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其它:五戒(李思宇)


   日期:2025/1/19 14: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五戒

李思宇

《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他行侠仗义,除恶扶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他身为「出家人」,日常行为,我行我素,喝酒打架,样样来,因此人称「花和尚」,破坏了佛门清规和戒律的形象。因为,戒「杀、盗、YIN、妄、酒」是佛家的根本五戒,非守不可。

善良的未必懂得守戒,这是一件憾事。戒,不是宗教的专权,它应该是日常生活的正常行为准则,非信教徒也须遵守,难道杀人、偷窃、不正当性生活,乃至恶意的谎言,非宗教徒就可以随便吗?戒,叫道德规范。它向善,但不消极;无形,但社会认同。人类自有文明,「戒」就已经存在了。

儒家的「仁义礼信智」,何尝不是戒?这五种人生标准,贯穿中国大半历史,即使新文明流行的今天,它仍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人常常自诩礼仪之邦,它的根就在这五个字里。「仁义礼智信」,五种规范,可以把它们更明白化,更加透明易懂。

首先是杀人。你可以任意杀人吗?答案当然是「不可以!」,在「人权」概念大行其道的今日,甚至连杀人犯都可以免于偿命的惩罚。杀业,太可怕了!其实生活中还有可怕,却不为人注意的「杀的」行为。如杀动物、杀时间,乃至破坏东西,又何尝不是「杀」的行为?动物看来实在可怜,我们何必狠心去杀戮呢?但时间,是看不到的,然而,「时间就是生命」,没好好利用时间,是浪费,有时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让人急躁,不也是一种「杀」吗?至于战争,摧毁了生命财产,难道不是杀戮的行为吗?杀戮,实在是缺乏「仁厚」的表现,心中没有慈悲。从避免杀的动作到保护,就是向善。于人于己,何乐而不为?

偷窃,听起来实在不雅,可是偏偏犯偷的行为无处不有。特别是大权在握的政治流氓,其偷盗行为令人咋舌。偷,未必起因于贫穷,确切地说,从贪心开始。偷,往往从最小的点开始,偷盗者的心渐渐麻醉,迷失了自我,最后演变成大偷而没有自知,还以为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是偷窃的始作俑者。多么可怕呀!

可怕的还有不正当的男女行为,名之为「邪YIN」。邪YIN,是一种缺乏正当礼仪的粗犷行为,人类的文明过程,最明显的一条路,就是禁止邪YIN。这让人类从动物进化为有理智,有思考,而显得高贵崇尚。国家建立在和谐的社会基础上,社会建立在合理的家庭上,家庭依靠在个人正当的行为,这正当的行为就是「礼仪」,礼仪中,正当的男女行为是关键,它是兴家强国的根本。因此,邪YIN必须彻底禁止,难道还有疑问吗?

对人类社会杀伤力最强的,还有一种──谎话。它看起来只是一种语言行为,没有肢体动作这么引人注意和防范。「一言以丧邦」这句话包含了谎话。谎话的可怕,在于它的无形和有心。为了避免给人添麻烦,一句善意的谎话,倒提升了人的形象,但带有私心的谎言,常常蓄意制造问题,甚至杀人于无形。谎话,有时也会回头给自身带来困扰。没有「信」,吕布虽然勇冠三军,但最终还是做阶下囚;谎话,也使放羊的孩子,最后自食其果。

「仁、义、礼、信」,是安身立命的一个基本原则。这种原则需要智慧,才能发挥作用。而智慧,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所以,依佛家的道理,必须戒酒。乍听有些「可笑」,细细推之,不无道理。贪杯之徒,似乎不以为然,但,对酗酒的人来说,就不可相提并论了。酒,许多时候往往是致命的。「酒不醉人,人自醉」,酒能迷人,让人顿失自我,一个再高贵的人,可以因酒而失态;得意的人,也因酒而糜烂;失意的人,因酒失去人生的希望。总之,酒,令人迷失自己,纵使懂得「仁义礼信」,明白不能「杀盗YIN妄」,也是无可奈何!我们不能不引以为戒!

无论是「仁义礼信智」,还是戒「杀盗YIN妄酒」,都是人的道德范畴,是社会祥和乃至国家安定的基石。如果说,这些先人提出的道德标准,是我们本来就必须遵守的,那么,它们就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绊脚石」,让我们的行为有所约束和不便。这标准,是自然的,是本能的,因此,事实上是「无戒」可戒,只要明白它们的意义,实际上我们会活得很自在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