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果煜法师:天心明月 20.富贵常在、慧命永存


   日期:2025/1/22 18: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富贵常在、慧命永存
 
很多学佛修行的人,心理上都有一种矛盾;一方面觉得要修行,便要视黄金如毒蛇、视富贵如浮云。可是另方面心理又还是痒痒的,好机会当前,如果错过了也实在太可惜。我认为如只用压抑、逃避的方式,而反装出自命清高的外表,是不可能得到内心真正的清净。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所以今天我愿就佛法及世间法的观点,来谈富贵的问题,希望大家听过之后能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疏散此心中很死的结。
 
钱从那里来
 
首先讲:一般人提到富贵,直接想到的就是财富,钞票、存款、股票、字画、田地等等。财富的种类,不需要我来介绍。但有一点我们可要详细去讨论:用什么方法得到财富?在我的观念里不认为有钱便是罪恶,故不需要以无钱而自命清高,我们常听一个故事:说庞居士学佛时,将家里所有的钱,用三只船,载到大江中将之沉没。我觉得未必要如此,因为有钱未必是罪恶,也未必障道。但我们要追究的是:这钱从那里来?其大概有两大类:
 
一、是由掠夺而来。掠夺我们当然很容易想到偷啊!抢啊!其实现在技术高明的人,不用偷、不用抢,而得到的反更多。或奸商垄断、或贪官剥削,一进来就是好几千万。尤其在工商时代,金融犯罪层出不穷。若由掠夺而有的财富,就佛法来看,是业、是罪。
 
二、由服务而有的财富。如一位医生由医疗别人而得一些合理的报酬,这是佛法与世间法皆共同认可的。于是因技术高明,看诊的人多,因此,财富就慢慢增加了,这其实对自己或社会都是有效益的。同样的,如建筑业,若盖出来的房子品质好,价钱公道,受到大众的欢迎,因此,很快的也赚到一批财富,这在佛法上也没错。所以我不认为赚大钱就一定是错。如果以服务社会大众为前提而得到合理的报酬,我认为是应该的。
 
看钱的心态
 
其次是用什么心态来看待财富:有的人兴趣只在堆积财富,故愈堆愈多,他就愈看愈高兴。这以佛法来说就是贪心、悭心,一把把进来很高兴,一点点出去就很痛苦;如果用累积的观念来看财富,他一定是守财奴、一定是悭贪鬼。
 
因此,钱是该拿来用的,或用在个人、用在家庭、用在社会大众。应该用的要好好去用,这才是真正的富有。若只是累积,把很多骨董堆在房子里,久了就跟垃圾一样;如只把钱存在银行里,看数字多一个零、少一个零,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大众,都没有实质的意义。所以财富除了多少外,更牵涉到你用什么方法得到财富?以及用什么心态来看待财富?
 
环保
 
第二、所谓的富有,还包括我们的环境。如果今天我很有钱,虽可以买一幢好房子,里面具足豪华的设备。可是一出门就看到垃圾,一坐车,马上就是交通阻塞,到处都是噪音、脏乱。这样算富有吗?这样到最后只能把自己关在一个很豪华的监狱中。
 
今天台湾社会已经觉悟到环保问题。但我觉得,我们的环保大部份还只注意物质的环境。因此,现在我们再谈人情伦理的环保。今天治安混乱,我相信很多女众不敢一个人半夜搭计程车,也不敢一个人走黑巷。现在很多国家到了晚上就戒严,而台湾虽解严了,但很多人却自己戒严起来。所以人际关系愈来愈生疏,人情愈来愈淡薄,甚至充满混乱、暴力的环境里,光有钱,又有何意义?环保,其实更相关切要的,是「人」的问题。
 
如进一步更讲到社会的文化:今天我们看报纸、看杂志、电影、电视,有多少是健康的?到处充满黑色、红色、灰色、各式各样的脏毒,不看还好,看了就反感。所以,如果整个大环境不好,我们还是贫穷的。
 
