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十九天


   日期:2024/12/13 13: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十九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目前我们台湾宝岛,有许多学佛的同仁在坐禅的过程中,对坐禅的真义说法已脱出轨道、脱节了。严重者歪曲如来当初禅定或坐禅的意思,令人深觉遗憾和心寒,自误误人,以讹传讹,那种传法令我们很担心,将坐禅的意思说错了。有人真的这么说:「什么叫坐禅呢?」「坐禅就是坐得让心情轻松一点,快活点没有烦恼。」是不是呢?还有人说他坐禅三十六周天,坐得让他灵魂出窍,这些也都说错了。有人想坐得让身体健康一点,因为目前身体状况支离破碎全是病苦,想坐禅令身体健康起来,以上都不符合坐禅真正的意思。有的人坐禅,说可以和灵界的众生相通和鬼神打交道,这些全部失去了坐禅真正的涵义,扭曲了它的定义。让正信的人觉得要再重新调整,如果再继续如此传下去,把坐禅的本意歪曲,这样就变成末法时代了。

到底「坐禅」真正的用意在哪里呢?诸位啊!你不论坐禅便罢,只要论及坐禅,坐禅就要「见性」,如果不依见性为出发点和动机的话,你的坐禅就亮起了红灯了,要急诊了。所以坐禅要见性,不然你坐了一下午,纵然坐到有办法和灵界的人沟通,你神通十八变,身体健康得像一条龙,但是这和了生脱死都没关系,和开悟证果也都没关系,而你永远都是凡夫众生啊!想要出离三界、顿断六道永远没希望,所以坐禅贵在「见性」,大家清楚了吧!

我们说话要有根据喔!如本法师有一个崇拜的偶像六祖惠能大师,他是一位开悟证果的圣僧,在我们佛教的历史里,对他的评语永远是排行第一。诸位,我们看他对坐禅的解释:

六祖惠能大师云:「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这才叫做「坐禅」呀!六祖当时距离现在有一千八百多年了,唐朝的人,他对于「坐禅」开门见山就说了,何谓「坐禅」呢?你们大家要了解,在我的坐禅法门里是无障无碍的,什么叫做无障无碍?要无障无碍的先决条件,绝对要见性。所以他才说坐禅的「坐」要这样解释,就是对外面一切人事物、五欲六尘之境界,得失取舍乃至一切善恶的境界,你的心念不起,心念不动这样叫做「坐」。你坐在那边有如此吗?你坐在那边心念不动,不被外面一切境界所转,同时还能转境自性如如不动,这样叫做﹁坐﹂。听起来好象很简单可是却做不到,对外面一切善恶境界你的心念不动,这样叫做「坐」。你坐得住吗?坐得对吗?坐得正确吗?

什么叫做「禅」?内见自性不动名之为「禅」。所以说「禅」你必须内见自性不动,你绝对要见性,不见性哪里有禅可言呢?你坐在这里五年、十年都没有起来,坐那么久都不算禅,因为你并未见性,所以要见性才构成「禅」真正的涵义,这非常重要喔!

我们既然知道坐禅的意义,从今天开始要调整你的思想观念,坐禅的坐,一定要对外在一切善恶境界而心念不起、心念不动,这样叫做「坐」。接下来内见你的自性清净不动,这样叫做「禅」,这点非常重要。所以今天知道坐禅的意思以后,你如何「坐」?什么叫「禅」?我相信就清楚了,不然你坐禅坐得不了义、不圆满,不符合佛教所称「坐禅」的涵义,这与外道、一般流俗的禅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国人若有心要坐禅的人,想要了生脱死的人,想要开悟见性成就佛道的人,我希望人人好好坐禅,要坐得好就要针对这些问题来坐,针对「禅」,你必须听六祖老人家的话,绝对不会出错。再念一遍:

六祖惠能大师云:「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好庄严的坐禅涵义。「坐禅」和「禅定」是很接近的,是什么意思?刚才是讲「坐禅」,现在是说你坐禅当中绝对会产生「禅定」。那么「禅定」的定义又是如何呢?我们不要听世间人一些流俗禅定的意思,也不要听外道禅定的意思,我们要听佛门所说禅定的意思,因为这关系到见性成佛的问题,所以你必须要了解什么叫做「禅定」。

