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果煜法师:天心明月 5.坦诚团体


   日期:2025/1/16 18: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坦诚团体
 
这题目似跟打坐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跟我们的生活倒是有很密切的关系。现首先讲是什么动机,让我想到这题目。
 
讲题动机
 
曾看到一本书叫《大未来》,可能有些人也都看过了,里面讲到:在现代或未来,世界有两个很明显的趋势,第一是统一的趋势,譬如我们已看到东德和西德的合并,也看到很多大公司的合并,甚至苏俄跟美国及民主国家的关系也慢慢转好,这是一种大统一的趋势。但同时又存在一种刚好相反的趋势,就是分裂。很多大公司解体,或者像(前)苏联,本是非常极权专政的国家,现在却慢慢解体了。很奇怪的是:为什么统一与分裂的趋势是同时存在的呢?所以我在山上,就曾好好想过这个问题。
 
自法鼓山开山以来,事业当然是慢慢发展,因此,运作的面也愈来愈广,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人事不协调的现象。对这些不协调的现象,我们应以怎样的心态、怎样的观念来处理。
 
这题目也是上次所讲〈真情无限〉的延伸。前面是讲个人怎样去应对人情,而今天所讲却是人与团体之间,应如何沟通协调。
 
团体的初衷
 
一个团体之所以形成,一定有它共同的兴趣与宗旨。就像般若禅坐会,是以共同的兴趣──打坐,共同的宗旨──修学佛法,而形成的团体。但形成团体后,人往往会期待,彼此之间能有更广泛的结合。譬如禅坐会,最初只要一齐打坐就好了,然进一步有人希望联谊,以让彼此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互动。甚或办一些跟禅坐不直接相关的活动。
 
因此,这团体最初形成时,气氛一定很融洽──因为它很单纯。但当我们要把团体里的大事、小事,都变成统一的格局,就开始有了混乱。因为即使兴趣、宗旨是共认的,可是小细节,就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譬如禅坐服,有些人认为必要,有些人认为多此一举。而要的人中,有人认为这种款式好,有人认为那种设计佳,于是统一不成,反造成更多的纷歧。即使用投票方式处理──少数服从多数,也未必能造成真正的统一。事实上,少数只是被压抑而已,未必真的心服。何况很多时候,投票的结果:四比六,比率相差不多。可见输的人并不是少数,所以他们将形成异端。
 
专制与自决
 
该怎样来处理这些问题呢?我认为就一个团体最初的宗旨,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不认同的话,你根本就不该参加这个团体。如不想打坐,那就不该参加禅坐会。或者虽参加佛教团体,而且它可能有利用的价值,却不是为了修学佛法,那也应该被拒绝在门外的。所以跟宗旨直接相应或密切相关的部份,应该有它统一的一面。至于其他细节问题,我认为没必要把一切统一化、格局化。细节的问题可用「自决」的方式去处理,只要不与宗旨相违,或妨碍他人即可。而不必要把所有人、所有事,都套入同样的模式中。
 
同样,这团体形成之后,也会有它周边的关系;譬如禅坐会跟念佛会、护法会,以及一些其他的活动,一定会有互动的关系,而这关系未必跟最初共同兴趣与宗旨相关。因此我认为,也不该把整个会用专制的形式,一定要跟其他的活动扯上关系。譬如说,朝山活动是朝山活动,禅坐会是禅坐会,禅坐会的人虽不妨以个人方式参与朝山活动,却不可用禅坐会的行政系统参与活动。因为这跟最初的宗旨、兴趣不直接相关。如果一定要把整个会硬凑合投入,则必造成分裂。
 
统一与分裂
 
因此,对那些不与宗旨直接相应的活动,要尽可能用「自决的方式」去处理,要参与朝山的,还是去参与。禅坐会既不阻挡也不鼓励。同样对于像禅坐服这类的事,如很多人认为重要,那就去设计制作吧!但不能勉强要每人都接受。然而人往往「为了强求格式的统一,而造成更大的分裂」,格式的统一与精神的统一是不一样的。
 
格式的统一是:对团体和外界的关系,或团体中一些细节的规范,都用统一的格局来套装。而精神的统一是:尊重每个人的个性,接纳每个人的意见;这样表面看好象不统一,但精神却是彼此呼应的──因为它还不离最初的宗旨、兴趣而运作。因此,我愿再三强调:不要为了格式的统一而造成分裂。
 
但事实上,世间任何一个团体,因都有最初的兴趣、宗旨,所以也都免不了会有它专制和压抑的一面,只是或多或少而已。一个团体如为了成就某事业而成立的,而成就的欲望又很强烈,就不可能有太多的尊重与接纳,它必然造成相当程度的专制和压抑。
 
坦诚团体
 
因此,我希望人除了参与那种有作为、有目的的团体外,也能够形成另一种团体,这种团体姑称为「坦诚团体」吧!在此团体中,没有其他的目的,只有人与人间的坦然相处而已。因为如有一外在目的,则这目的就会形成一种专制,要把所有的人往那里套。
 
在现实的世间,我们都活在目的里,所以不可能完全的坦诚。但至少希望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能拨出一段空间;或在我们所认识的人群中,能有一些人,是能够坦诚相处的。如几个人或一群人,能形成这样的共识,则这种坦诚气氛对个人身心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在这个时代里,因为人际关系的复杂,所以常因沟通不良、协调不易,而造成心理很深的创伤。而这些创伤,唯有通过坦诚互动,才能慢慢复元。
 
因此,我诚恳的希望,大家除了来此禅坐外,慢慢的也能把心灵开放,用坦诚的方式来彼此相处。当然最初会有选择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对每个人都一样坦诚。但经过一段时日后,彼此慢慢认识了,便应努力去开创,以形成风气。因这不只对个人的生活会有帮助,对禅修、对道业也一定会有帮助的。因为禅法讲到最后,常曰:「不迎不拒,当下即是。」如对自己、对别人都不能坦诚,那还谈什么「不迎不拒,当下即是」。那当然会有很多的顾虑、烦恼、业障。所以这题目表面上似跟打坐没关系,但其实跟心智的成长还是大有关系的。
 
民国八十年十二月一日,讲于农禅寺般若禅坐会,陈秀文居士整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果煜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果煜法师)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禅与净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福与慧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身与心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死与活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师生答问拾珍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双溪圣南寺禅修开示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6.外延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5.观念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4.观参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3.气脉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2.逆障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1.数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