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黄夏年教授:从禅宗热中来看安祥禅


   日期:2024/5/22 11: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从禅宗热中来看安祥禅
  黄夏年
  “禅”是什么?这是一个有很趣的问题。自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的佛教徒就一直与禅在打交道,可是时间越往后,人们就越糊涂,不知该怎样来谈禅、论禅、参禅,于是乎禅一时变得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成为时代的风尚。直到现在,仍是国人的热门话题。
  “禅”本不是佛教的发明,佛教只是在建立后将其援入,作为自己的一种修行方法。佛教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之一.但它不是古印度最早出现的宗教。在古印度,早于佛教的宗教有婆罗门教,与佛教同时出现的宗教还有耆那教等,而这些宗教与佛教一样,都重视禅的修习方法,可见“禅”是古印度宗教里共同使用的法门。
  所以,“禅”也被人们称为“印度民族的特性”。它虽不是中国人的创造发明,仅是来自于古代东方的文明古国印度,但随着佛教的传入,渐渐在中国流行开来,最后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在中国佛教中,还出现了以禅命名的中国民族化的佛教宗派——禅宗,蔚为壮观,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
  禅宗自经过五代两宋的高峰期和元明清的衰颓期以后,到本世纪时已经可说没有什么发展了。这主要表现在,禅宗内部没有什么理论的创新,僧人里面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读经看佛书的人不多,参禅打坐的人也鲜为少见。许多出家人都是忙于经忏活动,为衣食而奔忙。寺院凋零,庙产被侵吞,可以说不光是整个禅宗,而且整个佛教也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局面,许多有识的僧人都看到这种情况,为之忧心忡忡,于是在教界内部发起了一场佛教复兴运动,在这场复兴运动中,禅宗的僧人走到了前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都对禅宗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不少的有益建议和独到的看法。
  禅宗在机锋公案出现以后,曾经给它的沉闷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使原有的禅法变得更活泼和更有生命力了。但是,它的出现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到了后期禅宗,机锋公案的泛滥,使学与修这二大基础遭到了破坏。禅宗经过明清时代的衰落,已经失去了往日盛世的光环,佛日西倾,“正末法造劫不已”。(《应慈法师年谱》)参话头、游公案已经变得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所以这时禅宗门人要继承“学圣学贤,绍隆佛种,此万世不移之道统。”(《致慧明居士书》)当以恢复“人之初,性本善即明”(同上)的人之本性,以参禅为“己躬大事”,远比参话头、游公案显得更为重要。
  所谓的“禅宗热”,历史上就已有之,如唐宋时代士大夫们曾经一度热哀于谈禅论禅,形成了社会思潮。本世纪初,佛教复兴,在理论上主要是对法相唯识学的探讨,在实践上是净土信仰流行,即流传的“教在法相,行在弥陀”的典型说法。以后由于敦煌禅籍的发现整理,学术界对禅宗的研究开始重视,以至于出现了像胡适这样的禅学研究大家。但是禅宗在社会上并没有什么影响,所有的研究也仅限于佛学圈里。本世纪下半叶,禅宗热又在中国大地兴起。这股禅宗热的浪潮,与过去相比,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这次在中国大陆兴起的禅宗热,是以出版界开始掀起的,当时一些出版社曾经出版了有关禅宗的读物,它们一经出现后,就迅速流行开来,于是各个出版社都注意这方面的读物,加速了禅宗读物的流行,以至成为当代出版界中,特别是佛学读物以禅宗居于榜首,而且这种热潮至今仍然没有衰退,仍然是出版界看好的读物。
  二、社会关心者多,影响面大。当禅宗读物在中国大地出现时,开始是在一些大学的学生中引起了反响,许多大学生对禅宗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关心这方面的事情。以后,波及到整个社会的层面上,关心禅宗的不仅有年轻人,还有一些其它年龄段的人,禅宗在整个社会上的影响不断增大。
  三、研究领域扩大,成果不断涌出。这次禅宗的热潮中,对禅宗研究有兴趣的人很多,除了治佛学者外,许多与佛学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学者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而且不光是文科类的人关心此事,连理科类的人也非常重视。在这一趋势下,近年来大陆出版了不少的禅宗著作,涉及了佛学、哲学、历史、文学、心理学、语言学、伦理学、宗教学、气功学等各…学科,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此外,还译介了一批国外的禅学著述。
  对现在出现的禅宗热,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或看待?究其出现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禅宗是佛教的一支,是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佛教是宗教,因此禅宗无疑是宗教的范畴之一。禅宗热,实际上反映的是一和宗教热。过去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宗教在中国大陆出现了不正常和萎缩的情况,人们对宗教没有正确的认识。当宗教重新恢复活动时,人们对宗教有了想进一步了解的愿望,于是在客观上促进了宗教的发展。而禅宗是中国宗教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宗派,它又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宗派,明显地带有中国传统宗教的特点,也是明清以后在中国宗教中占有主流地位的宗教,所以它的存在,无疑成为当今中国宗教复兴中作为传统宗教中理当首选的宗教,所以禅宗热首先应是宗教热。
