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楞严悲华法师:楞严禅师、慈宗及其道场简介


   日期:2023/10/28 12: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楞严禅师、慈宗及其道场简介

【禅师简介】

楞严比丘,汉族,别号悲华,又号遍入风,1970年12月25日凌晨生于福建沿海一革命干部家庭, 1991年大学毕业,1993年和2002年先后两次舍俗出家,2004年底受三坛大戒,2005年任云林寺主持,2008年任弥勒慈化院主持,2009年任青云寺主持。

1993年3月,禅师前往扬州高旻寺依止来果禅师的传人坤山觉安禅师学禅并拟出家,1994年底坤山老和尚圆寂前印证师之悟境并传法,赐名曰楞严海会,望其将来广弘禅宗。2002年,师往云南等处参学上座部佛教,依止马哈希尊者传人苏康敏达尊者(缅甸傣族)学习四念处内观禅法。尊者为禅师授南传袈裟并将禅法的要诀传授给禅师,赐名曰阿利耶,望其将来弘扬四念禅法于各地。2003禅师返回四川,深入藏区,亲近并依止布楚和普巴扎西两位大德,接宁玛巴大圆满及北传意密的教法。如此一来,禅师则先后承接了汉传禅宗、南传禅法和藏传密宗的纯正法流,圆满了夙愿,为其广弘三乘教法,光大禅净双修、显密圆通的慈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禅师法脉】

一、汉传禅宗血脉

曹洞与临济正宗    亲依止本师:坤山(字)觉安(派)禅师(汉族)  

二、南传内观血脉

南传上座部      亲依止本师:苏亢敏达尊者(傣族)  

三、藏传大圆满血脉

藏传宁玛巴      亲依止本师:布楚活佛和普巴扎西活佛(藏族)

四、遥嗣慈宗法脉

慈宗人生佛教    遥依止本师:太虚(字)唯心(派)大师   

【禅师大愿】

(一)以下是楞严大禅师内外深广大愿,由上师自己口述如下——

所发共同殊胜之愿:

第一愿望:愿我无论生于何道,皆能得遇三宝,承事供养,俱不坏信,在在处处守护佛法,未达无碍,定求出家修道度众生。(不离三宝出家愿)
第二愿望:愿我于迷失正道时,诸佛为现神变,见神变因缘,我及有缘众生发无上道心或不断增上。(迷失正道诸佛提携愿)
第三愿望:愿我无论处于苦境、乐境乃至不苦不乐境,皆能正念三宝,福慧双修,自度度人,永无疲厌。(恒时精进不动愿)
第四愿望:愿我通达三乘显密教法,智慧无碍,神通具足,佛缘广大,随方应现,普度一切各类有情。(通达三乘佛缘广大愿)
第五愿望:愿我能忍一切苦,利生事业无疲倦,随现顺逆皆方便,广度众生得不退。(忍苦方便度众无退愿)

所发不共殊胜之愿:
第六愿望:愿听我名,闻我声,见我行,愁恼者心得安隐,自然念佛念法念僧,悉发菩提心,乃至于我所生一切YIN怒痴皆成道种。(有缘无缘皆成道种愿)
第七愿望:愿我智慧等文殊,行愿同普贤,大慈如弥勒,大悲如观音,勇猛如势至,拔苦不倦如地藏,方便善巧如药师,清净庄严如弥陀,悲愿第一如释迦!(发愿等齐诸佛愿)
第八愿望:愿我于一切诸佛之教像法转时或法末时,仍能护持正法,守护三乘,随根施教,方便无量,令诸有情各安其位,皆得度脱。(法灭守护正法愿)
第九愿望:愿我得具无上三昧加持力,一切于佛法中屡屡破戒者,或迷失正道者,乃至仅是触闻于我,皆能还得清净,改邪归正,进修无上觉道。(破戒还得清净愿)
第十愿望:愿我能入一切法界中,众生若能得解脱,愿代受无量地狱苦,以此回向一切功德,成就无边净土,摄受染净凡圣一切有情众生。(愿代众苦遍入法界愿)

(二)以下是楞严禅师所发的五大秘密之愿,上师于2008年对内密弟子透露:

第一愿望:愿我所修之法名为不可思议,无论何道皆入佛,无法不圆融,将来所成净土,最极不可思议,万物同在,万类无碍,名为遍一切时,遍一切处,佛号遍入风、本性自在如来。(不思议愿)

第二愿望:愿我所行无不向佛,于我所有所缘亦皆向佛,无论顺逆不动皆是谛实三昧,于我赞叹者、倾慕者、系念者皆成佛道,于我毁辱者、厌弃者、忘失者亦成佛道。(皆成佛愿)

第三愿望:愿我现佛身、菩萨身、罗汉(独觉)身、天王身、人王身、法王身、法师身、空行身、畜王身、鬼王身、阎罗身,辗转回复,生死自在,以此救度加持一切生类得成佛道。(身无量愿)

第四愿望:愿我与诸佛同行,为其护法,为其化身,为其法子,为其空行,为其眷属,于我示现成佛之时,诸佛亦为我同行,为我护法,为我化身,为我法子,为我空行,为我眷属。(互摄受愿)

第五愿望:愿我来世成佛亦如释迦如来,于世界最苦之处必有我之化身与愿力所现,必不舍离一切愚痴暗昧狡诈无信之刚强难化有情,即使成佛寿命极为短暂亦在所不惜。(度罪苦愿)

