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果煜法师:天心明月 1.禅的艺术


   日期:2025/1/15 2: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禅的艺术
 
蛹与蝴蝶
 
禅,往往以「无相、无念、无住」的形式显现,故大众多从消极无为或超然不动的角度来了解禅。好似禅是远在天边、或高出云表。但其实禅更可近在身边,甚至贴在胸前。
 
今天在拜佛时曾说:当一只虫变成蛹时,似奄奄一息;但它却是变成蝴蝶所必经的过程;而变成蝴蝶后,就能翩翩舞春风,悠游于太虚之际。故用「无相、无念、无住」的修行方法,是变成蛹的阶段;而变成蝴蝶后,悠游于太虚之中,即是今天所要讲的主题──禅的艺术。
 
物体三相
 
世间的物质可概括分为三类:即固体、液体与气体。固体,大家都很熟悉,像桌子、椅子就很醒目地在那边,跟大家招手。固体很有用,这大家都知道;可是固体:一、有相当的局限,体积那么大,同时位置更是固定不动。二、它也很脆弱,最初似很坚强,但当压力或冲力超过其极限后,它不只变形,也会被破坏,甚至不可能再恢复原形。其次液体:它体积虽还固定些,可是形状和位置就没那么确定,常向四方扩散;它外表虽似柔弱,但实际上却坚韧无比,古诗日:「抽刀断水水更流。」你用再大的压力或冲力,它都无所谓。至于气体,更是缥缥缈缈,所向无碍。
 
固体很显眼,大家都看得到;而气体渺渺茫茫,很多人都不重视它的存在;所以很多人都宁可当固体,而不愿当气体。但当固体不只将有很大的局限,也必将有更多的烦恼。因此,禅的修行,就是要将自己从固体的执着,转化成气体之轻灵。故这几天的开示常道:要用炸弹把心炸个粉碎,否则至少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把心刴个稀烂。其实这不是要毁掉它,相反地是要使心变得更清明、空灵,更有弹性空间。
 
广角镜头与长镜头
 
人主要有两种思考方式:一是理性,一是感性。理性就是去了解世间万物生化的道理,所以理性的人必具有相当广泛的视野,以一切道理皆是从森罗万象中归纳出来的。这好比摄影中的广角镜头,能一口气把远山近水全收纳进去;可是它也有个缺点,因为内容太多了,反而会失去重点,觉得看来看去都差不多。所以理性的人往往较为刻板,甚至觉得人生挺乏味的。
 
而感性的人刚好相反,视野很局限,只能对当前的境界起觉受。这又像摄影中的长镜头,能够避开远山丛林,而只看到树上的一只小鸟。甚至像显微镜,能把蜜蜂的一只脚看得好大。故感性的世界挺有味的,时时有新的发现、有新的兴趣。可是感性有它最大的缺憾,就是「见树不见林」,局部虽看得清楚,但大体完全不知!此一步是这等光景,然下一步呢?也许就是悬崖峭壁哩!在无常的世界里他完全失去掌控的能耐。
 
既成为一个人,你将如何抉择呢?为一理性者!为一感性者!或介乎其间呢?如就摄影而言,那当然是「无限级的伸缩镜头」最好!须开阔时,可开拓成无限的宽广;要细致时,又可观照得无限的清明。而一般人的心就是没有办法,理性者就是固执不通,感性者就是娇柔不定,因此,总免不了有冲突烦恼。而禅的修行,就是要练我们的心,使它由僵硬、局限、执着、垢染,而变成柔软、开通、清朗、轻灵。简言之,就是由固体变成气体;由固定的焦距,变成无限级的伸缩头。
 
拿捏好角度
 
禅的修行炼心,其次有「善巧调整自己的观点」。仍以摄影为喻,用相同的相机,在相同的地点,有些人能拍出很好的作品,有些人则不然。这乃为取景的高明与否?以高明者能拿捏得最好的角度,即使在很平凡的地方,仍将拍出优美的照片;而不善巧者却往往在风景秀丽的佳境,仍拿不出出色的作品来。人心亦然,同处于这个世间,甚至针对相同的事件,有的人欢喜抓狂,有的人悲愤填胸,有的人消沉无奈,有的人视若无睹,此皆为所摄取的角度不同也。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去改变这个世界,而只要稍稍调整个角度,画面便大不同矣!但很多人的心却固执不通,明明丑得要命,他还死抱不放。
 
景深的调整
 
禅的炼心,再以摄影为喻,乃有「景深的安排」。如拍一朵花,为了凸显花的主题,我们希望景深短些。相反地,如拍山峦起伏、草原无限,则希望景深深些。世间事亦然,有时如公司应征人才,我们会要他写履历表,而且愈详细念好,最好把这一生的录影带全交出来,我们才好了解他的底细,以作为录取的参考。有时我们要对未来,作长远的规划──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下辈子,这「景深」乃取得太深远。
 
但有时候,我们却又不然。比如应征,也许你看他五官端正,还像个好人,于是就录取了。如果每件事都必调查个水落石出,那一碗饭端上来,你未及调查清楚前,就已饿死了。因此罗蜜欧一看到茱丽叶,在来不及确认她的身份前,就已深深爱上了她。
 
这「景深」的深浅,在佛教有时讲「三世因果」,从过去世,甚至无穷的过去世,一直延续到无穷的未来世,这景深够长远了吧!然有时佛教──尤其是禅宗,却强调「安于当下」。所谓「不思着(前),不思恶(后),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景深又够短了吧!至于当境界之前,该取什么样的景深最合宜,这便是智慧的巧拙。很多人大概都是用「傻瓜相机」,所以就无法变通。
 