  二、佛教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禅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了很多领域,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文化功能,表现了强烈的文化特点。当中国出现了文化热时,禅宗为代表的禅文化自然也就成为人们首选的一种文化代表,于是随着文化热的不断展开和深入讨论,禅宗的文化现象也日益显示出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事实上,不把禅宗文化说清楚,也就不能说清楚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所以禅宗热又是一种文化热的具体表现之一。
  三、禅宗自大唐时就已经开始向域外传布,到了有明一代,禅宗已经成为东亚佛教文化圈内最有影响的宗教之一,曾经影响了包括越南在内的大乘佛教文化圈的诸国。近代以后,禅宗又广播西方诸国,对世界各国的宗教文化都有一定的影响。本世纪以来,禅宗经日本佛教徒的努力,曾经在欧美各国掀起过禅宗的热潮,于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禅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重视。70年代末,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宗教界与学术界对国外的学术研究和发展走向有了更多的了解,于是禅宗在世界的影响反馈回国内,一方面使中国的学术研究与世界学术研究接轨,同时也客观地促成了国内禅宗热的升温。
  耕云先生创立的安祥禅传到了中国大陆,而且正在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安祥禅是什么?先生说“是祖师禅”。也就是说,它是禅宗宗门的方便禅法或法门之一,是古老的禅法之延续和新的创造及发挥。就此而言,它有属于宗教的内容。安祥禅注重“如法持经”,强调入世的特点,去实证于法,有一种俗文化的表征,所以说它是一种文化也无不可。不过不管是宗教还是文化,这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看安祥禅是否当机,看它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对人们的现实精神生活有无益补,如果能对当今人们的精神面貌有益补,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就说明它当机,如此这种禅法才有生命力,才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才能推广开来。耕云先生看到了“现在进入了工业社会,到了物质欲望愈高,精神生活愈低的今天”,存在着种种不便之处,于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法门,这正是当机的表现,他所建立的在现实生活中入禅,“不需要你改变外在,只要求修正内心,只要你自尊自重,自我发掘,自我认知,自我肯定,自我净化,自我提升,自我完成”,非常简单的禅法。正是不大去运用机锋、话头、公案等方法来接引学人,而强调以参禅为心印,使禅宗在振兴现代佛教的大趋势下,作出一种选择,给未来的禅宗发展,重新作了定位的一次表现。但是,耕云先生与以往的临济宗僧人圆瑛、应慈、虚云等现代佛门大德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往往是以一种恢复传统的心态来看待今天的佛教,他们虽也认为游公案、看话头为当今之人并不都能接受,但却主张要以参禅打坐为务,闭关自守,耕云先生则明确提出:“安祥禅则没有任何限制,你昨天怎么样生活,今天还是怎么样的生活,今天怎么样过活,明天还是这样的过活。”将禅法扩大化和世俗化,这已经超出了以往的祖师禅的法门。同时,安祥禅以“安祥”为究竟,视“安祥”为生命的源头活水,为禅的生命,这与佛祖所说的以清净涅架为境界,禅不可说等特点也不大一样。尽管耕云先生一再强调他的安祥禅“并不是新创立的什么新禅”,“安祥禅是典型的祖师禅——宗门禅”,但是我还是愿意把它列为“新创立”的禅之一,所以我在这篇短文里使用了“创立”二字。
  安祥禅的创立,的确把原本复杂,不大容易掌握的禅法,重新作了诠释,使之变得更加清晰一些,揭示了禅之“内涵”。当然这种诠释是否全对,是不是“彰显出它(禅)的内涵”,对学术界来说,还是一个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但是不管怎样,它毕竟在现代社会里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为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是一处“当机”之法。在现代禅宗热中,它的出现受到人们的欢迎,至少说明它的确对人的精神面貌有所补益,同时也对未来的佛教和禅宗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思路。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编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黄夏年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黄夏年教授)  

 黄夏年教授:佛法本身最有科学精神 

 黄夏年教授:“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守端禅 

 黄夏年教授:抓住历史机遇 构建和谐世界 促进世界和平—— 

 黄夏年教授:禅宗研究一百年 

 黄夏年教授:现代中国佛教界最早的出版物-《觉社丛书》 

 黄夏年教授:惟贤法师与七塔寺 

 黄夏年教授:当前中国大陆佛学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黄夏年教授:佛教和平走进全球化与多元化时代 

 黄夏年教授:七塔寺溥常法师的振兴佛教与佛教教育思想 

 黄夏年教授:天台德韶与天台宗 

 黄夏年教授:太虚大师的与时俱进思想初探 

 黄夏年教授:明州佛教与四明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