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心中月 下 论生命


   日期:2023/10/11 11: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论生命

每一个众生原本就是佛,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发挥佛的力量,可是这个世界的诱惑力太大,众生整天向外追求,久而久之,就忘记了自己是哪尊佛下凡了,和内在的力量也失去了联系,但是,只要经明师的指点,即可认出自己原有的本来面目。

找不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永 远都会轮回去寻找。人来到这个世间的目的,一是寻找自己的本来面目,二是加持这个世间。找不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人永远不会满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生活始终不满足,一直在追求外在的东西,来弥补内在空虚的原因。

身体乃是真我的一部机器,真我借助这部机器来显示自己的“用”,百年之后这部机器朽了,真我还要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另一部机器,生命便如此轮回,永无止尽。倘若在生前能把真我修出来,并与虚空合二为一,那么在临终的一刹那间,真我就会自动地融入广袤的本觉之中,否则还要回到这个地球上投胎,继续轮回。

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怎么死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如何生,只有生得好,学会了生,才会知道如何死,才会死得安心。

命运绝非由他人(神佛等)主宰,而是由自己主宰。一个人的个性决定了自己一生的命运。个性就是今后命运的写照,个性就是命运的形象,个性决定了未来的前途。

害怕死亡是因为你不了解生命的根源,生命是不灭的,生命是循环的,生命从未死过,当你深入禅定,就能认识到自己已经生过无数次,死过无数次。身体不是你,头脑不是你,心还不是你,所有已经发生的死亡和出生,都是你的头脑和身体,百年一换,百年一换,在这个换的中间,有一个始终不生不灭也不换的东西存在着,它是永恒的。这个会死的、会生的,已经历经了无数次的生生死死,然而你的“真我”始终活着。真我从未生过,又怎么会死呢?真我是先天的,没有宇宙以前它就存在了,宇宙有坏,它始终不坏。

人生犹如长河,时刻都在流动,水流到不同的河道,就变成不同的形式,然而水的本性永远是动性、湿性,永远是清澈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心态,一生都在变化,一生都在追求,从未满足过。没有把道打开,没有进入到终极(海洋)里面,永远都会追求;何时流进了海洋(进入道里面),才会满足。人追求着外在的一切,都是因为没有进入到道里面。成道的人虽然也在努力做事,但不是被欲望驱使着在刻意追求。

生命犹如一股水流,时刻都在流动,只要你不阻止,它自然会形成一条自己的道路,自然会把你带到生命的终极——大海。随缘接受周围的一切,伴着水势,整个生命旅途不会错过一草一木,所有的一切都能得到。

临终一念至关重要,临终时你记得什么,就往生到什么地方去。生前的习气和嗜好决定了你临终后的去向。这一生的行为决定了来生的命运。你今生这个样子,就是前世遗留下来的习气使然,所以今生有什么习气,赶快消除吧,以免又带到来生。你今生有这种习气,本身就说明你前生在这方面没有突破。

男女之间之所以互相吸引,实是两种能量在背后推动所致。每一个人都是由两种能量和合而产生的,如果你是个男人,那么在你身上就会有百分之五十一的阳性能量,和百分之四十九的阴性能量。如果你是个女人,在你身上则会有百分之五十一的阴性能量,和百分四十九的阳性能量。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半的能量在沉睡,男人身上有四十九的阴性能量在沉睡,女人身上有四十九的阳性能量在沉睡,因此每一个人都会去寻找另外百分之四十九的能量来协调自身,于是就产生了爱情。

男女互追,就是两种能量在要求协调,虽然每一个人身上都具有两重能量,但是差不多有一半的能量都在沉睡。

世上只有一种人不会向外追求这种能量的协调,也即开悟的圣人。开悟的人并非不需要这种能量的协调,而是他们内在那一半沉睡的能量,通过修炼已经苏醒,并与另一半的能量合二为一。协调后的能量,既不是阴性,也不是阳性,而是一种平衡的、静态的、整体性的能量。阴阳平衡就是得道。

修行要从心态上下手,即心是佛的内在超越才是无上大法,生理上的修炼能达到健康就行了,要把生理的能量扭转过来,实非易事,但出家人无儿无女无牵挂,比较适合走这条路。从生理学的规律来讲,能量往下流为好;而从修行的角度来讲,能量往上流为好。要扭转这股能量,弄不好会把命给赔进去。当能量往上升的时候,会出现无数种疾病,打乱整个生理系统将是最大的冒险——冒生命之险。佛教的高僧传里有好几百位高僧,而在修炼途中死亡的有好几千,就像中国共产党的元帅只有数十位,而死在战场上的士兵有无数位一样。

