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其它:培植柔和之心


   日期:2025/2/16 8: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培植柔和之心
 
〔日〕庭野日敬 
陈星桥译


一、忍耐与柔和相辅相成

  作为菩萨的修行要求为六波罗蜜,其中第三项即为“忍辱”波罗蜜。据中村元博士在《佛教语大辞典》中的解释,所谓忍辱,意谓“于侮辱或迫害等能予忍耐,心平气和不起瞋恚之念。”一般来说,“于侮辱或迫害等能予忍耐”,普通人都能做到,甚至连小孩被淘气的孩子欺负时也能忍耐,何况明了事理的成年人呢!他们在被上司斥责或被周围人以刺耳之言伤害时还是能默然忍受的。不过极力忍耐不愉快的事若重复数次,就很容易给身心造成恶劣的影响,这是为精神分析学和心身医学所证实的。即被压抑的情感作为心理变态滞留于潜意识中,就会引发神经衰弱、抑郁症、胃溃疡或哮喘等各种各样的疾病。反过来若不善克制,听到不如意之事立刻回骂,或打架,或争吵,就会在心底留下一个更大的疙瘩,甚而成为人与人之间斩不断的最大羁绊。
  因此,所谓忍辱不应只是极力忍耐,重点应放在中村元博士说的后半句:“心平气和不起瞋恚之念。”
  《法华经·法师品》谓“如来之衣忍辱柔和之心是”;《安乐行品》也有“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之语。可见忍辱与柔和总是一并出现,相辅相成。为了能忍耐,必须相应地培植柔和之心。
  有一则寓言故事很有名,说的是北风和太阳在荒野为争夺行人的斗篷而较力。北风越是呼呼地吹,行人越是将斗篷紧紧缠在身上。而太阳一送来温暖的阳光,行人就马上脱下斗篷。人与人的关系也是这样,若你以柔和温暖之心待人,就能柔化对方的感情而卸下敌意之铠。我们佛教徒就要象太阳那样,经常以温暖柔和的心、柔和的语言、柔和的态度待人接物。


二、把苦难当作考验

  然而,当我们遇到他人的侮辱或迫害时,怎样才能保持柔和之心呢?其捷径就是把它当作增进自己德行的一种考验。释迦佛对七度试图谋害自己性命的叛逆者提婆达多,竟以前世的故事而表感谢之情:“我之所以得悟成佛,多亏提婆达多善知识故。”如果将此作现实性的解释,我认为它表明了这样一种心境:“提婆达多的憎恶、嫉妒、权势欲等,将导人迷惑的各种烦恼暴露无遗。由此之故,使我的人生观愈益深刻,从而更加坚固了必须拯救一切众生的决心。”这样一来,将加给自己的苦难当作增益德行的一种考验来接受,并由此形成一种感谢的心情,那么其心境就必然会变得柔软、温和、安详起来。
  不过在现实中,很多人都会认为,当受到侮辱和迫害时总是保持那样的心情是不可能的。正因为这样,所以要学佛。佛教讲的是因缘之教。通过早晚在佛前诵经,消除根本的因,也就是过去曾多次引发瞋恚的恶因缘,就能逐渐养成柔和忍辱的品格。何况我们知道,学习佛法、完善人格,最终就是要培植起如佛陀般的心。若能将此铭刻不忘,不断地修行,日久天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饶恕一切的宽容之心。例如社会各阶层人士都说:“立正佼成会的人总是那么和颜悦色啊!”就是良好的证明。会员们无论是受到前辈严厉的训斥还是世人的非难,由于能以感谢之心予以接受:“多谢指教”、“承蒙关照,不胜感谢”,保持和颜悦色也就理所当然。在这一点上,大家都应树立起更大的自信心。


三、践行忍辱乃和平之基础

  不只佛教以忍辱为美德,一切纯正的宗教无不倡行忍辱。基督教《圣经·马太福音》中就说:“要爱你的仇敌,为那迫害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做你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这不由令人想起《法华经·药草喻品》。该福音书接着说:“因此,正象你们的天父是完全的一样,你们也要成为完全的人。”这与《法华经·如来寿量品》表述的“常自作是念,云何作众生。当入无上道,速疾成佛身”的释迦佛本愿何其相似。立正佼成会的会员纲领确立以“人格的完成”为终极目标,即本于此。凡属纯正之宗教,诚然是“万教同根”。
  我从恩师新井助信先生学习《法华经》讲义时,听到了前人谁也没说过的解释:受到别人褒扬而不骄傲自满,也是忍辱之一种。忍受令人发怒的事可以说仍属较容易的忍辱,而受到别人赞扬不骄傲自满的忍辱就要难得多。事实也的确如此。当由生气、发怒而变态时,有点修养的人往往能反省自己“啊!失态了”而马上回到正道上来。但若被赞扬而冲昏头脑的话,就不会反省,迷惑则日益加深。我听过新井先生的这个讲义后,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导,铭记至今。
  近来我更深刻认识到,忍辱的品格对于个人来说是重要的。同时,对一个国家来说,也必须以此为旨趣。如果大多数国家都能彻底奉行忍辱之教,那么世界和平的实现就不是梦想。
  特别是日本由于发展成为世界上少有的经济大国,就有点忘乎所以起来,这是应予反省的。即或遭到严厉的打击,也要着“忍辱之衣”,常以柔和的态度予以处理,并且若能对亚洲非洲生活贫困的国家投入丰富的财力和先进的技术,以真心作布施,相信必能获得世界各国的信赖。
  (编译自日刊《佼成》1991年No.6)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其它)(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其它)  

 其它:何等是首楞严三昧? 

 其它:谈罗汉名称及意义(郑有为) 

 其它法师:天天天蓝(圣印法师) 

 其它法师:六道轮回的问题(南亭法师) 

 其它法师:佛说盂兰盆经解(纯果法师) 

 其它法师:从佛法观点谈感情问题(惠空法师)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其它法师:一华一叶一世界(如本法师) 

 其它:至尊·法幢吉祥贤着《宗义建立》之译注研究(廖本圣) 

 其它:缘起与空性(刘宇光译) 

 其它:从「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看中、印佛教区别 

 其它:大乘起信论新释(日本 汤次了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