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果煜法师:禅悟密法 正经、奇经与中脉


   日期:2025/2/12 8: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正经、奇经与中脉 
 
正经、奇经与中脉
外延诸脉
磁场与磁力线
从小周天到中脉
四大周天
汇通心轮
手足八脉
小结
 
 『卍』的意义
密教的坛城观
三密相应
气脉生理学
身心之间
心态的平衡
成佛与度众生
小结
 
 
 
正经、奇经与中脉
前次有谓:「脉在上升头顶后,将有外延的趋势。」然脉如何外延呢?这乃与正经、奇经之交接有关。故本次主题,乃申论从中脉至正经与奇经。
 
我们当知:中脉并非只一条从下到上封闭的脉;在道家「周天」的称呼中,其实已暗示脉乃皆环环相扣者。譬如高速公路虽亦从南到北,但为有很多交流道故,才能联络各级省道、县道,而成为全省交通之大动脉。否则如只一单调封闭的道路,便是死路而无啥作用矣!
 
这也是我对密教之「破瓦法」蛮质疑的地方:即使修此法真能「开顶」─或渗出黄水,或插入吉祥草。但此就能真已打通中脉,及其相交接之正经与奇经等脉吗?必非这么容易!若破瓦法非真能疏通中脉,及其相交接之正经与奇经诸脉;则修此法的真正价值又是什么?我认为修破瓦法和插入吉祥草,绝是倒果为因的邪见。
 
外延诸脉
中脉何以非单一封闭的脉呢?既中脉是从外向内摄而成就的脉,则其必与诸脉交接。故我们前面早说过:将从中脉的顶端流出四大河─即四大脉系。
 
 
 
 
从四大脉系,向下发展即成前所谓:从1至5的诸脉。此亦即从最初的四脉而衍生成十六条脉。其中1和5为奇经,234为正经。
 
以上的说法乃与中医有很大的不同,但确是我禅坐的觉受。以奇经而言,中医谓有:任、督、阳维、阴维、阳蹺、阴蹺、冲、带等八脉。但以我的体验:前任、后督,是很明确的。至于左右两侧却只有二脉而已。若对照中医的八脉,当与「维脉」较相应─居于左右侧,而维络前阴后阳之任督二脉也。阳蹺、阴蹺,似空有其名。至于带脉,乃属横脉;而全身的横脉则很多也─各轮皆有其横脉,非只于腰带上下而已!至于冲脉,似与生殖有关;故应是男女性交时,一种暂变的脉相,而非常时有的脉。
 
磁场与磁力线
我们现看看中脉与诸正经、奇经的交接图,乃发现其与现代人所绘之磁场与磁力线图正类似。
 
 
 
 
从中脉直上,而与周边十六条脉的磁力线,共形成一个很大的磁场。脉若愈通,从五轮到七轮,从七轮到九轮,则外延的磁场,必愈超强。我常说到修行的模式「内摄与外延」,其实是从此觉受而建立的。
 
从小周天到中脉
道家的周天,乃谓从后督而前任,共形成一个封闭的循行脉系,与我说的磁场,大不相同。事实上,磁场的结构,是由「周天」升化而成的。请再看下图:
 
 
 
 
除非用参禅法门,直接打通中脉。否则,在疏通气脉时,乃是先完成于「小周天」;然后再外延而为「大周天」。此大小周天,皆既可能是从前腹到后背的顺转,亦可能是从后背到前腹的逆转。必待打通中脉后,才可能形成前后俱下的磁场状。
 
四大周天
在中国道家,虽谓有「大周天」的循行;但对实况的描述,却皆语焉不详。而在我的体验中,大周天不只确有其事,且全身更有四大系统的周天循行。
 
第一系统:包括任督及左右维脉─属神
 
第二系统:包括前后左右之2脉─属气
 
第三系统:包括前后左右之3脉─属血
 
第四系统:包括前后左右之4脉─属精
 
在全身横断的十六脉中,刚好以四脉一组而形成一周天。其中第一周天,乃包括前任、后督及左右二脉,这是以奇经而形成的周天。第二周天,乃包括前后左右之2脉,若对照中医之十二正经;则为肺、大肠,肝、胆之四经。大致而言,此一系统乃担任「气」之循行与代谢。第三周天,乃包括前后左右之3脉,若对照中医之十二正经;则为脾、胃,心包、三焦之四经。大致而言,此一系统乃担任「血」之循行与代谢。第四周天,乃包括前后左右之4脉,若对照中医之十二正经;则为心、小肠,肾、膀胱之四经。大致而言,此一系统乃担任「精」之循行与代谢。
 
这也就说,所谓的十二正经,其实只是「精、气、血」三系统的周天循行尔。每一系统,皆上通头部、下通足部、旁通手部,分属全身上下、前后、左右。(有兴趣者,可参考附论)
 
汇通心轮
在瑜伽中有另一种说法:在七轮中,最后打通者乃是心轮。这不是很奇怪吗?若脉是从下往上,顺次打通,则何以说心轮是最后才疏通呢?
 
