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序言


   日期:2025/2/17 12: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序言 
 
序言
第一.禅法中渐修与顿悟的鸿沟
第二.修心与调脉的关系
第三.禅法与净土法门间的调理
第四.大小乘间之转辙
第五.中观与唯识.真如之会通
上课方式
 
 
序言
大家好!这次的课程,各位或已知悉:是接续《禅悟密法》后的一些观念及架构。在《禅悟密法》的课程中,我曾说过:现在能讲的,就先讲;如以后有需要再修正.补充者,那再来修正.补充吧!
 
而去年在经过一年的静修后,既某些看法已有改变,也觉得可再补充一些新的资料,所以才会有这次的课程。而课程,何以称为「涟珠甘露」呢?这乃跟我静修的地点有关,诸位所看到的瀑布图片,就位于静修关房的对岸。这也就说:我乃选择于有瀑布的地点静修。
 
为什么特别选择有瀑布的地点静修呢?以最初我对「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很有兴趣,而传说:要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最好在有流水声音的地方。所以每次碰到有流水、有瀑布的地方,就让我觉得悠然神往。于是也刚好有这个因缘,找到了瑞芳某寺院,而那边恰好有瀑布、河流。所以我就一切放下,到那里去禁足了一年。
 
然最初一厢情愿的想象,跟实际的感受,还是大不相同的。因为瀑布的冲击声,实在很急,而非柔顺;故心还不能很沉。且我禅坐时,在身心上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调整,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而回到我习用的方式─就是打坐、调脉、参禅。然而终究,我还感谢这个因缘─如果不是为有这个瀑布,我大概也发不起静修一年的决心,这真是歪打正着哩!
 
然经过一年的静修后,究竟有什么心得呢?如就禅法而言,有心可得,便不是最究竟的。但为我,既未证最究竟者;也不用装模作样,装作很究竟的样子。所以为「总是还有话待说」,才会有这次的课程。
 
而在这次的课程里,我们大致要处理几个问题:
 
第一.禅法中渐修与顿悟的鸿沟
中国禅之没落:如果我们稍注意到中国禅,在修行方法上的转变:最初从达摩祖师,直到六祖惠能.马祖道一等,主要是以「机锋棒喝」来接引学人─就是学人如有问题,便直接找上禅师,而与禅师对话。故如机缘好的话,或能言下顿悟。所以很直截了当。
 
但到了宋朝之后,可能为禅师没有那么高明了,也可能为修学者没那么用功了,所以机锋棒喝就慢慢使不上力,而改参话头的方法。而话头可能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参「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参「拖死尸者,是谁?」在禅净合流后,又参「念佛者是谁?」甚至也有人参「麻三斤」、「庭前柏子树」等之类的话头。
 
但是这种方法,到今天我觉得也很难用上了,虽我个人最初于禅修上也是从参话头,而得到初步的突破。可是这么多年来,我并未到处鼓励大家也来参话头。因为我们看祖师的公案里,一个人必死命地咬住一个话头,然后等三年、五年,甚至八年、十年,还未必开悟。而现代的人谁有这种信心?谁有这种耐心?故皆于疑情还未成片时,便已不知道退转到那里去了?
 
所以这个时代,即使有人还标榜着「中国禅」,但真正以参话头的方式,而传授顿悟法门者,其实凤毛麟角也!很多人所谓的禅,其实也只是盘腿打坐而已;甚至有生活禅.动中禅的兴起。这跟中国禅的顿悟法门,何止有天渊之别?所以中国禅在现代,难免在逐渐没落中。
 
 
密教之疑虑:故在目前,不只台湾,也包括全世界,大致比较流行的是密教的修行方法,还有南传的内观法门。我们知道密教的修学,首先就得依止于一位高明的上师。而事实上,谁才是真正高明的上师?却非俗人俗眼,即能判断!很多似有神通者,或许是他力附身的加持。我们皆知:密教很多的修行法门,都夹有他力的成分─其所谓本尊护法,却未必是诸佛菩萨,而是天龙八部的鬼神。所以很多人以为修密,更容易有觉受,更快速有感应。事实上,这都与他力的加持有关系。而他力的加持跟外道法门,其实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尔。故很多人在他力的摄受下,早已忘掉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法?
 
