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黄夏年教授:当前中国大陆佛学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日期:2024/6/6 23: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当前中国大陆佛学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黄夏年

  一
  如今佛教学术研究事业正在方兴未艾,佛教研究组织、人才和刊物不断增多,已经出版的有关佛教书籍数千册,论文之多,难以统计。佛教研究的成果,一方面保持了传统的佛教史、佛教哲学、教义、经典、宗派、寺院建筑和人物等领域。另一方面又扩大到佛教心理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医学、语言学、雕刻、艺术、音乐、教育、文献学、美学等新的领域,所以不论在观念上抑或在研究方法上,以及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特别是在短短的十多年里,佛教研究有了实质性和突破性的进展,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其成果也受到海内外的重视,这是我们应当看到的事实。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佛教研究所取得的这些成果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有限的。佛教在中国已经流传了近2000年的历史,仅一部《大藏经》就2亿字,实际上是一部中国历史思想文化的百科全书,它给我们提供了用之不尽的丰富资料。当前我国的佛教研究以汉地佛教成果最多,藏传佛教次之,印度佛教再次之,云南上座部佛教最差。研究的热点,就汉传佛教而言,是禅宗的研究;就藏传佛教而言,是格鲁派;就印度佛教而言,是中观派。云南上座部佛教至今还没有形成研究气候,看不出热点所在。佛教研究之所以形成了这些热点,仍是和我国过去的研究情况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禅宗研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心之一,即使在“文革”前,学者们在这方面也发表了有关论文50余篇,占当时整个佛教研究论文总数的十分之一,所研究的范围,有人物、宗派、历史、经典、教义、公案等等。这些研究重点突出,质量精到,缺陷是研究方法上比较陈旧,但是它们无疑给后人打下了基础,影响了后人的研究。又如,印度佛教的研究一直是我国传统研究的主要课题,历代僧人和学者撰述了大量的著作,所以这个传统被继承下来。再如,格鲁派的研究,实际上是反映的西藏中心地带的佛教,几十年来学者们一直是以此为中心从事调查和学术研究,所以对这个教派的研究成果比较突出,成为热点;另一方面,这些热点又反映了国内近年来出现的思潮热或与国外研究接轨的问题。例如禅宗热是与80年代中期的文化热的讨论和国外兴起的禅宗研究热有关。格鲁派的研究也与文化热和国际藏学热有关。而印度佛教热则与中外文化交流的讨论及敦煌学热有关;第三,当今的热点又与当前强调的市场经济有关,例如,由于禅宗在我国影响最大,因此这一类读物有市场,出版社也有利润。格鲁派的研究有国家补贴,适合了国家的需要,因之也能热下去。相比之下,印度佛教因随着文化热的降温,已经开始萎缩,不再成为热点了。而由于随着人们对近代中国走过的坎坷道路进行反思,于是近现代中国佛教的研究正在悄然兴起,并且有可能成为新的热点。
  在现有的研究中,又以历史的研究为最突出,许多有影响的研究都表现在这个方面,相比之下,对教义的研究却正在萎缩,尤其是这几年里在佛学理论方面还没有影响较大的成果出现。又由于教义的研究不深入,使一些其它研究也受到了影响,甚至出现不懂教义的人去写评论佛教的书评,不具备大藏经版本知识的人,却以佛教文献学家自居,由是写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文章;还有人连原书都没有见过,就向读书推荐书的情况。同时,由于教义研究受到影响,还存在着综合研究的水平提不高的情况。
  由此可以得知,从现阶段研究成果来看,大陆的佛教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与市场经济关系不大的课题就成为当今佛教研究的难题了。一个学科的研究是否完整,这反映了国家的整体学术研究水平,而佛教研究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的课题从佛学上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市场却没有直接的联系,于是造成没有投入,使一些课题的研究也就受到了影响。例如,佛教的唯识学,一直是印度和中国佛学的重要内容。本世纪初出于救国的需要,法相唯识学说曾经一度兴盛,以后又衰落。现在这个课题极少有人去深入研究,但不去研究,就讲不好中国的佛学理论,同样也不能深入各个宗派的研究,因之佛教研究也就不能全面发展,体现不了完整性,从某种程度来讲,就是中国的佛学水平正在下降,这是佛教研究碰到的第一个难题。