我们看六祖惠能大师,他对「禅定」两字的解释:

六祖惠能大师云:「何名禅定?外离相名禅,内不乱为定。心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自修自行自成佛道,佛是要靠自己修、自己行、自己证果的,别人无法代替你来修行证果。所以他告诉你「自修自行自成佛道」,我看过三藏教典,所有三世诸佛,没有一尊佛说是别人代替他修行让他成佛的,佛佛都是自己修、自己行、自己证、自己成就佛道的。要如何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呢?这要符合正法,就是见性法门之法,要得到禅定是好事,但是法门要摸清楚,他告诉你「何名禅定?」单刀直入向你开示,什么是禅定?他说「外离相为禅」,我们人无非就是能念所念、能看所看,有着内心的世界和外在的世界,他才说外面所有的境界、所有的相要离掉,这样叫做禅。外离相名为禅,譬如说外面有红男绿女,看完后你冷暖自知,最后要将它离相这叫做禅。看到外面这辆轿车那么美!你冷暖自知不要起贪欲要离相,这样叫做禅。外面的高楼大厦建得非常富丽堂皇、金碧辉煌,你冷暖自知不去染着离掉它,叫做禅。看到有人长得婀娜多姿很漂亮,你清楚不去染着离掉它,叫做禅。这位男孩长得很英俊、很有人缘,体格又好气质更是一级棒,你冷暖自知不去染着离掉它,这样叫做禅,禅就是这个意思。再来,你内心不乱名之为「定」,你看了外面的境界以后,事过境迁不会在那边蠢蠢而动或心痒痒的。若心常常耿耿于怀想那件事情的话,那样不名为「定」。当内心不乱安定下来了,才叫做「定」。

六祖再加解释,心如果着一切境界着一切相,当下你内心就乱了,外在如果离相的话,心当下就不乱呀!你我大家如果开悟证果以后,人人的本性本来就自净自定,本来就清净、本来就禅定的,只是因为看到外在种种境界,因此见境思境心才乱的。如果看到一切外相、外在境界而心不乱的话,这才是真正的禅定。这么干脆的话,让人人皆听得懂,人人仿佛快要证果似的。他的结论「外离相就是禅,内心不乱就是定。」外禅内定这才叫做真正的禅定。

接下来再加上最重要的一句,在念念当中,自见本性清净,必须要这样哦!就是每一个念头生起和每一个动作出去,你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性之用。你的作用没有离开性,你的性能起无量的作用,作用和体是一体的,体用是不二的。在念念当中处处、刻刻、秒秒都看到你自性清净,这样就对了。到最后自修自行自成佛道。自从如本法师讲经以来,今天将六祖大师的「禅定」解释到淋漓尽致,清楚了你才懂得如何坐禅啊!否则你完全不知道禅定的本意,因此引用六祖大师的语录说得更明白点,从此以后坐禅、禅定,你就有一个轨道可遵循,这样要入道、证果易如反掌。来,如本再念一遍,记下来终其一生你受用不尽。

六祖惠能大师云:「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心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这才叫做禅定的定义,向诸位恭喜了。人家说「得道」这真的是「得道」了,得到这个道理啊!得道以后要证道,证道才叫做「所作皆办」该作的都做好了,了生脱死了。

综观六祖大师在他一生中弘法布教,禅定、解脱乃至见性,他永远都将见性摆在第一,所以他老人家说:

六祖大师云:「但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见性」永远排第一,没见性就没禅定可言,没见性就没解脱可言,要先见性然后禅定,再来解脱等,慢慢的解决并将它们摆平。但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这个「不论禅定解脱」不是意味了否认禅定解脱喔!只是有一个前后轻重的差别,难道见性就没有禅定吗?见性就没有解脱吗?全都有。只是他将见性列在修道过程中,先要处理的事情;列为他的首务。

你看有多少人在坐禅,往往一坐就是五天、十天都没站起来的,甚至坐一整年的皆大有人在,但是若没见性哪怕你坐百千万亿劫,同样是凡夫众生一个。所以外道也有坐八大劫的,八大劫醒过来以后,还是凡夫一个烦恼丛生啊!他并无见性啊!所以见性这么重要,要先见性再说。