人生何处有净土
 
我们学佛修行,是为了解脱;而求解脱是为了人生苦啊!然人生真有这么苦吗?前几天还有人如此问我。我说:「人生虽不是挺有趣的,但也苦不到那里去!最重要的是不要自找苦吃。」这问题就像问:「这个世界美不美?」对一个只有「傻瓜相机」,且技术又不甚高明的人而言,要美确是困难!然对一个装备齐全,且技术又高明者,则左右逢源,处处都是仙境。
 
对一个摄影行家,他经常能拍出很完美的画面;请问他会不会因此迷恋执着?不一定!有的还会,有的则不然。因为他很清楚这些画面是造幻出来的:说假非假,因确实是拍照后冲洗出来的,而非暗房特技所拼凑成的;说真非真,因很多人在现场还看不到。
 
我曾认识一个人,他的胃口特别好,每次见到合口味的菜上桌,立刻眉开眼笑,食指大动;吃下两、三天后还怀念不已!后来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是否明了,你为何这么好吃吗?」他吓了一跳不作回答!我说:「那是因为你只会吃不会煮的关系,如果你是善于烹调者,则任何你爱吃的,都能马上变现出来,则几次后也就平淡了,还有什么好贪恋的。」因此,欣奇好异者都是可怜虫,因为他们只能等待,等着这个世界变好。而真有智慧能耐者,则时时处处皆可随心变现出来,那他还有什么好贪恋的呢?
 
修行与悠闲
 
修行到最后,其实也只是「梦幻与游戏」而已!既一切是梦幻,也一切是游戏。既在梦幻中游戏,也在游戏中造幻。因此,禅的修行,最初是很严谨的盘腿、数息、参话头;而传到日本后,却演成花道、茶道及庭园艺术来,很多日本文化跟禅都有甚深的渊源。我们不禁怀疑道:佛教不是四大皆空吗?禅法不是无相、无住吗?怎搞出这么多浑头来?这是放下,还是放不下呢?
 
我说:「那正因已一切放下,才得如此。」如果一个人失恋了,你请他吃饭,他还吃不下哩!请他听音乐,那来这份心情!都世界末日了,还胡诌什么?或一个人瞋心正重,正想杀人放火,那又如何创作呢?因此,真正的艺术创作,皆为无心之举。正因一切放下了,才能悠游自在的喝茶;否则如今日,大家都忙得要命,急得要死,日本那种茶道能喝吗?茶未入口,已急得一身是汗!
 
认不认真
 
梦幻与游戏,既是生活中事,也是修行中事;是世间事,也是出世间事。所以有人说:「人生不必太认真!你认为呢?」「是的!不必太认真,因为只是梦幻而已!能认什么真呢?」太认真了,反而只是造业烦恼。但也不能不认真,否则将随无明、习气和众生的共业,而纠缠不清。或当羔羊,或成无头鬼也!
 
前于摄影的学譬喻中说:「必装备齐全,且又技术高明者,才能左右逢源,拍出完美的画面。」但要装备齐全,且技术又高明,还得下一番苦功才行!所谓「装备齐全」,意指必先涵养深深厚,且有广泛的知识见地才行,否则如何有「无限级的伸缩镜头」?如何方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芸芸万象?其次「技术高明者」,意谓心已修得非常敏锐、非常调柔。如一意外发生了,很多人因耐不了冲击而使心受伤、破碎了,此皆为心太钝而来不及调整。若心能像液体或气体般的轻灵,则何伤、碎之有?有的人一生气,就是一、两个月,此都为心太刚强难驯故也。而心之所以刚强难驯,又因业障、习气未消;因此,更要用禅修的法门,来降伏此刚强闭塞的心。
 
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如已用正见、正思惟,建立起深厚广泛的学养,又已用禅修方便调巧此心,则你已非命运「车轮」下的茧,已非「郁卒」待命的棋子;而是翩翩舞于春风的蝴蝶,是造化生机的舵手,这时还有什么好认真的呢?或有人问:「不是当发愿度众生吗?」其实真菩萨那有这么多操心事呢?但当还示现于人间时,也不可能完全没事,也许还正方便说法,但他心中却从不当它一回事,所以《维摩诘经》有言日:「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即此之谓也。
 
最后我们引用《论语》的一个故事:有一天,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皆侍坐在夫子边。子曰:「你们常叹──心志有谁知,现在不妨说说,你们各有什么大志?」子路一马当先,率尔答道:「千里之地,夹于大国之间,既遭争战,又逢年荒;如我理之,不到三年,保证百姓皆崇礼尚义,忠勇卫国。」夫子听了含笑不语。其次,冉求曰:「方圆六七十里之地,求也治之,三年后,可使知礼好乐,以待明主!」公西华曰:「当愿在宗庙事中,能衣冠楚楚,作个小相也!」最后曾晰却说:「如我只愿在春风花开日,秋月圆明时,找几个同参道友或年轻知己,到河边洗洗澡、唱唱歌,然后再回凉亭里,泡泡老人茶,聊聊天南地北。」夫子谓然叹曰:「好啊!超身三界外,不落五行中。天下能有几个似你这般悠游自在的呢?」
 
所以禅的艺术,最后是不落「有无」间,三界十方,出入自在也。故诸位如果你是发愿要开悟、要成佛、要行菩萨道、要广度一切众生;那请你莫入此禅堂,我保证误人子弟的。但如想成为目中无人、心中无事的玩家,那就一齐来参究此「寤寐一如」的「游戏三味」吧!
 
民国八十二年九月二十九日,讲于龙善寺禅五,杜英蕙整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果煜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果煜法师)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禅与净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福与慧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身与心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死与活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师生答问拾珍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双溪圣南寺禅修开示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6.外延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5.观念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4.观参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3.气脉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2.逆障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1.数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