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其它:新时期佛教医药事业的回顾与展望(陈全忠)


   日期:2024/10/18 20: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新时期佛教医药事业的回顾与展望
陈全忠
闽南佛学

  本文所称的新时期,是指自1978年政府重新落实宗教政策以来直至目前这一段期间。在这一段期间,我国有lo几个省的20几个市、县的佛教协会、古刹名寺和个体医僧,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本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宗旨,走向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的道路,先后创办了有益于社会人类的医药保健事业,还对贫苦无力就医的患者施医赠药,作出了有益于世人的奉献,在社会上为佛教塑造了良好形象,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尤其是近年来还出现了佛教界与医药界人士配合,创办成立了中国武夷佛教医药研究所的新生事物。该研究所并发起与主持召开了首届中国武夷佛教医药学术研讨会。同时还成立了福建武夷佛教医药学术研究会。佛教期刊《法音》与《闽南佛学院学报》及出版界也先后刊登与出版了部分有关佛教医药的论文及书籍,为我国佛教医药的研究开创了新局面。
  笔者认为如就新时期佛教兴办的医药事业进行回顾,肯定其社会效益与存在问题,并结合目前我国国情与透过世界各地佛教兴办医药事业取得成功的经验,以展望未来我国佛教医药事业发展的趋向。这对推动我国佛教参考国外佛教创办医药事业成功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创办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医药事业,走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的道路,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此,参考有关资料撰写此文。现从以下几点进行回顾与展望。
  一、回顾过去
  回顾自从1980年中国佛教协会召开了第四届代表大会,并成立了第四届理事会以来,首先在北京创办了全国性发行的佛教刊物一一《法音》,随后,  《上海佛教》、《台州佛教》、《广东佛教》、《洛阳佛教》、《浙江佛教》等佛教杂志期刊,也相继应运出版流通,这些佛教刊物,与各地发行的报纸及新出版的书籍,介绍了不少有关佛教的好人好事。本文在这里仅就共报道有关佛教医药事业的情况进行回颐,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现按报道资料的内容、分类归纳整理如下:(一)创办医院
  1.青海塔尔寺创办藏医医疗站、并发展成为塔尔寺藏医院:1980年,塔尔寺创办了藏医医疗站,为广大牧民和附近城镇居民、以及该寺僧人防病施药,深得广大患者的信仰。每年旅游旺季法会期间,慕名前往该寺朝拜的藏、蒙、汉、回、土等民族同胞和国外游客成千上万,其中有不少患者是专程赴该寺求医的。门诊数从初办时四千人次,到1992年增到13000人次,该院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对临床医疗和研制药品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购置制药用具,而在此基础止,于1922年10月上旬成立了塔尔寺藏医院。
  由该寺主管曼巴扎仓事务并有多年经验的札西活佛担任院长,并从中抽出10名医药学识与经验俱优的年青僧人组成医护队伍。以佛法“救苦救难、普度众生”为办院宗旨,以藏医独特的医疗方法、制药技术,进行防治疾病与施药。年收入从初建站时一万元到成立藏医院时增至15万元①。
