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五眼六通


   日期:2025/1/30 11: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五眼

  有肉眼  有天眼  有慧眼  有法眼  有佛眼

  1、肉眼:肉身所有之眼,此眼由四大种所造,具眼根、色境、扶根尘及眼识。《瑜伽师地论》卷十四云:“一者、肉眼:能照显露,无有障碍,有见诸色。”
  2、天眼:天界有情所有之眼,此眼仍具眼根、色境、扶根尘及眼识。《瑜伽师地论》卷十四云:“二者,天眼:能照显露,有障无障,有见诸色。”(此天眼与天眼通有别。)
  3、慧眼:一切贤圣或有学或无学所见部分或圆满诸法实相之眼,是名慧眼。《瑜伽师地论》卷十四云:“三者、慧眼:照一切种若色非色所有诸法。”
  4、法眼:谓诸佛菩萨以智慧力,遍观一切众生的根机,方便善巧,把一切诸法本不可言说分别、只有假相、而无实体的真实道理,假借语言文字,如理如量为众生宣讲,从而起到大悲救世,觉悟群生的目的,是名法眼。《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三云:“言法眼者,谓如实现证唯有法慧。”
  5、佛眼:谓即前四眼之总合,但主要指圆满的法眼和慧眼,是名佛眼。因为佛陀具有圆满的根本智和后得智。根本智属实相智,此智境界,清净离言,绝诸戏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就是慧眼。后得智亦可称为方便智,此智境界,善巧分别,对机说法,决众疑网,令各获得法乐受用,也就是法眼。佛眼恰是二智并用,二眼圆融。此时见有而不著有,见空而不著空,不取不舍,通用无碍,远离二边,契符中道,是名佛眼。

  名五眼  见所见  皆无限

  如上五眼,佛陀全有,菩萨无有佛眼(菩萨虽具有真俗圆融、行于中道的智慧,但未圆成佛果,故不名佛眼);小乘只具有肉、天、慧三眼(小乘智慧仅能通达我空真如,虽有慧眼,而不圆满);色界众生有天眼,而无有肉眼(色界众生已离饮食、男女二欲,其身通体透明,虽亦有眼,但与欲界众生肉眼有别,故说唯有天眼而无肉眼);欲界中六欲天的众生,既有肉眼,又有天眼(位居天界,故言此眼名曰天眼;但是六欲天众生既有饮食之欲,又有男女之欲,其身粗重,精血骨肉俱有,虽是化生有情,但所具之眼与人趣有情无多大差异,故言亦有肉眼);人趣、畜生等有情,当然则只有一般的肉眼了。凡具此五眼者,能见无限,所见圆满,故言:“见所见,皆无限。”

 

