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如本法师:见性成佛 第三十三天


   日期:2024/12/19 1: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三十三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我们修道要记得「道」在我们的心。所以禅宗处处都说「道就是心,心就是道。」既然求道,求道就是求心,求心就是求道,也惟有见你的自性,悟你的自性,才有道可得可求。所以「道」在心里,既然在心里就不可外求,离心求道全都是外道,即使尽你的未来际都无法见性成佛。所以开悟圣僧这么说:

「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

第一句告诉你「道源不远,性海非遥。」就是说,「道」并没有离你很远,就在你的心里而已「道源不远」。「性海非遥」性海就是指你的佛性而言,也没有离开很遥远啊!「但向己求」只要你平时常静坐,你就能够回光返照照见本性。「但向己求,莫从他觅。」千万不可离开自心向外追求你所谓的自性,这样不对。性在心里,向外怎么找都找不到,纵然让你得到、让你找到,那也不是你自性的东西。所以禅宗就是这么干脆俐落告诉你「道源不远,性海非遥。」道理在此。

总之,你我大家都有一个清净的本性,都具足了,何必向外追求呢?如果你向外追求,当下就远离你的自性、远离道,颠倒了。所以禅宗千言万语告诉你,「道」就是你的「心」。我常说如本法师的偶像,就是六祖惠能大师,看六祖惠能大师怎么说:

六祖惠能祖师云:「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剎那即是真。」

这样诸位了解了吗?他说不可离开「道」去另外找「道」,因为「道」就是你的「心」,怎能离开你的心另外去找自性佛呢?他告诉你「离道别觅道」,你不要离开道又另外去找道,也就是离开你的心另外去找心,如此就算尽你一辈子,乃至未来际永远找不到。所谓的「道」要怎么找呢?他教你「性中各自离五欲」,只要你的自性遇到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之境,你不要被污染,远离将它净化就对了。当你净化了「见性剎那即是真」当你远离五欲时,光明的菩提本性显露,此时,剎那就见性了,「性」就是真。不然你看到外在的一切「相」,相不是性,凡夫众生都看到四大五蕴之体,当作是他追求的对象,这样不对。四大五蕴的东西是生灭不实在、空幻不实的。你要认定你的性,那才是真正的东西。再念一遍: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剎那即是真。」

修道要注意,过去的诸佛启示我们,所有证果的菩萨和祖师也这样交待我们,你要先见到自性,见到自性以后一切就都好说了。自性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就是未来佛。所以六祖惠能大师他又说了: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你我大家如果能向自性去契会、去见,才可能构成你成佛的因。【楞严经】云:「依不生不灭的因作为修道因,这才见到不生不灭涅槃性。」「真」是真什么?见到你的法身就对了。见到法身的人,诸佛菩萨会为你授记最后成佛。「有真即是成佛因」如果你没有见到自性,又向心外追求一切佛、一切菩萨,这些起心动念都是大痴人、愚痴排得上等第的,现在人说:「饭桶挂车轮,修行颠倒。」诸佛菩萨、三藏十二部教典、所有开悟圣僧一再交待我们,说你修道要「回光返照,照见本性。」你的心离开心向外追求一切佛,那怕是尽未来际永远都见不了佛,都是大痴人啊!说得很有道理。所以让我联想到过去的开悟圣僧也说了几句话,他说: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这在我们早课诵本上有这么说,这是开悟圣僧讲的话,「佛在灵山莫远求」这灵山是指我们的心地而言,不要错解了、说错了。「灵山只在汝心头」在你的心里。「人人有个灵山塔」这灵山塔指你有一个佛性的意思,你有一个心地,你有一个光明藏,你有一个如来藏性,有一个一真法界,有一个妙觉,有一个佛性的意思。所以佛祖开悟证果告诉你:

「奇哉,奇哉,大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觉性,只因妄想无明遮住了,如果远离执着、远离妄想、净化无明,无师智、自然智自然现前了。」