  2、山西五台山普化寺创办骨科医院:五台山普化寺住持释藏明法师是一位声名远播的“骨科神医”。他现年?o岁,身怀治疗各种跌打损伤和腰腿痛的绝技,行医数十年,治愈了十多万人。1986年初,他为了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治疗,即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寺庙的部分门票收入,在寺内办起了一座骨科医院。藏明禅师的治疗手法非常独特,只见他盘膝稳坐,屏息运气,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伤痛部位轻轻摩挲数遍,病人即感疼痛缓解,血脉和畅,十分舒服,按摩毕,辅以中药洗剂、轻者数日,重症逾月,无不痊愈如初。有一位来自山西宁武县的患者说,他的右臂不慎挫伤而致粉碎性骨折,曾多方求医无效。后经人介绍到普化寺治疗,六天后右臂便能活动自如了。又有一位年青的公安刑警因车祸致锁骨和肋骨七处骨折,大医院拟予手术治.但无把握治愈。经藏明禅师治疗,三天后便见显效,月余便已痊愈。还有一位来自大同市的十七岁姑娘,她因患骨结核而致畸型,来时弯腰撅臀,骨瘦如柴。经藏明禅师为她治疗两个月后,姑娘面部红润,身材苗条,行动灵活,很难看出她曾是患过严重的骨结核患者。寺内妙禅、艺如两位比丘尼从藏明禅师学艺多年,已能独立诊治病症。还有寺内医生阎忠义居士,他善用中药治疗肺、肝、胃和食道诸病症,对白血病也有较深的研究。该院备有150张病床,以供来自各地患者住院治疗。由于藏明禅师等佛门弟子以慈悲为怀,救人为本,故其收费低廉,加上疗效显著,因而远近病人前往该寺院求医者络绎不绝②③。
  3.沈阳市气功医院开设瑜伽术谘询处:该院聘请神慧尼师当副院长,分管瑜伽术谘询处业务。神慧尼师是一位名闻遐迩的气功师,她十六岁出家受戒后,赴北京通教寺学习教理4年,并受雍和宫大喇嘛传授瑜伽术,之后,苦练该术四十多年。
  在“文革:’期间,她的医术被视为巫医,没有机会为人治病,直至1986年,在沈阳市成立气功医院瑜伽术谘询处,她才该处为患者治病。在近一年时间,她用瑜咖术治愈上千名病人。其中骨折的愈合,近视的不用戴镜,濒临绝望的某些癌症患者仍留在人间……她的治病奇迹,遂在沈阳市的大街小巷传开。《沈阳日报》、《沈阳晚报·周末版》、《辽宁日报》、《辽宁晚报》、《中国实业与中国文化》等报刊先后报道了她的医术和感人医德的事迹④。
  4.福建省佛教协会主办“福建省佛教中草药医院”:该医院于1987年5月5日,在福州海潮寺成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该医院题词。该所佛教中草药医院设内科、妇科、小儿科、风伤科和针灸推拿科等。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梵辉法师坐堂诊病,并邀请省内老中医到该医院奉献心力⑤。并举行为期5天的义诊⑥(二)创办藏族医药学院
  拉卜楞寺创办藏族医药学院: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寺始建于1710年.是我国著名的喇嘛寺,为藏传佛教信徒进行宗教活动的道场。尤其是该寺于1784年创建的藏族医药学院更是闻名于世。自1982年国务院决定将该寺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该寺随即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该寺医药学院的僧人除从事一般宗教活动外,主要学习《四部医典》、《药王月诊》和《晶珠本草》等藏族医药典籍。上述诸书,含有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等自成系统的藏族医药内容。该医药学院培养子不少藏族医药人才,如当代有名的藏医三布智、果洛曼巴和巴丹等三人。他们高明的医术吸引着来自四川、甘肃、青海和内蒙古等地的各族患者前往就诊。该医药学院生产的“洁白丸”、  “九味沉香散”、“九味牛黄散”三种药物已被列入国家药典,还有18种单方成药被列入西北五省(区)地方成药,并行销全国各地。目前为满足各地患者的需要,已由手工操作改为机械制作。该寺为了继承和发扬藏医遗产,还设立了藏医研究所⑦。    (三)’创办康复研究所
  浙江省余姚市佛教协会在会长、龙泉寺住持益慧法师和副会长唯根法师的支持下。由秘书长、瘫痪专科医生叶衡居士创办康复研究所,为病残者施医赠药,于1992年间义诊一千多人次,赠药费计人民币2500元。1993年3月9日至4月13日,Df-居士专程前往宁波市福利院,为该院收养的社会遗弃瞄性瘫痪患儿义诊治疗,并指导功能康复锻炼。在叶居士“救世济人”精神的影响下,全国各地信访求治及就诊患者不断增多,叶医生又委派二名学生。赴河南省许昌市和河北省秦皇岛市开设“伤残儿童康复中心”,广泛开展救瘫扶残工作。同年7月10日,叶居士冒着酷暑,赴舟山群岛为病者义诊⑧。
  (四)开设各种类型诊所
  1、福建福州市开元寺住持提润法师于寺中开设癌病诊所:提润法师、福州市人,他十五岁剃度出家,十八岁赴闽东寿宁县三峰寺从释明洁医僧学习《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和《神农本草经》等中医典籍及历代医家著作。并随师上山采药制药,弘法行医。1956年,他时年三十四岁,即在福州金山寺常住挂牌行医。1958年移锡福州开元寺弘法行医。后又应聘为该寺所在地的福州鼓东街道卫生院院长。