这我们还先以高速公路作比喻:若高速公路,虽有南北二交流道,可与省道、县道等交接,就已完美了吗?当然不是!如能于其中间,多设交流道,则更方便。因此中脉于完成南北二交流道后;若更精修,则将汇通心轮。
 
在如下的图示中,我们将可发现:在汇通心轮后,气血的循行乃更与当代西医的血液循环图相类似。故在汇通心轮后,中脉乃有头轮、心轮与育乐轮之三交道,而这即是中国道家所谓的上中下三丹田。
 
 
 
 
因此谓心轮为最后打通者,乃是就「汇通心轮」而言。既中脉之交流道能从二变三,是否更将从三至五,从五至七呢?那就待各位去修证吧!
 
手足八脉
我们前面说到:身体的横断乃有十六条脉!至于手足的横断有几脉呢?有八脉,左右各八,故共十六。在八脉中亦与前所述12345之脉系对应。其中,1与5各一条脉,而234各二条,故共八脉。且1与5,各当于大姆指与小指处;至于234的脉,乃于手心与手背处各有一条脉。手心之三脉,即中医所谓「手三阴脉」;手背之三脉,即中医所谓「手三阳脉」。
 
在中医所谓之「手三阴脉」与「手三阳脉」,常曰「循行至胸中而散」。然而既气血是互为表里的循行体系,何能只「至胸中而散」?如就我的觉受,应如图示,乃与身体的十六脉交接,而共成周天也。至于足脉,亦类似手脉,乃与身之十六脉相交接;不过脚脉的变化还复杂多了。
 
 
 
 
最后我们要问:既身体可于正中处形成中脉,那手脚是否也可于八脉的中间位处形成中脉呢?对这问题,我且不回答,但各位认真坐去,殆可自明白矣!
 
小结
前虽曰:气脉的变化,乃循:内摄、下沉、上升、外延之次第而开展,但还以内摄为入道之要门。盖内摄的功夫作得好,其它者,水到渠成,自顺次往下,不必更操心。
 
因此不管就佛法的修学,还是气脉的调理,我对当代佛教所倡修的菩萨道,颇不以为然。连内摄的根本,都做不来;就假借弘法利生的名义,招摇攀缘,最后只沦为「有心人士」的「羔羊和盲虫」而已!说菩萨其实皆「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也!
 
又对气脉的调理,我也反对任何作意导引的方法。以每个人的气脉,因业障与体质的差异,必各各不同。所以绝不当用一先入为主的理论或方法去导引它。在这么多年的禅坐后,我倒发现:其实身体自有它调理的次第与方法,而毋庸我们操心,甚至帮倒忙。总之,顺其自然才是最安全又究竟圆满的。
 
因此对目前,很多的气功疗法,我也不认同。虽在某方面,它的疗效显著。但那都混合着外力的加持与气脉的导引,绝会有它的后遗症的。今天一切我对气脉的了解,全然是为我都不信别人的那一套,而顺乎自然的打坐而已!所以今天你也可不理我这一套。但对以「顺其自然」的原则而安坐,应无余惑才是!
 
『卍』的意义
这是佛教中常用到的一种标志,但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是:万德庄严。也有人说是:生之根源。至于祂的旋转方向,有的用顺转,也有的用逆转!其究竟为何?似很难定论,都只是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但我以对气脉的觉受,倒发现其乃:
 
在前述「汇通心轮」的脉象中,前之任脉既从头而下,也从腹而上;至于左右脉亦相向而至。以上下左右的脉气,既皆汇通心轮的部位;于是便将在此形成类似『涡流』的气旋。因此『卍』字,不当是有棱有角的直条状,而当是类似于电风扇的四片扇形,从外以「螺形」的方式向内收摄,摄至最后而进入心轮中。关于涡流与气行的方向,我们又可以用物理学上的「右手定则」说明之。
 
 
 
 
又因前面已说过:脉里的气流方向,并非固定不动的;于是为气的或进或出,『卍』字便有正向与逆向之不同。如经典上常说的:佛胸前『卍』字发光。若发光者,殆属于出气的方向。
 
