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果煜法师:从乌龟脱壳到「金蝉脱壳」


   日期:2025/1/2 18: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从乌龟脱壳到「金蝉脱壳」
 
先从乌龟脱壳讲起:
 
命终之后因「四大分解」,而有如「乌龟脱壳」的痛苦。既传言已久,乃形成两种障碍:
 
a.一般人本就贪生怕死,为此而更贪生怕死。
 
b.更形成「器官捐赠.移植」的障碍。如为此而起瞋心,以致下堕恶道,岂非行善反堕呢?
 
记得,继程法师曾为此而请教印顺长老。长教的答复竟是:命终之后,五识即不再作用矣!
 
相信,慈济医院之所以敢鼓励「器官捐赠.移植」者,必是由此而得确认也。
 
其次,从很多命终后,再还阳者的经历与报告中,都未提及有「乌龟脱壳」的痛苦阶段。
 
a.在佛教中有《影尘回忆录》一书,中有倓虚大师述说他年轻时命终后,再还阳者的经历。
 
b.电焊工人的潇洒告白:十八年后又是条好汉。
 
算命不如转命。
 
法师,你的本分事已办了了吗?
 
有本分事者,即非出家人也。
 
大致而言,都说:命终后不久,即像一阵湮飘出去了,身心轻安自在。
 
再从「四大分解」来剖析:
 
大概是为望文生义,而把四大分解错认为将四大─地.水、火、风。细细剖开,各自成推。故有如「乌龟脱壳」的痛苦。
 
a.事实上,命终之后最快的反应是:「风大」不起作用矣!
 
何以故?风者,动也。既不再呼吸,也不再心跳。甚至神经的传导作用全停矣!如电脑,电力既尽,还能传输档案吗?
 
这用现代的医学,即名之为「脑死」也。
 
以此对照前之「命终之后,五识即不再作用矣」,乃能前后辉映也。
 
或问:既命终之后,五识即不再作用矣!则再为之开示或助念,有用吗?
 
答云:虽五识即不再作用,然第六识、第七识仍有作用。故开示或助念,得以由「感应」的方式,而对亡者有助益也。
 
b.其次是「火大」不起作用。
 
身体慢慢由温变冷。这时间多长,也不一定。
 
有的人很快变冷;有的几天后,身体犹温也。
 
c.第三是「水大」的分离:
 
身体从浮肿,到澜坏。
 
这时间就更长,尤其会因季节.地区,而有更大的差异。
 
d.最后才是「地大」的分解:
 
筋断.骨散,以致化为尘土。
 
这时间就更漫长了,一般当在几年之后。
 
甚至,于西藏、于两极,乃百年之后,犹见不化的尸体。
 
以上,从四大分解来剖析,便知:因「四大分解」,而有如「乌龟脱壳」的痛苦。唯无稽之谈而已!
 
再参照密宗的说法:
 
人命终后,其气脉即渐向内摄,以归于「中脉」。
 
可能在重病,甚至在衰老时,即已渐内摄矣!
 
而气脉渐向内摄,以归于「中脉」的过程。即类似禅者,修禅入定的过程。
 
事实上,不要说禅定,气得向内摄;就是夜间的睡眠,气也得向内摄。否则,若忧心挂虑.气积头部,便会失眠也。
 
因此修禅定,气脉当摄得比睡眠深;于死亡后,气脉又能摄得比禅定深。
 
或有人问:「能否在生前,气脉就能摄得比死亡深?」
 
答曰:如在生前,气脉就能摄得比死亡深,即能「生死自在,去来无碍」矣!
 
于是乎,既于命终后,气脉能摄得比禅定深;当知死亡后,比禅修时还轻安自在、还禅悦心喜。云何有如「乌龟脱壳」的痛苦呢?
 
问曰:前既说命终之后,风大即不再作用;则气脉又如何能内摄至「中脉」?
 
答云:所谓「命终后,其气脉即渐向内摄,以归于『中脉』。」殆是指「细身」之分离也。
 
这也就如密宗所说:人于生前,即有粗身与细身。粗身者,即四大和合的身体,细身则蕴于身中。待命终后,细身即带着业识出窍,而变成「中阴身」矣!
 
如何确认有「细身」的存在?以无形的业识,必寄托在有形的质体中,故业识离身时,必有其寄托的有形质体。且这有形的质体,必在生前即已存在;并与业识不断地在互动也。
 
然虽有细身,却不会有「触觉」的痛苦!
 
小结:命终之后,不会因「四大分解」,而有如「乌龟脱壳」的痛苦。
 
然而我也非完全否定,有如「乌龟脱壳」之痛苦。何以故?因为如此之痛苦者,当是在生前,尤其是在「临命终」时,而非在命终之后。
 
云何在「临命终」时,会有如「乌龟脱壳」之痛苦?乃为「放不下」,而拼命挣扎、对抗也。且这「放不下」,又可分为眷属和亡者。
 
如眷属于亡者「临命终」时,悲泣哀嚎:『你走了,留下我们该怎么办?』则亡者当更「放不下」尔!或眷属忙着持咒、诵经,祈求「临命终」人,能消灾免厄.延年益寿。则也会对应于亡者的「放不下」。
 
当然是否「放不下」?主要在于亡者的知见与心态,而非眷属们。然世间人,多是彼此眷念牵挂的!
 