  几十年来,他在医学上精益求精,从外科转入内科,近几年来专用草药治疗初、中期癌症,屡奏奇效。例如福建商业专科学校教师姚福清,于1986年1月间,因腹胀疼痛,吃不下饭,经福建省的几家医院检查均诊断为肝癌。但群医治疗乏术,并认为最多可活半个月。其家属在绝望中请到提润法师为他治疗,经法师采用清热解毒而能排除病邪于体外的中草药施治,并嘱其家属以素食为宜,严禁进食补品,以免妨碍药效;患者服药后于第七日开始从大便排泄污物,半个月后不但未死,精神为之一爽,食欲亦改善,先后煎服中药175剂,用过八十五味药。三个月后,患者肝部七个肿块也逐渐消散,食欲大增,再至医院复查,证实肝癌已痊愈。提润法师治愈此例晚期肝癌的医案,在医学界引起了轰动。他还治愈不少初、中期癌症的病例。
  引起了海内外报纸杂志,争相以“高僧妙手伏癌魔”、‘福州佛门高僧,被誉为治癌圣手”、“福州开元寺提润法师,用中草药治癌有新招”、“菩提树下,佛心慈悲”等为标题,报道其治癌事迹。海内外癌症患者慕名求诊者络绎不绝⑨L。   
  2、开设骨伤科诊所:福建省长乐县佛教协会为发扬佛教济贫拔苦,普利人群的精神,创办了风伤医疗所,于1985年3月8日在航城乡下朱致一堂正式开业。该医疗所设有病房三间,床位十三张,并有各种医疗器具,代办伙食、煎药等服务工作,以方便远道患者。
  该医疗所聘请福州市郊中医伤科名医吴汉官居士及其弟子五人参与工作。主治风伤及由此引发的疑难病症。有些疑难病症患者经吴居士治疗后,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开诊几个月后,就有七个外省市的  患者(其中有干部、解放军、公安干警)华侨与港、澳同胞也不远千里到该所求医。该所还为佛教徒免费治疗,给鳏寡孤独和经济困难的患者施药⑩。
  3、山东省青岛湛山寺创办安养院下设瑜咖功诊所:1989年5月10日,湛山寺隆重举行了青岛湛山寺安养院成立典礼。有来自青岛、济南、沈阳和台湾、美国等地的四众弟子二百多人参加典礼。该寺创办安养院的设想,首先是得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赞同,并获中国佛教协会捐款五万元而进行筹备自勺。后又于今年3月份聘请到沈阳市气功医院副院长神慧法师及其弟子、沈阳广普电子实业公司总经理胡秋菊居士等十多人捐资赞助创办的。
  该安养院下设:1、安养堂,妥善安置老年僧尼安度晚年;2、延寿堂,准备接待国内外佛教界和有关人士前往休养;3、瑜加功诊所。为安养堂和延寿堂及寺院与各处僧尼及群众治病;4、开办素食部、服务部.以备有佛教特色的素斋、素点和旅游纪念品为旅游参观人士服务(12)。
  4、设立施诊医疗室:
  浙江省瑞安市佛教协会。于1989年9月7日在岭岐宝坛寺设立施诊医疗室。是年六月下旬,佛协会讨论了如何发扬人间佛教时,在余大文、刘晓秋的倡议下.决定筹备成立施诊医疗室,得到180位佛教徒捐资乐助,至成立之日,已集资4200元,购置五百多元的药品与器械,设立诊室和药房。邀请社会上退休中西医生免费为民施诊,每月逢旧历上、中、下旬的三、六、九日应诊。并对经济特别困难的患者给予施药,发扬了佛教慈悲济世精神,使贫困患者得到了免费治疗(13)。
  5、创办义诊所:福建省泉州市承天寺,于1989年9月26日在寺中成立了“泉州佛教义诊所”,并对外开诊。该义诊所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泉州承天寺住持圆拙老和尚捐资倡议和新加坡已故宏船法师等人的资助下创办的。有医生、护士和药剂人员计十五名及财务一人。对佛教徒购药一律实行八一五折优待,甚至免费赠药.对贫苦户持有街道或乡镇证明的,也一律免费赠药;对鲤城区11所敬老院所有人员实行免费治疗;又对社团有困难的如南音乐团等单位,实行挂勾补贴治疗;每年6一一9月份,在该所门口大量免费供应防暑茶(14)。
  (五)法师行医济世
  1、益康法师行医济世:广东省海康县莲宗寺住持益康法师,他身怀接骨绝技,解放后共医好600多人。多年来常采药为人治病,还常煎药茶施人,以治暑病。《湛江日报》于1986年曾报道其事迹。(15)。
  2、洪范禅师行济世:四川省南充市郊清泉山上之清泉寺,有一位名闻遐迩的老和尚,法号洪范。1987年,洪范师年已97岁,担任南充市政协委员、清泉寺管委会主任。他多年来坚守清规戒律,每日坚持子、午时辰坐禅,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头脑清醒。他兼通岐黄术,是一位当地群众信赖的中医。他热心为群众看病,坚持“孤寡不收费、治病救人安”的宗旨,多年如一日地为群众诊治疾病。有一次,一位农民到寺中找他诊病开药方,身上只带两块钱,不够买药。洪范禅师知道农民的困境后,当即给他五块钱以交药费。《人民口报》曾报道其事迹。⑩
