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三编《佛典研究》精刻大藏经缘起


   日期:2024/8/12 7: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精刻大藏经缘起
  缘起说三事:一、刻藏拔苦痛以慰忠魂;二、刻藏整至教以永慧命;三、刻藏办法。
  一、刻藏拔苦痛以慰忠魂
  抗战三年余,忠魂数百万,国家获无疆之福,死士受无限之悲。报功者报功矣,而饮痛者仍痛。是知报功不若安慰,安慰不若超拔,超拔不若作佛事,作佛事不若刻大藏经。空寂悲智回向感应,六妙义门佛归极门。佛在属佛,佛灭属法。神识不灭,忠魂必在天地间,而法之有寂,周遍法界无所不至,如许忠魂必皆遇于寂中也。梦幻泡影,有何苦痛?执之则苦,舍之痛除,而法之有空,诚真解脱门甘露味,受缚忠魂必脱然于空中也。不可思议是之谓智。化苦为甘转痛为猗,一刹那间事,忠魂得此无不拔也。恳到逾恒是之谓悲,凡痛代受,为苦作替,有依者不迫,忠魂得此无不拔也。因缘增上回此为彼是为回向,忠因有三,佛法增七,何碍区区苦痛,忠魂得此必能拔也。毫厘不爽,谓之感应,典籍熏名字,诵读而圣贤,圣贤而太平,功德如是大,受福如是大,如是大福生,如是大苦灭。经云:读一四句偈,胜于恒河沙数供养布施,故必刻藏乃慰忠魂。周公植璧秉圭,身代武王之死,翊日王瘳。精诚所至,自拔幽冥,但问关切忠魂诚不诚耳!世有大悲菩萨,必能作此功德事。
  二、刻藏整至教以永慧命
  《涅槃》遗嘱,以教戒为师,佛在师佛,佛灭师法。阿难、帝须,先后结集;龙树、无著,空有周圆;玄奘、鸠摩,译传独迈。于是而此方教法甘露味真,诚哉!藏之为藏国魂民命之所系也。顾何以遍施法界慈云悲雨,而贪心杀气反炽全球?又何以十二部经狮吼雷音,而无畏精神翻滋门+塌茸?复何以恒河沙界身命布施,而卖国自肥甘心狗彘?则以藏貌虽存,藏真早丧。一丧于金沙杂聚,而鱼目篡珠;二丧于浩渺无津,而久隳简陋;三丧于义深文涩,而屏弃谁披?经律论撰,但日增加,宋元明清,从无整理。嗟乎!琼瑰虽备,弃不庄严;海藏空罗,任其溃壅。遂使既得金而反矿,久握珠而还贫。教不能行,藏不能读,药不能医,岂不冤哉!故兹之刻藏,整理为宗,以为是先务之急也。整理应分三事:一、删芜;二、严部;三、考订。譬彼六经,删削繁芜仅存三百,《诗》然后兴。《尚书》二九、《春秋》十一,亦以辨今古文之真伪,简百二国之不修也,故删芜第一。譬彼六经,辨方分职、吉凶异时,《礼》然后立,故严部第二。譬彼六经,参互考订,雅颂得所,《乐》然后成,故考订第三。《诗》兴《礼》立《乐》成,然后传道来世,藏亦何独不然欤?
  第一、删芜者:一、删著述。法自西来,宝蕴译本。疏剔演绎,著述乃增。若谈单译,经二千三十六,律五百二十九,论一千三百一,加密七百八十四,不过四千六百五十卷耳。益以重译,亦不过六千。若合著述,则万犹不啻。一经演注数十万言,一先生谈动逾百万,学网尚昧,教网先缠。本为病除,又增药魅。蓬山遥远,更隔万重。冤何可言?急删第一。删之云者,正藏崇译,著述人续,仿《四库》例,著录刻全文,存目但评判。余付藏外,任世浮沉。二、削疑伪。疑伪之来源于学谬,由学谬而译谬,由译谬而造作谬。为欲传谬,迫而造据,是以疑伪经论葳蕤纷纶,戕慧命、暗天日、贼圣教,不可长也。此方谬种,源于菩提流支,移译既乖,创宗复误。布濩既广,开导独先,六朝隋唐承流奉化,于今为烈,谁撒樊蓠,犹可纵欤?
  第二、严部者:经律论三,通遵结集,于中分部,则未精严。说圆首《华严》,谈空首《般若》,既非结集源流,亦无圣量根据。今谓之严者,遵《瑜伽师地》五分、《摄大乘》三类,经立部六、律一、论二故也。经立部六:遵《瑜伽·本事分》,立宝积部。大乘本事应云方等,然方等遍于六部,不可本事既为通门,又与抉择分司别部。今标宝积,同最初四大之一,同各部首冠经名,既通门不淆于别部,亦本事实现于方等。遵《瑜伽·抉择分》,立楞伽部、般若部、华严部、涅槃部,此之四部又遵《摄论》境、行、果三类,分别次第。《摄论·所知相》,境也,《楞伽》,古学一百八句,今学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句,于九事所摄中为古开今括,皆诸佛立教、法相所存,谓之境也。《摄论》〈彼入因果分〉、〈彼修差别分〉,行也,《般若》十度为因果行,《华严》十地为差别行,谓之为行也。《摄论》〈彼果断分〉、〈彼果智分〉,果也,《涅槃》解脱相应为果断,《般若》法身相应为果智,谓之为果也。遵《瑜伽·摄事分》,立阿含部,无量佛说辗转传来,名曰《阿含》,《瑜伽》通法,不局声闻,〈摄事分〉之事,《阿含》之事,无所歧于行处缘起食谛界与菩提分法故也。律遵《摄论》,大应摄小,但更增上,大戒列前,小律随后,以是为一而已。论遵《摄论》,大自小来,部执转舍,圆法转成,亦但为辗转增上耳,故亦宗经释经大前小后,以是为二而已。又遵《瑜伽·摄释分》,立释经论;亦遵《智度》毗昙、毗勒,立宗经论也。遵《瑜伽·摄异门分》,收秘密门;教外别传古入杂藏,今亦异门例存,但为方便,不厕正宗。
  第三考订者:一、阐明译本独有精神,译人学说主之。二、力保译文真庐面目,荟求旧钞,采取初刻,参酌章疏主之。三、发扬吾国殊特文学,刊定句读、条析章段主之。
  三、刻藏办法
  一、藏本方式,用木版刻,大小遵金陵方册本而统一之,分合流通各视其便。二、编校方面,分三期进行:初期编校稿本,次期编刻并进,三期专事校版。三、刻板方面,亦分三期:初期训练带徒,次期分局带徒,三期各局进行。四、用费方面,以六千卷计,每卷照现在价算约  元正,总计需款 元。用途以十之八用于刻版上,以十之二用于编校上。若有不敷,临时筹补。五以十年蒇事。
  (1940年5月)
  (选自《内学杂著》上,《欧阳竟无先生内外学》第十一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欧阳竟无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欧阳竟无居士)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附:亲教师欧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八编《人物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八编《人物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七编《论儒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七编《论儒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七编《论儒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七编《论儒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