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徐文明教授:佛教文化呼唤清明新风


   日期:2024/2/15 12: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文化呼唤清明新风
       
《中国民族报》  

残冬的余寒无力挡住春天的脚步,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到了,柳枝吐黄,莺歌燕舞,春和景明,风暖气清。观音菩萨准备好了杨枝甘露,一场春雨正在酝酿之中,世人就要在霏霏细雨中度过春天真正到来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了。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本来和佛教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然而早已本土化的中国佛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关注这一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节日。

  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主要内容。中国文化强调敬天法祖,特别重视对传统的继承和对祖先的尊敬,佛教同样注重传统和传承,同时强调度亡超生,知恩报恩,因此二者渐渐结合在一起,使得清明也成为佛教特别重视的“感恩节”。

  生命是一条绵延不息的长河,处在上游的祖先往往承担了艰难开创的职责,后辈的身上不仅继承了祖先的基因,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也承受了祖先的智慧和恩惠,因此应当对父母、对祖宗抱有感恩之心。佛教主张上报四重恩,其中之一便是报父母恩,父母辛勤养育儿女,可谓恩重如山,因此儿女对父母应当恭敬爱戴,生养死葬,永存孝思。同时,佛教还主张报七世父母之恩,不仅要孝敬今生父母,还要敬事过去世的父母尊长,这就是佛教的“大孝”,可谓推近及远,孝敬一切父母尊长,崇尚“普敬”、“普孝”,这些体现了佛教的博大宽广的情怀。

  对祖先的追思哀慕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渴望,每个后辈都希望父母祖先能够长期住世,然而这又是不可能的,因此应当在祭拜祖先时充分体现热爱生命的慈悲之心。然而很多传统的习俗却与此相背离,有的人大办丧事,大摆酒席,大量杀生,把一个人的丧事办成无数动物的丧事。也有的人在祭拜祖先时使用三牲,以酒肉等不洁之物来供养先人,这都是很不妥当的,不仅对祖先不敬,也对自己不利,没有体现出对生命的尊敬和热爱。佛教主张用素菜、水果、鲜花等洁净之物来供养祖先,一来可以使祖灵欢喜,二来不造杀业,使祖先和自身得福,三来可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同时,传统的焚香烧纸等习俗也值得探讨,因为这样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引发火灾,导致生态灾难,因此最好有所改进,尽量少烧或是在指定的、安全的地方烧。

  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清明更是一个植树播种的好时候。“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应当抓住这一最合适的时节多播种、多植树,让世间生命更加繁茂,让大地遍现绿色。佛教的目的是使众生离苦得乐,使世间充满祥和,多烧一炷香,不如多种一棵树、多摆一碗肉,不如多放一条命,但愿我们的世界充满绿色和鲜花,充满爱心与和谐,让众生各得其所,共享安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徐文明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徐文明教授)  

 徐文明教授:《永嘉证道歌》与二十八祖的缘起 

 徐文明教授:王安石与佛禅 

 徐文明教授:玄高从学佛陀跋陀罗的一桩公案 

 徐文明教授:志远与〈法华传记〉的著作时代 

 徐文明教授:天台宗玉泉一派的传承 

 徐文明教授:单靠科学能够战胜迷信吗 

 徐文明教授:龙树的时代略考 

 徐文明教授:慈恩宗衰亡的原因探析 

 徐文明教授:禅宗第八代北宗弘正大师 

 徐文明教授:富那夜奢与付法传承 

 徐文明教授:曹山本寂禅师的禅法思想 

 徐文明教授:一枝三葩,三车一乘--评吴言生博士《禅学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