  3、宏达法师行医济世:广东省潮阳县灵山寺宏达禅师;自五十年代皈依佛门以来,一直坚守戒律,除勤修佛理外,还学会以中草药治病救人的医术。他医德高尚,行医奉行的宗旨是:‘‘孤寡不收费、治病救众生。”他平时坚持禅定,闲暇便争取研阅医学资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求创新,从而使医术精益求精。他为人态度和蔼、对求诊者耐心询问诊治。有一次,一位中年妇女带一病孩至寺中请他治病,因经济困难仅带二元钱。法师闻之动了恻隐之心,不仅未收其诊金,还解囊帮助付药费。经他细心调治,小孩很快恢复健康。事后,病孩之亲戚闻知,深受感动,特送来食品等礼物以表谢意,均被法师辞谢了。又附近有一乡民上山砍柴不慎跌折手骨,鲜血淋漓,疼痛难忍。达师惊悉后即迅速为其免费接骨,还送了好几包中草药,直至该乡民痊愈,分文不取……这种事例,不胜枚举(17)
  (六)佛教协会组织临时义诊
  浙江省富阳县佛教协会本着人间佛教慈悲济世精神,在衍音法师倡导下,县佛协特邀针灸大师陆瘦燕的得意门生——上海医学专家李爱芳博士主诊,会同富阳中医骨伤科医院张培春医师、富阳县佛教协会会长骆金福中药师,在富阳中医骨伤科医院,从1994年1月14日至17日举行了为期三天的义诊活动。共诊治病人434人次,其中接受中医处方治疗222人次,针灸212人次,这些患者有二十多人是久治难愈的重病号。
  义诊活动结束当天,富阳县统战部和宗教科的领导同志亲临现场,祝贺义诊圆满成功,并希望富阳佛协会以后多办这类社会慈善事业(18)。
  (七)创办老佛堂膏药店安徽省淮南市创办老佛堂膏药店:十年代初期,淮南市田家庵老佛堂的比丘、比丘尼、居士和知识青年与退休职工共十人,在当地政府宗教部门支持下,集资一万元,在老佛堂办起了膏药店,该店制售的膏药配方及制法,是道教首创的,晚清时传入佛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现为第八代传人隆昌尼师所掌握。膏药分红、绿两种,制法与功效各不相同,对蜂窝组织炎(俗称砍头疮、对口疮)、腰疽、乳痈、搭背、贴骨瘤、疔疮、腮腺炎及无名肿毒等疾症,均有独特的疗效。尤其是治疗蜂窝组织炎更具特效,因此疮发病部位多在颈后,该处皮肉组织疏松,血管多,毛囊多,病毒易扩散,难以治疗,且容易引起血毒症,败血症等。例如淮北市委书记彭林贵同志,曾于1983年患蜂窝组织炎,经西医手术开刀治疗后,四个月仍伤口不愈,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采用老佛堂膏药,仅用几贴膏药,伤口就愈合了。故老佛堂膏药,深受患者信赖。求医者多年来自本省及山东、河北、甘肃、新疆和东北三省等地,每日登订求治者达100多人,日售膏药1千多张。1989年该店营业额42107.57元,扣除各项开支外,净利润2394元。老佛堂药店人员热心为群众治病的事迹,在淮南煤城广为传播,《淮南报》曾以《根除痈疽借秘方》为题,报道了该药店情况(19)
  (八)设赠药处及制赠“甘露午时茶”
  l、泉州宿燕寺设立“菲律宾文莲施诊所泉州赠药处、:宿燕寺位于泉州鲤城区东郊。寺为杨嘉姑约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所创建的。后经历代住持相继扩建,现已成为福建省佛教名利。由该寺分建于菲律宾的宿燕寺的第二代住持广仁尼师(她在泉州宿燕寺为第四代住持),她在菲律宾建立了“菲律宾文莲施诊所”之后,又于1986年在其祖庭泉州宿燕寺设立了“菲律宾文莲施诊所泉州赠药处”。并聘请泉州佛教界知名慈善家伍泽旭居士董其事。该赠药处备有多种治疗常见病自勺药品,以赠送贫苦患者(20)。
  2、浙江省温州市佛教徒联合制赠“甘露午时茶”:温州市佛教四众弟子在每年“端午节”前集资购药,而于节日配制“甘露午时茶”赠送各方,已有数十年历史,到了1958年,由于各种原因改为私人制赠。
  直至1990年,始由温州市佛教协会、鹿城居士林(等)共同负责集资制赠。其配方、制法及有关问题简介于下:
  (1)配方:银花625克、川朴563克、藿香625克、查肉1000克、柴胡313克、扁豆500克、苍术313克、茯苓1000克、白芍625克、桑皮1063克、陈皮500克、羌活313克、猪苓375克、菊花375克、桔梗625克、麦芽1000克、泽舍313克、紫苏563克、甘草625克、香薷500克、葛根1063克、槟榔1063克、杬芎500克、法夏375克、薄荷250克、白芷125克、茶叶15000克(以上为一剂量)
