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胡晓光教授:师恩如海 —— 写在陈扬炯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


   日期:2023/8/4 10: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师恩如海 —— 写在陈扬炯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

温金玉


陈扬炯先生离开我们已是整整一年。

在这一年的日子里,我会常常想起跟随先生学习时的点点滴滴。虽然于先生门下,我不是最早的,也算不上是最好的,但可以说是与先生相处最久,追随他做佛学研究的唯一弟子。先生是湖南蓝山县人,1932年12月生于当地一大户人家。1953年东北师范大学毕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列研究班,分配至山西大学任教。文革后,曾任山西雁北师范专科学校校长。我与先生的缘份就是在雁北开始的。1979年我参加高考因数学成绩不佳而入山西雁北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在校刻苦读书,被同学称为“拚命三郎”,二年级时全省9所高校组织文科通考,我获得全省第一名,受到教育厅的嘉奖,曾轰动全校。消息传来的当天晚上,我在教室读书,一位高年级的师兄在门外叫我,说陈先生要见见我,这是我第一次与先生的正式接触,具体的谈话已记不清了,只是记得先生家有许多的藏书,从此我的心底生发出对学术的一份神往。后来借此因缘,我在大三时经教育厅批准以教师身份赴吉林大学哲学教师班学习,这是我生命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其时陈先生已是学校副校长。

陈先生与师母冯巧英先生可以说是才子佳人的组合。陈先生身材魁梧,雅人深致,20多岁时就升任副教授,师母冯先生亦出身名门,其父在旧中国曾授少将军衔,加之灵性婉约,气雅如兰,是山西大学中文系的才女之一。冯先生小陈先生9岁,这一对师生恋亦是当年山西大学里“采兰赠芍”的一段佳话。在日后的岁月里,风雨同舟,育幼养老,二位先生相互牵手,一路走来。

我和妻子是同学,均为二位先生的弟子,再就是一同留校工作,这就成就了与先生一家长久相处的因缘。1983年10月我有了女儿,我们夫妻二人交叉上课,轮班守护孩子。一次陈先生看到我在校园里带孩子,就过来轻轻地对我说,学校马上要升格为本科,你要认真想想。这可以说是后来我考研的缘起。1987年我毕业回来时,陈先生已于前一年调至太原师范专科学校任校长,并兼任山西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基本以佛学为主。随后,我也于1989年调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从事佛学研究工作。因研究专题的关系,与先生的见面与谈话就更为频繁,常常相随参加学术会议,或一同考察寺院遗迹。

陈先生从1953年执教至1993年退休,高校教龄40载,可谓桃李天下,着述等身。个人专着主要有:《哲学漫谈》、《哲学常识》、《当代大众哲学》、《古清凉传、广清凉传、续清凉传校注》、《昙鸾集评注》、《话说阿弥陀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哲学之谜》、《玄奘评传》、《大乘大义章释译》、《中国净土宗通史》、《昙鸾法师传》、《道绰法师传》、《善导法师传》等。主要学术贡献,一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撰写的《哲学漫谈》曾在全国有重大影响,为哲学普及工作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自己对佛学的朦胧意识就是从第一次看先生书中讲慧能“不是幡动,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的禅机开始的。二是1999年出版的《中国净土宗通史》成为当代佛学研究的必读书目,亦是净土宗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着作。

2000年陈先生不幸中风偏瘫,我曾与先生的次子在医院日夜轮班护理。望着自己最为敬畏的师长静卧于病榻之上而无力自理,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无常,椎心泣血的悲苦久久难以释怀。2001年我调入北京,临行先生用不太清晰的声音嘱咐我一路走好。每次返晋,在先生的床前总要静坐一阵,在静穆中先生久久握着我的手……

2004年9月我协助庐山东林寺大安法师策划召开纪念慧远大师学术研讨会,想着冯先生日日环绕于病榻之前,欲借此请她出来散散心且朝礼东林寺,但最终还是未能成行,会前冯先生在电话中对我说:“我放心不下你们病中的陈先生!”声音憔悴而清瘦,数十年相濡以沫的情份令在电话线一头的我泪流满面。

在随后的日子,我常常感念于二位先生的情意,陈先生肩担道义,妙手着文,曾出任两所高校的校长,植栋梁之木,育天下英才,其卓越功业自不待言。而以师母的婉约才情、凌厉性格其实在事业上会有更为耀眼的光芒,只是冯先生将太多的精力投放在相夫教子的家庭经营上。她在艰难的岁月中含辛茹苦,养育了三个子女,一直侍奉自己病中的母亲。待子女成人,至为母送终,我们都为冯先生松口气,但不成想,陈先生又瘫痪在床。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太太,本应是儿孙绕膝,颐养天年,老人却还要日夜操劳,侍奉病榻。冯先生是当年省内为数不多的几名古典文学教授之一,但平日里从未见有成就带来的孤傲,常常呈现的是月朗风清的平和。多年来她以智慧与安祥经营着自己的家庭,让人真切感受到传统女性内敛而不张扬的魅力。看着先生的坚毅,以及略带隐忍与风霜,感受着一种知识女性的智慧与崇高。一个名门闺秀、大学才女、文学教授,消瘦的肩头却承当着整个世界,她为丈夫、家庭的奉献令人唏嘘不已,作为忝立门下的弟子,常常又为先生生发一份不忍……

12月底的一个上午,寒风凛冽,北京出其的冷,妻子突然接到陈先生次子陈霆呜咽的电话,说陈先生刚刚辞世。消息传来,想着先生辗转反侧于病榻四个春秋,当时竟是“悲欣交集”的复杂心情。其时我正有课,让妻子连夜赶回。第三日蒙大安法师慈悲,我辞掉原定去参加庐山东林寺大佛奠基仪式的预约,匆匆赶至灵前。师母含着泪说先生曾遗言,家中藏书,我可随意取走。面对先生以终生心血经营的四壁典藉,睹物思人,禁不住泪眼婆娑……

古人云:“行远道者,假于车马;济江海者,因于舟楫;求真知者,承于师恩”。先生与师母于我恩同父母,我自己从一个专科毕业生成长为一名佛学博士生导师,期间浸透着先生巍巍教诲之恩。薪火相传,灯灯续焰,先生加持我吧,让我为您辉煌!

焚化炉前,对生命的感悟最为真切,如实的个体瞬间就会灰飞烟灭,我是最后一个将先生遗体推入的人。待众人离去,面对即将焚化的先生,我双手合十,焚一炷心香,祈祷虔诚,跪拜、再拜、三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胡晓光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胡晓光教授)  

 胡晓光教授:唯识二题刍议 

 胡晓光教授:从永明禅师的唯心观谈起看中国佛教的基本特质 

 胡晓光教授:答关于“真常唯心论思想初探”一文中相关问题之 

 胡晓光教授:从唯识学角度看佛教心性义--兼论无漏种子、佛 

 胡晓光教授:佛教缘起哲学统观 

 胡晓光教授:略论佛学的语言观 

 胡晓光教授:对大乘佛学一些重要问题的思考 

 胡晓光教授:略论中道义的逻辑特质 

 胡晓光教授:中观唯识思想与真常思想之比较研究 

 胡晓光教授:略论慧能禅学三无观念实质 

 胡晓光教授:唯识观是瑜伽行学之必然结论 

 胡晓光教授:略论恒审与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