「禅定」我们不否认也没有回避,只是有前后、轻重的差别,所以才说「但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道理在此。如此说来,那「见性」的定义为何呢?什么叫做「见性」?如何「见性」呢?你我大家都有一个「性」,「性」每天在运筹作用为你服役,但是你却从来不曾见过自己的本性,这才是让人觉得很悲哀很烦恼之处。

所以「见性」如何见?「见性」的定义如何?我们来看六祖惠能大师怎么说:

六祖惠能大师云:「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自性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一句「是名见性」,你看修道修到此处这是果报,到这里是我们应得的,到这里是我们应该与它相应的时候。他说「若悟自性」是说有见性的人,有开悟见性之人,你就不用立菩提涅槃,也不用立解脱知见了。立解脱知见也好,立菩提涅槃也好,对初机者还没开悟证果、还没见性的人而言是相当需要的,因为你没烦恼没生死,从何而立菩提涅槃呢?菩提涅槃是应着生死烦恼来说的。

有一个凡夫,有一个圣人,有圣人就有凡夫是对立的,方便的假名让你知道,你有烦恼好好修行以后就得菩提。你有生死轮回,他告诉你以后就有菩提、涅槃可得是这个意思。你不了解如来的知见,所以为你立一个解脱知见,因此凡夫和圣人差别就那么大,一切法都是方便假名安立的,开悟证果以后知见解脱就不用立了,菩提涅槃也不用立了。为什么?因为实相无相的自性当下无一法可得,见到法身的时候是无相,没有形式的,虽然没有形式,但是见到本体时方名建立一切万法,就是先真空再妙有,妙有为真空所得。

见到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见到空不是顽空、断灭空,是越空越有。见到真如本性是空寂、寂静的,这样才能够建立无量无边的万法出来,叫做「无住生心,真空妙有。」如果你了解这个道理,是名为佛心,亦名为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什么名称都可以。如果你是见性之人,你立菩提涅槃也好,解脱知见也好,有立也好不立也好都无所谓了,但是对凡夫众生还未见性之人是有需要的。

见性之人也不是证得涅槃后就长成奇形怪状,开悟证果之人不是代表他多一只角、两只角,我说这样不如称呼「生毛戴角」去。开悟证果以后虽然得菩提、涅槃、解脱知见,但是和正常人一样,只是他不会被一切万法染污如此而已。所以说立也得不立也得,到达见性之人他的自性解脱,自由来来去去无所障碍,这样才清凉快活啊!

「应用随作」,什么是「应用随作」?我要做什么事,随时可以做什么事,你叫我做什么,我就能够做什么,就是「应用随作」。「应语随答」你问:「师父这朵花什么颜色?我说这朵玫瑰花是粉红色的,前面这支就是麦克风。」你问我:「如本法师,你今年几岁?」我说:「我今年四十八岁生肖属羊。」这样诸位清楚吗?你问我我会立刻回答。「性」在哪里?「性」在作用叫做「应语随答」,见性之人他很敏锐、清楚,不会昏昏沉沉、呆呆板板,他绝不会这样。当下普见他能百千万亿化身,起无量的妙用当中一切不离他的自性,当下得到自由自在的神通,游戏三昧的时候了。这样才堪称见性啊!这非常重要。

所以见性之人,他立涅槃、解脱也好,不立涅槃也好,对他而言可有可无了,这是方便教化众生一个假设的名词而已。但是在凡夫众生还未见性之人,要立烦恼、生死,要立涅槃、菩提,要立解脱知见,不能说立亦得不立亦得,对凡夫还未见性者,不能这么说。对一个见性之人就可以这么说,因为他每一个念头、每一时、每一刻、每一秒全都见性,这才是我们的诉求啊!来,我们将「见性」的定义再念一遍:

六祖惠能大师云:「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自性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哦!有庄严吗?要见性者按照这个方法去修就对了。

