躁心先求感通。心未一而切求感通,乃是修道第一大障。”林子青编《弘一大师新谱》中共收录印祖给弘公的四封复信。(见一九二三年癸亥、四十四条“注释”栏,限于篇幅,未能转录,请参阅。)

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经》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自从得到印光大师开导后,他从善如流,以净土法门“念佛三昧”为指归。可见两位大师为我们树立楷模,我们应当很好学习,循着他们踏过的脚印,稳步前进,首先应当积聚往生净土的信、愿、行三资粮。

三、弘一大师专程到普陀拜印祖为师

弘一大师曾多次请求印祖列为门墙,但印祖一再逊却。最后同意所求。一九二四年五月,弘一大师自温州庆福寺出发,前往普陀山朝礼印祖。在后山法雨寺举行简单而隆重的拜师仪式,并随侍七日,用心观摩学习印祖的嘉言懿行,终于发现他老人家注重惜福,力行习劳,深信因果,专弘净土的四大特征。自此弘公操行至苦,持戒至严,治学至勤,修道不懈,皆以印祖为榜样,严以律己,一丝不苟。弘公后来于一九四一年夏在晋江福林寺作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的讲演,推崇备至(收入《晚晴老人讲演录》中)。在普陀山法雨寺参谒印祖后,弘公在一九二四年秋,应邀到上虞白马湖夏丏尊故居“平屋”访问。夏老用香菰供斋,被他坚决拒绝,改用豆腐仍不就,最后只好按照他本人的要求,白水煮青菜,用盐不用油,方始接受,他是受印祖“吃粥舔碗”节约精神的影响。

夏老在《子恺漫画集序》中写道:

“在他,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小旅馆好,统舱好,挂褡好,粉破的席子好,破旧的手巾好,白菜好,莱菔(萝卜)好,咸苦的蔬菜好,跑路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这时何等的风光啊!宗教上的话且不说,琐屑的日常生活到此境界,不是所谓生活的艺术化了吗?人家说他在受苦,我却要说他是享乐,我当时见他吃莱菔、白菜时那样愉悦叮咛的光景,我想:莱菔白菜的全滋味、真滋味,怕要算他才能如实尝得的了。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都还它一个本来面目,如实观照领略,这才是真解脱、真享乐啊!”

印祖和弘公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虽为师徒,双珠并耀,他们之间的法缘殊胜,在佛门中流传甚广,谨录以飨本刊读者,愿以二位祖师为榜样,精进不懈,同生极乐!

佛历二五三八年甲戌冬至于上海佛教居士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