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王雷泉教授:《法华经玄义》提要


   日期:2024/9/16 2: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法华经玄义》提要

王雷泉

    《法华经玄义》,又称《妙法莲华经玄义》、《法华玄义》,十卷(每卷各有上下,或称二十卷)。隋代智顗讲述,门人灌顶笔录,与《摩诃止观》、《法华文句》同称为天台三大部。智顗讲说《法华经》要旨有两次:第一次是陈光大元年(五六七),在金陵瓦官寺;第二次是隋开皇十三年(五九三),在荆州玉泉寺为灌顶所讲。现行本为第二次讲说的记录,成书于仁寿二年(六○二)。北宋天圣二年(一○二四),遵式奏请入藏。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三十三册)等。

    智顗在本书中,首立五重玄义的讲经方式,详释鸠摩罗什所译《妙法莲华经》的标题,阐明《法华经》开显法门的纯圆独妙,以确定《法华经》在佛一代所说诸经中的最高位置。全书由七番共解、五重各说二部分构成。首先以七番共解通释一部经之大纲:第一番标章,内分列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五章的名称及其要略;第二番引证,援引佛语来证明建立五章的根据;第三番生起,阐明五章从粗到细生起的次第;第四番开合,作五种、十种及譬喻等三种开合,使易于解释《法华》一经;第五番料简,讨论有关五章的异议;第六番观心,令前五番一一都入观心一门;第七番会异,会释五章与四悉檀的同异。

    然后就五重玄义的每一重又分别详释。第一重“释名”,为全书重心所在,从卷一下后半部分开始到卷八上前半部分,以“妙法莲华经”五字,畅说全部佛教之奥义:一、判通别,以“妙法莲华”为别名,而“经”为通名。二、定前后,为便于析义,先释“法”后解“妙”。三、出旧,略举道场慧观、会稽基、北地师、光宅法云四家的旧见解。四、正解《妙法莲华经》经名,重点在于解释“法”“妙”二字。

    “法”,虽广涉十界十如三千诸法,但束收于众生法、佛法、心法三种,而依《法华经》圆融三谛的义旨,说这三种法融妙不可思议、无差别。

    “妙”有相待、绝待二种:相待妙,如半满、常无常、大小等,前者为粗,后者为妙;绝待妙,无任何法可与之相对待,如法界是一个整体,无可对待而称为妙。心、佛、众生三法,都具备相待、绝待二妙。更开迹门(如来从久远之本,以垂近成之迹)、本门(如来开近成之迹,以显久远之本)两种十妙说明之。

    迹门十妙:一、境妙,为智妙所观照的宇宙一切万法,概括为十如、十二因缘、四谛、三谛、二谛、一谛、无谛七科。十如等境都是圆融不可思议的妙法,只有佛才能穷尽,是诸佛所师,所以称为境妙。二、智妙,照了十如等境妙的观智,有一世智乃至二十妙觉智等。三、行妙,用智妙观察境妙的修行,有一行三昧、止观、闻思修或戒定慧、四念处、五门禅、六波罗蜜、七善法、八正道、九种大禅、十境或十乘观法等,行行无通,一行即一切行。四、位妙,为妙行所契的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觉、妙觉等。五、三法妙,妙位所住的真性、观照、资成三法,也就是三轨:真性轨是说在果位的境妙,即真实有法体;观照轨是说在果位的智妙,即破惑显理的智用;资成轨是说在果位的行妙,即彼此相依起用的万行。名字虽然有三种,只是一个大乘法。前面所说的诸谛即是真性轨的相貌,诸智即是观照轨的相貌,诸行即是资成轨的相貌,而各种妙位只是修行此三法所证果位。宇宙的法法都妙,并非只此三法,一切三法亦复如是,三轨、三道、三识、三菩提、三大乘、三身、三涅槃、三宝、三德等,彼此同一意义,自他类通,所以称为三法妙。六、感应妙,具备上述的四妙与三法,成就因圆果满的佛身,寂而常照,众生能以圆机相感,即以妙应相应,如同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遍影现在众水当中,不可思议。七、神通妙,佛为化益众生,示现药树王身、如意珠王身等身轮,毒鼓天鼓等口轮,随自意随他意等心轮,善巧方便,称道随机,转变自在,不可思议。八、说法妙,如理圆说十二部法,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能诠的言教、所诠的义理,都甚深微妙不可思议。九、眷属妙,佛出世时,十方诸大菩萨,或以神通来生,或以宿愿来生,或以应现来生,辅佛行化,如同世间眷属,天性亲爱,更相臣顺。十、利益妙,诸佛所作感应、神通、说法三妙都不唐捐,沾溉地上清凉益、小草益、中草益、上草益、小树益、大树益、最实事益等七种利益。如同云行雨施,草木各得生长。

    以上迹门十妙中,前五妙是自行因果,后五妙是化他能所。本门十妙是:一、本因妙,说甚大久远的畴昔,释迦牟尼佛本初在因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时所修的妙因。二、本果妙,说本初所行圆妙之因,初证得常乐我净的妙果。三、本国土妙,说本佛所住的净妙国土。四、本感应妙,说既已成果,即有本时所证二十五王三昧,一一三昧中皆有慈悲誓愿冥熏法界,机感妙应,寂而能照。五、本神通妙,说昔时所得的无记化化禅(任运成就,不须作意,化复能化)和本初在因地时的各种慈悲相合,现希有事,启发最初可度的众生。六、本说法妙,说往昔初坐道场始成正觉所说醍醐妙法,令诸菩萨发大道心,至今皆住不退。七、本眷属妙,说迹化的眷属,其实是过去久远本地本佛的内眷属。八、本涅槃妙,说迹化的涅槃,是常住本寂的涅槃垂迹。九、本寿命妙,雯本地本佛的寿命,劫数长远,不可思议,和迹化的寿命有长短远近不同。十、本利益妙,说远从本地成道以来,八番十番饶益本时的业、愿、通、应等眷属,皆令得到利乐。