于是乎,这也可引发另个问题:既胸前能有此字,那背后是否亦有此字呢?答曰:如以气脉之形成涡流而言,背部当亦有此字;然为背部的脉气血不如胸前盛足故,应较不明显。如以涡流的气旋而言,全身当有多处,譬如梵穴、眉心,甚至手指尖。佛三十二相中,有毛发皆右旋,其实也寓有『卍』字之意。
 
密教的坛城观
以密教将三千世界里六凡四圣的众生,都对照在小我的气脉中;因此在不同的气脉里,即对应着不同众生的属性。比如既打通中脉乃开悟的境界,故中脉者即是佛脉;又在中脉中有五轮,此五轮即相应于「五方佛」─如以心轮为毗卢遮那佛。其次从中脉顶端所出,再汇归心轮之八大支脉,为八大菩萨。再其次,以从八大支脉所衍出者为天神、护法、修罗、人等。其中,以位于头轮者为天道,喉轮者为修罗道,心轮者人道,脐轮、育乐轮、海底轮等为三恶道。于是乎,从里而外,从主而支,至全身七万二千细脉者,即七万二千种不同众生的属性。
 
或问:这种「坛城观」有何意义?
 
答曰:跟他们修气脉的次第、方法,很有关系。此即所谓「三密相应」也。
 
三密相应
既每一尊佛、每一位菩萨都有其各自对应的脉,而每一脉又各自有其对应的脉音─在脉上的轮位或穴处,都有其「共振频率」所对应的脉音;听说梵文的五十个字母,即是从各脉轮所衍出的脉音。于是乎,将各脉的脉音,以脉行的方向连贯起来,即成此脉所对应的咒音。因此每一尊佛、每一位菩萨,即有其各专属的咒语。
 
其次,在通调气脉的过程;于每一轮位或穴处,亦相应有其各自的身印(即常谓的瑜伽动作)与手印。同样,每脉于轮位或穴处,亦相应有其各自的意象与观想。在我的经验中,常于气脉将通之际,会连带产生一些幻觉。
 
因此气脉与咒音、动作和意象、观想,本有其内在的对应关系。而密宗的「三密相应」,即是应用此理而有的修行方式,不知者谓为神秘,已知者视为平常。
 
气脉生理学
所以,我倒将「三密相应」者,视为一套『精致的气脉生理学』。现代的医学都视「解剖生理学」为正宗,但能被解剖者是什么人呢?是死人也!而人既死了,当然就看不到气脉的存在与变化,更甭论意象与咒音。所以解剖学者,只是低级而下流的学问而已!若对健康者,尤其是修道者而言,此气脉生理学才更合宜。
 
其次,此不仅修道者可用,就算行医治病也是挺管用的。比如肝炎,先查明此病是何脉不通?再其次,再查出欲通此脉:当作何种观想?诵何种咒音?及结何等手印及身印?所以八万四千种病,乃各有其相对之咒音与结印。
 
或问:法师既说这么多,那你生病时也这么用吗?甚至如我们生病时,你建议我们当如何呢?
 
答言:我禅坐这么多年来,倒未生过什么重病。然而如生病时,我的建议通常是:先放松心情,好好休息一下,如能打坐更好。当然此时的打坐,不能再「求好心切」了,而只能当「有坐总比没坐好」的心态安心调养。除非病况始终不好,甚至愈来愈严重;否则不必急着求医问卜。
 
以上,既气脉与意象观想,大有关系;而意象与观想,又是一切文学的重点,所以气脉生理学乃与文学有关。其次,脉音也必与语言、音乐大有关系。所以我从气脉的觉受中,乃肯定文学、音乐、瑜伽、舞蹈、拳术,乃同源所出。然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却分道扬镖;于是因失其所本,遂不得不愈变愈光怪陆离。
 
身心之间
以上所说诸脉相的变化,似颇外道的。然若在调气脉前,即已有佛法的正知见者,则气脉的调适还将裨益于心法的提升,此为身心本是一体相关者也。以下略述:
 
既中脉乃与「无分别智」对应,故中脉者即相应于「真空」的境界,亦可称为「根本智」与「一切智」。而从中脉所衍生出的八大支脉及周身七万二千条细脉,则对应于「妙有」,或称为「后得智」与「道种智」。因此若能从中脉而顺通内外诸脉,则成就于「空有不二」的「一切道种智」。
 
在《中观》里有偈云:『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这我们如从调适气脉的角度来意会,则可说:必从周边的脉(喻俗谛)内摄后,才能打通第一义的中脉。
 