  有的佛教课题过去就不大有人去做,其原因多种,或许是难度太大,或许是投入太多,或许是有风险,但是这些课题确实很有意义,不做太可惜。例如,净土宗是我国影响最大的一支派别,在宋代以后,它与禅宗并立在中国大地。可是由于净土宗的研究不大好做,一般认为研究者要有一定的修持更好,因此至今也无人写出这方面的专著。又如云南上座部佛教,过去由于少有人去作这方面的研究,现在虽然有人在作,但是由于各种困难,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这样说,至今仍在外围打转,还没有深入其里。所以这是佛教研究碰到的第二个难题。
  佛教研究是一项连续不断地工作,要不断地积累才有发展。积累就要有人去做,就要着重培养专门人材,但是现今学科的配置并不十分合理,主要是受到市场和学术热点、职称评定、经济效益等功利思想的影响,造成人材大量集中在某一学科的研究,其它学科无人问津,于是处于热的越热,冷的越冷的恶性循环之中,同时也造成了人才积压和浪费,重复课题研究的情况。这是佛教研究碰到的第三个难题。
  佛教研究是世界性的事情,不少国家都有这方面的研究。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交流的时代。中国的佛教研究要在世界占有一席地位,就要始终与世界学术界进行不断的交流,掌握世界学术发展的动态,站在世界学术的前沿,这就要求与世界各国学者进行密切地联系,购买最新的学术资料。佛教是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在现代国际社会和政治活动中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世界佛教的活动也要追踪了解,掌握世界佛教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但是限于经费的原因,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困难。这是佛教研究碰到的第四个难题。
  现代的佛教研究是一个人际交流、学术交流和信息交流的系统工程。虽然这些年来,国内经常召开各种会议,学者经常在一起切磋交流。但是由于观念、条件的限制,这些交流还没有完善,主要表现在没有达到全面的交流。例如,一些单位专门从事追踪调查,但整理的材料除了有关职能部门翻阅之外,从事研究的学者却不能充分利用,物尽其用。又如,由于信息不通,在法门寺地宫曼陀罗会上,很多学者以为中国无人研究密教,而实际情况却是这一课题的专著已经写出。这是第五个难题。
  学术著作出版难,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得不到出版,一些学术性不强的普通读物却大量出版,严重地挫伤了学者的积极性,这是第六个难题。
  二
  现在我国的佛教研究从写作形式上看,形成了学术专题和普及知识两个写作系统;从地理区域来看,可以分为南方和北方二大群体;从信仰上可以分为学术界和佛教界二个部分;从职业上看,可以分为专职和业余二种。其中主要以社科院系统、佛教协会系统、大学系统、文物系统之四大系统的人员组成。在现有的研究人员中,有博士、硕士、学士、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等,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这个组合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经常发表佛教文章的人达百人以上,与国外的研究力量相比,这个力量也是不弱的了。这是我国在研究人数上的一大优势。
  我国佛教研究的长处还在于:
  1.大多数专业学者的基本功扎实,由于是母体文化的地域关系,故对佛教的理解和表达及经典的阅读,有一定的水平,尤其是在教理上的研究有自己的特点,有鲜明的观点,能够实事求是地说话,不唯迷信,不受信仰的干扰,综合研究能力较强,擅长于宏观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风和学术特点。很多大陆学者的佛学专著都在香港、台湾及世界其它地区和国家出版。
  2.在资料的占有上,特别是佛教的实物和实体形态都在大陆,而且不断地有新的资料发现,它为大陆学者提供了发表最新成果的有利条件。例如最近法门寺的地宫研究就是一个明证。
  3.研究学科齐全,各种文字、各个学科、从地方到中央都有研究力量,实力雄厚。
  4.能够团结,有凝聚力,可以承担大型的、多学科的研究项目或课题。
  以上几个长处,决定了我国佛教研究能够继续发展,并以中国特色而表现在:学术性强、理论性强、质量精到、资料丰富,而走在世界学术界的前列。
  我国佛教研究的短处则在于:
  1.微观研究不够,主要表现在资料的整理、注释方面。
  2.对世界的学术成果不能及时得到反馈。
  3.始终受到研究经费的制约。
