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其它:《水浒传》中的偈语(国威)


   日期:2025/2/23 12: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水浒传》中的偈语
国威


  偈,又作伽陀、偈陀。意译为偈颂、颂。系与诗之形式相同,以一句五言或七言表现的韵文,一般以四句为一偈。禅宗僧人多以之表现悟境、表达思想,在受戒等佛教仪规中亦常见。《水浒传》中保留了一些偈语,本文拟对此进行梳理和考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书中第四回,鲁达在五台山文殊院剃度受戒时,智真长老作了两首偈语。一是鲁达要求保留自己的髭须,智真长老道:“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汝剃除,免得争竞。”(《水浒全传》,长沙,岳麓书社,1988年,第33页。以下引文版本同,只注明页数。)僧人出家需要剃发,这在佛教经律中是有规定的。《毗尼母经》卷三:“剃发法,但除头上毛及须,余处毛一切不听却也。所以剃发者,为除憍慢自恃心故。”智真长老此偈,表面上是要剃去鲁达的髭须,实际上是要求他除去憍慢争竞之心。另一首是智真长老为鲁达赐名时所念:“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第33页)灵光指众生本具之佛性,清净无染,灵照而放光明。智真长老早已了知鲁达的根性,故有此偈。其中,“智”字一是体现出鲁智深的辈分,与智真长老同辈,同时也暗应“灵光”,而“深”字则暗合“佛法广大”。智真长老此偈,从结构和内容上来讲,都是相当精巧的。另外,第五回鲁智深离开五台山时,智真长老赠给鲁智深第三个偈子:“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第40页)应该说,这首偈子是对鲁智深一生的点化。“遇林而起”,“林”自是指林冲,鲁智深为搭救林冲而恶了高太尉,从而走上了落草的道路。“遇山而富”,当指鲁智深于二龙山落草一事。“遇水而兴”,“水”应该指的是梁山泊。至于“遇江而止”,前人解“江”为宋江,并据此推断《水浒传》全书应结束于第七十回,后面的章节皆为后人所续。笔者虽然也同意《水浒传》的前后半部分不出于同一人之手,但此点似乎并不能作为证据。因“江”字亦可解为钱塘江,“遇江而止”,正可与第一百十九回鲁智深坐化浙江相印证。

  第九十回,宋江于五台山参禅,智真长老共说了三首偈子,一是宋江向长老问禅:“宋江向前拈香礼拜毕,合掌近前参禅道:‘某有一语,敢问吾师:浮世光阴有限,苦海无边,人身至微,生死最大。’智真长老便答偈曰:‘六根束缚多年,四大牵缠已久。堪嗟石火光中,翻了几个筋斗。咦!阎浮世界诸众生,泥沙堆里频哮吼。’”(第710页)此偈代表了佛教对人生的态度,指出众生不求解脱,只在混浊的世上挣扎,殊不知人生如电光火石,倏忽即逝。第二首是智真长老对梁山众人前程的点化:“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第710页)“当风雁影翩”一句,使人想起第一百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宋江见燕青射雁,遂有感而发,说道:“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第829页)智真长老此句,正道出了梁山泊众人的归宿似群雁一般。“东阙不团圆”,东阙,指朝廷。李贺《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青袍度白马,草简奏东阙。”杨万里《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青泥》:“东阙催人赴赤墀,北风拦我泊青泥。”此句暗指朝廷容不下宋江等人。“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中的“双林”,笔者以为不应解作佛陀涅槃之地,因“福寿全”与佛教所追求的解脱涅槃毫不相干。《水浒传》第九十回,燕青在双林镇遇到故旧许贯忠,许氏因朝廷奸邪当道,故隐居于此。再结合一百十九回燕青的辞去,笔者推测这两句可能是在暗示宋江放下所立的功劳,应如双林镇的许贯忠一样,隐逸山林,方能求得善终。第三首偈子是智真长老对鲁智深生平的补充和具体化:“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第711页)鲁智深圆寂前领悟了这首偈子的含义:“逢夏而擒”,是预示自己生擒夏侯成;“遇腊而执”,指生擒方腊;“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是暗示自己将在六和寺圆寂。

  鲁智深圆寂之时,留下一首辞世偈,道:“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第905页)唐代以后的禅僧,辞世之前多留下辞世偈,以述已之情怀,如《景德传灯录》卷八“米岭和尚”条下云:“师将示灭,乃遗一偈云:‘祖祖不思议,不许常住世,大众审思惟,毕竟只遮是。’”更著名的是布袋和尚契此的辞世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鲁智深此首偈子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之前是“只爱杀人放火”,听到钱塘江的潮信,想起智真长老“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偈子,忽然开悟,就此了脱一切,坐化于杭州六和寺。偈中“今日方知我是我”一句,颇具禅意。径山大惠禅师为鲁智深遗体举火时,亦有一首偈子:“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第905页)这首偈子与鲁智深自作的偈颂立意相似,都是对鲁智深一生的总结,不同之处是大惠禅师在偈中对鲁智深作出了评价。白玉、黄金在佛教教义中皆属于圣洁之物,佛国净土亦少不了这两样物品,如《观佛三昧海经》卷九:“阎浮檀金色,其光大盛,照十方界,皆作金色。见地及空亦作金色。满中金像、金光、金盖、金台、金华、金幡。见想菩萨纯白玉色,手执白拂,有执白华,当起想念,极令鲜白。”可见,大惠禅师对鲁智深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理解了书中的偈语,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其在佛教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水浒传》内容和主旨的研究,亦有所裨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