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十三、加行阶段的功法 (下)


   日期:2025/3/3 13: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十三、加行阶段的功法 (下)

1.五脏运练功 这是一种佛家功道家功相结合的运练五脏的功法,是运用咒语与运气相结合的方法,来祛除脏腑疾病,强化五脏功能,使人体的五脏之气得到运练。由于佛法修持首先面对的是色身,要想转化色身,就得先调整好色身,除去疾病,提高体能。所以,需要介绍一些属于命功范围的功法。

根据道家的五行学说,肾和膀胱属水,颜色是黑色。肝胆三焦属木,颜色为青色。心小肠属火,颜色为红色。脾胃属土,颜色为黄色。肺和大肠属金,颜色为白色。道家理论认为五脏之气沿肾—肝—心—脾—肺运行,就是阴阳周天。反复循环运练,会达到五气朝元的境

界,对强化生命功能,祛除身体疾病,聚结体内金丹 (可理解为形成身体内部的生命能量核心)均有莫大好处。 佛家的藏密大乘功法认为,每一个脏腑,都有相应的咒语可用于强化功能、生发能量,五脏相应的咒音是:

肾:嗡、咪呀
肝:嗡、嘻呀
心:嗡、嗯
脾:嗡、嘛哈哈
肺:嗡、鸣嘛

依上述顺序,可分别对五脏先进行咒音运练。

(1)肾水咒(嗡、咪呀 )的运练 持诵肾水咒,可输通肾经及膀胱经,强化肾的功能和膀胱系统的功能。可补脑健脑,降低高血压,治疗肾虚性咳嗽,脱发以及肾炎,皮肤干裂,生殖功能疾病及关节炎等病。 此咒宜于冬天在近水处练习,练习时间以子时亥时申时酉时为好。子时亥时属水,有相合的作用。申酉属金,有相生的作用,诵咒时可盘坐面向北,结定印。

(2)肝胆咒(亦称木咒,嗡、嘻呀 )的运练 肝胆咒可输通肝经胆经及三焦经,平衡肝胆功能。对消除因肝火旺而带来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对肝炎、眼部疾患、牙痛等均有疗效。练此功时,面向东,时间以春天最好。平时练此功,以寅时卯时子时亥时为佳。

(3)心小肠咒 (亦称火咒嗡、嗯 )的运练 练火咒可输通心包经及小肠经,可以强化心脏功能,治疗心脏病、低血压、糖尿病等。心气下行与肾气相合,可产生很强的人体能量,对用脑过度,精神疲惫,四肢无力等病均有较好疗效。

练此咒应面向南,时间以午时巳时为佳,季节则以夏季为最好。

(4)脾胃咒(亦称土咒嗡、嘛哈哈 )的运练 土咒的运练,可输通胃经和脾经,排除体内湿气。除直接强化脾胃功能外,可对肝部疾患有辅助治疗作用。 运练的时间,辰时未时戌时均可,巳时午时亦可。火生土,土属中央,故不择方向。

(5)肺大肠咒 (金咒嗡、鸣嘛 )的运练 金咒的运练,可强化肺和大肠的功能,输通肺经及大肠经,治疗肺部和大肠疾患,对皮肤疾患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运练时间,申酉辰巳之时均可,面向西方。

以上五咒,均有生克关系。金咒练长了会伤肝气,肝咒练长了会伤脾胃气,脾胃咒练长了会伤肾气,肾咒练长了会伤心气,火咒练长了会伤肺气。故除因某一脏腑有病变需单练某一咒外,无特殊病变,应五咒同练,以全面调正,运练五气及相应的经络,使百脉流畅调和,则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前述某一咒的运练时间及方向,是指最佳时间和最佳方向,如因受条件限制,可根据方便来确定时间。若五咒合练则可不选方向 (单练仍应强调方向 )。

2.五脏合练功法

(1)聚气丹田 (指肚脐与命门联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 盘坐结定印,默念脐轮咒“嗡、卡巴迪”五分钟意,守丹田部位。