  (2)制作方法:甲、先印好小袋,用纸袋或薄膜均可,印明《甘露午时茶》、功能、主治、用法、禁忌与某地佛教徒联合制赠字佯备用。乙、根据配方向当地中药批发站采购,其中茶叶另向茶厂采购,也可用茶末,连同中药碾磨成粉末,装大袋备用。丙、选定“端阳节”中午时辰(11点至13点),集合当地大德法师主持由四众虔诚持诵《大悲咒》力加持后,发动大众将药散分成小袋,每袋lo克。
  (3)功能与主治:“甘露午时茶”的功能是鲜表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停饮食,畏冷发热,腹痛泄泻,头晕中暑,神昏心烦等症。
  (4)用法与禁忌:成人每次一包水冲服,小孩减半,孕妇忌服。
  1992年,温州市佛教界共配10剂,每剂药费、印薄膜费、运费等共280元(21)。
  2、葭沚福寿堂四众弟子联合制赠“甘露午时茶”:葭址福寿堂在苏坚勤居士倡导下,由周道健等佛教居士联合集资、并根据温州佛教界制赠的“甘露午时茶、之处方及制法(见上),配制“甘露午时茶”,首次在葭吐免费赠送,深受当地群众的赞扬。有部分不信仰佛教的群众说:“葭沚解放以来,没有看到过佛教徒们为民办好事的情况,今天葭址福寿堂的佛教徒确实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22)。
  (九)佛教医药研究与出版佛医书刊
  1、召开伦敦国际藏医学)含佛教医药一一作者注)会议:绘制于十七世纪的藏医彩色挂图(藏名“曼汤”)?内涵几乎包含藏医学的全部科目。这一图籍也被欧亚一些国家学者倾心研究。1986年还为此召开了伦敦国际藏医学会议⑩。
  2、近年成立中国武夷佛教医药研究所:1993年4月3日,在福建省建瓯市成立了中国武夷佛教医药研究所。该研究所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聘请国内外多位医学界权威人士和领导及专家学者,分别担任名誉所长、正副所长、首席学术顾问、高级颐问和客座研究员。下设文献资料、药物和临床三个研究室,以研究佛教医药史料,探讨佛教医学思想,开发佛家方药保健用品,开展疑难病症的临床研究为重点。
  并计划筹办中国武夷佛教医学院及附属建州(建瓯的古称)医院。努力把该所办成集科研、教学、临床和实业于一体的佛教医药研究开发中心,目前正在与有关单位联合筹办中国医药文化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拟研究开发佛教养生保健药方、食品、用品,将之推向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市场,旨在推进国内外佛教医药的研究与交流,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和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作用(24)。
  3、召开佛教医药学术研讨会议:中国武夷佛教医药研究所,于1994年5月22日至24日,在我国文化名山、国家级著名风景区福建武夷山市,发起并主持召开首届中国武夷佛教医药学术暨传统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四川、甘肃、河南、河北、湖北、安徽、吉林、山东、浙江、江苏、广东和福建等14个省市和新加坡代表合计93名,共征集论文一百一十多篇,参与会议交流有75篇,其中有十篇被选为大会宣读文章。内容包括佛教医药文献史料的研究,佛教医学思想的探讨、佛教保健方药及用品的开发、佛教医药及传统医药在临床各科的应用等。选题新颖,内容丰富,既有经验总结,也有理论创新。
  参加会议的代表有蜚声中外的中医权威;有对佛教医药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有脱颖而出的吉林新秀;也有的热爱传统医药文化的各界朋友,以及省地市有关部门的领导。
  与会专家学者对佛教医药学与祖国医学的关系进行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印度佛教医药源远流长,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其中许多方药、治法被中国传统医药同化吸收,成为祖国医学中的重要内容。