  天眼通  天耳通  他心通  宿命通
  神境通  漏尽通  凡与圣  各不同

  诸佛不仅有上面的五眼,而且还有圆满的六通。
  1、天眼通:此通能见远近、大小、胜劣、粗细、明暗、圣凡、生死、有情与无情等的一切色相。声闻天眼能见小千世界,独觉天眼能见中千世界,初地菩萨天眼能见百个大千世界,上地菩萨由于智慧增胜,天眼所见则过百个大千世界,如来天眼所见圆满,无有限量。   
  2、天耳通:此通能闻三界五趣一切众生的苦乐等声及世间一切种种声音。《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七云:“云何诸佛菩萨天耳智通?谓佛菩萨以净天耳,能于种种天声、人声、圣声、非圣声、大声、小声、辩声、非辩声、化声、非化声、远声、近声,悉皆能闻。”
  3、他心通:于三界五趣一切众生寻伺心等,皆如实知。谓有贪嗔痴心、离贪嗔痴心、散心、下心、举心、掉心、寂静心、不寂静心、定心、不定心、修心、不修心、解脱心、不解脱心,皆如实知,是名他心通。
  4、神境通:此通能引十八变及三化。十八变者:(1)振动:谓佛菩萨依定自在,能于房舍、村邑、田园、国土、世界、小千、中千、大千,乃至无量大千世界,悉皆振动。(2)炽然:依定自在,遍诸身分出种种火焰,或青、或黄、或赤、或白,无不自在。(3)遍满:遍满光明,随量大小,乃至无量世界悉皆充满。(4)显示:依定自在,随其所化一切有情皆能显示身土影像。(5)转变:依定自在,独凭心力,任意转变一切境界。如转变高山为平地,转变土石为金银,转变风火为地水,或转地水为风火,随胜解力,皆得成办。(6)往来:于山石墙壁乃至上下十方,自在往来,无有滞碍。(7)卷:于一房舍、国土,广说乃至大千世界,卷缩如一微尘。(8)舒:于一微尘或一刹那,舒放广大,而能成为三千大千世界及无量劫。(9)一切色像皆入身中:依定自在,以种种现前大众及诸村邑、大地、山林,内己身中,广说乃至以一切大千世界内己身中。(10)所往同类:诸佛菩萨欲度某界某趣众生,依定自在力,而入彼界彼趣,化现同类之身形,广作利他饶益之佛事。(11)显:为度众生,于大众前或现身形,或化色境,说法利导,摄受饶益。(12)隐:随定愿力,于大众前,缘尽而去,隐没身形。(13)所作自在:诸佛菩萨于一切有情饶益事中,身心、意业,自在而转。谓往来所行,言语所说,心意所思,无不自在。(14)伏他神通:谓大神通降伏小神通。如声闻能伏外道五通,独觉能伏声闻神通,菩萨能伏独觉神通,如来能伏菩萨神通,是名伏他神通。(15)施辩:于诸有情辩才穷尽时,能施辩才,令无穷尽。(16)施念:谓诸有情心无正念时,能施正念,令离邪念。(17)施乐:于诸有情心无乐时,能施安乐,令离忧苦。(18)放大光明:诸佛菩萨身放光明遍十方界,菩萨蒙光,咸来集会;八部蒙光,咸来护法;天、人蒙光,皆能觉悟;恶趣蒙光,能息诸苦。是谓放大光明。
  三化者:(1)化身:诸佛菩萨依定愿力,常于三界五趣,或现千丈大身,或现丈六金身,或现随类化身,或现纯净庄严他受用身,对诸众生,有学无学进行摄受化导。如观世音菩萨以童男童女身而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以比丘身或居士身而得度者,即现比丘身或居士身而为说法,广说如彼《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此正《契经》所谓:“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是为化身。(2)化语:诸佛菩萨依定愿力,能于异类众生,随机开导,或以人语、或以天语、或苦切语、或柔顺语,方便善巧,以微妙音,于十方界,演说正法。此正经中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或云:出广长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是为化语。(3)化境:诸佛菩萨依定愿力,于诸境界,或染或净,或胜或劣,随心化现。如《维摩诘经》中佛陀以足趾按地,顿时娑婆世界,变为莲花净土。又如将五百长者子各各所现宝盖合为一盖,而此宝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十方如来于自净土中说法度生,尽于宝盖中现。是为化境。
  如上十八变,三化,是为神境通所摄诸内容。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七云:“云何诸佛菩萨神境智通?谓佛菩萨神境智通略有二种:一者能变通;二者能化通。如是二种品类差别各有多种。”
  5、宿命通:此通能知过去往劫自他所作所受之事。《杂集论》说此通能随忆念过去名字种族等的种种差别事。《集异门论》卷十五云:“云何宿住智证通?答:能引忆念过去无量诸宿住事,谓或一生,乃至广说。”
  6、漏尽通:漏谓流漏,由烦恼造业,由业感果,生死无尽,故名为漏。三乘圣者,烦恼及业,皆已蠲除,生死流转,亦已穷尽,不受世间,后有果报,故名漏尽。诸佛菩萨如实了知自他诸漏已尽未尽,亦能如实了知自他能得漏尽方便及非方便,更能如实了知自他漏尽得有增上慢及离增上慢,是名漏尽通。《杂集论》卷十四云:“漏尽通者:谓依止静虑,于漏尽智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法。漏尽智者:谓由此智通达一切漏尽方便,及诸漏尽。威德具足者:此智成满故。”《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九云:“一切诸漏所有随眠,无余永断,逮得能治胜无漏心,胜无漏慧;是其最胜增上心摄、增上慧摄。由漏尽故,说明无漏心慧解脱。即此心慧二种解脱,于最后有,说名内证第六神通。”广说如彼。
  如上六通,无学三乘共有,有学三乘无漏尽通。世间外道、鬼神、天仙,除漏尽通外,也可获得其他五通。不过三乘有学无学所获得的诸通与外道鬼神所获得的诸通,前者依无漏定慧所发,属圣通,后者依有漏邪定邪慧所发,属凡通。是为凡圣诸通的差别。
  学佛之人,应以戒、定、慧三学为纲,以智、行、悲、愿为指南,努力学修,务须以断除障缚为业用,以求证菩提涅槃为旨归,切不可舍本逐末,专求神通。目犍连虽神通第一,晚年入涅槃时,业力现前,而被裸体外道活活打死。古德云:“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诸有智者,不可不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唐思鹏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唐思鹏居士)  

 唐思鹏居士:马祖的主要禅法思想探析 

 唐思鹏居士:《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唐思鹏居士:唯识学的缘起观 

 唐思鹏居士:阿赖耶识的伟大意义 

 唐思鹏居士:把佛法的精华贯彻到生活实践当中去 

 唐思鹏居士:十二缘起论 

 唐思鹏居士: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唐思鹏居士: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菩萨行品第十一 

 唐思鹏居士: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香积佛品第十 

 唐思鹏居士: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唐思鹏居士: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佛道品第八 

 唐思鹏居士: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观众生品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