 
 
所以是孝顺?非孝顺?不能用「世俗」的标准,而是当用「解脱」的知见!否则那些悲泣哀嚎者.持咒诵经者,还会自以为很孝顺。然从「解脱」的知见来看,不只是愚痴,且更残忍。
 
故就眷属而言,当一方面规劝亡者,早点放下。一方面承诺:我们不只当「自求多福」地活下去;且你未竟的志业,愿尽心尽力地去继承.光大。
 
你愈早承诺,他才能愈早放下。
 
当然也得看承诺者,有没有这个能耐?
 
否则虽阿斗再三承诺,而未得孔明之辅佐,刘备还将死不瞑目也。
 
如何能「金蝉脱壳」:
 
 
 
至于亡者的「放不下」,云何对治?
 
这可分「戒.定.慧」来研讨:
 
a.慧者,首先从研经习论或听闻佛法中,肯定「诸行无常.生死如幻」。
 
次者,乃知「儿孙自有儿孙福」,而不必太操心。
 
三者,此生已尽心尽力。未来者,唯归诸「法界因缘」。
 
b.定者,最好在生前,就已有将气摄入中脉的体验。则命终后,乃如老马识途,轻松到家。
 
就算虽修禅定,而未有将气摄入中脉之体验者。亦离家不远,而能归去来兮,轻松上路。
 
c.戒者,在平日即应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不要事事施延,甚至尾大不掉。
 
如果是短时间不能完成者,亦得作好「随时交接」的准备。最好是能交接者,即作交接。而非等到临命终时,再一起交接。
 
若是更大的事业体,则最好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经营管理。且团队中的成员,更能于权力、资讯和技术中,互通有无。则任何人走了,团队中其他人,皆能随时递补,而不必担心会有「青黄不接」的困境。
 
事实上,一般人的待人处世,即非如此。或小事施延,或大权独揽,或当交待者不及时交待,或能交接者不赶快交接。
 
或怕财产分光了,即变成乞丐;或恐权力转移后,即变成平民。或惧技术公开后,即一边凉快去也。故都有「留一手」的习惯。于是到临命终时,云何能说放就放呢?
 
不只当事人放不下,他周边的眷属.员工也都放不下。最后唯有以悲泣哀嚎或持咒诵经,来增加临终者如「乌龟脱壳」之痛苦。
 
因此要如「金蝉脱壳」的飘逸.爽快,绝非待临命终时,再来努力,即可证得;而是要在平日就作好准备的功夫。
 
至于临命终时,则以气脉渐向内摄,以归于「中脉」的力势。乃更能帮助亡者,去放下、去修观。(修观的方法,下次再谈。)
 
于是乎,心法的舍离与脉向的趋势,乃相得益彰。不只于内摄的过程中,能过关斩将,且如顺水行舟般地迅捷了当。
 
这迅捷了当的程度,用「金蝉脱壳」还不足以形容之。我且用「飞龙在天」来形容吧!不信,请看禅宗史上那些「坐脱立亡」的公案:
 
《天童正觉禅师》
 
师住持以来,受无贪而施无厌。岁艰食,竭己有及赡众之余,赖全活者数万。日常过午不食。绍兴丁丑九月,谒郡僚及檀度,次谒越帅赵公,与之言别。十月七日还山,翌日辰巳间,沐浴更衣,端坐告众。顾侍僧索笔作书遗育王大慧禅师,请主后事。仍书偈曰:「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掷笔而逝。
 
《五台隐峰禅师》
 
将于金刚窟前将示灭,先问众曰:「诸方迁化,坐去卧去,吾尝见之,还有立化也无?」曰:「有。」师曰:「还有倒立者否?」曰:「未尝见有。」师乃倒立而化,亭亭然其衣顺体。时众议舁就荼毗,屹然不动,远近瞻睹,惊叹无已。师有妹为尼,时亦在彼,乃拊而咄曰:「老兄,畴昔不循法律,死更荧惑于人?」于是以手推之,偾然而踣,遂就阇维,收舍利建塔。
 
 
如虚云老和尚于云门事变中,转念即到「兜率天」。
 
总结:我们既学佛,又修禅;当以「龙的传人」而自期许。就算临命终时,犹不能证得「飞龙在天」;至少也得似「金蝉脱壳」般地飘逸.爽快。
 
其实,我的意思不是说:大修行人,才能似「金蝉脱壳」般地飘逸.爽快。而是「放得下」者,即能也。至于大修行人,乃「飞龙在天」也。
 
然多数人,竟以龟子龟孙而失志丧气,并担心会有如「乌龟脱壳」之痛苦。然而这不是想想、说说,即可了得;而是当于日常生活间,即去努力修行.证得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果煜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果煜法师)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禅与净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福与慧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身与心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死与活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师生答问拾珍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双溪圣南寺禅修开示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6.外延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5.观念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4.观参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3.气脉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2.逆障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1.数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