历代寺院因医出名的为数不少,众多的著名医僧和致力佛教医药研究的医林人物,至今仍自成流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代表们充满信心,要以科学的态度,吸收佛教医药学中科学的、合理的、有益的内容,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还要积极推进港台地区以及世界各国的佛教医药学术文化研究交流,使其为人类的健康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代表们还就佛教医药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如何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佛教医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闭幕式上,福建省中医学会肖钦朗秘书长宣布批准成立福建武夷佛教医药学术研究会,由金文钦、魏永恩担任名誉主任委员,李良松任主任委员,刘建忠、朱向忠、郑益民担任副主任委员(25)。
  4、出版佛教医药论著:(1)北京《法普》于1989年、1990年和1991年先后发表了《智  大师对禅定医疗说的贡献》、《佛法与现代医学》和《佛教与医学》等三篇有关佛学与医学的论文。(2)闽南佛學院学报编辑部出版的《闽南佛学院学报》亦于1989年、1990年和1994年先后刊登了《佛学与医学》、《佛说医喻经》译释,《闽南医僧述略》等三篇文章。(3)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也于1993年出版了《中医学与佛学》一书。(4)厦门鹭江出版社已决定于近期推出一系列有关佛教医药研究丛书(25)。
  回顾上述各项情况,可知在新的时期全国已有10几个省的20几个市、县的佛教协会,或古刹名寺,先后创办了佛教医院、藏传佛教医院学院、康复研究所、各种类型诊所(含癌病诊所、骨伤科诊所、瑜伽功诊所、施诊医疗室)、法师行医济世、组织临时义诊、老佛堂膏药店、开设赠药处、制赠“甘露午时茶”等属于医疗、教学、制药的各种模式之佛教医药事业单位。
  而其中的医疗单位所主治的疾病科别有:内科、外科、小儿科、风伤科、肿瘤科、气功(瑜加功)科和瘫痪专科等。尤其是塔尔寺与拉卜椤寺的藏医疗法及其独特制法的药品、藏明禅师以独特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老佛堂膏药治疗蜂窝组织炎、提润法师应用中草药治疗初与中期癌病、以及神慧尼师应用瑜伽术治疗近视眼与其他疑难病症,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受到社会各界人士赞叹!可见佛教在新时期创办医药事业的社会效益已受到世人的肯定。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新创办了中国武夷佛教医药研究所,召开了首届中国武夷佛教医药学术研讨会议,新成立了福建武夷佛教医药学术研究会,出版界出版了佛教医药的论文与书籍。凡此种种说明了佛教医药事业正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
  但新时期佛教医药事业也存在着不够普遍的情况,有不少的省市几乎还是空白,这有可能是创办单位未向报社或杂志提供信息的缘故,如福建漳州南山寺创办增益寿诊所,厦门妙清寺创办义诊所,以及四川成都文殊院创办针灸医疗室等,均未经报纸杂志报道其详细情况,故本文也无从引述回顾其详情。还有作为全国性的佛教领导机构一一中国佛教协会,到目前尚未举办一座中国佛教医院。其他不少省、市的佛教协会,还未办医药事业。所有这些存在空白的情况,都应引起佛教界人士的注意并应加以解决。
  二、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向
  通过上述。的回顾,可知我国佛教界是重视举办医药济世事业,虽然存在发展不够平衡的现象,但从取得的社会效益而论,还是令人欢喜赞叹的。笔者认为如根据上述情况,结合借鉴境外佛教创办医药事业的经验,以展望国内佛教医药事业还会趋向更加普遍的现象。为说明问题,现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一)借鉴境外的经验创办中国佛教医院
