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二十八天


   日期:2024/12/17 1: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二十八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有人问,到底观世音菩萨是悟什么法门来证成佛道?观世音菩萨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扮演了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所谓「家家弥陀,户户观音。」观世音菩萨神通广大无孔不入,每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供奉佛菩萨,往往都少不了观世音菩萨,少不了观世音菩萨的存在,所以你看那佛龛里,西方三圣里面就安一尊观世音菩萨。所以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任何一个天空、地上、海上,都有观世音菩萨示现度众生的踪迹。那么观世音菩萨是修什么法门,以什么法门来开悟证果呢?我相信这是每一个佛弟子所关心的问题。诸位,观世音菩萨就是修证耳根圆通来成就佛道的,也就是耳根听海涛声浪的生灭来悟明他的本性。叫做耳根见性成佛,这是有名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的法门,在【楞严经】中有说明这个问题。

有人喜欢修持观世音菩萨的法门,但只是念一些大悲咒,称颂赞叹观世音菩萨而已。至于观世音菩萨到底如何修行开悟证果,无法全盘了解一知半解。所以今天要告诉各位观世音菩萨之所以能够开悟证果成佛,就是修「耳根圆通」来成就无上佛道的。否则我们听一些外道讲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喊了半天最后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也没说清楚,而且随着自己的意见、观念与情执来说,所讲出来的全都没有符合经典的论述,脱离经典、违背了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真正意义,真是魔说呀!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是如何一番景象呢?

观音耳根圆通:「闻无闻有非关闻性,本来不生何曾有灭,有声之时是声尘自生,无声之时是声尘自灭,而此闻性不随声生,不随声灭,悟此闻性,则免声尘之所转,当知闻性无生灭,闻性无来去。」

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悟外在的生灭法有生灭,他的闻性无生灭,悟这个道理来开悟他本性的。有一次观世音菩萨坐在海边听海涛。嗯::听风吹在海上,海水就起了海浪,海浪呼呼乍响打到岸边,霹啪作响,这些海浪打到海岸以后又嘶嘶的退回海里,不见了。海浪再起打到海岸,哗一声,海浪又嘶嘶的退回到海里反复好几次,最后他悟到了。他说海浪打在海岸边有声浪,霹霹啪啪很大声,嗯,有声。海浪又退回海里嘶嘶声一直到无声,悟这个海浪有生灭,一会儿听到海浪有声,海浪若退回海里就无声了。听到有;也听到无,听外面的声尘有生灭,他当下回光返照照见本性,悟入他的心地。原来他的闻性没有生灭呀!观世音菩萨当下就证成无生法忍了,这就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啊!用耳朵听闻外在的声音,听这个海浪你听听看,看会不会开悟。人家观世音菩萨听海浪,哗一下又哗一下,听到开悟证果。

才说听到无声,叫做闻无;听到有海浪的声音,叫做闻有。但听有或听无都和你的闻性没关系,闻性简单讲就是你清净的如来藏性。和你的闻性没关系,有或无,和你的自性没关系。本来就无生那里有灭呢?外面有生灭,但是你的如来藏性完全没有生灭啊!无生,那里有灭呢?灭是对生而言,外在有生有灭没错,但是我们的自性那里有生呢?没有生,当然就没有灭。他又说,有声的时候,是声尘的声音自己生出来,当这个声音没有的时候,是声尘自己灭了。那么我们这个闻性,也就是你的如来藏性没有随着声音的生,声音的灭而有所生灭,他悟这个闻性当下没有受这声尘的影响。所以,他回光返照,悟自闻性没有生灭,闻性没有跟它来来去去,当下悟入自性了。会修道的人他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全都可以修行。在耳能悟,在眼能悟,在鼻能悟,他的身体可以悟进去,他的舌头可以吃东西可以悟进去,就看你会不会用功,法门用得对不对?所谓「六根门头放光明」六根会修行,修到解脱的时候常放光明。有人由耳根入门,有人由眼根入门,有人由舌根入门,有人由触根入门,也就是身体入门,每一个根机不同。

以观世音菩萨而言是以耳根证入自性。所以,简单讲海涛有生灭,但是他的闻性不生不灭,甚至外在的世间法森罗万象,包含一切的人事物一一皆有生灭,但是我们的自性并无生灭。我们再将观世音菩萨耳根证悟自性的道理再念一遍:

「闻无闻有非关闻性,本来不生何曾有灭,有声之时是声尘自生,无声之时是声尘自灭,而此闻性不随声生,不随声灭,悟此闻性,则免声尘之所转,当知闻性无生灭,闻性无来去。」

这就是正牌的观世音法门,你不妨有空时跑到海边去,听海涛的声浪拍打岸边,有声起、声灭看你会不会回光返照。所以会修行的人看到外面的境相,他会回光返照外在有生灭,但是内在没有生灭,不会因为外面的生灭,我们的心就跟它来去、生灭。凡夫众生不能转境,这当下就是凡夫众生的角色。知道如何修行的人,看到外面生生灭灭,他的心不动,不但不动,又了了见、念念见、见其自性无生灭,这是真正的功夫啊!

