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种子有六义


   日期:2023/11/24 16: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种子有六义

“世间人过得很辛苦,为了要证明自己比别人过得好一点,生活都带着面具,很累。” XC法师对弟子说。

    “是啊,师父,”我插了一句,“我想有时您为了教法也不得不带上假面具,还有同行会不理解,想想很是心痛。”

    师父继续说:“参与世间法就是弘法,世间法也是有为法。”
    我心里想:与师父以前在佛学院参学问道的清净日子比起来,师父在参与佛教领导工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又有几个人能体会呢?
      

    我很想发心替师父承担,但自己能力不够,故而问道:“师父,现在怎么没有发大心的菩萨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推广佛教呢?”

    “福报不够。”
    “佛菩萨的福报还不够吗?”
    “不,是众生的福报不够。”师父的目光似乎停滞了一秒钟,像是在憧憬,又似乎在感慨。

    师父心心念念系着众生,每次提到众生,总会比说自己的事反应大一点。
我被激发的承担心堵在胸口难以排遣,继续说道:“师父,我现在闻思没什么进步,也没能为三宝做些什么,怕信施难消啊。”

    师父笑了:“因果规律不是从外面算的,而是在人的心,所以我们并非不劳而获,你先好好学,以后好好发心。”

    师父一语中的,点破了我错误的“价值观”,让我看到我的思维模式还是世间商业那一套,真是没什么进步,惭愧啊。

    师父看我还没明白当下我该学什么,继续开示道:“从因到果的过程中,需要有缘来引发,是善是恶都在心中,而我们修行本身,就是让恶种子不起作用,否则我们就无法用功了。反之,如果修行修上去了,恶的种子自然就不起作用了。”

    我不解,问道:“师父,种子不是要通过四力忏悔才能不起作用吗?”
    师父没有直接回答:“忏悔分无相忏与有相忏,无相忏是通缘起性空之法的,能所俱亡,心灭罪亡两俱空,哪里还有什么罪在?”师父爽朗地笑起来。

    “能所俱亡?”我追问。
    “嗯,‘能’是能忏之人,‘所’是所忏之业。”师父解释道,“而有相忏则是依仪轨忏悔,如三十五佛忏等。”

    “师父,我还是不明白,成佛了还有金枪马麦之苦,那不是恶种子还在起作用吗?”我执着地打破沙锅问到底。

    师父看了我一眼,意味深长地说:“种子,是有严格定义的,简单地说,是功能、功用之意,成佛后,这种功能就没有了。”
      

    我被师父的目光“加持”了一下,马上反观内心,又看到了自己对学术不严谨,对说话不负责的等流和现行。我听说“种子”这个名词才不到两分钟,对“种子”的定义和概念还完全没搞清,就已经不负责任地提出了两个关于“种子”的问题。很明显,“种子”和“业感果”不是一个概念,而师父说的每一个字都有经论依据或是用宝贵的经验认真回答我,我看到了内心深处是对“法”和对“善知识”的忽视,造这样的业必然感得远离正法和善知识的果报,想到这里我惊出一身冷汗,毕竟对的“境”太强了。

    师父看我发呆,却和蔼地娓娓道来:“按唯识来判,种子有六义。”
  “六义?!”我十分惊奇,没想到小小的“种子”有这么多名堂。

    这时,我发现师父的右手指在微微地划动,我很疑惑,同时听到另一位侍者法师对我说“查一查吧”时,他的手中已多了一本《佛光大辞典索引》。

    我仍在木讷之中,只听师父说:“14划。”

    阿弥陀佛,当我陷于对“种子有六义”感到惊奇的痴相中五六秒的时间里,师父已经用右手指准确地划出了繁体“种”字有14划。而侍者法师心有灵犀地早已取出了《佛光大辞典索引》。没有语言的沟通,没有一秒的浪费,没有紧张的气氛,一切在祥和、精确、灵感的心与心感应中完成,这是怎样敏锐的心性!

    “第5866页,第六本。”师父的话声把我从痴相中拉了出来,我赶紧凑过去沿着师父的手指看去:“种子六义”——5866。

    “并没有写第六本啊?”我思忖着。这时侍者法师已经在第6本《佛光大辞典》中找到了,我发现自己似乎正在慢慢适应他们魔术般的行为了,哎,反正总是慢两拍。

    师父在狭小的丈室里结跏趺座,柔和的灯光照射在师父的额头上,像是由自性发出的光芒。师父向我们开示“种子六义”的内涵:“唯识宗谓诸法之种子各有本有、始起二类。什么是本有和始起呢?就像是电脑的主板和硬盘里的信息,主板里的信息是本来就有的,而后来输入的信息存在硬盘里。”师父最善于用形象的比喻化难为易。

    “而种子须具备的六个条件,称为种子六义。第一,刹那灭义,谓眼、耳、鼻、舌、身、意等诸识种子,一念即生,生则随灭,念念不停,刹那变异。第二,果俱有义,果就是识与根,种子是识与根的功能,识与根同时俱起,以成力用。比如眼根在照到色境时,眼识随即同缘,于诸实境分别显了。耳、鼻、舌、身、意亦同。第三,恒随转义,就是眼耳等诸识起时,种子就随转,种子因为通识而通随转。如眼根照境时,眼识种子随即相续,无有间隔。第四,性决定义,这个好理解吧,因诸识所缘的是善、是恶,还是无记而决定其性。第五,待众缘义,就是诸识的种子不是仅仅缘一个因而生,它必然要假借许多缘,而后才能成就。如眼识的种子需要不障碍、不壅塞、亮光、根、境等众缘方得显发……其实,眼识严格地说要九个缘才能引发,眼识九缘生,耳识八缘生,鼻舌身七缘,后三六七八。”师父随口说出一个口诀来。

    “第六,引众果义,就是诸识各自只引发自体的果用,色和心并不交互而成。比如眼根照境时,眼识就是所对的实境,而不会混于声音、香味等识。”

    “阿弥陀佛,唯识判得这么细,太美了!”虽然我没完全理解,但还是情不自禁地赞叹古德的智慧。

    “种子自己六义,而能熏有四义,所熏还有四义,加起来才比较完整。”师父补充道。

    我惊奇地发现师父在滔滔不绝的讲解过程中,其实根本不用拿辞典,师父是要告诉我一个道理:凡立论引据都要有权威的经典出处,切不可不负责任地“乱盖”。师父是这样用朴素的事实教育我们,不是要显示他多么博学。


摘自《和尚 博客》第六册 第八章《醍醐灌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