其次,如已确认有位真正高明的上师,那你能具足因缘而依止他一辈子吗?我们也知道:密宗的修行方式,必师徒间要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连系,既师父得随时知道徒弟的状况,也徒弟应随时向师父报告。而今天,即使你已确认达赖喇嘛是一位大成就者,却未必具足因缘而能常亲近他;故只能听些通俗的开示尔。这也就说,虽密教在今天非常流行,但如我们仔细去思考的话,还有很多让人觉得不安全、不可靠的。
 
 
南传禅法之格局:目前虽很流行南传的内观法门,也许还可以说:南传的内观法门,多保持着原始佛教的风格。但仔细检点,我觉得还有几个问题:
 
 
南传的内观法门大致是次第禅观,而于禅观的过程中,如把每个次第的证量,甚至觉受,都先讲得很清楚的话;则很多修行者,便难免有自我暗示的成分,而无法察觉。尤其在前方便,修奢摩他时;有关身体的觉受,更是如此。即使最后再说到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寂静;而一般人却早于前方便的觉受中,歧路亡羊矣!所谓「南传的内观法门,较容易入门」,便是在前方便中打转而产生的错觉也!其何曾入门呢?
南传的内观,乃较偏向于分析空,即分析人体乃由四大:地、水、火、风,所组成。而分析再分析,到最后却很容易形成极微论。同样若把时间,切割再切割,切割到最后就是剎那,而剎那也还是不空的。而即使分析到最后,能不形成自性不空的极微论或三世实有,也非圆满也。以中国禅更高明的是:分析之后,还能再统合;以能再统合故,才能趋向于圆满。所以若由此而言:南传的内观法门,只是小乘的智慧,却不为过。
 
 
顿悟禅何去何从:这也就说,我个人不是因有所谓的「中国情结」─认为唯符合中国的传统,才是好的。而是从客观来分析,故确认:中国禅的没落,其实是整个佛教世界的损失。但是中国禅在现代,如还要维持机锋棒喝的道风,或维持「参话头」的修行方式,乃不合时宜尔。
因此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既要承续中国禅的道统,又要因应目前众生的根器。但是这问题的关键,也就在:是否能从渐修的基础上,而提升为顿悟法门尔。我认为:奢言顿悟法门,其实是没有用的;因为顿悟是果,渐修是因。如只强调证果,而不努力种因;则顿悟法门终究只是望梅而不止渴也。所以要处理的第一个问题是:填平渐修与顿悟间的鸿沟。
 
第二.修心与调脉的关系
身心本是缘起而互相关连:众生既然活着,就有身跟心的存在与变化。而身心既本就是互为缘起的,所以身变化,心便跟着变化;心提升,身也跟着提升。以道家,不能深入缘起的智慧,故不免批评佛家:只修性,而不修命。修性,是修心;而修命,是修身。其实既身心是互相缘起的,则单修心,还是附带有调身的功能。
 
 
身的变化潜伏于脉的通塞中:既从心入手,也会附带有身体的变化。虽然这些变化,我们可以不去执着它;但却不能否定其有。而身的变化,又是潜伏在脉的通塞里。这也就说,如以禅坐用功,而能将不通的脉逐渐舒通时,便对应有身心的细微变化。这是诸法缘起,法尔如是也。因此一个禅坐者,若察觉到气脉的变化,也只是因果之本然而已!
 
 
原始佛教与中国禅皆不奢言气脉的问题:但是在佛教里,《阿含经》中根本不谈气脉的问题;在中国禅中亦然。为什么呢?因为众生的身见,本来就很重;如再从觉受里去谈气脉,是将增加众生的执着?还是减却众生的执着呢?故如在古代,对这些现象,直接棒喝「放下、不管它」就行了!古人比较单纯也。而现代,只用一句「不管它」,却还不能解决问题。
到目前,很多人于禅坐中的疑难杂症,其实不是来自于烦恼、迷惑,而是为对气脉的变化、觉受不熟悉。于是为不熟悉,所以既无安全感,更不知当何以应对?若在此情结里,我们还只是老生常谈地强调:放下,不管它。其实是无济于事的。而很多事情乃: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所以在这个时代,我倒觉得应该跟大众说清楚─所谓清楚,也未必要把细节都讲得很确定。但最重要的,乃应以「平常心」来看待这些现象。
 