健康
 
第三、是指我们的健康。健康消极的说,是一个人可以不用打针、不用吃药。今天即使因有保险制度,在医药的负担,可减轻不少。可是在积极的意义上,身体不好就不能看很多书,不能做很多事,不能跑很多地方,这还是种很大的亏损。所以身体的健康,也是顶重要的财富。但今天看到很多人,为了赚钱,却把自己身体弄坏了。钱赚到了!身体弄垮了!这样总加起来,他是富有了?还是贫穷了?如果就经济学上所说的边际效率递减。钱赚得愈多,效用愈少。而身体本已很不健康了,你再给它一点不健康,其实损失是更大的。所以如把富只看在财产上,就会造成其他方面无形的损失,此自己初不知道,而等到知道时,大概都已太晚了。这是第三种财富──健康的身体。
 
人缘
 
第四、是人缘。如果一个人人缘好,则可到处走,到处自在,做什么都能得心应手。反过来说人缘不好,则处处碰壁。所以人缘也是种很大的财富。目前的社会,人跟人的空间距离愈来愈近,可是心灵的距离却愈来愈远。我们每天见到很多人,可是都很陌生!即使在一栋公寓,同住了好几年,偶而见了面还打个招呼,但其实还是不了解啊!所以人缘在目前的社会,是一个很大的资产。我昨天从杂志上看到一则满好玩的新闻:日本现在新起一种行业,就是租给人当儿女!有些老人家虽很有钱,可是儿孙都不在家,于是他就花钱去租个儿子、女儿来陪他。不是陪一个月,不是陪一周,而是只扮个下午就要花上十五万日币!现代的人寂寞到这个地步,实在很难想象!但这还是比较光明正大的,有的人还不得不到红尘、到酒色财气的地方去讨人缘!所以在此现实的社会,如人缘不好,无形中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可是很多人却往往为赚一点钱、为争一口气,就跟自己的家人、朋友闹得不可开交。于是本来的好朋友,都变成冤家了。初衷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富,结果却只更贫穷而已
 
智能
 
第五、是关于知识、技术方面的。很多人都说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各式各样的新知识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但是以我目前所看到的台湾人则未必。我们在初中,为了考高中啃书!补习啊!高中为了升大学也是拼命呀!但到了大学之后就有的用功、有的不用功啦。等大学毕业,有的人走的是专业路线,所以他还要念一点本行的书。但本行以外的就慢慢疏远了。而后又等他在公司里待上三、五年,慢慢的,该知道的都已知道得差不多了,于是,他又不看书了。如果看则经常看些趣味性的、消遣性的,而不会再拿硬书来看。所以虽说这个时代的书很多,但就知识来讲,我们还是贫穷的。
 
艺术
 
第六、是艺术,人活着不只是要有理性的知识,也要有感性的创造。知识就像钢架一样,可以把建筑物撑起来,而艺术却像色彩一样,可以将这个世界抹上更鲜艳的光泽。然现代的人,往往在太功利、太现实的夹缝里打转,而埋没了艺术的气质。如果有的话,也变得太商业化了。因此,还是贫穷的。
 
宗教
 
最后,我要讲的是宗教,很多人以为宗教不过是礼拜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对象,所以都离不开神的观念。事实上,真正的宗教是种高尚的情操。而这情操又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生命的终极关怀。对于我们的生命,有的人,尤其是现代人,只能看到三五年后的发展,目光很浅,少数人能看到十年廿年后的远景。能做一生规划的人,已是少之又少。而在无限的延续里,能认定得一个不变的目标,这乃太稀奇了。现在的人常持有「断见」,认为人死如灯灭,死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于是这一生再怎么富贵!他到底还是贫穷的!因为这一生在无尽的时空中,又算什么!因此,能建立一种连续生死的观念,就如佛法所说的「六道轮回」,对我们而言,已是一种太大的富有。生生世世,延续不断,这就是一种很大的安定力量。因此,所谓的「终极」关怀,其实不是终极而是超越!超越短短的一生,而成全无穷的时空。
 
