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杨云唐居士:异方便的需要


   日期:2024/12/25 21: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异方便的需要

  由于解脱是心无挂碍,但并非是从此诸事顺遂,所以无余涅槃才是完全的无有众苦。因此破除无明后,原始佛教取向以不再轮回的无余涅槃为生命归宿,这虽是个人愚痴生死的最好结局,但对一般世人而言,却不是最向往的理想,而大乘提出“无住生心”,倒是挺符合众生的人性。 无住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先要能破我见的无明才可能做得到,大乘认为既然无我,又何妨演场戏,所以要“生心”,要不以自我的圆满为归宿,所以在未得到四果的解脱前,赶紧把握乃至延长(初果后最多七世人间)还能与众生一起“共修”的机缘,另以“异方便”的发心,为净化人间努力,只要不会堕落,虽是生生世世为人,也可以继续弘扬人间正法。至于这样的愿力能让一位无住生心的行者住世多久,或即使证得圆满的解脱后,能不能还继续再现人间,这是争不出结果的,也可能真的超乎原始佛教所述的范围,而且也不是一定非要知道才行的问题。

  从另一方面,又的确有菩萨示现人间的事迹而言,菩萨道应不只是种信仰而已,从圣者的“解脱知见”不断灭而言,沛然的活力应是可以随缘再开展出菩萨道(一种更精纯而无杂习气的慈悲愿力),也应该是可以实现的胜义菩提心。更重要的是,菩萨的愿心给凡夫众生一种没被圣者弃舍的温暖,不论这是否只是梦,但人间总是需要这样的宗教关怀,值得鼓励赞叹。佛教一定需有根本,这是原始佛教必须被重视而不可取代的地方,可是佛教也需有方便,这是大乘佛教一直发挥的领域,也有很多正面价值。佛子应放下见诤,共同努力,如此才能开展时代性,更有效地广度众生出无明苦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