「人人有个灵山塔」同这个道理。「好向灵山塔下修」你好好的把心地安住下来,要回光返照照见本性,用你的性去用功夫,离一切相、净化一切妄念,要塔下修。

但是,我们这些话让外道拿去用以后,都说错了。一贯道将这四句话拿去用,人说「邪人说正法,正法亦得邪」有道理。「正人说邪法,邪法亦得正」事在人为。你观念若不正确,邪知邪见偏斜了、歪掉了,那怕是正法,也被你解释得歪七扭八,一连串都偏离正轨,因不真,果报就歪七扭八。所以同这个意思,一贯道将它怎么解释呢?叫做「玄关窍」。一贯道去领到三宝以后,手合同,双手合握在子和亥的地方,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辛酉戌亥,双手握在子和亥叫做「合同」,命终之后要见「老母娘」要手合同,口念真言叫做「无太佛弥勒」二宝又加一宝,点传师在两眉之间点一下,此处叫做「玄关窍」喻为「灵山塔」。解释错误了,说灵山塔就在那里,这样是错的。灵山塔是指我们清净光明的本性而言,怎能说成在两眉中间那一点。说这里是生死门,经过点传师点下去以后,你平时不可随便指随便戮,戮一戮、指一指,以后会塞住将来你命终后,神魂无法由此脱出,邪知邪见啰。所以说「邪人说正法,正法亦得邪。」道理在此。所以我们很同情、很怜悯、也很烦恼一贯道拿佛法去用,经过解释以后窜改历史、窜改教理。难怪现在是末法时代,邪人说法如恒河沙,道理在此。

所以这些话是启示了,你我人人都有一个清净光明的佛性,你若悟明本性以后,生死就一切解决了。所以六祖老人家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因此不论怎么说,都教你要悟明你的本性,然后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再念一遍: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我们说「法身」「自性」或「佛性」名词虽不一样,都是指我们「妙觉的本性」而言。已悟之人看世界「无佛无世界」。未悟之人经过意识的分别,处处分别,处处执着,众生妄分别「有佛有世界」。觉悟自性是光明无一物时,无佛无世界,何以见得呢?来看开悟圣僧怎么说:

「众生妄分别,有佛有世界;若了真法性,无佛无世界。」

以凡夫众生来看诸佛菩萨,所看的、所听的、所了解的、所分别的,都只是看到佛祖的应身和化身而已,看到色相之身,他无法看到佛的法身,因为他没有开悟证果,没有悟明法身,如何能见到法身呢?他只看到色身的应身和化身而已。等到有一天修道悟明真法性,也就是悟到法身的时候,法身的境界如何?

「若证悟法身之境界,法身是无相、无念、无住、无大无小、无来无去、无净无垢,当下即是无佛无世界。」

所以法身是远离一切尘、一切相、一切境,万法不立、一尘不染的境界,与涅槃自性相应,和法身相应,那是当下见到体的时候了。所以法身是无形相的。虽然法身是无形相,「无相无无相」无相不是代表没有,虽然摸,摸不到,看,看不见,不能说它大小、垢净、来去,不能说它几斤重、几两重,但是始终是存在的。法身是无相,也因为世间人看不到法身,所以否认它的存在,此为断灭。以为人死后尘归尘、土归土,因此他不相信有来世,不相信有善恶因果,等到命终以后,因他的邪知邪见和断灭论、无神论,因此,依其生前所做的因果和业力,照常受业力的支配再投胎转世。不会因为你的不相信,这个事实就消失了。所以佛性的存在,你信它也存在,你不信它也存在,不是你信不信的问题。你信,命终后它也存在,你不信,命终之后你的佛性也是存在,会随着你在生时的一点一滴因果和业力,随业力投胎转世叫做平等,平等啊!

总而言之,法身是无相的,这是本体。但是「无相无无相」它不是断灭,它不是无,它存在。所以「无相」是指它的「体」而言,「无无相」是指它「真空起妙有」。譬如说,如本的法身看不见、摸不到、抓不到,但是他讲经说法到现在,将近二十分钟了,这叫做「以我无形相的体,所起的妙用」,在妙用当中你契会到了吗?你见到了吗?如果没有见到没有契会到,现在我那里有办法讲话,有办法手在这里比来比去,我可以展露出笑容出来?谁在笑?参看看,没有性而会笑,我看大有问题。所以说「无无相」就是「起无量的妙用」。「无相」就是指「性之体」而言。

凡夫众生多生累?以来,都生活在「相」的世界,有「分别」的世界,在现象界无法「破相显性」见不到他的性,永远沉浸在有相的世界,才会沉沦生死不能出离三界。开悟祖师、菩萨和诸佛,就是证悟「无相」因而当下出离生死,他纵然再来人间的话,都是倒驾慈航真空起妙有,从空出假来度化无量人天。譬如释迦牟尼佛,早就已经开悟证果的圣者,再来人间度化无量有情,观世音菩萨也一样,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不要小看观世音,他不是菩萨而已,在过去已经成佛了称做正法明佛,如来就是佛。现前观世音为了度化这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众生,他又倒驾慈航示现菩萨的身分来,在世间示现无量百千亿化身,度化无量众生,叫做「真空妙有,倒驾慈航。」