(2)将丹田之气用意念导引至腰部两肾 (线路是先至命门穴再分向两肾 ),默念肾水咒“嗡、咪呀”6遍。

(3)将肾气引向肝部,念肝咒“嗡、嘻呀” 8遍。

(4)将肝气引向心脏,念火咒“嗡、嗯” 7遍。

(5)将心气引向脾脏,念土咒“嗡、嘛哈哈” 10遍。

(6)将脾脏之气引向肺部,念金咒“嗡、鸣嘛” 9遍。

(7)将肺脏之气引向下丹田,再念脐轮咒 21遍,按肾—肝—心—脾—肺—下丹田的顺序循环。 上述运练要求 9个循环。最后气归丹田,作小周天运行三次。待气回至下丹田后,意想丹田之气,向全身发射金光三次,发射时呼 (出气),金光收回时吸气,将周围之气,分散在体内之气,均顺金光之收缩,聚于丹田。然后搓手擦脸,轻度拍打全身收功。

3.几种强身开智祛病的咒语 (1)强化后脑玉枕穴的咒语 咒语:巴卡扎

运练此咒,可为后脑聚集能量,强化玉枕穴的功能。为中脑前脑的运用提供能量。可以使思维活跃,记忆力增强,并延缓衰老。练此咒时,应意守玉枕穴,但也应似守非守,意念不能过重。

(2)强化百会穴功能的咒语 咒语:嗡。并观想梵字□立于头顶 诵此咒时,意想头部梵字发出白光,须徐徐诵念,约为一分钟诵 5—10次。

(3)六字真言分配于六轮的运练 顶轮:嗡 喉轮:嘛 心轮:呢 脐轮:呗 生殖轮:美 海底轮:吽

(4)人体各主要部位修练用的咒语 咽喉:嘛、阿、诃 心脏:嗯、呢、呢呀、吽 肚脐:卡巴迪 耻骨及尾骨:咪呀、叽呀 骶骨:哈赤 膈膜:哼 玉枕:巴卡札 头顶:嗡、昂 眉间及前额: (左口右当 )(具有开天目的作用 ) 下丹田:呀 中脉:阿巴—咪呀

(5)治病总诀:昂 (6)“哈”字诀:宜于上火下寒,四肢厥冷,易患咳喘之人习练。此咒可使下丹田及小腹发暖,使肾水与心火交融,练时可揉或轻拍小腹。

(7)启动肺部功能的咒语:鸣

(8)治感冒咒语:吉格吉格、米呀

(9)治寒病咒语:嗡、吉格里、吉格里、阿尔港札吽

(10)治热病真言:嗡、巴喀达、巴喀达

(11)治肾肝诸疾:嗡、咪呀嘻呀、昂热娑哈

(12)壮阳:叽呀、哈赤

(13)观音菩萨开智慧咒
a.嗡嘛呢吽嚜吽打雅他嘎洒杂纳,拉拉得娑哈
b.嗡嘛呢钵嚜吽打雅他,嘎雅杂嘎纳得娑哈
c.嗡嘛呢钵嚜吽打雅他,嘎把杂嘎杂纳嘛拉得娑哈 以上三咒每诵七遍,向水吹气一口,饮之则智慧大开,亦可留少许洗目。

(14)观音菩萨开智慧咒 嗡嘛呢(左口右白 )嚜吽纳摩哇尼本打,娑哈 逢月蚀夜诵一千遍,可顿开智慧。

(15)观音菩萨他心智咒 嗡嘛呢钵弥吽比拉杂布娑哈 每月十五月出时,至日出时,通宵念诵,七次,可得他心 (以上咒语请参阅《藏密大乘功》 )

4.大周天运行法 大周天运行,是道家重要功法,对调正人体全面机能,输通十二正经,聚集能量,序化全身,转换色身,聚丹结胎,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修持禅定,若能运用此法作为禅定之前的修练,会有很好的效果。

大周天的运练涉及十二条经络,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现在简介一下各经的起止:

(1)手太阴肺经,中府穴—少商穴 (2)手少阴心经,极泉穴—少冲穴 (3)手厥阴心包经,天池穴—中冲穴 以上三经均沿手臂内侧循行

(4)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迎香穴 (5)手太阴小肠经,少泽穴—听宫穴 (6)手少阳三焦经,关冲穴—丝竹空穴 以上三经沿手臂外侧循行 (7)足阳明胃经,承泣穴—厉兑穴 (8)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至阳穴 (9)足少阳胆经,瞳子骨欹穴—窍阴穴 以上三经沿体外侧循行 (10)足太阴脾经,隐白穴—大包穴 (11)足少阴肾经,涌泉穴—俞府穴 (12)足厥阴肝经,大敦穴—期门穴 以上三经沿体内侧循行

练大周天时,并不要求弄清每一经络的循行具体线路,只须加意念宏观地笼统地导气沿手臂外侧(手阳经)手臂内侧 (手阴经 ),体外侧 (足阳经 )体内侧(足阴经 )循行即可。我们体内之气,有一个习性,就是沿经络运行,它自会找到路径,决不会迷失,因此宏观地导引反而是最科学的。

姿势可坐可站,初练时以站式为好,先宁静身心,外绝万缘,双手覆于脐部片刻,此时意守下丹田(命门与脐联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亦可默念“卡巴迪”聚气固气,约五分钟。

然后双手在脐前摊开,掌心向上,徐徐用手导引丹田之气上行至胸部,呼吸配合,此时用吸气。

然后呼气,同时导引胸中之气沿两臂内侧循行至指尖,双手也从胸部徐放下至两侧,指尖向下。呼气时,导引之气与手的动作配合协调,同步运行。

下一步,吸气,导引掌指之气沿手臂外侧回到头部,同时双手各循左前方右前方向上举,与吸气导气均同步,即双手举至指尖向天时,气已循手阳经回至头部。

接上式,呼气,导引头部之气沿身体外侧 (膀胱经从后背下行 )循行至脚掌,同时,双手

循两侧下压与导气呼气同步,并弯腰,双手下垂,掌指指向脚尖。 接上式,吸气,导引脚掌之气沿双腿内侧上行至胸部,同时,双手作捧气状与导气同步

徐徐上升至胸部,身体也随之直立。 然后,再重新开始练手三阴手三阳,如此循环,每日可练两次,每次 15—20分钟。 收功时,将气送回下丹田,并作小周天运行三次,最后将气固定于下丹田。 气感强的修持者,不须加动作,以意领气,与呼吸配合即可,站式坐式均可。 这种方法,聚能效果极强,一年即可聚丹,修佛家功的人,不走结胎的路子,丹会化掉,

补充到人体的各部份去,更换身体。

5.周天功的预备功法 考虑到许多修佛法的人,平时接触气功较少,运练大小周天比较困难,故再介绍一些基础性的训练方法。

预备功

(1) 站式,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平心静虑,呼吸自然,意守下丹田片刻(也可配合咒语聚能 )。

①吸气,意导会阴之气上行至脐部,呼气,意导脐部之气下行至会阴,一呼一吸为一次,共做 9次。

②意想丹田之气,顺时针运转 9次,再逆时针运转 9次,不配合呼吸。

③吸气时,意想气由会阴吸入,并上行至两肾、命门,再回到脐部与命门联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呼气时,将此气送至会阴。共做 3次。

④意想丹田之气,呈球状向八方扩散,遍及全身并与宇宙相合。再从大变小,收回至丹田,形成一小球,共做 3次。 以上运练,可以使丹田命门会阴等穴有热感或跳动感,久练,会使内气较为顺畅地运行,并有与天地同体之感觉发生。

预备功(2)

站式,两脚成八字分开,膝微曲,全身放松,两手举于胸侧,掌心向前,拇指与食指相接成圆形,其余三指微曲,意想丹田之气下至会阴 (用呼气 ),然后用吸气导引至尾闾,沿督脉上行至头部,再用呼气,沿任脉下行至丹田—会阴。再往尾闾导引,如此循环 9次。

