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附:亲教师欧阳先生事略


   日期:2024/8/27 15: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附:亲教师欧阳先生事略
  吕澄
  师讳渐,字竟无,江西宜黄人,清同治十年十月初八日生。父仲孙公,官农部,历念余年,不得志。师六岁,仲孙公即世。
  师幼而攻苦,精制艺,年二十,入泮。薄举业不为,从叔宋卿公读,由曾、胡、程、朱诸家言,博涉经史,兼工天算,为经训书院高材生,时称得风气之先。
  中东之战既作,国事日非,师慨杂学无济,专治陆、王,欲以补救时弊。友人桂伯华自宁归,劝师向佛,始知有究竟学。
  年三十四,以优贡赴廷试,南旋,谒杨仁山老居士于宁,得开示,信念益坚。归兴正志学堂,斟酌科目,体用兼备,自编读本课之。
  年三十六,生母汪太夫人病逝,师在广昌县教谕任,遄返,仅得一诀。师本庶出,复幼孤,一嫂一姊皆寡而贫,来相依,霾阴之气时充于庭,母病躯周旋,茹苦以卒。师哀恸逾恒,即于母逝日断肉食,绝色欲,杜仕进,归心佛法,以求究竟解脱焉。
  期年,赴宁从杨老居士游。又渡东瀛数月,访遗籍。返谋久学之资,任两广优级师范讲席,病湿罢。与友李证刚谋,住九峰山,营农业,又大病濒死。乃决舍身为法,不复治家计,时年已四十矣。
  岁庚戌,再赴宁,依杨老居十。越年,老居士示寂,以刻经处编校相属。值革命军攻宁急,师居危城中守经坊四十日,经版赖以保全。翌春,与李证刚等发起佛教会,撰缘起及说明书,并警告佛子文,勖僧徒自救,沉痛动人。以主张政教分离不果,解散。自是长住刻经处,专志圣言,不复问外事。
  溯师四十年来,笃学力行,皆激于身心而出,无丝毫假借。尝曰悲愤而后有学,盖切验之谈也。师既主编校,病刻经处规模未充,又乏资广刊要典,乃设研究部,只身走陇右,就同门蒯若木商刻费。比返,爱女兰已病卒刻经处,哀伤悱愤,治《瑜伽》,常达旦不休。稿久,乃晓然法相与唯识两宗本末各殊,未容淆乱。叙刻法相诸论,反复阐明,闻者骇怪,独沈乙庵先生深赞之。每叙成,必赴沪谒沈,畅究其义而返。至民国七年,遵老居士遗嘱,刻成《瑜伽》后五十卷,复为长叙,发一本十支之奥蕴,慈宗正义,日丽中天,自奘师以来所未有也。
  会友人符九铭来苏省,掌教育,因筹设支那内学院以广弘至教,刊布缘起章程,迁延数载未就。南游滇,应唐蓂赓请讲《维摩》、《摄论》,北赴燕,为蒯若木讲《唯识》,稍稍得资助。民国十一年,内学院始成立,创讲《唯识决择谈》,学人毕集。梁任公亦受业兼旬,病辍,报师书曰:自怅缘浅,不克久侍,然两旬所受之熏,自信当一生受用不尽。于以见师教入人之深矣。由是广刻唐人章疏,《瑜伽》、《唯识》旧义皆出。
  又就内学院开研究部试学班,及法相大学特科,大畅厥宗。立院训曰:师悲教戒。揭在家众堪以住持正法之说,教证凿然,居士道场乃坚确不可动。及民国十六年,特科以兵事废,同怀姊淑又病亡,师悲慨发愿,循龙树、无著旧轨,治《般若》、《涅槃》诸经,穷究竟义,次第叙成。其间更辑印《藏要》,经论二十余种,各系绪言,莫不直抉本源,得其纶贯。而尤致意拣除伪似,以真是真非所寄自信,一时浮说游谈,为之屏迹。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国难日亟,师忠义奋发,数为文章,呼号救亡如不及。一二八抗日军兴,师筮之吉,作释词,写寄将士以资激厉。继刊《四书读》、《心史》,编《词品甲》,写《正气歌》,撰《夏声说》,所以振作民气者又无不至。于是发挥孔学精微,上承思、孟,辨义利,绝乡愿,返之性天。以为寂智相应,学之源泉,孔、佛有究竟,必不能外是也。
  民国二十六年夏,集门人讲晚年定论,提无余涅槃三德相应之义,融瑜伽、中观于一境,且以摄《学》、《庸》格物诚明,佛学究竟洞然,而孔家真面目亦毕见矣。讲毕,日寇入侵,师率院众并运所刻经版徒蜀。息影江津,建蜀院,仍旧贯,讲学以刻经。先后著《中庸传》、《方便般若读》(即《般若经序》卷三)、《五分般若读》,《院训·释教》。以顿境渐行之论,五科次第,立院学大纲。自谓由文字历史求节节近真,不史不实,不真不至,文字般若千余年所不通者,至是乃毕通之。
  民国二十九年,遘家难,矢志观行,于《心经》默识幻真一味之旨,夙夜参研,期以彻悟。三载,始著《心经读》存其微言,盖师最后精至之作也。
  师受杨老居士付嘱,三十年间,刻成内典二千卷,校勘周详,传播甚广。及国难作,文献散亡,国殇含痛,师又发愿精刻大藏以慰忠魂。选籍五千余卷,芟夷疑伪,严别部居,欲一洗宋元陋习,以昭苏藏教,筹画尽瘁。本年二月六日,感冒示疾,转肺炎,体衰不能复,然犹系念般若不已。至二月二十三日晨七时,转侧右卧,安详而逝。享寿七十有三。
  德配熊夫人,子格、东,女兰,皆先卒。孙应一、应象,孙女筏苏、勃苏,俱就学国外。由门人治其丧,权厝于蜀院院园。
  师平生著作多以播迁散佚,晚年手订所存者为《竟无内外学》。其目曰:《内院院训释》,《大般若经叙》,《瑜伽师地论叙》,《大涅槃经叙》,《俱舍论叙》,《藏要经叙》,《藏要论叙》,《法相诸论叙》,《五分般若读》,《心经读》,《唯识抉择谈》,《唯识研究次第》,《内学杂著》,《中庸传》,《孔学杂著》,《诗文》,《小品》,《楞枷疏决》,《解节经真谛义》,《在家必读内典》,《经论断章读》,《四书读》,《论孟课》,《毛诗课》,《词品甲》,《词品乙》。凡二十六种,三十余卷,悉由蜀院刊行之。
  师之佛学,由杨老居士出。《楞严》、《起信》,伪说流毒千年,老居士料简未纯,至师始毅然屏绝。荑稗务去,真实乃存,诚所以竟老居士之志也。初,师受刻经累嘱,以如何守成问,老居士曰:毋然,尔法事千百倍于我,胡拘拘于是。故师宏法数十年,唯光大是务,最后作老居士传,乃盛赞其始愿之宏,垂模之远焉。呜呼!师亦可谓善于继述者矣。弟子吕澄谨述。
  澄侍师讲席久,侧闻绪论较多,师迁化后,辄思略叙列之以志追仰,而悲怀难已,终不能就。然不可以无述,爰据师自订年历,稍加编次,有未审处,则就教于李证刚先生及幼济世叔,并得同门陈证如、王化中二君纠正数条,仅乃成篇。触处挂漏,固未能尽吾师行事之百一也。澄附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欧阳竟无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欧阳竟无居士)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八编《人物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八编《人物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七编《论儒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七编《论儒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七编《论儒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七编《论儒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