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佛法与现代生活


   日期:2023/11/15 12: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法与现代生活     

    一群大学生怀着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来到寺庙,向法师请教心中的种种疑问。

    同学:感觉佛法无法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请问法师怎么看。

    法师:挑战的核心,根本上是人对幸福的追求。每个人都要追求幸福快乐,这个无所谓现代与否。我们都说现代社会发展了,它发展了哪一部分?物质层面。但是幸福呢?物质发展是否一定与幸福成正比?不是。并不是物质占有越多就越幸福。问题就是,我们到底要追求幸福,还是物质占有?

    同学:完全赞同法师的观点,但是很多现实必须面对。比如走出龙泉寺,想要进城,我们必须坐车,坐车就必须交钱。

    法师:孟子说过一句话,很值得品味:孟子说有天爵和人爵之分,天爵就是天上的爵位,比如道德,人格的涵养,精神的力量;人爵就如人间福禄。“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修天爵,人爵就不求自来。儒家就有这种特征,颜回有宰相之才,但他不去求,来不来是运的问题。“今之人修其天爵,以邀人爵”。好比现在人,提高自己的能力、品格,为的就是人间的享受。“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得到了想要的,天爵已经是工具,工具理性,完全抛弃。现代人的死症就在这里:搞不清天爵和人爵的关系。

    当然,不是说我们追求精神力量的超拔,就一定要牺牲现世的幸福。不要说佛家,儒家也看到这一点。《中庸》讲: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名,必得其禄,必得其寿。而且这里用的是“必”,不是“可能”。真正道德力量扩充到足够的程度,所有那些,不求自来。历史上的伟人都表现出这种特质,如周总理。周总理有没有求要成为百万富翁?没有。但他比百万富翁还要厉害。

    同学:有的人思想深邃,意志坚定,有的人思想比较肤浅,意志比较脆弱。前种人比较容易成为领袖,后者成为追随者。这些领袖有不同,在求索人生道路上有各自的选择,佛教如何统一这些问题?

    法师:佛法用业果法则,或者说缘起性空来统一。缘起性空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金刚经讲,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大家对无为法体会的深浅程度不一样,所以走出各自不同的路。如这些领袖,都追求心灵提升,但对心灵提升的体会不一样,所以呈现的路不一样。方向是一样的,只是在不同的阶梯。就如上山,大家走的路不一样,但是都在走,都在过程中。爱因斯坦做过一个比喻,说所有对世界的解释,就像画一幅画。比如我们都来画这座山,每个人都能画出自己理想的状态,但是中间,有一幅是最符合事实的。所以,如果我们认可这个世界有一个客观的宇宙真相,那大家对其体会到什么程度,就呈现什么面貌。而佛陀说:我是一切智智。佛陀能把道理讲得最清楚。用佛教的眼光来看这些事情,就会看得比较清楚。

    同学:有些组织更强调时间、金钱、情感,强调行为、行动,给人的感觉比较积极。而佛教在这些方面则不够积极。

    法师:你讲到的状态,可以用下面的逻辑来看:时间就是金钱,不珍惜时间就不能获得财富,不能获得财富就不能得到幸福。而佛法看得很清楚,佛法说,什么是幸福?有财富是不一定幸福?出家人的时间不用在追求财富上,而是用来直接追求幸福。佛陀最精进了,《佛遗教经》中,佛陀临终前说:我的弟子啊,白天要努力,晚上,初夜、后夜都不要放逸,中夜诵经以自消息。佛陀让弟子中夜诵经来休息。而祖师大德,真正拼命的人,晚上是不倒单的。现在因为功夫不够,要借助睡眠,但会根据个人能力,把睡眠降到最低,时间都用来追求心灵提升。

    不要觉得佛法与现代社会冲突。佛法把世间看得最清楚,人世间,佛法归类为“五欲八风”:财色名食睡;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千百年来,人变着各自花样,就在不断追求这些。佛法告诉我们:实际上这些是带给我们痛苦的。人们认为追求欲望就能得到快乐,欲望的满足就是快乐,得不到满足就痛苦。佛法说,因为我们不知道心灵富足的价值。圣贤看这些,都是垃圾。我们因为心灵力量不够,才被这些东西所诱惑、蒙骗。如果追求欲望的满足,人生就是个大骗局。必须从中跳出来,人生才有自由可言。否则人就是五欲的俘虏,没有自由快乐。

    同学:我自己曾用老鼠贴粘住宿舍的一只小老鼠,因为怕它传播疾病,而且它偷吃食物。最后把它和老鼠贴一起扔到垃圾桶,估计老鼠最后肯定死在里面。为这件事,我一直不能心安,不知法师怎么看。

    法师:不要伤害它,可以把它带到远一点的地方放掉。如龙泉寺,法师们就多次发现蛇、老鼠,都把它们放掉。我们觉得它害我,所以我讨厌它,那是我们的自性执。老鼠偷吃东西是事实,但使我们讨厌它的,是我们内在的烦恼。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是一个菩萨,会怎样做?米勒日巴尊者修行,瘦到皮包骨头,妹妹送来一块干肉,尊者放了几个月后准备去吃,发现上面长了虫子。尊者最初准备把虫子拿掉,后来想,菩萨不能和众生抢食物,于是把整块肉留给它们。

    一般人,即使出家了,见到苍蝇,本能就讨厌它。而我的一位老师,非常有修行,一进到大寮,看到苍蝇,就感觉非常欢喜,说这群苍蝇真可爱,就像一群快乐的小孩子,跑啊跑啊,有时候撞到你怀里,碰你一下,又跑开了。有人说它脏啊、传播疾病。老师问:真的脏吗?用显微镜看看我们,身上多少病菌?可能我们比它还要脏,可能是我们传染苍蝇,而不是苍蝇传染我们。

    我们的内心经过修行是可以改变的。随着我们内心的改变,我们和周围的有情、整个环境的关系也都会改变。要通过修行,让我们的内心越来越慈悲。

    佛法,真是妙不可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