修行本身就是在向未知挑战,趋向未知需要一种非常勇敢的行动,只有这个勇敢的行动才能带你进入未知。实际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种未知:房屋会不会倒塌?明天是否还活着?食物里是否有毒?……

习惯了未知,也就不觉得未知的存在。当谈到修行时,总有人爱问:“真的有神存在吗?”“我能开悟吗?”别人的回答,你不可能绝对相信。不跳进水里,绝对学不会游泳;不进入未知,永远不会有已知。生命中的每一步都是离开已知,进入未知,达到已知,又进入未知……如此循环不已。

生命存在的当下就是喜悦,毋需再立下什么目标,或达成什么目的。有目标就有痛苦,就错过了生命当下的意义。生命犹如河流,永不停息地流淌,纵是大海,也在流淌。大海并非水的归宿,水流经的地方就是它的归宿。生命也是如此,无始也无终,生命存在的当下就是涅槃,你所到之处就是天堂。天堂不是一个目标,天堂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你没有目标的时候,也就进入了天堂;当你生活在此时此地,天堂就有了你;当你把生命寄托于未来,把生命指向一个目标,你就抹杀了生命。生命的意义在于有什么就接受什么。果真能理解“接受”二字的含义,你也就是一个解脱的人了。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当下就有,如果当下没有,那么未来也不会有。当下是未来的当下,也是过去的当下。“当下”二字涵盖一切时空,一切时空都是“当下”的投影,当下是什么,过去和未来就是什么。

在天上的修行速度远远没有在人间快。人间是苦乐参半,顺逆皆有。天上则是样样如意,种种现成,日日享受,所以不思超三界,福报享受尽后,又堕落人间再次修行;由于生前修行的功力不够,未能超越三界,只能升到天上,于是又继续享受,继续轮回。惟有超三界后才不会轮回。

虽然一切有相皆是虚妄,但处处行善,时时做恶,还是会受因果报应的,一点也不能马虎。每一层天各有自己的因果大律。即便是大彻大悟的祖师们,在行为上也是不舍一法,在心上可以空,但在行为上不可以放弃服务大众的机会。宇宙中的一切,无实无虚,非真非假。

拥有多少并不重要,能否知足才真重要。自己的心态不改变,谁也帮不了你。

隐居的生活固然很好,但一个大菩萨绝不会隐居起来。不行菩萨道,终不能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没有帮助他人修行,自己的修行也很难进步。

只有适应时代、服务社会、丰富生活的佛法才是真正的佛法;只有理事圆融、正知正见、利乐有情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只有把思想提炼为智慧,把情感陶冶为大愿大行,才是真圆满,方为真究竟。

权力是人类所患的最大的疾病。内在空虚的人才会拼命地追求权力。权力不是道,是道的附属品,也可通过权力来修道。有权力的人对人类所作的贡献,一点也不亚于传教士对人类所作的贡献。权力和道有一点区别便是:权力需要别人来赐予,失去了别人,权力也就没有了意义。道不需要别人,自己一人就可以达成。权力是驾御别人,道是驾御自己。

过于追求某种东西,便会为它所转,进而失去自身的自由,成为它的奴隶;为了得到它,人们会变得发疯,变得忘我,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得到和成功是人类的两大魔鬼,魔鬼总想证明“我”的伟大。事实上越想证明“我”伟大,“我”将变得越渺小;当能够放弃“我”伟大的想法时,“我”才能变得真正的伟大;当能够放弃“我”想成为强者的想法时,“我”才是真正的强者;放弃解脱的欲望,才是真正的解脱。

把金钱捏在手里不放,也就失去了金钱的意义,金钱要流通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金钱是为人而存在的,人不应该为金钱而活。钱是人的工具,钱是人创造的,违背了这个规律,生活将变得痛苦,人也将会失去人性。存钱意味着不自信,唯恐明天赚不来钱。钱的价值在于流通,权力的价值在于为民使用,金钱和权力都没有必要放弃,要放弃的是你对金钱和权力的占有欲望。