以「否定其有,或只一味强调放下」,未必能消除行者的疑虑。所以在这次的课程中,会讲到一些气脉的变化。于是这将增加众生的执着?还是消除众生的执着呢?水能载舟,水也能覆舟。但是载舟与覆舟,其实皆非水的作意,而是用者的功夫也。我诚希望:透过对气脉的了解,而更能用平常心去看待它。而非带着「先入为主的成见」,而「误导于自我暗示的歧途中」。
 
第三.禅法与净土法门间的调理
学禅若不开悟,是否因隔阴之迷而前功尽弃?很多人即使学禅,可是心里上总还是会有罣碍的,为什么呢?你有把握,这一生一定能开悟吗?谁有把握?如这一生不开悟,那下辈子又要到那里去呢?所以很多提倡净土的大德,就一再强调:你们学禅太没保障了,若是不开悟,则隔阴之迷,便不知道将堕到那里去?倒不如我们学净土的,比较有保障─若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能不退转也。
 
这种观念正确吗?所谓「隔阴之迷」,就意味着「前功尽弃」吗?这倒是另一种断灭见。有谓「功不唐捐」,其实不管开悟或不开悟,皆不用担心会「前功尽弃」的。
 
 
学禅者就不能往生净土吗?而在这里,又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学禅者就一定不能往生净土吗?在净土法门里,尤其是《观无量寿经》,乃说到:甚至五逆十恶的人,只要临命终时,还知道念阿弥陀佛而求生净生,也还能往生净土。怎可能学禅的人,参一辈子的禅,却反不能去呢?阿弥陀佛有这么偏心吗?认定既学禅者,即不得往生净土吗?其实,这却只是凡俗众生的邪见而已─习用二分法,而把修净土者和参禅者,截然二分。故修净土者,唯待往生而绝不可能见性开悟。而学禅的人,要嘛开悟不受后有,不嘛等着下堕吧!这乃为观念偏差所形成的恶见。
 
 
往生净土除具信愿外,还须什么条件?通常说到净土法门的修行,一般都强调「信愿行」:信就是信有阿弥陀佛,愿是愿往生西方,而行则持名念佛。而我对于净土法门,乃强调:要从因果的理则,来论净土。故心净者,即自能往生净土;跟发愿与否,倒没有必然的关系。
 
既心净者,即能往生净土。而心又如何能净呢?靠三无漏学的修学─持戒、修定、发慧。因此福慧具足、定慧等持,这才是往生净土更重要的条件。如从这个观点来论,却是学禅的人反更具资格得往生净土。因为学禅者,还得从三无漏学的基础中,而更加以参禅的!
 
 
念佛难道非持名不可吗?又有人说:你们学禅的人很奇怪,为什么学佛而不念佛呢?而我们当如何回答呢?你们修净的人很奇怪,为什么念佛而非持名不可呢?
 
既学佛,当一定会念佛的─忆念佛的身口意三业。如更谓佛者,即觉悟也。而一个学禅的人,既念念唯求觉悟;岂非即时时刻刻在念佛呢?如更广泛地说,既依三无漏学去修行;则时时刻刻.心心念念,要使自己的身心跟佛.跟法能相应,这不也是在念佛吗?
所以在这次的课程中,会把禅法与净土法门间的隔阂打通。而使学禅的人,不会有后顾之忧:即使未开悟,也照样能往生净土。也同时将修净土的层次,能大幅提升,不要老是停留在信愿跟持名的层次。所谓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然门与门间,其实还都能互通的。
 
第四.大小乘间之转辙
大乘非佛说吗?中国佛教也就是所谓的北传佛教,一向标榜着大乘佛法─唯有大乘才是最究竟的。而在南传佛教里,却根本没有大乘佛法的经典,所以他们干脆道:大乘非佛说。那大乘究竟是佛说?还是非佛说呢?我想真正的问题,却不在这里。因为我们既再三提到:要依法不依人,要用三法印去勘验是不是佛法?故不只是单纯地去问:是佛说?还非佛说?如从三法印的观点,来勘验是不是佛法?则不能否认:在大乘佛法中,确实有很多「方便说」,而不能直接对应于三法印者。
 
 
直入大乘与回小向大,那个高明呢?其次,在北传佛法里一向认为:既修行,则能从最初就发菩提心而直入大乘,才是最直截了当的。但在大乘的经论中,也都一再确认:成佛要经三大阿僧祇劫。于是最初以能修「大乘法门」而壮志凌云;但一想到须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又未免力不从心。
 