其次,何以周边的脉最初称为「俗谛」;而待打通中脉后,即名「后得智」?答曰:为待打通中脉后,周身的脉能完成于「四大周天」故。而周天的脉乃与心态的平衡,大有关系。
 
心态的平衡
内向与外向:在众生的性向中,有偏于内向者,亦有偏于外向者;内向较闭塞,而外向多夸张。然若能从打通中脉而顺通内外诸脉,则内外为一体也;以一体故,能消除内向与外向的偏端。
 
理性与感性:即使是现代心理学,也已承认「人的左右脑,所司功能不同,一偏于理性,一偏于感性。」然若能从打通中脉而顺通左右诸脉,则左右为一体也;以一体故,能消除理性与感性的偏端。
 
以个人而言,我从小即较理性而迟于感性。在打坐的过程中,总感觉右边的脉皆较难疏通。而经一番辛苦后,现左右脉皆已较顺畅了;于是乎,我的感性也比从前敏锐了─至少在文学、音乐、美术的认知与品味,确比从前高明一些矣!
 
贪卑与瞋慢:大致而言,如一个人的气偏于上行,则心态上多现形为瞋慢。我们常说「高慢的人,眼睛长在头顶上」,其实是指气偏于上行、上积故。反之,若气偏于下行或下积,则现形为贪卑。然若能从打通中脉而顺通上下诸脉,则上下为一体也;以一体故,能消除贪卑与瞋慢的偏端。
 
阳刚与阴柔:何以男众偏于阳刚,而女众偏于阴柔呢?男众以偏阳故,脉常行于背部之督脉;而女众以偏阴故,脉常行于腹部之任脉。于是乎,既生理的脉相有所差别,则何免于外形与个性的差异?然若能从打通中脉而顺通前后诸脉,则前后为一体也;以一体故,能消除阳刚与阴柔的偏端。
 
故能完成于四大周天者,非只于生理的通调安适,更必全成于心理的平衡与踏实,故得称为「后得智」。
 
成佛与度众生
最后我们来讨论,佛法的终结目标:成佛与度众生。这我们且以四个层次来说明:
 
中观的理:就理而言,佛者觉也,即觉悟宇宙间至高无上的真理。而此理即是「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而空者,即是「无自性」也。故能悟得缘起空性的总则,称为「成佛」。
 
其次,能于千差万别的缘起相中,分辨其本末、始终、因果、去来等诸相的变化者,称为「度众生」。因为所谓「众生」者,即「众缘所生法」尔。
 
故能觉了一切缘起的总相与别相,即所谓的性相二门,即成就于「理无碍」的解脱境界。
 
禅修的心:所谓成佛者,即证悟于「无分别智」的境界也。故禅宗常言「无心之谓道」。必证得无心境界,始与觉道相应。故能从无分别智中,消尽一切的妄想执着,则称为「度众生」。因为所谓「众生」者,即心识中纷纭蔚起的分别意识。凡夫的心,即众生的心;故必度尽一切心内的众生,才能究竟觉道。
 
其次,我们亦可以禅宗所谓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来诠释成佛与度众生。心能常寂,称为「成佛」。虽照了一切境界,而心恒不动不乱,称为「度众生」─心不为境转,故成就于度;反之,若存心去度众生者,事实上已被众生度去矣!
 
密宗的脉:这前面已讲得很多了。所谓成佛,即开通中脉,尤其是心法的中脉。而度众生者,即从开通中脉,而顺通周身七万二千条细脉。
 
大乘之行:在后期的大乘佛法,乃以「福慧两足」为成佛,而以「弘法布教」来度众生。然而若理未明,心未悟,脉未通;则用什么去度众生呢?又福慧的资粮当从何而能具足呢?亦不过从明理、悟心、调脉去具足的。后期的大乘佛法,其实已渐失却佛陀出世解脱的本怀,而落入人情与恋世的窠臼中。
 
小结
我们讲调气脉讲到现在,重点还非如何用偏方或密诀去调适未通的脉,而只强调身心本是不一不异;故就佛法的立场,还当从调心中去努力,心通脉自调,有如顺水而推舟。至于福慧具足者,若心通脉调者,自然会形成一个很大的磁场,而吸引有缘的众生来亲近。于是顺势而说法布教,则福慧具足的佛道,虽无心于求亦水到渠成尔!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果煜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果煜法师)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禅与净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福与慧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身与心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死与活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师生答问拾珍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双溪圣南寺禅修开示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6.外延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5.观念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4.观参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3.气脉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2.逆障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1.数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