    此本门十妙与迹门十妙,解释妙法深意,仅开合之异,其体实同。即以迹门之境、智、行、位四妙为第一本因妙,以迹门三法妙为本门果、寿命、涅槃之四妙。

    以下借莲华六义而譬喻佛法界的迹本两门:一、为莲故华,譬喻为实施权。二、华开莲现,譬喻开权显实。三、华落莲成,譬喻废权立实。这三种譬喻迹门从初方便引入大乘,终竟圆满,称为迹门三喻。四、华必有莲,譬喻从本垂迹。五、华开莲现,譬喻开迹显本。六、华落莲成,譬喻废迹显本。这三种譬喻本门始从初开终至本地,称为本门三喻。又莲华还譬喻十如、十二因缘、四谛、三谛、一谛、无谛等法。

    第二重辨体,阐明《法华经》的思想本质。分作正显经体、广简伪、一法异名、入体之门、遍为众经体、遍为诸行体、遍为一切法体等七段。其中正显此经以一实相印(宇宙万法当体即是实相的妙体)为体。妙有、真善妙色、实际、毕竟空、如如、涅槃、佛性、如来藏、中道、第一义谛等,都是实相的异名。众经、诸行、一切法都以实相为体,而入实相之门是教行。

    第三重明宗,阐明《法华经》的宗教理想。分作简宗体、正明宗、众经同异、明粗妙、结因果等五段。阐明此经是佛开权显实,以释迦自行因果为宗,或以合师弟因果为宗。

    第四重论用,阐明《法华经》的社会效用。分作明力用、明同异、明历别、对四悉檀、悉檀同异等五段。其中正明此经是以断疑生信为用,即用佛菩提的权实二智,在迹门中断三乘的权疑,生一乘的实信;在本门中,断菩萨执著方便近迹的权疑,令生本地久远实成不可思议的实信。

    第五重判教,判明佛陀所说一切经典的地位和特色。分作大意、出异、明难、去取、判教等五段。在教相判释上,首先批判南北朝时“南三北七”的旧说,次立天台宗“五时八教”的教判,而判《法华经》为超越八教纯圆独妙,并以涅槃五味中的醍醐为譬。所谓“南三北七”,南方三师的判教是:(一)虎丘山笈法师的有相、无相、常住教之三时教;(二)宗爱、僧旻的有相、无相、同皈、常住教之四时教;(三)定林寺僧柔、慧次、道场寺慧观的有相、无相、褒贬抑扬、同皈、常住教之五时教。北方七师的判教是:(一)刘虬的人天、有相、无相、同皈、常住教之五教;(二)菩提流支的半字、满字之二教;(三)慧光的因缘、假名、诳相、常宗之四宗;(四)护身寺自轨和净影寺慧远所采用的因缘、假名、诳相、常、法界之五宗;(五)耆阇寺法凛所依用的因缘、假名、诳相、常、真、圆宗之六宗;(六)某禅师的有相、无相之两种大乘教;(七)菩提流支(一说鸠摩罗什)的一音教。这些均为当时佛教史上珍贵的史料。

  此五重玄义,先以名和体二玄义阐明思想之本体,其次即阐明宗之玄义,天台宗即以此为宗旨,发起信仰之内在动力,由此发起现实的教化活动,并详察各种教相。

    本书末尾附有《记者私录异同》一篇,是灌顶记录智者所说后的附记,其中分为杂记异闻与推尊师说二段。杂记异闻中又分为四:一、阐明《般若》与《法华》的同异,二、阐明经论中诸藏的离合,三、阐明四教名义的依据,四、批判古时“七阶五时”教判的穿凿。

    本书虽是解释《法华经》的经题,内容却是判释佛一代时教,并对以往的中国佛教研究作总结性的评价,可说是天台宗对于全体佛教的概论。本书的注释,有唐代湛然的《法华玄义释签》二十卷,宋代法照的《法华经玄义读教记》五卷,宋代从义的《法华玄义补注》三卷。本书的节本,有明传灯的《法华经玄义节要》二卷。此外有关的撰述,有唐代湛然的《法华经玄义科文》五卷,宋代善月的《法华大部妙玄格言》二卷,有严的《法华经玄签备检》四卷,智铨的《法华经玄签证释》十卷,清灵耀的《法华经释签缘起序指明》一卷。

——陈士强、王雷泉等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王雷泉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王雷泉教授)  

 王雷泉教授:走进精神公园——访王雷泉副教授 

 王雷泉教授:中国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禅定要略——从一念三千说看生存困境之解决 

 王雷泉教授:超克自卑与我慢——六即成佛的实践意义(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王雷泉教授:神圣化与世俗化(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禅的基本目标 

 王雷泉教授:心净则国土净——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 

 王雷泉教授:赵州吃茶记 

 王雷泉教授:加强教团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复旦大学哲学系王 

 王雷泉教授:《金刚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王雷泉教授:崇尚真实 呼唤真实——怀念正果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