我们修行要心内不住一切相,外在的相都是自性所起的一种作用而已。譬如动机不正确,所感召的果报就一连串有为、生灭、染污。你的心如果能转境,不住一切相的话,你自性解脱。有念、有住的话当下就着一切境界,就着病了,就污染了。所以一位开悟圣僧说了几句话:

「无念即无男,无念即无女;无念即无障,无念即无碍;无念即无生,无念即无死;正无念之时,无念不住,即是截生死源。」

他说当你没有念头时,你无念一切法尘的时候,没有习气的时候,没有烦恼的时候,完全不住了。在你的自性里,何曾有男?何曾有女呢?你出世为男、为女,都是你多生累劫以来的习性,一切有念有住所带来的结果。因此净化女人身,变为大丈夫男身相,要革除女性多生累劫的习性,与生俱来的烦恼事,习性要净化。所以无念就无女,无念就无男,有男有女,都是我们多生累劫的习性所使然。无念就解脱啦!无念时就无障碍,你之所以有障碍,有念念成邪,无念念成真。

站在凡夫而言,你每一个念头,生出来都是有生死、有污染,有强烈的利害关系,有强烈的污染。所以我们修道最后就是以无念来见自性。你无念的时候,当然就没有生死,一念生入三界,一念灭出三界。所以【十地经】说「一念不生,即如如佛。」道理在此。一念若生当下入三界,所以「念」,决定你生死或无生死。但站在果地来讲就不一样了,果地是说你已经修到开悟证果,达到无生法忍的时候,已经登上涅槃了。你每一个念头出来都是清净的功用,都是慈悲喜舍,大雄大力的果报。所以就看是站在因地而言或果地而言,若站在凡夫而言,有男、有女都是污染不清净,妄想意识所感召的。譬如你还在凡夫地,你拥有的身体不论是男众或女众,都是你污染不清净,妄想意识所感召来的肉体。站在果地来说,是清净意识变化有所男女,这要分清楚。因此这位开悟圣僧说这些话相当有道理啊!当你没有念头的时候,就无男无女,当你无念的时候就没有障碍,当你无念的时候就无生死,当你无念的时候就无住,这当下就切断了生死流。话再转回来,你有念就有男女,有念就有障碍,有念就有生死,有念就有住,当下构成轮回生死的事实了。

有人问一个问题,观世音菩萨到底是男众还是女众?诸位你认为呢?论男论女,对佛菩萨而言,只是权巧的示现而已,绝对不能坚持他是男还是女,因为观世音菩萨达到自性解脱,神通变化莫测,能三十二应身,无量百千万亿化身,示现男或女对他而言是小儿科啦,雕虫小技。由此可见观世音菩萨不可以男或女来安立,因为他非男非女,可男可女,怎么可用男女来代表呢?所以如果你已修到开悟证成无上菩提时,你能示现男众身,能示现女众身,能示现六道众生的身体全都不成问题。能示现这一切身体的当中,又可有可无变化自在就对了,没有固定一个身体。那么你说他是男是女呢?说到这里,不知你悟到了没?

在修道的过程中,一定要悟性再说,你若见性悟性以后,每一个念头出去,一真一切真。你还未悟性时,所生的念头是污染的,你的念头一妄一切妄,一染一切染,一迷一切迷,就差在这个角度而已。所以六祖老人家讲话了:

「有念念成邪,无念念成真。」

邪和真要如何区别呢?问他有念还是无念。「有念念成邪」是站在凡夫的因地来讲话,因为你自性尚未解脱,那种功利主义,利害关系,取舍的关系太强烈了,污染太重了,我见我执太重了,所以有念念成邪。你看凡夫众生的念头不让它动起来便罢,一动起来就无法收拾,那种残局让人不堪设想。所以「有念念成邪」动这念头就是邪YIN的念头,动这个念头是要占人的便宜,起这个念头要如何扯人家后腿,动这念头出去要如何扳倒他,动一个念头出去如何将他的财产权势剥夺过来,有念念成邪呀!

