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单培根居士:略说百法明门论宗旨


   日期:2024/10/22 0: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略说百法明门论宗旨
单培根
闽南佛学

  现在学习百法明门论的人多了,因为在佛教教学上取之作为一本法相入门之书。欲明法相,先知百法。能知百法,初入法相之门。此书名百法明门论,书内列举百法,全书共五百四十二字,举百法之名已达四百四十字,占全书五分之四。百法明门论被作为一本明百法的入门用了。
  百法明门论主要是讲百法吗?此书于百法仅列举其名,无一句解释,怎么可以作为一本说明百法的书?五蕴论分析五蕴为百法,逐一加以解释,故欲明百法,不如取用五蕴论。今此百法明门论,既以论为名,论者论议,而于百法仅列其名,无一句论议。寻此书中论议之句,惟五句二十五字,即“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此五句的意义是说:一切法中八识心法为最胜,五十一心所法是与心法相应而起,十一色法是心与心所二位法之所现影,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是前三位有为法之分位差别,六无为法是四位无为法所显示。不是解释百法之各各如何如何,而是说明百法之中识为最胜,一切诸法不离于识。不离于识即是唯识义。
  要明了一本书的宗旨,应当总观全文,不可就一部份为说。此论首标举说:“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以下分一切法”和“无我”两部份而说。前部份说一切法,分一切法为五位,明五位义是一切最胜故等,列举五位中所有名数。后部份说无我,言有二无我。总观此论文句意义之组织,可知此是一本解释一切法无我之书,其意在说明佛教之中心思想无我义。一切法无我是佛法三法印之一,是三法印之中关键。声闻乘说三法印,今大乘亦说一切法无我,是否有不同的意义呢?世亲菩萨造此论,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一切法不外于所知,因为非所知的非所知,怎知其有呢?知其有即是所知。所知不离于能知。无论主观的,客观的,总不出于我和我所的关系。世亲总摄一切法为百法,又归纳为五种类。在五种的关系中从义理上总结出一切最胜的是识,一切法不离于识,一切法唯识。
  原来分析为五蕴,说五蕴外无我,五蕴中无我,五蕴亦非我,故五蕴无我。今分析一切法总摄于识,识有八。其中对境认识而思维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认识自我的是末那识,这是错误的识。还有第八识阿赖耶识,作为根本识。不要错认这阿赖耶识是我。阿赖耶识一名阿陀那识,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一切法以识为最胜,不离于识,而识非是我。因为我是一是常,而阿赖耶识则是如瀑流之非断非常。
  大乘之说无我,较声闻乘各部派所说,无我,更进一层,更深刻,更彻底。声闻乘各部派之说无我,仅是轮回六趣的主体是无实,此为数取趣无我。舍一身,取一身,数数取趣,而无作为主宰的实体可得,无数取趣之自性。今大乘中,则不仅数取趣无自性,为无我,一切法亦都无自性,一切法亦同样是我。《金刚般若经}说:“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此法无我,是大乘义。世亲以唯识义说明一切法无我。
  此论是明大乘一切法无我义,无我是佛法之中心关键,今用百法以明,使入无我之门,故名百法明门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