内气不足时,感应弱,一段时间后,感应会增强。 预备功(3)

站式,两手侧平举,然后曲肘 (成90°),掌心向前,大指食指相接成圆形,两脚分开成八字形。

先导引下丹田之气上行至胸部,意想其成一球形气团,意念导引气团下行至会阴,分成两股沿腿内侧下行至两脚涌泉穴。然后再回至会阴,合为一球,导行此气至尾闾沿督脉上行,经百会上丹田循任脉下行至心部,如此循环 9次。

第二步,当第 9次上行之气至头部时,导引头部之气沿身体外侧之阳经线路,下行至两脚之涌泉穴。再导行循两腿内侧至会阴会合,并将此气团上升至胸部。然后沿两臂内侧循行至劳宫穴,再从手臂外侧回至头部。再重复做,共 9次。

预备功(4)

站桩功,两脚成内八字站立,膝微曲,松腋,双手掌相对,距离 15-20公分,双手的位置高低与脐相等。不意守任何部位,大脑一片空白,微闭双目,站 15分钟。然后,将双手变为抱球状,意守下丹田,再站 5分钟。

此功前一部分,有输通十二经络之妙用,并可排除病气浊气。后一部分除继续开通十二正经外,还起聚集能量的作用。功法十分简单,效用十分宏大。一 80老人,练此功年余 (每天2次,总共习练时间为 50分钟 ),全身经脉和畅,脸色泛红,老年斑消褪,多年的肠胃病、高血压均告消除。此功对癌细胞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预备功(5)

本节功法,为疏通奇经八脉而设。奇经八脉是指:①任脉;②督脉;③带脉;④冲脉;

⑤阳维脉;⑥阴维脉;⑦阳硚脉;⑧阴硚脉 由于某些特定穴位对输通经络有特殊作用,所以我们以打通穴位的办法来疏通经络。与奇经八脉有特殊关系的穴位有会阴、神阙、膻中、百会、劳宫、内关、外关、肩井、涌泉、照海、申脉等。打通上述穴位,奇经八脉就通畅了。按如下方法施行:

a.先聚气下丹田,以意领气,下降至会阴,此时呼气,然后吸气,引气从会阴至尾闾,并沿督脉上行至百会;呼气,导引百会之气下降至会阴,此为通任督二脉上之要穴百会、会阴。

b.吸气,导引会阴之气上升至神阙穴 (即脐中 ),然后分为左右两支沿带脉至命门,沿脊椎上行,至胸脊上部,分向两边肩井穴。呼气,将气导引循两臂外侧行至外关穴,再经过中指到劳宫穴。

c.吸气,以意领气,导引劳宫穴之气,沿内侧至内关穴,再上行至胸部乳上部之云门穴。呼气,将云门穴之气导至任脉,下降至会阴。
d.吸气,以意领气,将会阴之气导引至心窝处之膻中穴。呼气,将膻中之气下降至会阴,并向两腿分为二支,沿腿外侧下行至申脉穴 (足外踝下凹陷处 ),再经脚趾到涌泉穴。

e.吸气,将涌泉穴之气导引沿腿内侧经照海 (足内踝下一寸处 )上行,经会阴到气海穴。呼气,将气海穴之气导引至会阴。

由 a.至 e.是连续运行的,运练 3—5遍,即可将气聚于下丹田收功。注意呼吸要缓细匀长,心要平静,屏除杂念,全身要放松。

6.咒语开通穴位法 嗡阿吽三字咒开通穴位:

人体的穴位很多,需要先开通哪些穴位,各人因选修功法不同而有差别。以修佛家功而言,应先开通与顶轮、喉轮、心轮、脐轮、海底轮有关的穴位,这些穴位是百会、廉泉、膻中、神阙、关元,外加一个涌泉穴。