第二、悲天悯人的器度。一个人如果看到的、关心的只是他自己、或他的家庭。那他在本质上就是个贫穷的人。我们要能从整个大体上去看人、去看事,才能于无为中,自成就不尽的富有。
 
因此,生命的终极关怀,是从时间的延续来增加我们的富有。而悲天悯人的器度,则是从空间的广延来全成我们的生命。这样超越时空,才是真正的富有。在佛法里常讲到小乘与大乘。小乘注重解脱,是致力于生命的终极关怀。而大乘注重弘法利生,则是用心于空间的广延。时间的延续,加上空间的广延,才是完整立体的生命观。
 
本末之间
 
因此,如能从这个泡沫幻化的生命里,去建立起一种广大无限的总体观。即他事实上,已比前面所说的艺术、知识等!富足无穷倍了。如更能于无穷的轮转里,去参出其不变的本质,那他更将归宿于永恒的富足中。我们常听说:「富贵如浮云。」那是只看到富贵的枝叶,而没看到富贵的根本。故当然如浮云一般起有落、幻化不定。总之,我们今天讲富,重点不在于怎样去赚钱,而是透过不同的角度,来了解所谓的「富」是什么?其包括外在有形的大环境,人缘、身体的健康,及内在的知识、艺术、宗教。又内在的是根本,外在的为枝叶。因此,在富有之中,我们要再剖析四种形态:
 
占有与享有
 
一、占有与享有。有些人对财富是求堆积、占有。但占有却不一定是享有,而享有也非得要占有。禅诗有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大自然的景象,是谁都能享有而不能占有的。山上的空气很好,你能把它包回去吗?所以,从广大的时空来看,我们能享有的实在很多,但很多人却宁可拼命去占有,结果为了占有,把人缘搞坏了,把身体搞坏了,故即使占有了,却未必能安享。譬如能娶得漂亮的太太,但未必能相处得和谐。是可跟人家炫耀:这是我太太,够漂亮吧!但大家都知道,他们是经常吵架的。所以要能享有而非去占有。
 
不足与有余
 
二、富而不足与贫而有。有些人虽富有余,可是因为贪心,所以总还是不足,以不足故,还是贫穷,所以经常还要向人磕头拜托哩!但如能知足安乐,则虽贫却仍是有余。以有余故,还可以周济别人。
 
认知与创造
 
三、认知的有与创造的有。什么叫认知的有?在此看到一块石头,如果你够博学的话,也许能说它是大理石、是花岗岩,但还止于认知而已。而创造的有,是在看到一块石头后,可以动手雕一雕,把它变成一尊菩萨来。同样说卜卦好了,这个人有什么个性?什么命运?我能一览无余,铁口断言,也是认知而已。而创造乃能把他的优点开发出来,把他的缺点慢慢改掉,于是命运就转了。
 
仅于认知的人,只好到处去寻找他所要的东西,然找遍天涯海角,却不一定能找得到!而能创造的,拿来「点石成金」则到处都是。刚刚讲到艺术,艺术不是非到美术馆才有,能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则到处是艺术。故我们不止要由认知去了解、更要由创造去升华。
 
对立与统一
 
四、对立的有跟统一的有。对立的有,是从我与非我的对立而说的:我有一只手表、一栋房子……其余则不是,以不是故,还贫穷也。而统一的有,则身心、内外、天地、万物一切合一,既全部是我的,也一切不是我的。在统一中早超越我与非我的界限。故不复有贫富的差别矣!
 
所以要从占有,进一步到享有,从不足到有余,从认知到创造,从对立到统这才能成全真正的富有。
 
 
其次讲贵,很多人认为贵就是被别人尊重。然别人何以会尊重你呢?一、因看在财富及地位,这是一般人最容易联想到的。其次是专业与技巧:如一位核能工程的专家,他即使不是很有钱,也会因专业的关系而得到别人的认同与尊重。三、事业成就。四、道德气节。
 
自尊自重
 
一般人对于贵,都是从别人对我的认定尊重才确认的。但那是果而不是因。对自己的尊重认同,这才是因,现在的人都是重果而不看因,所以不惜用很多哗众取宠的方法,去打知名度。然后再从别人的尊重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实是颠倒的事!
 