所以六祖老人家,不讲经说法度化众生便罢,每当讲经他就万法不离自性,如果离开本性说一切佛法,一切都是染相之法,这是相说、是有为生灭的,他也不可能这么说。所以万法不离自性,一切乃由自性所起的作用。我们看【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云:「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恭喜各位,看到了六祖亲自说:「我所演说的戒定慧、三藏教典,一切万法全都不离我的自性,如果离体说法,一切皆为相说。」什么叫做「离体」?「体」就是他的本性,也就是本性无形无色,无形无色不是代表没有。如果离开我的本性说法,就叫做「相说」。「相说」简单讲,就是他并不是依本性来说,当然这「相说」是指外在一切山河大地的物质界,是指染污法、有为法、生灭法,也就是妄想心说法。简单讲「相说」就是用染污之心来说法,相说有生灭啊!此人自性常迷,用自己的性说法自己都不知,当然是相说,有为生灭、染污法。

接下来又说「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一切万法既然由自性起的妙用,当然这是真正的戒定慧了。所以戒定慧在哪里?难道持戒能够离开心吗?你有禅定可以离开心吗?你有般若智慧能够离开心吗?绝对不可以。如果离开心,另外有戒定慧的话,这是魔说不是佛法。

六祖很慈悲,用一偈颂来启示我们,你看他如何解释我们的菩提自性,他将戒定慧如何解说呢?

六祖云:「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

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这五句将戒定慧说得很清楚,同时将法身、自性的妙用,用此五句就全盘托出。他说:心如果没有人我是非,当下自性戒了。身心如果没有杀盗YIN妄,自性戒呀!一切万法都由心所生,心未生哪来杀盗YIN妄呢?心有动,心有染污,起了某个念头,这样才有所谓的「犯戒」。你的心地无非不动,何用再持什么戒不戒的呢?戒在心里,你的心里没有戒,你的动作全都不可能会产生作用的,心动身体就动,心若停止身体就停止,是心在指使的,心是司令台、主人,这点要弄清楚。他才说「心地无非自性戒」道理在此,戒在心里。「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若没有愚痴,已经全部了解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的道理,生死流转的状况都知道了,你的心知道就没有愚痴了,既然没有愚痴,慧由心所生,离开心,一切般若智慧是不可得的,处处都在说你的心,离开心则一切都不用说了。

「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如果已经没有错乱,心头不会乱纷纷,不会看到境界心就思境或心即乱,既然心不乱了,自性当下就禅定了,处处说法没有离开心地。再来「不增不减自金刚」我的菩提自性处在四生六凡当中,并未减少一丁点,将来我开悟见性以后,我的性也没有增加一丁点,不增也不减,不增不减当下就是自性,也就是法身、自金刚。「金刚」是指我们的自性而言。「身去身来本三昧」在乍看之下,表面有来来去去,但是在来来去去当中,他的心冷暖自知,他不动没有来去相。没有来去之相,本三昧当下就禅定了、解脱了,是看到本体的时候了。现在,我们将六祖老人家这五句庄严解脱的法语再念一次:

六祖云:「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这就是所讲的心地法门、见性的法门。

我们常说你要「无念」,这「无念」要如何解释呢?无念是指解脱之语,是在有念当中达到无念的境界,如果离开有念另外冒出一个无念,这不是佛教所讲的意思。无念是建立在有念的净化,有念净化名之为无念,佛法所说是不二法门,讲的是中道,而不讲极端的两极化,如有是绝对有的念,无是绝对无的念,不是这个意思。无念是建立在有念的身上来说无念,离开有念,无念不可得。如此说来,什么叫做无念呢?来,我们来看六祖惠能大师,如何教导他的弟子见性成佛。他「无念」的说法是如此:

【六祖坛经】云:「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

太庄严了!以上是六祖老人家对他的门人苦口婆心所说。他说在一切境界上面,你的心无所染,无所染当下就是所谓的无念,他当下就讲出来了「无念」不是百物不思、心念而绝,不是这个意思。每件事都不去思考、不去看、不去想,这样叫做无念的话是外道所说。我们佛教是要了解、思想清楚,了解真相而心不染如此而已。可见你不去染的当下就是无念,无念是建立在有念的净化而说无念,离开有念无念不可得,道理在此。

在心念上时常离开一切境界,在境界中不生一切心念,这才是真正的功夫。如果在一切的境界上生心,有念头的话,那么这个念头当下就生了一切邪见、妄想、烦恼心、取舍得失之心,因此,当下一念有染,一切的尘劳、妄想就诞生出来。