  我国目前正在继续深入改革开放,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我国佛教界人士必然也会引进境外佛教界兴办医药事业的做法作为借鉴。从这一角度展望,预料中国佛教协会必定也会借鉴新加坡佛教总会创办新加坡佛教施诊所、或香港佛教联合会创办香港佛教医院的做法,创办一座中国佛教医院或中国佛教施诊所,以体现中国佛教发扬陀慈悲济世的精神。因这样做,不但有利于汇集佛教徒捐献种福田的净资,能真正起到聚沙成塔,为筹集创办大型医院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医院建成后还会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影响。这可从泉州承天寺创办佛教义诊的缘起,来加以印证。因承天寺住持圆拙老和尚,曾对笔者谈过他赴新加坡参观佛教施诊所时,由于听了常凯法师介绍创办施诊所的过程,以及他目睹患者免费领药的情景,思想深受其影响,故回国后即借鉴其经验,发心创办了泉州佛教义诊所。值得一提的是,该义诊所建成开业后,还获得海内外佛教徒热烈的捐助,目前正在计划发展规模,预料不久很有可能会扩建成为泉州佛教医院。
  据上所述而论,中国佛教协会处理日常事务的大德,必然会把创办中国佛教医院列入到发展善举事业计划项目之内,创办一座中国佛教医院或中国佛教施诊所,以迎合海内外佛教徒喜种福田的心意,并可为社会人类作出更有益的奉献。
  (二)将会掀起创办医药事业的热潮
  新时期佛教界人士都忙于重新落实宗教政策,筹备成立各级佛教协会组织,以便领导教徒修建寺院庵堂,再塑佛像和创办佛学院或开办僧伽培训班,以培育僧才等属于完善佛教自身建设的问题,故大部分单位尚无暇顾及兴办医药事业。但经过十几年来的恢复与建设,大多数单位已恢复并有所发展。展望今后随着各单位经济的积累增多,必然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创办医药事业。从而掀起创办医药事业的热潮。以福建省闽南为例,据笔者考察采访所知,厦门南普陀寺目前正在加紧创办义诊所,该寺始建于唐代,历经沧桑,近十几年来在妙湛老和尚住持下,修建、重建和扩大规模并举,现已成为全国佛教名刹。妙老认为要弘传“人间佛教、,就必须创办义诊所,才能体现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所以他老最近提出创办义诊所方案。并已选定在该寺西侧空地上新建义诊所楼房。目前正在加紧筹措资金,据悉不久即将动工兴建义诊所。据该寺在国内外佛教界和国际旅游观光等方面所处的重要地位而论,预料该寺义诊所落成开业后,必会引起世人的瞩目,并推动福建佛教界掀起举办医药事业的热潮。
  又有厦门白鹿洞寺目前也正在筹备创办义诊所。相传该寺始建于唐代。近年经香港元果法师捐资三百多万元港币修建一新。预料该寺义诊所筹备就绪开业后,必将为厦门以至闽南佛教医药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笔者于1994年5月22日至24日在福建武夷山市,出席首届中国武夷佛教医药学术研讨会议期间,有浙江温州市双屿医院主治医师徐振林居士,提供温州佛教界目前也正在筹备创办佛教医院或佛教义诊所的信息。又笔者于会议结束返回厦门途中,中午在南干市利用需到晚上7点才能乘火车的这段时间,顺便参观了当地佛教名刹明翠阁禅寺,蒙该寺住持顿空老禅师告知,该寺已计划利用附近盛产草药的优势、聘请草药医生,创办一座草药医院,以便为贫病患者免费治疗的意向。
  综上举例以概其余,可知目前我国佛教界对兴办医药事业,以普度众生,已有札当的共识。展望我国佛教今后兴办医药事业的新动向是:有的寺庙有可能会在原有基础上升级为医院,如泉州佛教义诊所;或新办医护安老院;还有以前已办过的而中途停办的,如上海市佛教居士林,泉州崇福寺、开元寺和百原寺,厦门日光岩寺等,今后也很有可能会随着佛教兴办医药事业的热潮而再办;而未曾兴办医药事业的佛寺,也会跟上同步举办,总之,今后我国佛教界必将会掀起兴办医药事业的热潮。    。
  (三)有几种医疗模式会加以发展
  展望未来佛教医药事业发展的趋向,除上述情况外,预料有几种医疗模式会加以发展,兹分述如下:
  1、兴办护理安养院:护理安养院是护理老人安度晚年的场所。我国佛教僧尼及梵行清修女(俗称菜姑)年龄老化日渐增多,从佛教立场出发,则应设法使其安度晚年,并配备医护人员,给予护理与治病,以解除其生老病死的烦恼。国内外佛教会对此虽早有共识,但限于资金难筹,故有能力举办的,亦仅限于安养院为多,而配备医护人员为之护理治病的甚少。香港与菲律宾佛教界均有创办护理安养院,其做法可供国内佛教界借鉴。展望今后,随着各佛教单位经济积累的情况,创办护理安养院必定会更加普遍。
  2、创办草药诊所:僧人学习草药治病也是比较容易的事。因佛教寺院多处于山林之间,其地多盛产草药,而草药又具有易于学习并掌握单味治病的优点,例如常有某病人经某名医治之不愈,后经草药医用单方治愈之事。故俗有“一味草药,气死名医”之传说。历代僧人有鉴及此,于弘法之余,自学草药以治病的不乏其人。如厦门日光岩寺已故监院释善兴,他就是自学草药治病而闻名于世的医僧。当代国际著名医僧提润法师,也是善用草药治癌而声名远播。故展望今后佛教界也会趋向创办草药诊所或草药医院。如上文南平顿空法师所说的,即是其例。