按照藏密的理论,“嗡”代表精气神的神之声,“阿”代表气之声,“吽”代表精之声。念嗡字时,头部发白光,其声可充于七窍,直通百会,并可接引天空之清气注贯全身。念阿字时,可引动五脏之气,喉部发红光。念吽字时,胸部发兰光,贯通肾经,增强肾气。常念嗡阿吽三字,可使精气充沛,内气顺达调和。

应先从足下开始,这是佛家道家均讲究的诀窍。先打通涌泉穴,念嗡阿吽三字咒时,观想三种光(嗡发白光,阿发红光,吽发兰光 )

(1)均照射足底之涌泉穴,把足底涌泉穴之□照空。辅助练习是走路时想到一步留一个脚印。

(2)通关元穴。观想念出之嗡阿畔三咒发出之三种光将关元穴照亮,把穴上的灰色□字照空。辅助练习是用手掌摩揉关元穴,先顺时针后反时针摩揉。

(3)通神阙穴。念嗡阿吽三咒音,观想白红兰三种光将神阙穴照亮,并将穴上之红黑色的□字照空。练此功前先意想从肚脐吸气进到 (上无下灬 )穴(即肚脐与命门连线的后三分之一处),再呼气使之回到脐部,如此作 9个呼吸,可调动神阙穴的气机。

(4)通百会穴。念嗡阿吽三咒音,观想白红兰三种光把百会穴照亮,并将百会穴中的白色的□字照空。 辅助练习是练功前用手掌揉百会穴 81次(顺时针方向揉 )。

(5)通廉泉穴。念嗡阿吽三咒音,观想三咒音发出的白红兰三种光将廉泉穴照亮,并将廉泉穴中黄色的□字照空。 (6)通膻中穴。念嗡阿吽三咒音,观想咒音发出的白红兰三种光将膻中穴照亮,并将膻中穴的浅兰色的□字照空。 按上述顺序,依次将六穴打通,对于生发能量,开通中脉,接通天地之气都有巨大作用。初学者练习是很适宜的。 (参阅孔宪德《气功心法》一书 )

7.道家简易动功八式 (1)丹田开合: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掌相对置于脐前,然后徐作开合运动,开时双手略过体侧,合时两掌相触,意念在掌心,做 49次。

(2)双手握掌置于两侧腰际,两脚平行站立。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成左弓步,右腿伸直,右手立掌,徐徐向左前方推出。用意不用力,意想自己推的是一巨大圆球,右手伸直后,圆球被推向远方,采集清新之气,再徐徐收回右手,意想将所推之球吸回,如此推送七遍,恢复站式。再向右前方跨出一步,用左手向右前方推出,仍做七次,如此,左右交替共推49次(左4右3,共为 49)。

(3)双脚平行站立,双手掌心向上置于腰际。两手掌先循脐部向前向两侧画圆,意想掌中有一气团随着运动不断采集宇宙真气,做 49次。然后双掌改变运行方向,循两侧向前向脐部画圆,意念同前,仍做 49次。 然后翻掌掌心向下,意想气团仍在掌中,先循脐向前向两侧作圆形运动,意想地下深层之地气,吸入掌心圆球上,然后改变画圆的方向,再作 49次,最后将手中圆球送入丹田。

(4)两脚平行站立,双手合掌于胸前,以腰为中心,向左向右作 45度转动, 49次。

(5)两脚平行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两侧,调匀呼吸。吸气时,双手掌心向上徐徐上提至头侧,意想全身之气上行。然后翻掌向下,沿体侧徐徐下压,意想体内之气下行至脚掌。如此上下,共做 49次。

(6)双脚平行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两侧,全身放松。先将右脚变为脚尖立地,全身自然抖动 49次,再改为左脚尖着地,抖动 49次(此功可多做也可只做两遍 )。

(7)两脚平行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两侧。然后弯腰,同时两手向两侧展开,作抱大球状,将意想之球(或为白色,或为红色,或为兰色 )抱至头顶,翻掌将“球”从百会贯入,双手循身前徐徐下降至下丹田,再向两侧分开,恢复站式。此功共做 9遍。