  4.学术课题与现实社会联系不够。这尤其在现今市场上表现出来。例如,现在图书市场卖的很热的禅文化丛书,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购买台湾版权而出版的。这套书严格地说不能算学术著作,但由于内容与生活贴近,文笔清新,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而台湾图书出版界却到大陆找学术精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鉴于以上的简单评论,我们对未来的佛教研究发展有如下建议:
  1.在资料上要继续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许多重要的佛教典籍和史料要进行校勘、标点和专门研究,这是佛教研究的基础工程。尤其是藏文、傣文等佛典的研究。
  2.对许多历史上做过贡献的佛教僧人和学者,除了撰写论文之外,还应该给他们立传,写出一些有份量的传记,给予他们正确的评价。对一些于佛教深有研究心得的学者,应该组织编辑出版他们的论文集,肯定他们的历史作用,保存这方面的资料。这种作法,一是将已有的研究精品汇总,避免像古代曾出现的那种《成实论》研究的资料全部佚失的情况;二是总结现有的学术成果,避免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再出现重复劳动情况,并提供一个正确的学术研究指南。
  3.在宗派研究方面,除了禅宗、格鲁派以外,其它净土、天台、法相、密、华严等各宗也应有深入的研究;藏传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各宗派更是必不可少,争取全面开花,体现出中国佛学研究的整体性。
  4.佛教史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唐代以后,对宋、元、明、清等各朝的佛教多做一些研究。
  5.加强一些专题或综合的研究,改变现存的薄弱环节。如一些佛教重要名词的系统研究。一些地方佛教研究也要加强,特别是佛教的几大名山和重要的寺院更应注意。还要努力开发佛教民间化、佛教美术、音乐、文学和伦理等方面的研究,对曾经影响了自然科学发展的佛教医学、生理学、心理学、天文学、化学等课题给予充分注意。藏传佛教要注意西藏以外藏区佛教及其影响。云南上座部佛教的研究现今可以寺院和人物为研究重点,走出开拓性的道路。同时还要注意三大教之间的比较研究,以经典、僧制的研究为契机。
  6.新的综合辞书的编纂应暂缓,鼓励编纂专科辞书。但是在编辑辞书时要超过台湾的《佛光大辞典》。
  7.现在编纂佛教寺志丛书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以组织力量编写。在全国各省的宗教志基础上,新编《中华佛教志》的条件也已成熟。
  8.社会主义时期的佛教等课题是亟待探讨的内容,为重点的重点。当前不管是佛教界还是职能部门及学术界,都面对着处理佛教与现代社会的协调问题,它关系到未来中国佛教的运转和发展,事关重大。当代佛学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9.世界佛教的研究应该也纳入日程,目前可以编写出各国佛教的断代史或各国佛教概论。如《近代世界佛教史》、《古代世界佛教史》、《世界禅宗史》等等。对我国周边国家的佛教也应加强研究,如越南佛教的研究是当务之急。
  10.加强对世界佛教现状的研究。
  笔者对当前我国佛教研究存在的难点与解决的对策作了一些描述,旨在引起学术界人士和与之有关部门的注意。佛教是我国的传统宗教之一,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佛学研究也是我国传统的治学内容之一,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优秀的学者和重要的佛学名著。放眼21世纪,佛教仍然会继续存在下去,佛学研究只会越来越繁荣,有份量的学术著作将会不断的涌现。最后笔者还要说,佛学研究决不只是学术界的事情,佛教界也是一个重要的力量,国家有关部门有义务支持这项工作,有了他们的支持,下个世纪的佛教研究一定能够大放异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黄夏年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黄夏年教授)  

 黄夏年教授:佛法本身最有科学精神 

 黄夏年教授:“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守端禅 

 黄夏年教授:抓住历史机遇 构建和谐世界 促进世界和平—— 

 黄夏年教授:禅宗研究一百年 

 黄夏年教授:现代中国佛教界最早的出版物-《觉社丛书》 

 黄夏年教授:惟贤法师与七塔寺 

 黄夏年教授:佛教和平走进全球化与多元化时代 

 黄夏年教授:七塔寺溥常法师的振兴佛教与佛教教育思想 

 黄夏年教授:天台德韶与天台宗 

 黄夏年教授:太虚大师的与时俱进思想初探 

 黄夏年教授:明州佛教与四明知礼 

 黄夏年教授:百年的唯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