世间人在修道过程中,为他烦恼、为他遗憾、为他很担心的就是一个问题。现在标榜是科学时代,现在的太空梭、火箭,有办法跑到他方世界别的星球去。跑到他方星球,也没看到诸佛菩萨,也没有看到什么神鬼,因此就否认了神、鬼的存在、诸佛菩萨的存在。严重者甚至认为,人死后尘归尘、土归土什么都没有了,叫做断灭论,这很悲哀。我常说看得见的不一定是真的,看不见的不可因看不见就说没有。我来做个简单的例子,人都自以为是科学的头脑,现代人自以为是知识分子,因此而被知识耽误了、被科学误了。什么叫做被科学误了?科学有许多东西没办法证明,无法证明的事实,但不可否认它的存在。在过去的年代,谁知道在空气中百余种的元素?没人知道,不能因空气中看不到那百余种的元素,就否认这百余种的元素啊,是不是?看不到,看不见并非代表没有。佛性看不到摸不到抓不到,但是你不能因为看不见摸不到就否认佛性的存在。如果它不存在的话,谁在讲话?谁在言谈对答?谁在走路吃饭睡觉?你参这个公案好好反省一下。如果不存在的话,他能够施为动作、行住坐卧吗?为何他死后不能起来讲话,不能起来走路呢?不错,「性」的作用,在「性」的作用中去悟你的性,见你的性。所以看得见的不一定是真的。就像水中月,水中的月亮看起来确有一个月亮在那里,但是用手去捞那个月亮,就算你捞一辈子也捞不到,你说那是真的呀!对呀是真的,但是没有哇。所以不可因它看不见就否认它的存在,看得到的不一定是实在的。

我问你有没有父亲,你回说有,你有阿公吗?有啊有阿公,你有曾祖父吗?有啊我有曾祖父呀!没有曾祖父那有祖父?没有阿公那有父亲?没有父亲那有我?我再问他你有太世祖吗?他也说有,我再反问说他乱讲打妄语,和他辩论,你有太世祖但是看不到,我不相信。这样让天下的人说你是个大痴人、愚痴得很彻底、愚笨得可以了,没有太世祖那有曾祖?没有曾祖那有祖父?同此道理。所以,你和人家死辩没有用,事实有的东西,不一定看得见,事实无的东西不是代表没有。所以世间很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在此当中,你是否有大智慧了解真相,这才是重要的。也因为心神是寂静的、空性的,看不见但是它存在。所以我们修道就是看那看不见、听那听不见的,这样才是微妙的所在,也是我们见性的诉求。有一位开悟圣僧说:

「心神空寂,无色无形,睹之不见,听之无声,似暗非暗,如明不明,舍之不灭,取之无生。」

这就是刚才讲了一大堆道理的浓缩。他说「心神空寂,无色无形。」一句话就讲得清清楚楚。如何在心神空寂当中,心神无色无形当中,去见到他的实相才是让你见性善根大展的时候。不错,佛性是空寂的,空寂当中是一尘不染、万法不立,如同虚空一样。但是你不能将虚空当作绝对的无,这样就误会,也不能因为它无色,就否认它为无,无形相就否认它为无,如此就错了。也不可睹之不见、听之无声,看不到、听不见而当做无。你要了解看那看不见的,契会你那无形无色的,听那听不到的,去会你那无形无相的本性,这才是真功夫。因为自古以来,济济的人要明心见性,见无门路道理在此。如果听那听不到的让你听到了,看那看不见的让你看到了,你老人家今天不会再六道轮回,在三界里周旋不出,再做三界苦命儿、六道的流浪汉了,这些都没你的份了。也因为你没办法听那听不到、见那见不到、抓那抓不到的,无形无色当中去契会它,那无形无相的看到了,那才是真正的功夫所在。他又告诉你「似暗非暗」,「佛性」,眼睛闭起来眼前暗暗的,眼睛睁开世间一片光明,诸位错了。暗和明是一种尘埃,你的佛性非关暗和明,你的佛性不是暗也不是亮可以代表的,你看到亮是亮的尘,眼睛闭起来看到暗是暗的尘,暗和明都是尘埃,非关你的佛性,在这当中如何去会见你的知觉、触觉那个灵灵觉觉的自性,你契会到了吗?如本早就契会了。