(8)收功:两脚平行站立,先向北,双手向两侧展开,作抱物状,意想将周围之气,抱入下丹田,动作徐缓,念力加大,一个方向抱 9次。方向顺序是北→西→南→东。最后意守下丹田片刻,搓手、擦脸、拍打全身收功。 8.脊椎治病法 脊椎治病,是我国古代传下来的一种疗疾的有效方法。经现代人进一步发掘实践证明,此法机理之科学性是无庸置疑的,因为脊椎有密集的神经网络与人体各部位相联系,人体各部位的病变必然要反应到脊椎。最明显的征兆,便是按压时,与病变部位相关联的脊椎有压痛。如果深入观察,便会发现与病变相关联的脊椎有不同程度的错位,使脊椎神经不能正常

地发挥调节相关机体的作用。以按压手法对错位脊椎进行复位,就会起到治疗作用,而且疗效很好。有人用此法治好过一位肺癌患者,竟使 8×6cm那么大的癌体,奇迹般地消失了。

我们知道,脊神经共有 31对。其中,颈神经 8对,胸神经 12对,腰神经 5对,骶神经 5对,尾神经 1对。每一脊神经,由脊髓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后两支,后支分布于颈、背、腰、骶部肌肉和皮肤,前支较粗,向外前行,支配胸、颈、腹的肌肉和皮肤及四肢的肌肉和皮肤。此外,每一脊神经中还包含有四种纤维成份,即

(1)躯体感觉纤维,功能是向中枢传导皮肤的各种感觉和肌肉、肌腱、关节、骨膜的深感觉。

(2)内脏感觉纤维,传导胸腹部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感觉。

(3)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颈、躯干、四肢、各部骨骼肌运动。

(4)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内脏运动,并支配皮肤的汗腺、立毛肌、血管,使汗腺分泌,血管收缩并调节肌肉营养。 由于脊神经的分布及主管功能极为复杂,几乎从皮肤到血、骨、肌肉、内脏、各种腺体,无不与之有关,此处不一一叙述。从实践来看,我们以脊椎的部位来简明地确定其主治范围,是较易于掌握的。

颈椎① 调控范围:头部血管,大脑垂体、面部、中耳、内耳、交感神经系统,大脑其它组织。治疗疾病:头痛、健忘、精神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眩晕。