有所为有所不为
 
然自己当怎么尊重自己呢?我认为不出:有所为及有所不为。我们这个时代,或称为民主时代,或称为群众时代。很多人自己没意见,只跟着群众的屁股跑,所以一切随波逐流。像这样的人,怎可能有所为及有所不为呢?所以我觉得这个时代,没有真正的贵族。英雄没落,小丑登场。即使有些人被抬上展示台,然黄袍加身所改变的仅是外表,而内在从没有改变过。所以要从自尊自重,有所为有所不为里去体会真正的贵。
 
以智慧主导
 
但是这里又有个问题,我是很尊重我自己呀!我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可是人家却只说我是老顽固!因此,有所为有所不为,还当分两点讨论:一、是以习气做主。二、是以智慧为主导。有的人因自己喜欢吃酸的,就把甜的全部踢掉,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吗?当然不可能!所以真正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是要透过智慧去抉择。
 
一个有智慧的人,自然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若他能把该做的做好,不该做的坚持不做,自然能得到大众的认同尊重。所以就佛法来看,真正的贵是要从定慧里去成就的。慧是知何者该为何者不该为,而定是能择善固执。在世间看相算命的也说:如一个人能穏定,能清朗开明。则即使他现在不富贵,将来也必定富贵。相反的,如轻浮、躁动、鲁莽,则即使现在高官厚禄,过不了多久,他一定要摔下来的。
 
由于真正的贵是从定慧成就的,因此,人当然比不上天富贵,而天中欲界天比不上禅定天,禅定天又比不上小乘的一果、二果、三果、四果,比不上菩萨,比不上佛。然而佛、菩萨的果位,却又是从真正的发心去修学才成就的。因此,一个人如真能顺佛法去修行,则他当下就比帝王将相富贵多了──虽然外貌上看不出来,可是他的因已具足了。种西瓜的因,结的当然是大西瓜,种绿豆的因,结出来的一定是小绿豆。顺治皇帝曾说:「为君三百六十日,不如僧家半日闲。」其实僧家何止悠闲自在?更且还高贵无比呢!
 
富贵常在
 
因此,我们不必口口声声讲富贵如浮云、富贵如泡沫。如果只看到果,只抓到枝叶,那当然非像浮云、泡沫不可。但如能从真正的因──定慧去着手,必将是富贵长在。因此,对世间人,我要说富贵很好,我也喜欢,但是要从因上去找,而不要在果上面计较。又在当代的佛教中,往往有一个我很不以为然的讲法──一个人必须先修福,才能修慧,而所谓修福就是去做一些杂七杂八,甚至没头没脑之事。事实上,真正的福或富贵,都是要从定慧去成就的。因此,今天虽主讲「富贵常在」但重点在于「慧命永存」。只有慧命永存,才能富贵常在。
 
由是大家今天既能学佛,又能进禅堂,当下就已是一个很富贵的人。而你还不知道,还不觉得。所以对我而言,我不会羡慕世间任何一个富贵的人。必须有这样的肯定,才能安心办道,否则过一段时间后,看人家一个个爬得的比我还高!心中又有很多不平的情结。心若摇摇摆摆,不能专一,则甭讲修行了。
 
超越统一
 
富贵到最后,是富而不富、贵而不贵。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起我执,不会起我见的。所以即使别人很尊重,自己也无所谓。富而不富,贵而不贵,从统一的成就而超越我执,那才能究竟圆满。
 
民国八十二年七月四日,讲于龙善寺禅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果煜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果煜法师)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禅与净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福与慧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身与心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死与活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师生答问拾珍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双溪圣南寺禅修开示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6.外延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5.观念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4.观参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3.气脉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2.逆障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1.数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