许多修行人对于灵性的追求和物质的追求,这两者的关系协调得不好。其实,倘若在你的内心,你是一个灵性的追求者,那么你就应该以灵性为主,以物质为次,物质上够生活所需就行了;倘若你是一个物质的追求者,那么你就应该以物质为主,以修行和灵性作为你生活中的调节剂,作为你物质中的音乐,反之也可以把物质作为灵性中的音乐。两者都占主导地位,或都处于次要位置,那么你将一事无成,物质上难满足,精神上更难满足。相比而言,人在物质上较易满足,当物质的满足达到一定程度,必定需要灵性;而灵性达到某个程度,可以不追求物质。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会协调二者的关系了——主仆分清,你将是一个快乐的人。

道德与不道德实在无法下定论,若按佛教的思想来论,时时刻刻能返观内照,深入内在的旅行即是道德,除此皆非道德。外表做的越多越不道德,自然的表露才是道德。除了内在开花以外皆不是道德。宗教里面的道德是以内在的心态来论,社会上的道德是以外在的行为来论,如宗教里面动了杀人的念头即是犯罪,而按社会上的法律,真的杀了人才算犯罪。内在开花以后所做的一切都符合道德,即便打骂也是道德的显现,是以爱心为基础而打骂,处处皆是道德的显现,处处皆是内在的核心在显现——辐射式的显现。

胜利和失败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面都很美,众生的成长和成熟需要这一枚硬币的两面,智者会从失败中汲取更多的智慧,胜利者往往失去更多,而失败者则会得到更多。历史的规律是,人们佩服胜利者,但不尊重胜利者,甚至厌恶胜利者,而对失败者不仅同情,甚至更尊重。人生有成功,必然有失败,只是人类的习性总善于把成功的一面、好的一面亮出来,就像日常生活中照相一样,人们总是把美好的一面呈现给相机的镜头。

环境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绝不会倾向某一个人,所不同的只是每一个人的心态。心态不同,对环境的感受和评价也就不同。有人喜欢白天,则有人喜欢夜晚;有人喜欢天堂,又有人喜欢人间。对于开悟的人而言,人间的美不仅不亚于天堂,而且还胜过天堂数万倍。

其实,说道在红尘,那是因为修道是非常实际的经验,是现在解脱,而不是死后解脱。惟有在红尘中面对生活,透过人生的种种痛苦,才能超越痛苦。把自己关闭起来,这不是解脱,而是逃避,是压抑。超越了痛苦,也即超越了人生。生活本身就是道,舍弃了生活,也就舍弃了道。道并非在书本里,生活才是一部真正的经典,唯一值得读的书便是生活——全然地生活。能使你开悟的法门惟有生活,生活中有什么便享受什么,没有的也不必渴望,渴望便会错过生活的意义,渴望是痛苦的根源,当人生没有渴望的时候,也即迈入了一个全然的生活旅程——开始进入内在的核心。全然的生活意味“我执”消失了,没有了贪欲,没有了争斗,不为名而活,不为利而活,你是一个完整的人、真实的人。惟有这时,内在的莲花才会开放,那里才是我们的源头,才是我们应该去的地方;那里没有希望,没有痛苦,没有未来,没有智慧,没有愚痴,只有当下的开花和宁静的祥和。

烦恼也非烦恼,只是你对它认识不够,当深入禅定以后,你会发觉烦恼就是喜悦,犹如傍晚见到路边的一根绳子,远远望去就像一条蛇,当我们放松地靠近它时,才发现原来是根绳子。当你还没看清这根绳子时,这根绳子就可以充当毒蛇来拦你的路。所以说烦恼除尽菩提也无,菩提就是觉悟,当你还没觉悟,菩提就是烦恼。

不敢面对金钱和物质,说明还没有超越它们,果真超越了金钱和物质,为什么还不敢面对呢?如果不是因为人类贪图金钱和性,金钱和性又怎么可能会引起人们的痛苦呢?金钱和性是大愚蠢的东西,是听命于人的,它们没有主导性。世界上出现的任何一样东西都具有两重性质——正极与负极,要想协调,靠的就是正负两极的力量,舍此一极都无法达成。

修禅的人是一个对来世没有兴趣的人。在禅者的眼里只有当下,只有此时此刻,他从不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当下的那一顿悟就是终极,是没有次第的,此岸就是彼岸,“一”就是一切,刹那就是永恒。修禅是最单调的,也是最无聊的,惟有透过无聊才能达成终极,无聊可以杀掉一切妄想,迸发出一切智慧。

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没有欲望简直是不可能的,要吃,要穿,要住,会生病……周围的环境促使你产生欲望,人的一生都是在为欲望活着,就是想修行也是一种欲望。欲望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给予正确的对待,并非是一件坏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