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王雷泉教授:《法华经文句》提要


   日期:2024/9/16 14: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法华经文句》提要 

王雷泉

    《法华经文句》,略称《妙法莲华经文句》、《法华文句》,十卷(每卷各有上下,或称二十卷)。隋代智顗于陈祯明元年(五八七)讲于金陵光宅寺,门人灌顶记录,至唐贞观三年(六二九),补治方峻。唐玄宗天宝七年(七四八),天台宗八祖左溪玄朗,有感于本书文势有时凌乱失次,因加以排比而令相贯穿(见卷首神迥的《天台法华疏序》)。现行本当即此本。又南宋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诏令福州东禅寺刊天台教藏同大藏流通(见《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本书当亦在其中。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等。

    智顗(五三八——五九七),俗姓陈,字德安。祖籍颍川(今河南许昌),西晋末年,因五胡乱华,南迁至荆州华容县(今湖北潜江西南)。父亲陈起祖,梁元帝时官拜“使持节散骑常侍”,更封为益阳县开国侯。智顗十七岁,梁朝灭亡,父母相继去世。值家破国亡的乱世,年十八,投长沙果愿寺法绪出家。不久,北行诣慧曠学律,兼通大乘经。入大贤山,诵《法华》、《无量义》、《普贤观》三经。陈天嘉元年(五六○),至光州(今河南光山)大苏山,师事慧思禅师,修习法华三昧,尽得其法。既而入金陵(今南京),居瓦官寺弘法,开讲《法华经》、《大智度论》和自著《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又名《次第禅门》),深得朝野钦敬。陈太建七年(五七五)秋九月入天台山,于北峰创寺传教,成为天台宗的实际创立者。陈后主时,奉诏出山,再至金陵,在太极殿讲《大智度论》、《仁王般若经》。陈亡,西游荆土。隋开皇十一年(五九一),应邀前往扬州,为晋王杨广授菩萨戒,并得赐“智者”之号。后还荆襄,于荆州当阳创立玉泉寺,未久,履扬州,归天台。一生造寺三十六所,《大藏经》十五藏,度僧一万四千余人。主要著作有《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摩诃止观》,世称“天台三大部”;《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经文句》、《金光明经玄义》、《观无量寿佛经疏》,世称“天台五小部”(以上均为灌顶所记)。尚有:《净名经疏》、《觉意三昧》、《六妙门》、《法界次第》、《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又名《童蒙止观》、《小止观》)、《法华三昧行法》、《维摩经玄疏》、《阿弥陀经义记》、《金刚经疏》、《四念处》、《方等三昧行法》、《观心论》、《观行食法》、《观心诵经法》、《四教义》、《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法慎记)、《菩萨戒经义疏》(灌顶记)、《仁王经疏》(灌顶记)、《请观音经疏》(灌顶记)等。均为天台宗的主要经典。另有文表若干篇,收入灌顶编的《国清百录》之中。事迹见灌顶《隋智者大师别传》、唐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七、唐湛然《止观辅行传弘诀》卷一等。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本宗所依根本经典,视为佛陀最终和最成熟的教诲,故别称“法华宗”。《法华文句》与晚年在玉泉寺所讲的《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都是智顗阐发《法华经》思想的重要著述,称作天台三大部。以讲述《法华经》为始,智顗对一切经典的注疏,均以其独创的因缘、约教、本迹、观心四种方式解释。因缘释,以四悉檀作为对机说法的方式,悉檀通常译作成就、宗,而智顗梵汉并举,称悉是此方言遍,檀是梵语檀那的略称,翻译为施,即遍施而使其成就:一、世界悉檀,亦名欲乐悉檀,以适应于世间人喜好的思想、语言、观念等,随不同机宜而解释经文,令凡夫喜悦而生得世间之正智;二、为人悉檀,亦名生善悉檀,根据众生各别根机与能力,而说各种出世实践法,令生起善根;三、对治悉檀,亦名断惑悉檀,针对众生种种烦恼,分别给予不同的对治方法;四、第一义悉檀,亦名入理悉檀,即破除一切论议语言,直接以第一义谛诠明诸法实相之理,令众生真正契入教法。约教释,把经典的文句,从藏、通、别、圆四教的思想方面,给予从浅入深的解释。本迹释,依本地、垂迹二门来解释教义,迹从哲学上解释其思想或教理的普遍妥当性,以示众生之本性;本则从信仰上究明其教义的永远性,乃显佛陀之本体。以上三种,是从客观的教相门立场,以解释经典的文句为主。观心释是从主观的观心门立场,把对经文的解释与修行者自己的亲证实践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教观互具,相辅相成,故在智顗的止观著作中有“起教”的篇目,而在讨论教相的著作里又有“观心”的论题。在天台三大部中,《法华文句》、《法华玄义》主要说教相门,而傍及观心门;《摩诃止观》则主要说观心门,而傍及教相门。