所以直入大乘,果真就是最高明的呢?我不认为。而从小乘,再回小向大,传统上认为它是迂回的,而我却认定:它有独特的方便。这独特的方便是什么呢?待以后的课程里,当会讲得更明白。
 
 
是三大阿僧祇劫成佛,或顿悟成佛呢?大乘有时候把成佛讲得很漫长─须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有时候如禅宗,却说:顿悟即能成佛。而密宗却谓:即身而能成佛。
 
那你是认定:必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或顿悟.即身,就能成佛呢?其实这里面最重要的症结是:我们对于「成佛」的定义,根本都搞不清楚;即来争论:是三大阿僧祇劫成佛?或顿悟.即身,就能成佛?便没有什么意义!禅宗虽谓「顿悟成佛」,但在中国禅宗史上,即使有很多祖师皆顿悟了,但却未有新佛出世!所以是这句话错了吗?我想还是归于定义的不一样吧!所以我们必把大小乘间的转辙关系,再说得更明白一点。
 
第五.中观与唯识.真如之会通
空有.性相本是一体之两面:最后会讲到中观跟唯识、真如间的会通。以传统上认为,中观般若即是讲空,而唯识真如却是讲有,所以空有之间,又被一切为二。其实空,是指诸法的自性空;而有,是指诸法的示现有,这有既可说是幻有,也是说是妙有。所以空有、性相,本来就是一体的两面。然众生总是各偏一端:有的偏空,有的偏有。如能觉悟「中观、唯识与真如」间,也不过是「性相的对待差别」尔,则在「中观、唯识与真如」间的启承转合,便有很大的方便。
 
 
以万法唯心现故,心与法也只是不同之标签尔:如更进一步说,唯识与真如,主要是讲心识的作用。而中观乃谓:诸法缘起,故自性空。然既诸法唯心现故,法即是心,心外无法。称为法或称为心,其实也只是不同的标签尔。因此中观跟真如间,要会通其实也是很容易的。
 
 
真心与妄识也无界限,唯性相之别而已:最后讲到真心跟妄识,我们一向认为:除非先把妄识扫除尽了,才能见真心。而妄识,其实就是心相;以着相故,才成为妄。如能见性而不着相,那即是真心也。
既性不离相,相不离性;所以不用去除识相,才能觉悟到真如心性。着相迷性就是妄识,见性而不着相即是真心。故真与妄,迷与悟,其实只在转念之间。但这「中观、唯识与真如间会通」的问题,在这次的课程中,将只是略提到带过而已。详细要待今年到马来西亚去讲《楞严新粹》时,才将讲得更完整。
 
上课方式
这次的课程,上课的时间大致是每星期天下午二点至五点,从二点先禅坐,坐到三点半左右,才开讲当天的主题。而上课的对象,因是延续以前所说的《禅悟密法》;所以必在禅坐上比较用功,且已上过《禅悟密法》的课者,再来听会比较实在。否则勉强来听,也只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罢了!
 
很多人再三问道:能不能请假?其实,请不请假?应当问你自己!因为事实上,禅修是一条非常漫长的路。故今天即使把各位,硬请到禅堂里来听课;而过一段时间后,因心不在焉又放牛去了,则有什么用呢?除非自己已下定决心,好好专修这个法门。否则即使在这课程中,你全勤了;但却不用功,则这个课程对你来说,还是没有什么大用的。顶多增加一些知识观念,甚至增长一些慢心执着而已。我但愿:只安心讲课就好了,而不必再花心思,去管什么请假不请假的问题!
 
上次于开讲《禅悟密法》时,不是已昭示一个观念:除非我们已把禅修排为第一顺位,否则你永远会觉得「没有时间」。为什么没有时间?你又不是要马上死掉了,怎么会没有时间呢?故没有时间者,乃为你把其他不相干的事情,看得太重要了,所以就把有限的时间泡光了,因此才没时间。
 
相反地,如某事你觉得很重要,便把其他的事先搁下来,那时间便不多也得多。所以有没有时间?其实是看我们的决心与愿力。想脚踏两头船,而贪多嚼不烂者,便只能顺着轮回的业习,而继续流浪去也,谁也救不了你。所以请假、不请假的问题,各位自去斟酌决定吧!
 
好!序言就讲到这个地方,看各位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就接着讲今天的主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果煜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果煜法师)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禅与净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福与慧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身与心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死与活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师生答问拾珍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双溪圣南寺禅修开示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6.外延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5.观念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4.观参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3.气脉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2.逆障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1.数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