「无念念成真」是什么意思?「无念」是指在有念当中净化出来叫做无念,离开有念,无念不可得。因为佛教是讲中道的,不说两极化的,不说断灭,所以无念是建立在有念当中说无念,也就是在有念当中净化,因此说无念,六祖老人家说一句话,什么是无念?

「心分别一切法相,分别一切外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人事物而心不动,名之为无念。」

「善能分别诸法相而自性不动,安住于第一义,名之为无念。」

无念不是百物不思,什么东西都不去想,你认为这样叫做无念,错,这样叫做断灭,不是佛教所说的无念。无念是在念念当中不会污染,自性解脱不生不灭,就是无念的意思。如此说来无念并未离开有念而说无念啊!离开有念你说另外还有一个无念者,魔说。诸位了解吗?这个课题很重要,你不要以为,无念就是百物不思,全都不看、不听、不参悟,这样叫做无念那就误会了,不是我们佛教所说的无念,无念是你的心分别外在一切山河大地、黑红青白,是非善恶而心不污染、不动,名之为无念的境界。

譬如你说:「请问师父这朵花是什么花?」我告诉你「粉红色的花朵,粉红色的这朵花朵。」我回答你了,这样的过程,我的心并没有把这粉色的花朵放在心里,但是我清楚,我明白,我分别,这种过程没有污染就是无念。并非你问我这朵什么花?我回答我不知道,我没看见,这样叫做断灭,这样不叫做无念,没动念头叫做无念,那就误会了。是在念念当中,分别当中,自性不染名之为无念。所以,当下你的自性就见到了,你的自性就了了见,所以说「无念念成真」真就是没有污染的意思,自性解脱,真如妙用的意思。

邪是什么意思?有污染的意思,自性被外在的境界所转,这样叫做邪。所以六祖惠能大师才说「有念念成邪,无念念成真。」好庄严的两句话,你修道如果能够按照如此去修,诸佛菩萨赞叹随喜喔!最后开悟证果者,也是属于你啦!

我们修道其实外在和你有何相干呢?天下本来没什么事,很多事情都是庸人自扰之,山河大地,外面的房屋多漂亮,轿车你有多喜爱,乃至这些花朵这么庄严,和你有何相干呢?全都没关系,既然没关系,都是庸人自扰之,自己不能转境,方便说是让境给转走了,无法产生禅定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你心能转境当下有禅定,心能转境当下有解脱,心能转境当下就是涅槃境界,心能转境当下就是无生法忍,心能转境当下与空相应,心能转境当下无生死,当下无轮回,心能转境你当下就是圣人的心境了。诸位明白了吗?所以不能悟明这一点的话,不能堪称为入道、修道,因为道,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联想到一位开悟圣僧一语道破,一针见血说得清清楚楚,要怎么修?就这样修就对啦!也不用吹灰之力,你懂得道理以后,你修道就轻轻松松,快快活活,不用弄得神魂颠倒,背负好几百公斤,结果得不到一丁点利益。会修道之人,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松松的见性成佛,何必弄得举江山、推大海,不必弄得那么累,弄得气喘嘘嘘,弄得灰头土脸埋怨一堆,使性子发脾气这种人都没有入道。要如何入道呢?

「诸人十二时中,不可错用心。头上是天,脚下是地,朝明夕晦,水绿山青,物象分明,亘古亘今,若恁么承当去,早日无事起,那更言中求玄,句里寻妙,正是埋没自己,不如归堂吃茶去!」

你看禅师讲的那么干脆,都是让你入道的话,你也会说这些话,但是隐藏多少道理在里面喔!很有学识、学问。里面就是让你悟性的道理,让你如何回光返照,让你如何见性的法门,都是启示你的话。你不要看开悟圣僧讲这些话轻轻松松,这些都是他悟出来的道理,他从这里解脱出来的。他说诸人,当然是指全部所有学佛的人而言。修道人在十二时辰里面,不可错用心,意思是不要胡乱修行,听别人乱讲或是自己用错法门,人家报错了,你修错了,或悟错了,不可错用心。【楞严经】启示我们,末法时代,邪书像恒河沙那么多,大家都要出来讲经说法,这是好事,但是有几人见性,有几人是正知见的呢?可以算得出来,可以看出来的呀!以讹传讹,一盲引众盲相伴入火坑,有没有?非常多。邪书满天下,像恒河沙那么多,你会不会心惊胆颤?要有相当的智慧去了解。

所以他告诉你,修道在廿四小时中,你若修错法门用错了功,错用心这一切都完了。他就是教你怎么修,头上是天,脚下是地,白天是亮晃晃、夜晚是黑天暗地,水是绿的,山是青的,种种物象分分明明,自古至今完全没有改变,你若能够承担,能够了解这个道理,当下这一切那里有事情呢?

