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郑振煌居士:情绪的四放


   日期:2024/12/7 1: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情绪的四放 

郑振煌
 
  
每一个人难免都有情绪。正面的情绪是积极、乐观;负面的情绪是沮丧、悲观、消极、挫折感。
 
  情绪管理有四种方法,一、放松,二、放下,三、放开,四、放空,我们姑且称之为「四放」。
 
第一个方法─放松
  现代人最需要身、心放松。
 
  站在台北车站前面完全无法停下脚步,总是被后面的人推挤得不由自主的往前冲,人海茫茫,不知前往何处,冲进地狱也不自知。 所以现在的人最重要的是「身、心放松」。
 
  我引用一个故事:佛住世时,阿难尊者一直跟在佛的身边,从佛那里听到不少法门。
 
  在慕道者众多,导师不能分身兼顾时,阿难也教学生。 有一个弹印度古琴的在家人,名叫「亿耳」,他的音感很好,很会弹琴。
 
  阿难尊者教亿耳用数息的方法襌修。亿耳因为怕数息数错,开始非常紧张,到最后心烦气躁,于是告诉阿难尊者:「你教我数息,却让我很紧张,心更乱。」
 
  阿难听了很惊讶,但他无法教亿耳去掉心烦气躁的毛病。
 
  亿耳于是去问佛陀,佛陀告诉他:「你很会弹琴,一定知道弦太松会如何?太紧又会如何?」
 
  亿耳回答:「弦太紧会断,弦太松会弹不出好音乐。」
 
  佛说:「襌修的道理也是松而紧,紧而松。该紧则紧,该松则松,最重要的是身心放松。」
 
  懂得身心放松,就懂得修行的道理。可是太放松,就要紧一点。
 
第二个方法是「放下」
  有句成语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要先「舍」才能「得」,不舍就不得。我们不肯放下,是因为我们都是「贪得无厌」,怕手中的东西一放下,就会被别人拿走,于是抓得越紧,就越不能得到新的东西。
 
  各位朋友,如果你一时失掉地位或事业,不必伤心,如果你现在是经理,不肯放下经理这个职位,就可能会得不到副总经理,甚至是总经理的位子。
 
  你一定要放掉一样东西,才能得到另一样东西。生命中有很多东西是不能兼得的。
 
第三个方法是「放开」
  我们为何怕东西丢掉呢?因为我们怕放开了这个东西,就不再是我们的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你放开的东西,是不会丧失的。比如你放开心胸,可以接纳更多的人、事、物,可以得到新的成长。
 
  再比如说,因为成见,你越讨厌的人、事、物,你就越无法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他们的经验、长处,也无法接触新事物。即使你是一个佛教徒,也要开放心胸去接纳不同的宗教,这样当你接触到别的宗教时,就可以学到别的宗教的方法、教义。
 
  你也可以从天主教、基督教朋友那里学到佛教徒所没有的东西,多开放就可以多吸收新的东西。
 
最后是「放空」
  完全放空就可以拥有一切,放得越空,便拥有越多;放得越少,就越苦闷。我们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就会感觉不自由,因为触目所及都是墙壁,就束缚了自己。如果是在大自然中,那种一望无际的草原、森林、天空,让我们感觉很开放,好象和大自然合而为一。我们可以利用外境来放空自己,到高山,到西藏喜马拉雅山上,放眼望去,一片湛蓝的天空,毫无边际的苍穹,就把自己给放空了。
 
  佛教有一个著名的故事:一位学问很好的教授,有一天,他想向寺里的老和尚请教问题,他到和尚的方丈室坐下,滔滔不绝谈他对佛教的看法。他说:「我今天是来向您请教的。」
 
  老和尚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拿着茶壶,往杯子一直倒茶水,杯子都装满了,他还是不断地倒水,水不断流到杯外。
 
  教授看了,疑惑地问:「老和尚,你是不是头脑有问题?为什么水满了,还是一直倒水?」   老和尚笑着对他说:「这就对啦,你说你来向我请教问题,你却一直在讲话,你的心是满的,怎么能容得下我给你的新东西?」
 
  所以,要学东西,一定要把自己的身心都放空,这样才能学到新的东西。
 
  若不能放空,就还有「相」在。
 
  放松、放下、放开、放空,四放可以管理好情绪,对人生和事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郑振煌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郑振煌居士)  

 郑振煌居士:菩萨道的修行 

 郑振煌居士:《六祖坛经》对二十一世纪居士佛教的启示 

 郑振煌居士:佛法与情绪管理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郑振煌居士:传道授业解惑 

 郑振煌居士:生活与生命 

 郑振煌居士:体相用三大 

 郑振煌居士:看心不看相——你知道怎么老吗? 

 郑振煌居士:六和敬:佛教三大语系的团结与合作基础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十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九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