「舍之不灭,取之无生」是指你的「佛性」而言。你的佛性要舍,舍得了吗?舍不了,取也取不得。舍去后也没有灭掉,取得之后也无生,你好好参这个话意,相当有学问。所以说无生无灭,当下就是你的菩提涅槃自性。总之这清净的觉性,确实看不见摸不到,但是看不见抓不到当中,你在依体所起的作用当中,你看见了吗?这是真的功夫喔!其实解脱并没有离开你的动作当中,佛性在动态中它也是无色,在静态当中也是无色。只是在动态中比较明显有佛性的作用,在佛性的作用中去了解、去见到。

凡夫众生善根不流露,永远看不到他的佛性,因此生活在「性」的里面不知不觉,这是何等伤心之事啊!佛性并未固定一个形态,没有固定一个形相。做人?我前一世不一定做人,下一世也不一定做人,依我的业力来决定的。所以,性并无固定性,譬如水,水之物,它没有固定性,水倒在三角形玻璃瓶中,水就变成三角形的,倒入四方形的瓶子里水就变成四方形的,若倒入圆形瓶中,这水又变成圆形的了,倒入梯形的水就变成梯形的了。但是虽然有圆形、三角形、四方形、长方形,而水的本质并无固定性,之所以成为三角形、四方形,是依据器具而约束了它、束缚它变成那种形态,但水是没有固定于一种形态的。好比我这一世做人,下一世不一定做人。我若杀盗YIN妄造下了业因以后,我下一世就堕落到畜牲、饿鬼、地狱中了,改头换面生毛戴角了。所以性是没有固定性的,肉体形态有固定性,人就是长这个样子,蛇就长得那样长长的一条,如果是牛就长两支角、耳朵大大的、四只脚很粗壮,肚子像水球很大一个,就会变成那种形态。形态有差别,但是性没有差别,所以你的功用、动机、作用差别,以后感召的果报体就千差万别了。就好比水倒入三角瓶中就变成三角形,倒入四方形瓶子就变成四方形了,但是水它的本质并无固定性。法身也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相,但是业造作不相同,以后感召示现的肉体果报就千差万别,看在六道那一道了。

我们修道中,我常常这样体会,也常常自己勉励自己,将自己当作是佛,佛可以没有慈悲心吗?佛能够没有大智慧吗?佛可以没有大愿力吗?佛可以没有喜舍之心吗?佛可以没有三明六通吗?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可以没有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十力吗?全部要具足这些条件。既然唯有具足这些条件才有可能成佛的话,我们怎能懈怠让自己堕落呢?实在不可啊!既然不可以,我们就要好好用功修道。我就是佛,佛要做佛做的工作,要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样就对了。此即为性在佛用变佛性,众生用就变成众生性,贼来用变成贼性,阿修罗来用变成阿修罗性了。性没什么两样,你的作用有差别,感召的果报就千差万别了,只差这样的窍门而已。

所以此时,实在令人感觉很危险,国土危脆生命无常轮回是苦。当我们在这世间有生之年能听到佛法了,却又将自己放任,当作无关紧要,实在是不行啊!世间总是无常,什么人都不敢保证,设定能活到几岁,在无常的状况、业力的支配之下,什么人都无法自己控制自己要活几岁,如果可以控制一切都好说了。比方我可以活八十岁来说,我现在四十几岁快五十岁还有三十年可活,我就可以安排这样安排那样,几岁要做什么,几岁做什么,何时要做什么,我自己设定好,等到要往生前两年才好好的冲下去。嗯,你设定好了,但是无常没让你商量的余地,无常不可能让你设定,无常不能商量,如果可以商量我们什么事情都设定好,按照顺序规律来进行。但是无常是无法商量的,如果无常可以商量,那么最近发生的,华航一架飞机在桃园机场起飞,要去香港不到半小时就坠机,掉落澎湖大海中,结果二二五个人全部往生了,在海中才捞到一0九具尸体,还有一百多具在海里,现在凶多吉少。我们对这些人同情怜悯但又能奈何呢?无常是没得商量的,如果无常能商量,让你有折扣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和它商量,不然飞机不要掉下去好不好?让我平安飞到香港好不好?事实上可能吗?如果能够商量的话,这二二五个人就不敢上飞机了,预先能知道又可以商量,就一切好说了。也因为无常无法商量,因此这二二五个人就回去找阿公吃年糕︵回老家︶了。我们为他们怜悯和同情,怜悯同情又能奈何呢?因为无常是平等的,无论谁遇到无常,脚底就冷半截起鸡皮疙瘩被吓得要死,无常无法让你商量啊!所以我们修道过程中,可能自己设定活八十岁吗?八十岁不是你讲的,是业力来决定的。有人说要活到七十岁就好了,老大!老大!七十岁不是你讲的喔,七十岁由你的业力来决定,无常在决定的。所以世间人有一句话「苍蝇盖龙眼壳︵台语︶」,叫做「盖头盖脸」不知以后的凶吉善恶、是非摸不清楚,随便押宝,到后来自己害了自己。我相信天下间没有笨人,大家都是聪明人,我还不曾看到有人自称笨人的。你若说他笨,他会骂你咒你,他不承认他笨,但是世间笨人一大堆呀!除非学佛以后你智慧开了,就不会生活在愚痴当中。