 

【弥勒菩萨】

    菩萨以弥勒为姓,弥勒是梵文maitreya音译,意为慈,故弥勒又名慈氏菩萨。菩萨又名阿逸多,意为无能胜,即菩萨慈心利生,摄众无量,没有能胜过之者。弥勒是贤劫中继释迦牟尼佛之后成佛的大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是释迦佛祖的指定接班人,经云:是弥勒当为未来众生大归依处。弥勒宽容无限、肩负于末法振兴三宝、保护三宝的重任,大慈大爱,要将人间变成净土。弥勒其实早已证大觉,为留惑润生而大权示现一生补处,所有的佛法,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还是禅、净土,都可以统摄在弥勒之中,若以弥勒立宗则名慈宗,为一切佛法之总枢机,所以我们恭敬地尊称“南无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慈宗问答】

问:慈宗是否区别于传统各宗而另列为一宗呢?

答:否。慈宗并非专宗而是寓宗,其精华就是要尊崇和发扬未来佛弥勒的大爱、包容的精神理念以适应末法时期的人类特征,它具有承前启后、融会贯通、立足人生、面向未来的特点。

问:那慈宗是否仅是净土宗的一支,仅仅提倡弥勒之兜率和人间净土呢?

答:亦否。慈宗并非如提倡往生极乐世界的莲宗一般只是宣扬求生极乐之信愿行别无它求,其以瑜伽大师弥勒为宗,使其早已超出净土宗的范畴。弥勒者,继承释迦遗教之未来众生的大归依处,连往生西方净土法门亦在其守护之列,慈宗岂可简单地定为净土宗的一支所谓弥勒净土宗呢?

问:能不能说说关于慈宗的特别之处呢?

答:慈宗最大的特点是适应末法时代的人生现实,提倡大爱和和谐,而让人间成为净土正是弥勒的本愿。博大包容也是慈宗的一个特点,因为弥勒是未来佛,所以要完整地继承释尊的所有教法,经云,将来弥勒成佛,在度完所有释尊的遗教弟子后才度化自己的别缘。特别提倡大爱和慈行是慈宗的另一个特点,因为弥勒就是以修习慈心三昧而立名的。总而言之,慈宗就是以慈为宗,大悲普度的人生佛教,其教义于人生最为贴切,强调直接从人乘的提升而趣向大乘的境界,特为末法时代众生重视人生的特点所建立,是佛陀思想的大集成,是佛教宗派的大融合,是修炼法门的大统一。

【慈宗由来与人生佛教】

以慈为宗来统摄诸法即是慈宗、亦可名弥勒宗、慈氏宗,其宗旨是:弘扬人生佛教、建设人间净土。慈宗的名义是由近代三大高僧之一太虚大师在上个世纪初所提出并弘扬。大师立慈宗,是为了将佛法总摄于未来佛弥勒身上,在这个各大宗派都有所衰弱甚至失传的时代,亦有振兴佛教和寄望未来的深远意义。大师一生讲人生佛教,就是秉承了弥勒建立人间净土的慈宗理念。大师甚至还曾在厦门南普陀寺设立慈宗坛并建有慈宗学会,后因抗战而中断,至今已70余年矣。

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就在于以大乘佛教的“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促进社会和人类的和谐进步,从而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太虚大师曾提出“即人成佛”、“人圆则佛成”等口号,以鼓励众生从现实人生出发,由自身当下做起,通过人格的完善而成就佛道的大自在大解脱。慈宗认为,成佛之路就在现实生活中,就在日常道德行为中,否则人格尚亏,菩萨的地位便无处安置,更谈不上佛陀的果成了。因弥勒象征着佛教的欢乐、吉祥、宽容和大爱的精神,为人们所喜爱和尊重,所以他的教法必然是典型的人间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生主义、生活乐观主义和人类和平主义,与当今世界人类的追求和向往何其吻合?!

楞严禅师对末法时代众生的种种业力和困难感同身受,钦仰太虚菩萨的悲愿,发大心弘扬人生佛教,建立慈宗道场,引导人们走向“信仰、体验和功德”之路,让更多人理解佛教,信仰佛教,与一切众生共同祈盼弥勒佛早出世,人间早日成净土。

【禅师道场】

楞严禅师目前所摄化的已经正式颁发许可证的道场有三所:第一所是福建福州云林寺,位于离福州市中心28公里处的一座寂静山中,为竹林所环绕,目前主要作为内众弟子闭关修法用;第二所是黑龙江大庆地区的安达弥勒慈化院,位于安达市中心内,是东北慈宗道场的发源地,接引了众多有缘弟子;第三所是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的延寿县寺院,寺院殿堂待建(拟计划数白亩),现有3000平米的大院做为佛堂和筹建处,拟建成一个综合性的显密佛法实修道场。

【末后结语】

让我们继承太虚大师的遗愿,破除一切邪外阴霾,高举释迦遗教的大旗,将慈宗弘传于当世和未来!让我们衷心祝愿佛教兴盛,慈灯常照耀!愿慈悲常在、*轮常转!愿佛法为迷航者指明方向,为黑暗者点亮心灯,为贫穷者带来富足,为孤苦的漂流者提供安宁的港湾!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当来弥勒佛!(三称)

 

                                                                                          云林寺·慈化院·青云寺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