当悟到不生不灭的自性,见到本体时,自性本无一法可得啊!若有所得,比如:有灾祸、有福报这都是多余的,都是尘劳邪见、邪见尘劳。所以「无念」简单讲,就是说处在一切境界上而心无所染,名之为无念,这才是真功夫。我们的心若有所念,人家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想一大堆消化不了,晚上再加上做梦,凡夫众生心有所念就是这么一回事!无念是解脱的意思,总而言之,无念就解脱了。

【六祖坛经】云:「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

诸位!清楚了吗?向诸位恭喜,你今天已经知道什么叫做「无念」的意思了。这么说已经很入骨了,我们还要见髓喔!「无念」的定义、真谛如何呢?我们来看六祖老人家,将「无念」再深一层的解说。

【六祖坛经】云:「无者无何事?念着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这些话将「无念」二字的意思全部讲入骨髓了。「无念」无念是什么意思?他先告诉你,「无念」的「无」「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是指无什么东西?念又是念什么呢?将这无念两字拆开先解释,再合起来讲,他说无念这个「无」者,无二相,没有尘劳之心,一句话就讲得清清楚楚。无什么?无二相,什么叫做「无二相」?外离一切相,内心不着一切空,叫做无二相。远离空、有二法,入中道实相,破二而不着一,这才是真正的无二相。破色心缘起两极化,破烦恼菩提两极化入中道实相,中道也不可得,叫做破二不着一,叫做无二相,无者无二相。

一般来说,有男人就有女人,有高就有低,有黑就有白,都是相对立的。佛法为你剖析,男性女性是两极,但是性没有男女。男女全都是凡夫的尘劳之事,污染之心、妄想之心、习气之心。性,无男无女但是可男可女,破了男性女性,破了两极化就对了。所以叫做无者,无二相,进入实相中道的不二法门中,将此不二的二也破除,叫做破二不着一。

六祖不愧是六祖,「无念」的无,就是无二相、无尘劳之心。凡夫尘劳之心一大堆,苦恼事是无穷无尽,世间人说一句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家庭就有烦恼,你看家庭的「家」就好,上面一个盖子,下面一个豕,俗称猪,猪仔用一间厝关起来,猪栏里的猪没自由。过去的人在制作这字真正厉害,有家庭注定一辈子判了一个无期徒刑,被绑住了、软禁起来,不知要哭还是要笑,北京语叫做「哭笑不得」啊!真的,不知该哭还是该笑。所以有尘劳就有烦恼,有尘劳就有生死,有尘劳注定一辈子没自由可言。

所以无者无什么?无二相、无尘劳之心,这是解释「无」。再说「念」是什么?「念」是念真如本性,念念见自性,念念见真如本性,真如当下就是念之体。我在这里讲经说法已经将近五十分钟了,真如就是念之体,我能无量的讲经说法,这些妙用来自于真如本性,真如就是我的念之体,念当下就是真如的作用,叫做体用不二,真如妙用不二。真如所起的念头,不要当做是眼睛、鼻子、嘴、舌头,还是身体它能念喔!这样就误会了。真如之念,你的身体四大,它没有念的作用,若能念,不妨说是由你的「性」所起,然后牵动所生的一种作用,最主要的根源是来自于本性。他才说「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能起无量之念,真如如果没有性,没有作用的话,那么眼耳色声当下就坏了,就停下来,没有作用了。

最后就是教你要见性,「无念」的当下你见到本性了。所以今天如本讲五十分钟当中,处处教你见性,性在哪里?如何回光返照照见本性呢?是今天的课程。来,如本再念一遍,把六祖老人家这「无念」的定义,重新再说一次:

【六祖坛经】云:「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自从讲见性法门以来,今天讲得见骨见髓,说到核心进去,教如何坐禅,什么是禅定,什么叫做自性戒定慧,什么叫做无念的境界,恭喜各位!如果见性之人,如本向你恭喜祝福;如果还未见性之人,快马加鞭,以后DVD、CD制作出来以后,重新多听两遍,没有大彻大悟、开悟也会小悟;没有小悟也会在八识田中种下甚深的种子,构成你以后开悟见性的原动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