有人说,疯了才这样,笨蛋才这样,谁不知道天上就是天,脚踏的是地,水是绿色的,山是青色的,白天是亮晃晃,夜晚是黑天暗地,这不是废话是什么?嘿,话中有话,你这么直的听这些话,不要那么古意︵老实,古意是带有一些笨笨的意味。)这意思是,山和你有关系吗?水和你有关系吗?白天干你什么事?夜晚和你有关系吗?水绿山青和你有何相干?天空、大地和你有何关系?能承担这个事实而心不动,当下,你就是无事道人。人家没有干扰你,没有破坏你,没有影响你,你自己心动被境转了,他的意思在此啦!

所以修行当中,没有被这些山河大地转走,没有被人事物转去,若说这是没有修行的人,也是有修了。心没有被境界转走,说他没证果,也证果了。相对的,你在修道二十四小时里面,错用心,人家境界没有影响你,心被境界所转,说有证果也等于没有证果,心被境界转走了,说你有修也等于没修。问题在你的心是不是能转境而已,诸位清楚吗?

所以问你是不是无事道人,有没有开悟证果?就看你是否有强而有力的禅定功夫。山是山,水是水,天空是天空,外在山河大地,是外在的山河大地,一切红男绿女,是红男绿女,与你有何关系呢?不要在那边庸人自扰之。酒不醉人人自醉,凡夫色不迷人人自迷,凡夫,就这么一回事而已。山是山,和你有何关系?水是水和你有关系?那么好的风光景致和你有何关系?你若能做到这一切都和你无关系时「早日无事起」称无事道人,自性解脱了,何必在所有的文字中,求玄、求解脱、求涅槃、远离生死呢?在穷找微妙的道理呢?佛法就这么一回事啊!

你不要埋没你自己,你如果埋没你自己,不如到茶桌上去喝些茶还好一点。与其在那边弄得头昏目眩,倒栽?,不如去茶桌上喝些茶止渴。祖师讲这些话让我感触很多,这些全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错,天下那有什么事情呢?没事就坐在那边想东想西,胡思乱想,在那边自己烦恼丛生、心猿意马,一切事情都是自己惹出来的,天下本来没事的,叫做庸人自扰之。庸,就是愚痴之人,没有智慧之人,吃饱太闲的人叫做庸人自扰之,自己找事情来绑自己,自己找事情来烦恼自己,自己困扰自己,自己造下业因带来业果,在那边寸步难行,痛苦连连,就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就是凡夫众生与生俱来的角色。

说到这里,让我联想到一位开悟圣僧这么说,当初我听到这些话,我就会修行了,当初看到这些话我就悟明我的心地,看到这些话就知道什么叫做禅定了,要看三藏十二部教典,就轻轻松松快快活活了。这句话是什么?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诸位,外面境界、一切因缘实在无好无丑,有好有丑都是你心动不能自主控制,将它分别,以致心被境转走的现象,都是你的心没有禅定,害得你凄惨兮兮。「境缘无好丑」有人问,当真境缘无好无丑?有,有好有丑。有好有丑不然你要怎样?人家在争吵打架,不然你能怎样?人家红男绿女在谈情说爱,不然你能怎样?酒那么好喝你不喝,不然你要怎样?你参参看,外面的境界是外面的境界,何必自己在那边庸人自扰之呢?你若庸人自扰之,又天下本无事,你没事自找事做来烦恼,来烦心劳命分别外在的境界,来痛苦,都是自己惹来的麻烦,叫做「好丑起于心」就是这句话,禅定就是在这个地方啊!