所以有人听到一句佛法,因此浪子回头,有人听到一句佛法以后,因此而大彻大悟,在迷惘当中恍然大悟。有人听到一句佛法解开他心中迷惑、他的结。有人听到一句佛法以后,过去种种不是因此猛然觉悟。所以说「佛法」就是「觉悟之法」,「佛」翻成我们台湾话叫做「觉」。所以佛法就是觉法,入我佛门不能不觉悟,我从来不曾听说研究佛法、探讨佛法、有心学佛法的人说他没有觉悟的,除非他明知故犯,除非他故意闪避,歪道歪理十八条,条条有理。否则听佛法的人,十个有十个开悟的啊!这一段就是来讲一个事实,我们修道就要在有生之年,自己创造机会、把握机会,没机会找机会来学佛修道,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你若等候机会、盼望机会、观望机会的人,是世间最愚痴的。有多少时间让你等呢?有多少机会让你等呢?你为何不化无机会找机会、缔造机会呢?这非常重要哦!所以很多人在等,说要皈依等到命终往生就没机会了。

以前有一位老和尚,一直鼓励一位女生劝她皈依,这女孩心中有些思想观念没有净化,有自己的见地绑住她。她说:「我还年轻,大一点再来皈依。」等她长大了鼓励她皈依。她说:「不要啦,我还没嫁人。」她有不正确的观念,认为皈依不能嫁娶,总是有自己的观念。有一天,她已经结婚了,鼓励她皈依,她说:「慢点等做了妈妈再来。」这位出家人继续等下去,等做妈妈时鼓励她皈依。她说:「且慢,等我有空做祖母时才来皈依。」等做了祖母又鼓励她皈依时。她说:「且慢,现在有病苦等我病苦减轻,舒服一点时再去皈依。」结果这一等再等,到最后就回去找她阿公吃年糕,去阎罗王那里报到了。

我们就是这么莫名其妙的款待自己,你很勤于随随便便将自己可以皈依的机会,因此丧失在自己手中,世间的事情没有比这种更悲哀了。所以皈依并没有约束你种种的条件,也没有鼓励你不可娶不可嫁,也没鼓励你一定要出家啊!也没说一定要吃素食啊!年纪老少都没有限制、富贵贫贱都可以皈依,没有禁忌也没有限制。为什么你会生那么多思想观念绑住自己、阻碍自己,用无形的围墙将自己围住了呢?因此让你善根无法流露,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从年轻等到老、到往生永远都没有机会皈依三宝,何苦来哉?

所以修道要记得,我们一定要为自己的生死好好用功、创造机会,这样才是诸佛菩萨称许、所赞叹!因为生死是我们自己的,你想想看,你吃饭爸爸妈妈不会饱,你父母为你吃饭你也不会饱,世间总是独来独往,独生独死。我们人实在是有够孤独的,你不相信吗?往生也自己去,你总不能父母、太太、丈夫、儿子、女儿、朋友一起来给你陪葬,总是没有吧!独死独生,死后投胎到六道那一道?由业力来决定。叫你出世为人、做人,也是自己投胎来的,谁能和你一起来呢?也有人辩说我也是和兄长二人娈生子一起来的,这天下间双生子有几对呢?也是有限的,这一世是双生子,上一世不一定是双生子,下一世也不一定是双生子。所以人始终是独生独死、独死独生,在生死当中很孤单啊!我们为什么不为转凡入圣来努力呢?为离苦得乐用些功夫呢?由烦恼的此岸达到清凉解脱的彼岸来打拚呢?为何无法在三界内净化脱出三界,好好迈出修行的脚步呢?为何无法为顿断三界六道证成无上菩提而奋斗呢?实在有需要了。奉劝诸位,如果还未受三皈依的人,我们要赶紧创造皈依的因缘,来皈依三宝,做佛祖的弟子,然后步步向菩提道迈进,再更上一层楼,最后转凡入圣成就佛道,这非常重要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