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王雷泉教授:丛林中的兵法——介绍《禅门锻炼说》


   日期:2024/9/24 2: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丛林中的兵法
——介绍《禅门锻炼说》

王雷泉

《禅门锻炼说》,又称《禅林锻炼说》﹑《锻炼说十三篇》,一卷。清初僧晦山戒显著,成于清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通行本收于《卍字续藏》第一一一冊。八十年代后期,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据清同治十一年如皋刻经处本多次影印,在佛教界內流通。

戒显(一六一○──一六七二),江苏太仓人,俗姓王。幼时即受佛法熏陶,曾从舅氏听讲天台教义。明亡后于南京宝华山依三昧律师出家,不久受具足戒,时年三十五岁。法号戒显,別号晦山,又号罢翁。从清初禅宗三峰派具德禅师得法,为南岳下第三十六世。先后住持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杭州灵隐寺等八剎。以戒律精严﹑学问渊博,为世所称许。另著有《佛法本草》﹑《鹫峰集》(以上二书已不传)﹑《现果随录》﹑《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等书。事迹散見于江苏《太仓县志》﹑江西《建昌县志》﹑杭州《灵隐寺志》﹑纪荫《宗统编年》﹑超永《五灯全书》和《新续高僧传·弘礼传》等。

戒显在《自序》中称,锻炼禅众应如孙武用兵,“五家建法,各立纲宗,韬略精严,坚不可破,而兵法全矣。自元及明中叶,锻炼法废,寒灰柘木,坑陷杀人。幸天童悟老人,提三尺法劍,开宗门疆土。三峰藏老人继之,恢复纲宗,重拈竹篦,而锻炼复行。灵隐(具德)本师复加通变,啐啄多方,五花八门,奇计错出,兵书益大备矣。”故仿《孙子兵法》十三篇,针对当时宗门空疏顢頇之流弊,列举整理禅林﹑锻炼禅众之方法,书中次第为∶

一﹑坚誓忍苦。说“为长老而不能使众生开悟佛性,是谓盜名;据正位而不能为佛祖恢廓人材,是为窃位。”是故必须苦心劳身,先起大愿,立大誓,然后显大机,发大用。

二﹑辨器授话。指欲锻炼禅众,必先辨验各人根机器识。唐代禅风鼎盛,机器不凡,禅师接引后学,皆全机大用,殊无死法。至宋以后,参禅用话头,而终成死法。但在末法时期,仍不得不用此死法。能善用之,则话头中自有活法。所谓活法,就是善辨禅众的机器之利钝,验其参学之浅深,然后示以不同的话头。

三﹑入室搜括。指长老立限打七,领众参禅,必须识其人,知其本参,不能虚应故事。故参究之法必须猛利,使人易于省发;搜剔粘缚必须彻底,使人尽去禅病。

四﹑落堂开导。说学人参究如逆水行舟,不得人推挽则退多而进少。又习禅最易犯病者有二∶一为迸气胸前以为勇猛,二为灰心冷坐以求澄湛。故长老于禅堂中开导,最为急要。开导之法有四∶一曰悚立志,二曰示参法,三曰警疲怠,四曰防魔病。因为参禅不可胡乱卜度,亦不可死守话头,故长老当禅众靜坐时,须示令其放下万缘﹑銳意研穷﹑尽力挨拶;久之,则情识尽﹑知見忘,悟道易。

五﹑垂手锻炼。说长老在禅堂须时时随众行坐,锻炼之器,在善用竹篦子。其功便于逼拶,而其妙在乎敲击。禅众坐时,则执之以巡香;行时即握之为利器。当经行猛利时,即用兵家之法,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务将学人旷大劫來识情影子,知見葛藤,搂其窟穴,斩其根株,使其无地躲避。

六﹑机权策发。说禅门锻炼,利在运用超越常规的逆法﹑惡法。“锻炼不用威,则禅众疲怠,无由策发,必不能使透关而彻悟;策发不用权,则严规肃矩只成死法,亦不能使愤厉而向前。故锻炼一门,事有千变,而机用至活也。”

七﹑奇巧回换。说古來禅师,论悟道者,必贵乎机下透脫。偏知异見,举起千差,所贵善知识者因病与药,善用回换。回换之法多方∶有法战之回换,即众中逼拶,有隙即攻,有瑕即击;有室中之回换,即在学人将通非通﹑箭欲离弦之际,长老令其再问,或代一语而即悟;有回换之回换,即举一反三,如说佛性谁无者悟,说佛性谁有者亦悟;有不回换之回换,如问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答是曹源一滴水。

八﹑斩关开眼。即斩破重关,开人眼目。欲得斩关之诀,其功存乎逼拶,其奧在乎回换,而其力又系乎开导而策发。

九﹑研究纲宗。说“学家根本已明,当依止师承,温研密諗,务彻古人堂奧。师家見学人已透根本,更须以妙密鉗錘,深錐痛扎,务令透纲宗眼目。庶不至彼此承虚接响,而正法眼藏得永远而流传。”

十﹑精严操履。谓宗门修行,必行解相应。学人道眼未开,先令参究,以锻其解,所谓但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当大事既明,即令操履以锻其行,所谓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长老必以身作则,精严行解,以为法门楷模。

十一﹑磨治学业。说欲通宗教﹑辨古今﹑明纲宗﹑识机用﹑眼目后进﹑決择人天,则必须通內外之学。“非內则本业不谙,出世何以利生;非外则儒术无闻,入世不能应物。”

十二﹑简练才能。谓统大众而传佛祖之学者,必简练长才异能,以主宰丛林,纲纪衲子,肩法门巨任,竖佛祖高幢。然造物生人,全才少,偏才多,才德相济者少,而不相济者多,须长老量才任用,赏罚分明,在丛林的熔炉中陶铸成材。

十三﹑谨严付授。谓根器不论利钝,皆可经锻炼而成良材;然并非一经省发,即可付授。值此末法时代,虽全才难得,异器难求,然亦须戒兩种弊病∶一是泛滥付授,传法于非人;二是谨守关鑰,至死而不付一人,使法门断绝,此亦矫枉过正,不得中道。“虽然如是,善知识者,为佛祖入草求人,为人天开凿眼目,宁慎无滥,宁少而真,毋多而伪。”

本书以整顿丛林为职志,痛陈当时禅门弊病,所言皆古德嘉言懿行及自身经历之丛林实务,尤以“重纲宗﹑勤锻炼﹑持谨慎”三法为最重要,视为“皆世所未闻者。”此书对清代以來佛教丛林有较大影响。当代禅德南怀瑾在《禅海蠡測》一书中,多有取资。

——《丛林》1999年第一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王雷泉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王雷泉教授)  

 王雷泉教授:走进精神公园——访王雷泉副教授 

 王雷泉教授:中国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禅定要略——从一念三千说看生存困境之解决 

 王雷泉教授:超克自卑与我慢——六即成佛的实践意义(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王雷泉教授:神圣化与世俗化(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禅的基本目标 

 王雷泉教授:心净则国土净——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 

 王雷泉教授:赵州吃茶记 

 王雷泉教授:加强教团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复旦大学哲学系王 

 王雷泉教授:《金刚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王雷泉教授:崇尚真实 呼唤真实——怀念正果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