颈椎② 调控范围:眼、舌、耳神经、额、项肌。治疗疾病:鼻炎、耳聋、丹毒、眼病、昏厥等。

颈椎③ 调控范围:项肌及枕部皮肤,颚部、外耳、面骨、三叉神经、牙。治疗疾病:粉刺、湿疹、神经痛、神经炎、痤疮。

颈椎④ 调控范围:鼻、唇、耳。治疗疾病:中耳炎、耳聋。 颈椎⑤ 调控范围:声带、咽喉、颈部腺体。治疗疾病:咽炎、喉炎、声音嘶哑。

颈椎⑥ 调控范围:颈部肌肉、肩部、扁桃腺。治疗疾病:落枕、肩痛、扁桃腺炎、百日咳、哮喘。

颈椎⑦ 调控范围:甲状腺、肩部、肘部。治疗疾病:粘液囊炎、甲状腺病、伤风。

胸椎① 调控范围:食管、气管、手、手腕。治疗疾病:支气管哮喘、咳嗽、呼吸系统疾病。

胸椎② 调控范围:心脏、冠状动脉。治疗疾病:各种心脏病、冠心病。

胸椎③ 调控范围:肺、不雅词不显示、胸部肌肉及皮肤。治疗疾病:肺部疾病、支气管炎、胸膜炎、流感。

胸椎④ 调控范围:胆囊、胆管。治疗范围:各种胆病、带状疱疹。 胸椎⑤ 调控范围:肝、血液。治疗疾病:肝病、发热、贫血、低血压、关节炎。

胸椎⑥ 调控范围:胃。治疗疾病:胃部疾病。 胸椎⑦ 调控范围:胰腺、胰岛、十二指肠。治疗疾病:糖尿病、胃溃疡、胃炎。

胸椎⑧ 调控范围:脾、横膈膜。治疗疾病:呃逆、脾脏疾病。 胸椎⑨ 调控范围:肾上腺。治疗疾病:过敏症、麻疹、低血压、电解质不平衡、炎症。

胸椎⑩ 调控范围:肾。治疗疾病:肾脏疾病、血管硬化,性功能衰弱。

胸椎⑾ 调控范围:肾、输尿管。治疗范围:皮肤病、湿疹、疥疮。

胸椎⑿ 调控范围:小肠、淋巴系统、输卵管。治疗范围:小肠疾病、风湿病、腹胀气。

腰椎① 调控范围:结肠、腹股沟。治疗疾病:结肠炎及其它大肠疾病、痢疾、腹泻。

腰椎② 调控范围:腹部、结肠、盲肠。治疗疾病:阑尾炎、肠痉挛、静脉曲张、呼吸困难。

腰椎③ 调控范围:生殖器官、卵巢、睾丸、子宫、膀胱、膝。治疗疾病:生殖泌尿系统疾病、膝关节疾病。

腰椎④ 调控范围:前列腺、腰肌、坐骨神经。治疗疾病:坐骨神经痛、排尿痛、月经不调。

腰椎⑤ 调控范围:小腿、踝、足腕、脚掌及脚趾。治疗疾病:腿部血液循环不良,腿部皮肤病、足踝关节炎、脚掌脚趾疾病。 骶骨(由5块骶椎组成 ) 调控范围:骨盆、肾。治疗疾病:骶骨关节炎、脊柱角形弯曲。

腰以下皮肤、肌肉疾病。 尾椎 调控范围:盲肠、肛门。治疗疾病:痔疮、尾骨痛。

如何利用上述方法来治病呢:

(1)让患者卧倒,检查其脊柱各部位有无压痛,有压痛的脊椎,即是需要调整的,亦可从上述各脊椎的调控范围中得知病变部位。

(2)确定有压痛的脊椎后,施术者对该脊椎行按压手法。患者作较深的呼吸,待其呼气时,以手掌用适度的力量进行按压,助其复位,一般按压 3—5下即可。但对腰椎按压时力度要轻,以免造成损伤,因为腰椎比较脆弱。一般可一日施治一次。

(3)除按压外,还须用鱼际部分对有压痛脊椎进行揉摩,可揉 1—2分钟,有助于脊神经恢复功能。

(4)对重病患者,应对其主管肝胃肾的脊椎进行按摩,以帮助患者强化自身的运化功能,提高自愈能力。

(5)中老年人应注意脊椎的自我运动,如平时有意识地转动头部以运动颈椎,自然转动身体以运动腰椎。中老年人的健康,与腰椎功能强弱有很大关系,因此,常作适度的前后弯腰(量力为之 )左右转,只要肯坚持,效果十分明显,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 还有一法,是自我调控的妙法。仰卧在床上 (可利用早晨起床和晚上入睡前效果最好 )先揉肚脐 5分钟(双手交替揉, 500—1000次均可)然后双腿上举若干次 (15—20次即可),不用举得很高,微微举起十多公分即可,双手要抱头。举毕,双手置于胝骨处,两掌重迭,掌心向下,曲腿,抬起身体然后向下落压于手上,双手逐次向上移动,每移动一处均落压两三次,直到双手不能再上移为止。此法对腰腿部疾患效果极好。

还须说明一下,由于脊神经几乎布于全身的肌肉皮肤,因此,皮肤病及肌肉疼痛损伤等病,均可用脊椎疗法进行调整治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逸尘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逸尘居士)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参考书目 后记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附录:《顿悟入道要门论》浅释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十二、加行阶段的功法 (上)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十一、加行,禅定的关键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十、安住真心,降伏妄心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八、四禅八定与五十种阴魔区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七、宗喀巴大师一派的禅定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六、十六特胜观——系统的四禅八定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五、《大手印瑜伽法要》的禅定方法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四、密勒日巴修定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三、罗睺罗用定法证得罗汉果位