    本书是对鸠摩罗什所译《法华经》结构和字句的详细解说,故称“文句”,以有别于《法华玄义》之解释经题。先依佛家通例,将《法华经》分作序、正宗、流通三分:以〈序品〉为序分;以自第二〈方便品〉至第十七〈分别功德品〉第十九行偈共十五品半为正说分;以其后至经末共十一品半为流通分。又以天台宗的见地,将《法华经》二十八品大别为本迹二门:自〈序品〉至第十四〈安乐行品〉,为如来迹(垂迹)门的说法,其要旨是“开权显实”,即开三乘之权而显一乘之实,阐明过去如来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现在开方便的权门,示真实的妙理,会三乘归一佛乘,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自第十五〈从地踊出品〉至经末,为如来本(本地)门的说法,阐明释迦牟尼佛不是新近在菩提迦耶方才成道的新佛,而是从远在三千尘点劫以前久远实成的本地本佛垂迹。此本、迹二门,又各有序、正、流通三分。

    第一〈序品〉为迹门的序分,从第二〈方便品〉至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是迹门的正说分,第十〈法师品〉以下五品是迹门的流通分。其中正说分又分作略、广两部分:从“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以下,是略说开三显一;从“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以下七品半,是广明开三显一。广明部分分作三周(阶段):第一法说周,佛为上根人说三乘方便、一乘真实,这时只舍利弗一人领解其说,即〈方便品〉中所说;第二譬说周,佛以羊、鹿、牛三车譬施权,以一大白牛车譬显实,为中根人譬说,此时有摩诃迦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四大弟子领解其说,即从第三〈譬喻品〉至第六〈授记品〉、特别是〈譬喻品〉中所说;第三因缘周,佛为下根人说宿世因缘并举化城的譬喻,令其领解“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有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等千二百学、无学声闻弟子因此领解,即第七〈化城喻品〉以下三品所说。〈法师品〉示通经轨则,〈宝塔品〉证前集后,〈提婆达多品〉引往昔宏经,〈持品〉有受持、劝持之分,〈安乐行品〉有身口意誓愿之别,此五品为迹门流通分。

  从第十五〈从地踊出品〉开始至“汝等自当因是得闻”,是本门的序分。从同品“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弥勒菩萨”以下到第十七〈分别功德品〉弥勒说十九行偈是本门的正说分,其中第十六〈如来寿量品〉是正开师门的近迹、显佛地的远本;第十七〈分别功德品〉中,佛说长行是总授法身记,弥勒说偈是总申领解。从〈分别功德品〉弥勒说偈以下至第二十八〈普贤菩萨劝发品〉是本门的流通分,其中第二十〈常不轻菩萨品〉以上为劝持流通,第二十一〈神力品〉至经末是付嘱流通。

  于《法华经》全经中,〈方便品〉明圆乘之因,〈安乐行品〉明乘乘之法,〈寿量品〉明圆乘之果,〈药王品〉明乘乘之人,此四品约教、行、理、人,尤为通经之门。〈方便品〉中十如是及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乃一经之宏纲,众义之渊府。〈法师品〉中入如来室、坐如来座,乃宏经之通途,行道之要轨。《法华文句》于诸处皆广加阐发。

   本书于显发自宗义外,随处举破南北朝一些法师之说,尤以梁代光宅法云的《法华经义记》(二十卷,世称《法华光宅疏》)所说为重点。

    本书主要的注释,有唐湛然的《法华文句疏记》三十卷。此外有关的撰述,有唐湛然的《法华经文句科文》六卷,道暹的《法华经文句补正记》十卷,智云的《妙经文句私志诸品要义》二卷,《妙经文句私志记》十四卷,宋代法照的《法华经文句读教记》七卷,从义的《法华经文句补注》四卷,有严的《法华经文句签难》四卷,善月的《法华经文句格言》三卷,清道霈的《法华经文句纂要》七卷。
——陈士强、王雷泉等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王雷泉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王雷泉教授)  

 王雷泉教授:走进精神公园——访王雷泉副教授 

 王雷泉教授:中国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禅定要略——从一念三千说看生存困境之解决 

 王雷泉教授:超克自卑与我慢——六即成佛的实践意义(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王雷泉教授:神圣化与世俗化(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禅的基本目标 

 王雷泉教授:心净则国土净——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 

 王雷泉教授:赵州吃茶记 

 王雷泉教授:加强教团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复旦大学哲学系王 

 王雷泉教授:《金刚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王雷泉教授:崇尚真实 呼唤真实——怀念正果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