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黄夏年教授:王恩洋先生与唯识学


   日期:2024/4/23 1: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王恩洋先生与唯识学
  20世纪初,中国学术论坛上刮起了一股佛学研究的风气,在这股风气中,佛学中的唯识学异军突起,它不仅有起夫先导之功,而且引起了学界的相当注意,一批僧俗学者都投入到此中,纷纷撰文著疏,对推动当时的佛学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开这股风气之先的引路人,无疑是欧阳竟无先生,他所主办的支那内学院招收了不少弟子,也吸引了不少学人前去学习,其中不乏当代的学术大家,并培养了一大批佛学新人,当代不少佛学家都出自该院,像吕潋、汤用彤等人,包括佛教界巨擘太虚大师也在此受过薰陶。但是像王恩洋先生,至今我们对他的情况未必能十分清楚,甚至有的青年佛教研究者还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其实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王恩洋先生作为支那内学院的一名学子,对中国佛学界的贡献理应不该埋没,尤其是他对当代中国唯识学的建设著力尤巨,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王恩洋(1897—1964),字化中,四川南充人。1919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师从梁漱溟先生研习印度哲学。1922年至南京支那内学院随欧阳竟无先生学习佛学。1927年返回四川老家,在南充创办龟山书房,聚众讲学。1942年于四川内江圣水寺创办东方文教研究院,发行“东方文教丛书”和《文教丛刊》。1957年在北京中国佛学院教书。1961年因病返回成都,晚年逝世于斯。王恩洋先生的著作很多,一生撰写文章和著作共200余(篇)本e,治学主要涉及了儒、释两家,旁及道家,以及中外关系和文化比较等内容。
  王恩洋先生的唯识学著作占其全部著作总数的六分之一,总计有35(篇)本。这个数量虽然在王先生一生的著作中并不算多,但是仅就佛学界唯识学的著作来看,就显的比较重要。这是因为,一是王先生的唯识学著作占有其本人的全部佛学著作的80%,可以说代表了王先生的佛学特点。二是这些唯识学著作在当代佛学唯识学的成果中也是比较突出的,而且有着自己的风格。
  有学者指出,“恩洋先生治学,则一生忠于唯识,始终未超越唯识范围,故其唯识学之造诣,于欧阳大师之下为第一人。”②所以他是当代中国佛学界中一位专治唯识学的学者,这句话可说是点睛之笔,恰如其分地评价了王先生的佛学研究特点和其在佛学界中的地位。王先生的唯识学著作,从年代上看,主要集中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发表,这时正是他在支那内学院学习,以后又回到四川创办龟山书院的时期,佛学一直是他研究的主业。40年代后,他创办了东方文教研究院(后改名东方文教院),研究方向转向了诸子,以研究儒、道为主,并以儒学为主业。50年代以后,因受中国佛学院之聘,他撰写了《瑜伽宗综述》讲义,在佛学院主讲唯识学。
  从内容上看,王先生的唯识学著作可以分为:一、介绍性著作,如《唯识通论》、《佛学通释》、《瑜伽宗综述》等;二、研究著作,如《佛法之真义》、《佛法与外道之差别及佛法之根据》、《{真如作疏所缘义)答辩》、《{起信论唯识释)置疑》等;三、疏论著作,如《瑜伽力种性品疏》、《八识规矩颂释论》、《二十唯识论疏》、《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疏》等。他是在唯识学的框架下建构“佛教概论”。例如他撰写《实有真空中道了义论》,是因为抗战期间,藏传佛教中观学说传人内地,风靡一时,以唯识为不了义,“内地不少唯识学者也不自信,从而附益其说。”王恩洋先生为了改变这种看法,乃用唯识观点撰述此书,作出正面答复。此书“可以说绝无仅有,这对汉藏佛教教理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王恩洋先生所作的一些疏释也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些著作中,他不仅只是引经据典,并在其中给予讲解,有很多内容应是他的发挥。他之所以选择的这些唯识著作也是有目的的,如他注疏的《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疏》,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据他自己讲,此书是唯识学著作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而法相之义备,故谈唯识必宗《成唯识论》;谈法相必祖《杂集论》,一本十支,此为观止,《成唯识论》专立唯识,极高明而进精微也;《杂集论》平述法相,致广大而道中庸也。……。”以前虽有窥基法师的注本,但仍有缺陷,故他发心要在窥基述记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疏释,而且自认为此书是自己一生中用力最勤,比较满意的一本著作。此外,他在《五十自述》中曾经提到要作一本300余卷的《瑜伽师地论疏》,当时已经作了6卷,可惜这项工作没有坚持下来,先前的6卷也没有出版。现在我们已不知道此书的概貌,如果这项工作能坚持下来,并且出版,可能是一本最全面的《瑜伽师地论》的注疏了,那么他对唯识学的贡献也就更大了。
  本书收集了王恩洋先生的唯识学著作,以发表的年代先后顺序为例,尽可能反映出王恩洋先生唯识学研究的历程,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历史线索,使后人从中受到教益,为当代唯识学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世纪初的唯识学虽然曾经有过一段风光,但到了50年代以后就不再显赫了。纵观唯识学发展史,从印度世亲大 师创立有宗后,玄奘大师将其传人中国建立了法相宗,近现代欧阳竟无、王恩洋等人对唯识学的复兴和研讨,唯识学在中国走过的道路可谓崎岖坎坷。玄奘大师是中国佛教的脊梁,受到了我们的深切怀念,缅怀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印文化交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更倍感到玄奘大师所传的佛教唯识学重要,王恩洋先生继承了玄奘大师的伟业,为我们作出了一个表率,他的唯识学研究体现了时代性,不应埋没,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浙江宁波宝庆寺的资助,朗宇法师对本书的出版著力颇多。王恩洋先生的亲属王赐川、王赐庸等为本书的编辑提供了最大的帮助,宗教文化出版社陈红星社长、戴晨京副总编对本书的编辑作了很多的工作,使得本书能够顺利出版,在此向帮助过本书出版的所有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黄夏年
  2003年5月15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黄夏年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黄夏年教授)  

 黄夏年教授:佛法本身最有科学精神 

 黄夏年教授:“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守端禅 

 黄夏年教授:抓住历史机遇 构建和谐世界 促进世界和平—— 

 黄夏年教授:禅宗研究一百年 

 黄夏年教授:现代中国佛教界最早的出版物-《觉社丛书》 

 黄夏年教授:惟贤法师与七塔寺 

 黄夏年教授:当前中国大陆佛学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黄夏年教授:佛教和平走进全球化与多元化时代 

 黄夏年教授:七塔寺溥常法师的振兴佛教与佛教教育思想 

 黄夏年教授:天台德韶与天台宗 

 黄夏年教授:太虚大师的与时俱进思想初探 

 黄夏年教授:明州佛教与四明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