  3、开设骨伤科诊所:寺院创办骨伤科诊所最为适合,因僧人多有练拳以自卫,并为处理练拳时遭击伤而习医的,不但可自医.且可医人,故拳僧多有世代相传行医的,如泉州崇福寺医僧精治风伤骨科疾病,名扬海内外,即是其例。且目前西医处理骨伤科的疗效,尚不及医僧的祖传疗法。故展望今后僧人开设骨伤科诊所,或骨伤科医院,是最受患者欢迎的。
  4、创办瑜咖功诊所:僧人开设诊所应用瑜加功法治病,是当前最具特色的医疗模式。瑜加功是属于藏传佛教密宗僧侣修持的一种法门。如本文上面介绍神慧尼师应用瑜伽功治病,就是其例。但目前应用其功法治病尚不多见,预料今后会随着其治疗效果显著事例的传播,将引起世人的重视而有所发展。
  (四)医疗单位与医药研究机构协作
  历史上曾有部分医僧,确实掌握了某种特效药品.但却因不晓得办理知识产权,以致其成果被人拿去当摇钱树。如现今国际市场的名药“片仔癀”,最早是漳州璞山岩寺医僧发明的秘方药品,后来其秘方变为他人生财的法宝,即是其例。现今有了上述中国武夷佛教医药研究所,这就为感兴趣参与医药科研的佛教单位和个体医僧.提供了参与该研究所进行合作开发成果的方便。从这一角度展望,预料今后该研究所通过努力与各有关单位联系,将会促使部分感兴趣之佛教医疗单位或医僧,走向与该研究协作开发研究成果的道路。
  二、结束语
  新时期佛教医药事业的回颐与展望一文的内容扼要如上所述。但以笔者学识浅陋,加上手中资料不够充足,所述难免患有主观与挂一漏万之外,敬请诸善知识与各方大德不吝指正。


  本文初稿原名“新时期佛教医药事业述评”,曾作为参加“首届中国武夷佛教医药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传统医药文化学术会议”的大会交流文章,并被选为大会宣读的论文。现就初稿增入新内容,并进行删改与另立小标师写成此文。在撰写过程中蒙厦门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闽南佛学院副院长蔡吉堂老居士提供参考资料,顺此志谢。 

    附本文参考书刊目录①《台州佛教》1992年第12期第9页②《法音》1986年第1期第46·页③《健康报》1986年9月27日①《法音》1986年第10期第34页⑤《福建卫生报》1987年5月11日⑥《法音》1987年第5期第47页⑦《拉I、楞寺概况》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第1版  .
  ⑧《台州佛教》1993年第9期第50页
  ⑨《法音》1989年第l期第43页
  L菲律宾《世界日报》1988年元月27日
  ⑩《法音》1985年第5期第45页
  ⑩《法音》1989年第8期第·45页
  @《法音》1989年第11期第45页
  ⑩《法音》1992年第12期第25页
  ⑩《法音》1991年第12期第45页
  ⑩《法音》1987年第2期第45页
  ⑩《广东佛教》1990年第l期第39页
  ⑩《法音》1994年第4期第47页
  ⑩《法音》1986年第2期第36页
  @《南洋佛教》1990年第8期@《台州佛教》1993年第4期封三@《台州佛教》1993年第8期第53页@《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年12月14日@《中国武夷佛教医药研究所简介》(内部资
  佛教医药学术讨会(25)《首届中国武夷 纪要》(内部资料)
  传统医药文化学术会议(26)《出版信息》首届中国武夷佛教医药学术研讨会议资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其它)(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其它)  

 其它:何等是首楞严三昧? 

 其它:谈罗汉名称及意义(郑有为) 

 其它法师:天天天蓝(圣印法师) 

 其它法师:六道轮回的问题(南亭法师) 

 其它法师:佛说盂兰盆经解(纯果法师) 

 其它法师:从佛法观点谈感情问题(惠空法师)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其它法师:一华一叶一世界(如本法师) 

 其它:至尊·法幢吉祥贤着《宗义建立》之译注研究(廖本圣) 

 其它:缘起与空性(刘宇光译) 

 其它:从「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看中、印佛教区别 

 其它:大乘起信论新释(日本 汤次了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