这么说来,不就天下什么事都不要管了吗?也不是这样,这在自度自利的过程中,是必然要经过的历程,以后你有神通、自在解脱时,你才「从空出假,倒驾慈航」来度众生。在还未禅定,还未解脱之前,境界还未动,你的心就碎成软绵绵的,自己没有定力,即将倒下了又要如何救度众生呢?所以在修道中,先建立自己的愿力、禅定。不然境界还没有干扰你,你自动去找它,这种人最糟糕了。境界一来就全身无力,被境界一转不是烦心劳命,就是心热烘烘,看到女色就全身软下来,这就叫做「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这完全是心里没有定力,心里没有境界,没有坚强的道力,愿力不足。

祖师才告诉你,要建立解脱以前,首先要有禅定的功夫,如何建立禅定功夫?他换一个角度来为你解释,他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在此处全部展现出来。总之,心要能转境,对境无取无舍,对境无得无失,对境无喜、无忧、无爱,对境无拒无迎,能如此你的禅定慢慢建立了,你老人家能转境了,自性的道力,慢慢有根盘了。你看树木长大以后,根盘如果窜得深,长得宽,这棵树根很牢固。外面就算有七、八级,十几级的强风来吹袭,不倒就是不倒,因为它的根盘很稳固。有禅定的人,别人毁谤你,你自性解脱。人家称赞你,冷暖自知心地解脱。人家嫌弃你、刺激你、讽刺你、批评你,自性解脱,你冷暖自知,这是自性的功夫而已。

接下来,你强而有力的大雄大力大愿力,无尽慈悲喜舍,普度无量众生,自度又度人。如果我们没有禅定,如何在这个社会参与讲经说法度化众生的工作呢?如何让人心灵得正知正见,善根大展流露发心来修道呢?你要有这个定力呀!你的根盘牢固以后,摇动起来才会有作用出来呀!

所以心要能转境,这是修道过程中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根盘,不然以后要如何倒驾慈航,度化无量众生呢?所以心对境要有无取无舍的功夫,心对境要无得失的利害关系,心对境要无喜无忧的心情,心对境要无拒无迎的心态。嗯,你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心能转境,你的心当下就有禅定,心能转境当下你自性解脱,心能转境当下你的心就是涅槃,你的心若能转境,你的心当下就是无生法忍的时候了,你心若能转境那里有生死呢?此时你就达到圣人的境界了。

所以,我们修道不要当做有多困难,其实你误会了,修道只是一个窍门而已。我出家将近廿四年了,现在近五十岁了,当年廿六岁青年小伙子而已,那么年轻就来出家,出家将近廿四年当中,吃饱没事就研究经典,不然就自己参悟自性,有空时就来弘法布教讲经说法。在这段岁月里面,我深深感到最后要如何用功呢?刚才说的问题「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这句话,说得非常庄严非常解脱。世间人讲的也有道理哪,你要参考,不可以为离开世间法另外有佛法,那就误会了。世间法若净化解脱,世间法也是佛法,佛法若未净化,佛法当下就是世间法。他说酒不醉人人自醉,就是「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名词不一样而已,色不迷人人自迷呀!全都是心地的问题而已。一位女孩婀娜多姿在那边,美吗?有啊!很美啊!又不是木头,又不是没有精神界,那会不知道女孩站在那边非常美,婀娜多姿,天姿绝色,若说没看见,就是断灭,若说没看见叫做「白贼」骗子。

但是好与坏,美与丑,和你自性解脱有关系吗?连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为什么没关系?因为外在是外在,你是你呀!如果你不能建立这个观念的话,仍然一个心把它当做和你有关系,这样莫怪无论如何都会「着道」挖陷阱自己跳,心没有定力被境界转而痛苦,夜不成眠,看到美少女晚上就作梦,梦见和她约会散步谈情说爱,你心不能转境被境转去,难怪要作凡夫众生。

你看到一位婀娜多姿非常美丽又有气质、很高雅的女性站在面前,你一看心就热烘烘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到晚心就被绑住了,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一位男众非常英俊很有气质,很得你的好感,你一看整个人被他慑住了,茶不思饭不想,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没有定力嘛,对你来说没有好处。再者,你看这高楼大厦人家那么富有,你又是称赞又是羡慕,那种虚荣的心情永远存在你的心里,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看到这辆车很漂亮,想到最后就想要去偷,对你来说有何好处?不能转境啊。你看人家在台湾社会有一片天,对社会国家有贡献,你不为人家随喜称赞反而嫉妒人家,对你来说有何好处?没有好处。这叫做境缘无好丑,好丑都是你心的分别。描写了你的心里没定力,描写了你的道心不坚固,愿力不稳固,在摇摇晃晃当中,让你的心不能自主不能解脱。所以修道第一个过程要有「禅定」道理在此。

「诸人十二时中不可错用心,头上是天,脚下是地,朝明夕晦,水绿山青,物象分明,亘古亘今,若恁么承当去,早日无事起,那更言中求玄,句里寻妙,正是埋没自己,不如归堂吃茶去!」

你若心无定力,常常心猿意马不能自主,看到境界被转去,我奉劝你不必修行了,不如走到堂上的桌子,自己喝茶去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